中國35歲以上「老花」者達3.9億,視覺初老族:矯正開啟「摘鏡時代」

2020-12-27 騰訊網

「看的見紅綠燈,就看不清儀錶盤;看的見儀錶盤,又看不清紅綠燈」「日常戴一副眼鏡、開車換一副、工作的時候又要換一副,一天要在一副眼鏡間不停切換」……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場景,正是近視加老花患者的日常。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群裡有老花問題的佔56.9%,達3.9億,佔中國總人口的近三成,但因認知缺失,國內老花患者數量和矯正數量嚴重不對等。

6月21日,愛爾眼科稱,將在全集團的屈光手術科室開設「老花手術門診」,並成立由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屈光和白內障領域專家組成的「睛新摘鏡」手術專家指導組,引入同步國際的角膜雷射矯正和眼內晶狀體置換老花手術矯正技術,填補國內老花患者通過手術矯正實現遠、中、近全程視力需求的空白。

目標人群中發病率100%,老花成視覺健康「第二殺手」

老花眼又稱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一書中指出,老視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歲-44歲。幾乎所有患者在52歲時都會出現症狀,發病率接近100%。

《2018 Market Scope》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病人,中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視問題人群佔比56.9%,達3.9億;中重度老視人群,達1.46億;重度老視人群,達800萬。《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指出,視力缺陷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白內障和老視更是當下威脅國民視覺健康的重要因素。

「與近視或白內障不同,老花眼患者通常不會主動就醫,進行專業的眼科檢查,普遍選擇不配戴或隨意配戴老花鏡,如不經檢查驗光就自行購買老花成鏡。」我國的《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牽頭起草人、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屈光手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導王錚教授強調,錯誤的應對方式將使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可能導致晶體加速老化,在發展中國家中,94%的未矯正視力損傷是由於老花。

「老花患者普遍認為老花眼不用治,也治不了,而對於其可以通過積極的手術幹預獲得視覺質量提升缺乏正確認知,這才是改善老花患者視覺健康的最大挑戰。」王錚教授注意到。

視近成職場老花人群「剛需」,超九成渴望脫鏡

《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網民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16.9%,人數超1.5億,「中老年低頭族」正在崛起。

「這1.5億50歲以上的網民群體,恰好是老視發病率較高的群體,他們的視近需求和視近困難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能採取戴鏡或手術方式解決。」四川省眼科專委會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四川省區副總院長周進教授談到,「佩戴老花鏡,雖說視近效果會得到一定改善,但老花患者自身晶狀體高階像差的改變,勢必會引起晶狀體功能減退、視覺質量下降,這是老花鏡無法解決的。」

49歲的陳先生是一名成都的牙醫,左眼近視925度,右眼近視750度,高度近視的他與眼鏡「友好」相處了很多年,可近半年,他自覺近距離視物越來越模糊,由於職業需要,對視近要求極高的他只得重新驗配了一副近視眼鏡,「我以為是近視度數又漲了,導致視力下降,可配了新眼鏡後,近距離還是看不清」。

意識到自己的症狀很有可能是老花,陳先生又去配了一副老花鏡,日常佩戴舊眼鏡保證中近視力,開車時佩戴新配的近視眼鏡保證清晰遠視力,工作或使用手機時佩戴老花鏡提高近視力。這樣一來,三副眼鏡在手的陳先生,每天做的最多的動作就是取鏡、換鏡。如此持續三個月後,不堪其擾的他在成都愛爾眼科醫院完成了晶狀體置換老花矯正手術。

像陳先生這樣的中老年職場人群,視近困難的發生率極高。據國際調研機構益普索發布的《40歲以上職場人群視近困難發生率及全程視力重要性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受訪者近距離閱讀困難。調研還證實,約86%的受訪者願意通過多樣化的矯治方法改善視近困難,更方便地進行日常生活社交。周進教授說,目前主動來院的很多患者都是被多副眼鏡困擾,才試圖就醫尋求脫鏡方案。

