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見紅綠燈,就看不清儀錶盤;看的見儀錶盤,又看不清紅綠燈」「日常戴一副眼鏡、開車換一副、工作的時候又要換一副,一天要在一副眼鏡間不停切換」……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場景,正是近視加老花患者的日常。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患者,中國35歲以上人群裡有老花問題的佔56.9%,達3.9億,佔中國總人口的近三成,但因認知缺失,國內老花患者數量和矯正數量嚴重不對等。
6月21日,愛爾眼科稱,將在全集團的屈光手術科室開設「老花手術門診」,並成立由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屈光和白內障領域專家組成的「睛新摘鏡」手術專家指導組,引入同步國際的角膜雷射矯正和眼內晶狀體置換老花手術矯正技術,填補國內老花患者通過手術矯正實現遠、中、近全程視力需求的空白。
目標人群中發病率100%,老花成視覺健康「第二殺手」
老花眼又稱老視,是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硬化,彈性減弱,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一書中指出,老視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是在42歲-44歲。幾乎所有患者在52歲時都會出現症狀,發病率接近100%。
《2018 Market Scope》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近18億老花病人,中國35歲以上人口,有老視問題人群佔比56.9%,達3.9億;中重度老視人群,達1.46億;重度老視人群,達800萬。《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指出,視力缺陷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白內障和老視更是當下威脅國民視覺健康的重要因素。
「與近視或白內障不同,老花眼患者通常不會主動就醫,進行專業的眼科檢查,普遍選擇不配戴或隨意配戴老花鏡,如不經檢查驗光就自行購買老花成鏡。」我國的《準分子雷射角膜屈光手術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牽頭起草人、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屈光手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導王錚教授強調,錯誤的應對方式將使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可能導致晶體加速老化,在發展中國家中,94%的未矯正視力損傷是由於老花。
「老花患者普遍認為老花眼不用治,也治不了,而對於其可以通過積極的手術幹預獲得視覺質量提升缺乏正確認知,這才是改善老花患者視覺健康的最大挑戰。」王錚教授注意到。
視近成職場老花人群「剛需」,超九成渴望脫鏡
《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網民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佔比16.9%,人數超1.5億,「中老年低頭族」正在崛起。
「這1.5億50歲以上的網民群體,恰好是老視發病率較高的群體,他們的視近需求和視近困難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能採取戴鏡或手術方式解決。」四川省眼科專委會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四川省區副總院長周進教授談到,「佩戴老花鏡,雖說視近效果會得到一定改善,但老花患者自身晶狀體高階像差的改變,勢必會引起晶狀體功能減退、視覺質量下降,這是老花鏡無法解決的。」
49歲的陳先生是一名成都的牙醫,左眼近視925度,右眼近視750度,高度近視的他與眼鏡「友好」相處了很多年,可近半年,他自覺近距離視物越來越模糊,由於職業需要,對視近要求極高的他只得重新驗配了一副近視眼鏡,「我以為是近視度數又漲了,導致視力下降,可配了新眼鏡後,近距離還是看不清」。
意識到自己的症狀很有可能是老花,陳先生又去配了一副老花鏡,日常佩戴舊眼鏡保證中近視力,開車時佩戴新配的近視眼鏡保證清晰遠視力,工作或使用手機時佩戴老花鏡提高近視力。這樣一來,三副眼鏡在手的陳先生,每天做的最多的動作就是取鏡、換鏡。如此持續三個月後,不堪其擾的他在成都愛爾眼科醫院完成了晶狀體置換老花矯正手術。
像陳先生這樣的中老年職場人群,視近困難的發生率極高。據國際調研機構益普索發布的《40歲以上職場人群視近困難發生率及全程視力重要性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受訪者近距離閱讀困難。調研還證實,約86%的受訪者願意通過多樣化的矯治方法改善視近困難,更方便地進行日常生活社交。周進教授說,目前主動來院的很多患者都是被多副眼鏡困擾,才試圖就醫尋求脫鏡方案。
老花手術矯正技術同步國際,摘鏡時代已來
人類率先攻破白內障、近視、遠視以及散光的手術,老花的手術矯正則被眼科界認為是最難攻克的「最後前沿」。自Ben Franklin 提出第一個雙焦點眼鏡的解決方案以來,老花的矯正已進行了200多年。直至2018年,由麻省理工學院雷射物理博士、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美國愛爾眼科CEO王明旭教授主編的全球首部介紹當今老花眼手術最新進展和技術的眼科專著《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出版,標誌著人類已攻破了老花的手術矯正。
美國愛爾眼科是美國藥監局(FDA)鞏膜片植入老花治療的臨床實驗中心之一,王明旭教授帶領的眼科醫生團隊曾參與美國FDA老花手術矯正的臨床實驗,並幫助老花患者矯正視力。
近年來,愛爾眼科通過併購美國Ming Wang眼科中心、歐洲巴伐利亞眼科等全球知名眼科醫療機構,已建起橫跨亞、歐、美三大洲的全球化眼科醫療服務平臺,國內患者可享受到同步國際的眼科診療技術,尤其是老花手術矯正技術。
「現階段開展的晶狀體置換手術不僅可以幫助患者一次矯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花,還可以避免白內障的發生。因為白內障的成因便是晶狀體渾濁,手術將自然晶狀體置換成了人工晶體,白內障也不會再形成。」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遼寧省區總院長張勁松教授介紹道。
「摘鏡時代」已不遙遠,愛爾眼科表示,角膜片植入、鞏膜片植入、雷射鞏膜隧道成形等國際領先技術將有望被引入國內,為國內老花患者提供更多矯正方案,幫助患者徹底擺脫眼鏡的束縛。
作者:李鑫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題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