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不了情》:絲綢之路帶來葡萄美酒,冒險電影引出愛情傳奇

2021-01-09 崔汀

敦煌,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這裡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1980年代,中日合拍電影《敦煌》曾震撼了無數觀眾,影片重現了敦煌的輝煌年代。今時今日,電影《敦煌不了情》上映,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在敦煌上演。

《敦煌不了情》的故事發生在20~21世紀的近百年間的幾段愛恨情仇,故事的核心是一瓶奇酒「相思紅」,這瓶稀世葡萄美酒吸引了各路豪傑前來爭奪,從而也引出了一個數十年前的愛情故事。

影片在甘肅敦煌實地取景拍攝,黃沙大漠一望無邊,敦煌莫高窟是文明的象徵,也是文化的傳承。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之路,葡萄酒也是當時絲綢之路交流的產物,所以編導選擇用莆田就來講述故事也是很有深意的。

影片的演員們也都是精挑細選的實力派,除了林保怡、曹操這樣經驗豐富的演員之外,還有夢麗、趙圓圓這樣的美女演員。夢麗是來自於俄羅斯的女演員,一頭金髮在片中格外搶眼。影片中兩組CP的搭配也是非常用心的,林保怡和夢麗演繹現代的一段冒險故事,趙圓圓和遠明飾演民國時代的一組CP,這兩組CP都是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組合,契合了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形式。

葡萄美酒「相思紅」象徵著愛情,真愛就像是美酒一樣越久越醇。民國時代的愛情故事,直接催生除了「相思紅」這瓶美酒,也讓這段被可以阻斷的愛情延續了幾十年的相似。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真愛不會因為時間而消散,反而會越來越濃鬱,越是得不到的愛情,越讓人牽掛。

《敦煌不了情》是發生在不同的時空,發生在民國時代的愛情比較悲傷,發生在現代的冒險故事則是喜劇路線,而且還有動作場面,非常典型的商業娛樂片。敦煌的美景也盡收眼底,可以想像,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敦煌的遊客量又將不斷上漲了。