老花手術矯正技術同步國際,摘鏡時代已來

人類率先攻破白內障、近視、遠視以及散光的手術,老花的手術矯正則被眼科界認為是最難攻克的「最後前沿」。自Ben Franklin 提出第一個雙焦點眼鏡的解決方案以來,老花的矯正已進行了200多年。直至2018年,由麻省理工學院雷射物理博士、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美國愛爾眼科CEO王明旭教授主編的全球首部介紹當今老花眼手術最新進展和技術的眼科專著《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出版,標誌著人類已攻破了老花的手術矯正。

美國愛爾眼科是美國藥監局(FDA)鞏膜片植入老花治療的臨床實驗中心之一,王明旭教授帶領的眼科醫生團隊曾參與美國FDA老花手術矯正的臨床實驗,並幫助老花患者矯正視力。

近年來,愛爾眼科通過併購美國Ming Wang眼科中心、歐洲巴伐利亞眼科等全球知名眼科醫療機構,已建起橫跨亞、歐、美三大洲的全球化眼科醫療服務平臺,國內患者可享受到同步國際的眼科診療技術,尤其是老花手術矯正技術。

「現階段開展的晶狀體置換手術不僅可以幫助患者一次矯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花,還可以避免白內障的發生。因為白內障的成因便是晶狀體渾濁,手術將自然晶狀體置換成了人工晶體,白內障也不會再形成。」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遼寧省區總院長張勁松教授介紹道。

「摘鏡時代」已不遙遠,愛爾眼科表示,角膜片植入、鞏膜片植入、雷射鞏膜隧道成形等國際領先技術將有望被引入國內,為國內老花患者提供更多矯正方案,幫助患者徹底擺脫眼鏡的束縛。

