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0 月的某天,一位名叫羅斯·烏爾布萊特(Ross Ulbricht)的年輕男子在舊金山某圖書館被捕,至此,喧囂一時的毒品兼武器交易網站「絲綢之路」宣告死亡。
從秘密成立到迅速崛起,從掘金無數到買兇殺人,從危機四伏到一夜坍塌,絲綢之路及其創始人身上的故事堪比一部好萊塢大片。
創立
理想主義者、大毒梟、暗網始祖、天才程式設計師、恐懼海盜羅伯茨.這些都是暗網絲綢之路創始人羅斯·烏爾布萊特(Ross Ulbricht)的人生標籤。
實際上,跟諸多創企一樣,絲綢之路的起步簡單得很。它就是源於一位大學生的好奇心——烏爾布萊特的好奇心。
這個相貌極為俊美的少年最終與家鄉德州的小日子作別,榮入賓州州立大學修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在此期間,他像其他年輕異類一樣,成了《阿特拉斯聳聳肩》的作者艾茵·蘭德( Ayn Rand)的擁躉,並推崇自由主義哲學;他不再接受世界的本貌,而是從自己預設的角度來觀察世界;並且,他還像優步 CEO 卡蘭尼克和投資教父彼得·蒂爾一樣,把這句極富挑釁意味的話當成了自己的信條:
「問題不是誰會允準我,而是誰會阻止我。」
——艾茵·蘭德
安·蘭德(Ayn Rand,1905年2月2日——1982年3月6日),原名阿麗薩·濟諾維耶芙娜·羅森鮑姆,俄裔美國人,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小說家和公共知識分子。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泉》(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
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
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一個因為其能力和獨立性格而與社會產生衝突的人,但卻依然奮鬥不懈朝她的理想邁進。
在學校,在餐廳,在政治辯論俱樂部……年輕的烏爾布萊特一直盯著美國政府對「合法」、「違法」的定義,並執拗於其中看似矛盾的地方。
他的推理方式還是學生氣十足,譬如:巨無霸能導致糖尿病和心臟病,可麥當勞不還是合法的嗎?汽車每年都會導致成千上萬起傷亡事故,可它們不還是能四處馳騁?還有,那每年都令千萬人喪命的香菸美酒,它們不也都是合法生意嗎。所以,那些僅供人消遣的藥丸兒怎麼就見不得光了呢?
對烏爾布萊特而言,這樣的區別對待其實是一種專斷。再說,管他什麼快餐、酒精、菸草還是大麻呢,難道最終對身體負責的,不還是人自己嗎?藥物真正的問題,他推測說,在於劑量大小和交易透明度的高低不好把控。
就這樣,一個想法最終在他心裡萌芽了:如果能有一個類似於Yelp、對買家賣家進行分級的網站,那藥物交易不就能做到公平透明了嗎?而且還能降低因過量購買而致人死亡的風險,不是嗎?
烏爾布萊特動心了。他最終打算在「暗網」中,在遠離政府眼目的深處,為他的藥丸們開闢個去處。
烏爾布萊特給新公司起了個頗具懷古意味的名字——絲綢之路。
這條路果然像絲帶一樣把買賣雙方串聯起來——只需一點佣金,「貨物」就能郵寄到家,跟尋常物件兒沒什麼兩樣。供貨方有時會把「貨」粘在DVD盒子背部,或者塞進掏空了的電池裡,不過大多數時候,「貨物」就是用個鼓蓬蓬的信封一套,就能從聯邦執法機構眼皮底下安然溜走。總之至少從技術層面上看,絲綢之路的整個系統是相當過硬的。
開張後不久他就發現,絲綢之路已經從單純的藥物交易中心變成了萬貨中轉樞紐;在這裡,先是出現了黑客工具、製藥實驗設備,後又上線了古柯鹼和各類氰化物,再然後又多了伯萊塔和 AK-47 突擊步槍。
最後,各類致死的毒藥終於也登臺了。更有甚者,還有人在線上討論起人體器官的買賣來……總之絲綢之路肆虐起來了。短短一年半內,網站的周交易額就達到了 50 萬美元。
危機
2013年,烏爾布萊特頭一次遭遇內部危機。一位名叫 Curtis Green 的員工在古柯鹼交易中被捕,而烏爾布萊特相信,這個人已經從絲綢之路的小金庫裡偷走了 35 萬美元。
一直以來,烏爾布萊特都視安全為頭等大事。他所有的談話都在某個加密了的聊天 App 上進行。被盜後,他向一位從未與之謀面、但一直在絲綢之路上做生意的加拿大人( 化名 Variety Jones)討教,對方給了他兩個方案:第一,找到那個員工並恐嚇一番,讓他把錢吐出來;第二,痛揍他一頓。
對這兩個方案烏爾布萊特掂量了幾天之久。絲綢之路的命既繫於他對下線們的信任,也繫於下線們對他這個老大的「敬畏」。如果這次不懲罰「犯上者」,只怕其他人也會有樣學樣。只是,他這個二十多歲的文弱書生,真能駕馭得了暴力嗎?