一壇美酒「相思紅」,承載的也是美酒文化,葡萄的種植有了愛情的注入,讓美酒更加香醇。《敦煌不了情》講述的也就是葡萄酒文化的傳承,還有絲綢之路的人文歷史,是一部有新意且有文化底蘊的影片。當然,影片中豐富的娛樂元素也不容忽視,編導們實力打造了西部冒險電影,一壇美酒考驗了人性,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單純為了利益而去追逐美酒,其實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相思紅」之所以香醇醉人,還是因為最初的釀造者在這瓶酒裡面注入了真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敦煌不了情》打造了一部西域美酒傳奇故事,讓觀眾看到了敦煌的璀璨,還有葡萄酒文化的傳承,是一部用心打磨的電影,絲綢之路讓東西方文明交匯,雖然那已經是千百年前的事情了,但這種影響力延續至今,文化的交流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絲綢之路見證了文化的交流和成長。歷史雖然已經遠去,但歷史的功績應該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敦煌元素愛情片《敦煌不了情》上映 憑電影票免費享受敦煌冬春旅遊
    敦煌元素愛情片《敦煌不了情》上映 憑電影票免費享受敦煌冬春旅遊  【解說】中國首部西部愛情影片《敦煌不了情》,日前在敦煌大劇院舉行首映禮。這部影片以敦煌元素為主,將於1月23日登陸全國院線。
  • 到此一遊|葡萄美酒夜光杯,古絲綢之路的新玩法
    地點:亞塞拜然亮點:葡萄酒文化位於古絲綢之路沿線的亞塞拜然,不僅有古老的歷史遺蹟和秀麗的山脈風光,還有獨特的葡萄酒文化,遊客可以在此享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體驗。很多考古研究都證實,亞塞拜然是葡萄種植和釀造葡萄酒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19世紀初,德國南部移民遷徙至亞塞拜然漢拉爾地區定居,開始種植葡萄。為了加快葡萄酒業發展,19世紀60年代初,亞塞拜然出現了第一家成熟的商業化釀酒廠——漢拉爾酒莊。20世紀80年代初,亞塞拜然葡萄酒的產量達到巔峰,成為了當地利潤最豐厚的產業。
  • 「祁連傳奇尊冰貴人香冰白」連續兩年成為敦煌文博會指定用酒
    中國甘肅網9月21日訊 當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敦煌,當敦煌文博會的盛況再一次驚豔了世界,作為中國第一支冰酒生產商的祁連酒業也是同樣自豪。
  • 上海往事:話劇《葡萄美酒》與張裕葡萄美酒
    在1941年8月17日《申報》第四版刊登的張裕葡萄酒廣告中,末尾有一句「張裕公司鄭重介紹中旅名劇《葡萄美酒》」;而在同期《申報》第十四版刊登的話劇《葡萄美酒》演出廣告中,也加了一句「本院鄭重介紹譽滿中外的『張裕葡萄美酒』」。如此珠聯璧合、交相輝映,堪稱「跨界營銷」的一段佳話。
  • 關於絲綢之路,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絲綢之路'的名字其實出自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他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的研究成果》一書中,第一次提到'絲綢之路',這條古老商路誕生2000年後才擁有正式的名字。絲綢之路對中國影響巨大,也為羅馬帝國帶去了絲綢和一條禁令。原來,絲綢是很昂貴的商品,再加上千裡迢迢的運輸和多次貿易轉手,在羅馬的售價堪比黃金,深受羅馬上層的喜愛,每年花費財政預算的十分之一用於購買絲綢。大量進口絲綢導致黃金瘋狂外流,羅馬只能立法禁止男人穿絲綢,同時也對女人使用絲綢進行嚴格限制。
  •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夜光杯到底是白玉杯琥珀杯還是琉璃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唐朝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詩文漫解:葡萄美酒,火把之下,是洋溢酒香的夜光杯。正準備喝的時候,琵琶激烈的曲調,仿佛讓人代入了戰場。在沙場上醉倒,請您不要笑話。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能從戰場上回家?
  • 去敦煌徒步,不要錯過這些敦煌特產啊哦
    ,主要特色的水果有沙瓤西瓜、白蘭瓜、黃河蜜瓜、李廣杏、紫陽桃、鳴山大棗、陽關葡萄等,一般去沙漠戈壁徒步的話,都建議帶一些瓜果上路,畢竟茫茫沙漠戈壁,補充水分是要的。敦煌夜光杯在徒步陽關的時候,導遊都會講解陽關的歷史以及那首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敦煌夜光杯也叫陽關玉杯,這種杯色彩多樣,也很有光澤感,聲譽遠揚很受廣大遊客喜愛
  • 中越泰三國聯合製作電視劇《海道傳奇》 共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解說】5月15日下午,大型奇幻冒險電視劇《海上絲綢路之海道傳奇》開機儀式,在廣西南寧舉行。臺灣藝人安以軒作為該劇的女一號在現場出現。  【解說】當天,第八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泛北文化傳播合作與創新專題研討會在南寧。