作者:李鑫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題圖|pexels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應對視覺初老 開啟「摘鏡時代」
    ,利用同步國際的角膜雷射矯正和眼內晶狀體置換老花手術矯正技術,引領國內老花矯正全面開啟「摘鏡時代」。《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一書中指出,老視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為42歲~44歲。《2018 Market Scope》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視問題人群佔比56.9%,達3.9億,中重度老視人群達1.46億,重度老視人群達800萬。
  • 35歲以上老花人群超3.9億,北京愛爾眼科老花矯治新技術重磅來襲
    和人老了頭髮變白一樣,老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用眼壓力增大,老花也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據《2018 Market Scope》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口中有老花問題人群佔比約56.9%,達3.9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近三成。
  • 52歲以上幾乎100%面臨老花眼問題!專家:老花眼手術已成為美國主流...
    據研究,老花眼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44歲左右,幾乎所有患者在 52歲時都會出現老視症狀,發病率接近100%。目前,我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花眼問題人群達3.9億,佔中國總人口數近三成。
  • 將改變4億人的……
    6月11日,中國青年報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因為疫情國人使用手機時長普遍大幅增加,60.3%的受訪是因為線上業務溝通變多,而黏在手機上。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1-5月,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611億GB,在2019年大幅度增長的情況,又同比增長35.2%之多。開會要視頻會議,學習要在線網課,連買東西都需要直播下單……中國經濟正在高速信息化,數據化,流量化。
  • 北京愛爾眼科發布老花矯治新技術
    和人老了頭髮變白一樣,老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用眼壓力增大,老花也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據《2018 Market Scope》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口中有老花問題人群佔比約56.9%,達3.9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近三成。
  • 【吉林市愛爾摘鏡行】拍抖音視頻 贏1000元大獎
    拍攝戴眼鏡前後對比小視頻或摘鏡宣言(題材不限自由發揮)上傳並「話題輸入:#吉林市愛爾摘鏡行」至自己的抖音號獲獎權益:(評分標準:視頻點讚+評論總數)1、一等獎(1名):1000元大福源購物卡(必須滿足點讚+評論之和大於200個)2、二等獎(1名):800元大福源購物卡。
  • 高清視覺優選千頻優視飛秒,百萬陽光愛眼基金助力摘鏡圓夢
    但無奈,因為小王家裡條件較為貧困,父母為了湊齊小王的大學學費已經用盡全力,而懂事的小王也不願再為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從而將這個摘鏡的夢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王得知武漢普瑞眼科醫院針對貧困學子開展了百萬陽光愛眼基金的助學活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的他聯繫到了武漢普瑞眼科醫院。
  • 健康丨抗疫醫護疫後掀起「摘鏡潮」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也悄然掀起了一波抗疫醫護 " 摘鏡潮 "。據愛爾眼科不完全統計數據,近一個月,該集團旗下國內各地醫院已為近 200 位一線抗疫醫護實現摘鏡願望。" 此次援鄂抗疫的經歷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戴眼鏡的不便,越動越容易起霧,衣服裡的熱氣向上湧,眼前一片模糊。" 來自惠州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姚淑婷,在撤離武漢返鄉後,心心念念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近視手術摘鏡。
  • 圓夢清晰視界,百年同仁助力抗疫榜樣記者免費摘鏡
    為致敬抗疫榜樣,12月13日,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發起,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北京同仁醫院聯合主辦的"全飛秒微笑中國榜樣-北京同仁醫院屈光手術公益摘鏡節獻禮院慶 134 周年"活動在北京同仁醫院順利舉行,為10位奮戰在一線的抗疫榜樣實施了全飛秒近視雷射手術,505.3萬網友在線觀看直播。
  • 漸進鏡到底好不好?讓你一張圖搞懂漸進鏡
    漸進式鏡片(Progressive lens),是一個多焦距的鏡片,在歐美的使用率比較高,而在中國國內驗配的時間也是近10年才開始的。讓我們通過一張圖,快速了解漸進鏡的使用原理:這樣設計的優勢在於配戴者在交替觀察遠/近物體時,不用摘下眼鏡,便可看清遠近視物。身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老花眼。由於人類眼睛隨著年齡老化而退化,焦距變長,對於觀察50-100公分距離內的物體影像模糊,而3-5公尺以上的物體一般影響不大。這就是所謂老花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都有這一共同的現象。
  • 近視+老花的N個結局
    「近視的人不會得老花?」「得了老花近視就好了?」不會吧不會吧!都2020年了,還有人相信這種話吧!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卻有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的問題——老花眼。老花是由於身體衰老,晶狀體失去正常的調節能力,自然而然引起的生理問題。近視是由於屈光不正,不能有效地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導致視遠困難的眼疾。
  • 摘鏡變型記:2300度近視也能矯治,恩施女教師在武漢普瑞眼科醫院...
    「 2000多度的近視真的是我從小到大無法言說的煩惱,再也不用戴厚重的眼鏡,不用每天不勝其煩地洗手、摘戴隱形眼鏡,這種感覺真的太好了!早知道能看這麼清楚,真應該早點來做手術的。感謝關念主任幫助我重回清晰視力。」發出感嘆的是目前在武漢普瑞眼科醫院成功摘鏡的王女士。
  • 弱視近視輕鬆矯正,不手術就能恢復視力!為什麼還要讓孩子戴眼鏡?
    目前我國有3億多兒童,保守估計有2000多萬兒童患有弱視。弱視矯正時間越晚、矯正難度相應地就越大。
  • 抗疫醫護疫後掀起「摘鏡潮」
    夾縫中的視覺:打針看不清血管、2個月用壞3副眼鏡「平常不覺得,這次參與一線抗疫深深感受到戴眼鏡的不方便,戴不戴都看不清……」90後護士小芸和小麗是來自武漢一家綜合醫院的兩名護士,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兩個多月時間裡,醫院收治了大批患者,她二人也成了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批醫護人員,負責重症ICU病患的護理工作。
  • 上海普瑞眼科ICL專場「0」元摘鏡體驗官酷炫招募!
    悄悄告訴你,因為我是目前安全、高端的近視矯正方式,無需切削角膜,只需要通過微創手術將我(EVO ICL晶體)植入眼內(相當於放入一枚小小隱形眼鏡)。不改變眼睛本身的結構,矯正後視覺質量優越,並能獲得出色的夜視能力。
  • 援鄂醫護人員2個月用壞3副眼鏡!抗疫後他們掀起一波「摘鏡潮」
    夾縫中的視覺:打針看不清血管、2個月用壞3副眼鏡 「平常不覺得,這次參與一線抗疫深深感受到戴眼鏡的不方便,戴不戴都看不清……」 90後護士小芸和小麗是來自武漢一家綜合醫院的兩名護士,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兩個多月時間裡,該院收治了大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