就在這時,Variety Jones的提醒過來了。「都已經想了幾天了……你可是老大,現在該做決定了。」
「沒什麼說的。廢了他」,烏爾布萊特回道。
擴張
烏爾布萊特的快速擴張本該極為惹眼,相反,他不得不活得越發隱蔽。他的化名 Dread Pirate Roberts( 以下簡稱 DPR) 已經成為 Techcrunch、Gawkeer 等大網站的談資,而他本人卻仍混跡於舊金山的街頭巷尾,出沒於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和圖書館。有時他也會流連於網吧,利用約會網站來釣女孩子。不過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孤身一人。他隱姓埋名地蝸居在某公寓裡,只告訴室友自己叫Josh。當親朋好友問及他整天在電腦上鼓搗什麼時,他就會說,他在做貨幣交易,或者說,他在開發秘密工程。
由於不能拋頭露面,他的許多勾當都不得不藉助化名DPR。
其中,謀殺 Curtis Green 就是最令人齒冷的一例——烏爾布萊特不但心甘情願地為這次謀殺付了8萬美元的酬金,而且,在他一直保留著 Green 「屍首」的照片——下巴頦兒歪在一邊,就在他的文件夾裡……
一開始,烏爾布萊特也曾害怕過。他曾發信給「殺手」稱,自己「有點兒良心不安」,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的行為正名了。「真讓人惱火,他把我惹毛了,我不得不殺了他……我就是想讓其他人明白,多少得忠點兒心。」
2011 年時,烏爾布萊特還是個周薪 300 美元的實驗室研究員。他睡在地下室裡,唯一的財產就是床頭那兩個黑色的大垃圾袋,一個裝乾淨衣裳,一個裝髒衣裳。突然有一天他「福至心靈」,像Uber、Airbnb等的創始人們一樣想出了一樁「大生意」,並且很快就靠一條網線和幾行代碼,創造了一個從沒有過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法律由他來制定,權力由他來分配,總之,他就是上帝。
但這個上帝可憐得很。絲綢之路還沒長成獨角獸呢,烏爾布萊特就越發疑神疑鬼了。他不但給自己偽造了數個身份,而且,為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他還擬逃往多米尼加共和國。至於個人財產,他大多都換成了比特幣,此外還有一些則存入了離岸帳戶。
烏爾布萊特的疑懼並非毫無緣由。
早在2011年6月,時任Gawker寫手的 Adrian Chen 就刊發了一篇關於絲綢之路的報導,引得參議院Chuck Schumer 直呼司法部關掉該站。緊接著,烏爾布萊特便要求所有僱員將駕駛證或護照上的真名掃描給他,以證明他們不是臥底。再然後,他又給電腦上了強密碼,並且開始向他國申請公民身份。最後,他還列出了一份清單,為「東窗事發」之日制定了應急措施。
特工
烏爾布萊特本希望買兇之後底下人能規矩些,但他失算了。科技界的事兒總是一天一個樣,沒出幾年,絲綢之路就成了內憂外患的亂攤子——外賊們( 黑客)攻擊一次勒索一次,內鬼們則乾脆敲起了 DPR 本人的竹槓……
所以沒過多久,謀殺就成了烏爾布萊特的慣用手段。整個 2013 年上半年,在圖書館和咖啡店的座椅上,烏爾布萊特就那麼敲著鍵盤一次次為殺人「下單」。不過,這個編程高手兼生意天才,顯然在這方面並不合格。因為原來——
他上次僱來謀殺 Green 的那個所謂老槍桿子,竟然是美國禁毒署的特工。也就是說,Green 的死根本就是一場精心謀劃的「騙局」,而現場的血跡居然是用一罐兒番茄濃湯偽造出來的。當時烏爾布萊特根本就不知道,順著這筆「生意」暴露出來的種種蛛絲馬跡,特工人員早已鎖定了他——這個從未露面的 DPR。
當初為了加強絲綢之路的安全,烏爾布萊特僱傭了許多黑客,但即便如此,慣於尋蹤覓跡的特工們最後還是捕捉到了初期編碼的一個錯誤,並據此搜出了一個咖啡館的IP位址。
而烏爾布萊特正是那裡的常客。拿到這一線索後,FBI、IRS、DHS 以及 DOJ 等多個組織紛紛開始順藤摸瓜;所有的證據匯總起來後,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2013 年 10 月某天下午的某圖書館裡,那個抱著手提悶頭打字、濃眉烏眼的年輕人——烏爾布萊特。