  • 鮮活萬物說敦煌:這一條絲綢之路,到底是什麼在吸引著你?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一次敦煌。 可是,去過敦煌的你會發現:敦煌,去一次遠遠不夠!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敦煌,除了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外,起源於敦煌的絲綢之路則更為迷人。
  • 如何「殺死」一支葡萄美酒
    然而近幾年隨著珠峰旅遊成為熱門,事實上珠峰已經離一座垃圾山不遠了。因戰火,敘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六大遺址,無一不被摧毀殆盡;因全球氣候變暖,「度假天堂」馬爾地夫在不久的將來會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除了以上種種全人類瑰寶正在被有意無意地扼殺外,我們身邊的小美好何嘗不在被我們主動或被動地親手埋葬吶。
  • 《極限挑戰6》聚焦絲綢之路 成員體驗敦煌文化
    節目中,嶽雲鵬接受了「異心人」任務,要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奪取真「蠶王」。但讓嶽雲鵬成為「異心人」是其他成員共同的謀劃,在任務過程中,他們都假裝毫不知情,暗暗配合他完成遊戲。尋找「蠶王」之旅並沒有成員們想像的這麼簡單,賈乃亮、郭京飛、鄧倫還在遊戲中開啟支線任務。
  • 治癒日劇《葡萄的眼淚》:北海道的秋天,眼淚亦化作美酒.
    《葡萄的眼淚》治癒日劇電影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4-10
  • 河西走廊第十屆有機葡萄美酒節新聞發布會實錄(文+圖)
    其次說降水:河西走廊的氣候非常乾燥,可抑制葡萄病蟲害的發生,不需或者很少噴灑農藥。我國西部的這一優勢在全球獨一無二。同時,依靠無汙染的祁連山雪水和地下井水灌溉,進一步保證了葡萄品質。此外,乾燥的氣候為採摘後24小時內進行軋汁這一工藝要求也提供了保障。
  • 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不僅僅是舶來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是一首邊地徵戍之詩,平日裡將士們難得一回醉,難得有這樣一次歡聚,詩人王翰用飽滿的熱情,謳歌了將士們的壯志豪情。詩詞中的葡萄美酒,是西域特產,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葡萄美酒不是中原之物,這也反應出邊關將士們的生活。
  • 葡萄成熟時
    爺爺說,葡萄美酒夜光杯,這一句起得多美,你以為這是一場宴飲,大家高高興興喝酒,但酒還沒有入口,就要去徵戰,很難活著回來。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大喜大悲之間不過幾個詞句,關於「葡萄美酒」與「徵戰幾人回」的氣魄依舊是奔放的、豁達的,甚至是熱烈的,有著馬革裹屍也不過如此的開闊和痛快。所以,葡萄美酒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敦煌故事,甘肅之聲 ——譚盾為深圳音樂廳帶來原汁原味的「敦煌...
    敦煌故事,甘肅之聲 ——譚盾為深圳音樂廳帶來原汁原味的「敦煌聲音」 2021-01-1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秋天的故事》葡萄成熟時,發酵釀製,微醺的愛情
    追求愛情永遠不嫌晚,只要有一顆浪漫的心,隨時都可以發現愛。愛情不在乎年齡,任何人生階段,都可以遇到生命中那個有緣人,如秋的中年也可尋覓到羅曼蒂克幸福。秋季是葡萄的季節,以葡萄釀酒在歐美酒品文化中佔有重要角色。法國隆河谷地綿延的葡萄園區,釀造成世界有名的勃艮地酒。
  • 官商勾結毀了多少國營敦煌林場國家資產?
    最近被逮捕判刑的敦煌市長詹順舟,不但是一個貪官,而且是在敦煌實現了自吹自擂的內卷。他們要的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早晨從中午開始,每天和商人爛醉不醉不歸!這些葡萄酒商人來了,絕不是通西域的張騫,貿易中西的使者,而是朱門酒肉臭的饕餮之徒,敦煌和飛天在他們眼裡毫無價值,他們看中的種葡萄能賣大價錢,勾結陽關林場,鏟噬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毀林種葡萄,古代守邊疆戰士的歌詠「葡萄美酒夜光杯,幾人徵戰幾人回」,到這些官商勾結的陽關鬼怪手中,端起來的都是讓敦煌、讓飛天、讓綠洲滴血的帶血的葡萄!
  • 【甘肅日報】敦煌文旅融合奏響絲路新樂章
    絲綢之路魅力千年不減。作為古絲綢之路上文化交匯的樞紐,近年來,敦煌始終堅持讓文化之「魂」附於旅遊之「體」,走出了一條通過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道路。 【一】日前,多個研學團隊在陽關景區學習漢代禮儀,遊覽古陽關遺址,參與體驗射箭、鑽木取火、烽火傳遞、摹制拓片、經書摹寫等特色研學項目,感受觸摸歲月往昔,接受歷史文化薰陶。
  • 你對敦煌的熱愛,可能還不如日本人
    關於日本人對敦煌的崇敬之情,有一個流傳頗廣的故事:那是上世紀80年代,絲綢之路還坎坷難行的時候,有一位80多歲的日本老者一路顛簸來到敦煌,參觀完莫高窟後,還要去看久仰的玉門關——「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日本,王之煥這首《涼州詞》可謂無人不曉。當這位老者來到玉門關時,面對殘垣破壁,不禁失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