被摁倒時,這個億萬富翁口袋裡只裝了兩美元。
獄中
現在的烏爾布萊特早已身陷囹圄,並且還跟全球頭號毒梟華金·庫茲曼同處一所監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要麼已經成了網際網路史上最出名的罪犯,要麼已經成了美國有記載以來最不體面的天才人物。
烏爾布萊特從沒想過絲綢之路會滋生出如此罪過。熟悉他的人,都說烏爾布萊特為人善良、富於同情。他會協助老太太過馬路,會用貼心的禮物給人驚喜,會在郵件中以「Fudge」代替「Fuck」——甚至在絲綢之路開張後也是如此。
但後來,他還是變了。是非之間的那條分界線一天模糊一點,一天模糊一點,直至最後,兩者完全混淆,而烏爾布萊特也終於變成了 DPR。
烏爾布萊特起初是想構建一個自由國度,但後來暗網漸漸變成毒品、暴力、人口販賣的天堂。烏爾布萊特確實沒有直接參與犯罪,但他從各種犯罪、非犯罪的活動中收取費用,對網站裡的各路違法行為視若無睹,作為創始人的他難道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暗網確實曾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有一定的推廣作用,但它不止打開了自由大門,更成為人性惡欲之都。自由本無罪,技術也無罪,但假借自由之名,用技術逃避責任,任由它殘害生命,這樣的平臺註定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在2013年關閉絲綢之路並將其創始人烏爾布萊特判處終身監禁時,人們以為他的刑罰會阻止模仿者。但在暗網的隱秘交易以及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組織鋌而走險,加入這個覆蓋全球的黑色產業鏈。
新聞網站DarknetLive表示,儘管過去六年的執法行動導致大約六個網站(包括最近兩個網站)關閉,但仍然有近30個非法網絡市場。第五代暗網市場似乎比前幾代更快地恢復業務,暗網市場的更替性已成為固有規律,它的存在似乎已經不可更改。
請願
在Change.org網站上,針對烏爾布萊特的赦免請願書已經收集了超過30萬個籤名,而在2019年12月份,該數字為25萬。徵集籤名活動於2018年7月開始,這些籤名要求總統川普為烏爾布萊特減刑。
事實上,包括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比特幣耶穌(Roger Ver)和億萬富翁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等區塊鏈行業大佬都曾支持赦免烏爾布萊特。
2019年12月05日,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家蒂姆·德雷珀表示,支持已經定罪的暗網絲綢之路創始人烏爾布萊特。在採訪中,他呼籲要釋放烏爾布萊特,蒂姆·德雷珀明確表示,「把他從監獄裡救出來,我們需要像他這樣的企業家。」
2018年7月份,李啟威在推特中表示,他從暗網絲綢之路了解到比特幣,烏爾布萊特不該被判為無期徒刑,自己已加入要求釋放羅斯·烏爾布萊特的請願行列,並呼籲大家也和他一樣加入。
如今,Ross Ulbricht已在獄中度過六個年頭,他早已悔悟。早在2015年他就向美國政府認罪,祈求予以寬大處理:
「我已經揮霍了我的青春,我知道你必須奪走我的中年,但是我懇求你讓我安度晚年,」他寫道,「請在無盡的黑暗隧道的盡頭為我預留一盞明燈吧,為了我的健康,為了在漫長服刑之後能夠夢想更好的生活,請給予我一丁點寬恕吧,也為了在去造物主那裡報到之前能夠在自由的世界完成自我救贖,請給予我一個機會吧。」
誠如蒂姆·德雷珀所呼籲的那樣,但願羅斯·烏布利希早日出獄,區塊鏈的「理想國」需要這樣的人才。
從比特幣暗網售賣毒品,到獄中推特喊單比特幣,再到幣圈大佬紛紛聲援豁免其罪行,可以說,烏爾布萊特人生最關鍵的階段,都在比特幣的「理想國」裡度過。人生最關鍵的階段,都在比特幣的「理想國」裡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