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我市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成為西北五省區唯一列入試點的城市。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試點工作,構建起了覆蓋公共服務、產城融合和新農村建設三大領域的標準體系架構,並於2019年底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如何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怎樣實現城與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市立足資源型工業城市的實際,把鄉村振興作為城鄉融合的最大潛力,把城鄉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作為區域發展的最強動力,提出「兩區兩城兩融合」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圍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聚焦農村發展的薄弱環節,在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任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河西堡鎮「區政合一」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1.2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相繼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個,連續三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蟬聯國家衛生城市「三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入圍全國首批健康城市試點。
產業興旺百姓富
每年夏季,市區內酷熱難耐,市民們紛紛結伴下鄉避暑。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野狐灣景區,綠樹成蔭、溪水潺潺,原生態的自然美景和民俗風情,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愜意。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市民攜家帶口來到這裡休閒度假、放鬆身心。
城裡人到農村休閒度假,不僅僅有野狐灣景區這一處。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金川區兩鎮依託「城市後花園」的優勢,建成古城葡萄觀光採摘園、新華民俗文化園、大漠營盤休閒園等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永昌縣各鄉鎮精心打造「鄉村尋美」旅遊名片,毛卜喇民俗文化村、車轆溝石林景區、南壩寺兒溝滑雪場,以及聖容尋古、攝影採風、種養採摘園、農耕生活體驗園等旅遊項目,讓人流連忘返。
出門遊,路不好不能成行。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條26.93公裡,國道G570金昌(下四分至永昌)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道路640公裡,所有鄉鎮、行政村及國有農場全部實現通瀝青(水泥)路。
四通八達的鄉間通道,可憩可遊的美麗鄉村,激活了自駕遊、短線遊、近郊遊等旅遊新業態,觀光農業、田園採摘、休閒度假等生態休閒產業,帶動了農家樂餐飲業發展,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
便捷的交通網絡和完善的農產品收儲體系,還使我市特色高原夏菜等農產品銷往全國。近年來,我市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聚力打造菜草畜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建基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原夏菜、優質草畜「雙百億」產業,相繼建設了高原夏菜、肉羊肉牛、優質牧草、玉米種植、戈壁農業等特色產業基地,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供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原蔬菜主產區,西北地區重要的湖羊供種基地、優質奶源基地和國內最大的奶綿羊生產基地、高品質優質牧草基地。
產業興,百姓富。結合脫貧攻堅行動和農業農村改革,我市以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組織化水平為目標,著力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合同、契約、訂單農業和股金分紅等多種形式,建立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帶動致富的聯結機制,「龍頭企業+入股分紅」「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生產發展模式,實現了企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共同發展格局。
翠綠的蔬菜、鮮紅的辣椒、清脆的胡蘿蔔、鮮嫩的牛羊肉……這些百姓昔日眼中的農副產品,在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下,不僅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和發展空間,還使廣大農戶實現了土地入股拿股金、基地務工掙薪金、自主經營得現金的多重收入。
治理有效鄉風淳
鄉風淳,鄉村興。放眼廣袤的農村大地,文明鄉風是最值得珍視的「鄉土味道」。唯有讓文明浸潤鄉土、讓文化滋養鄉情,才能為城鄉融合舒展精神之翼,安放好每一個人心中難忘的鄉愁。
今年以來,我市遵循「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的要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開展「美麗鄉村·文明家園」鄉村文明行動,組織實施道德涵育、鄉村德治、新風弘揚、環境優化、文化提振、載體創新「六大工程」,按照「三級設置、四級聯動,試點創優、全面推進」的思路,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活躍在城鄉的676支志願服務隊、9.6萬餘名志願者,根據8類185個優秀項目組成的特色「服務菜單」,通過「大喇叭」「小板凳」等各具特色的服務載體,把寓教於樂的文明實踐活動送到村社田間,農村生活方式更加文明、鄉風民風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淨化鄉村風氣,培育文明鄉風,就得移風易俗,遏制陳規陋習。
我市在29個村探索設立「孝善基金」,積極推廣「子女自願交納贍養費+財政補貼+社會捐助+文明股獎懲」的農村養老模式,創新開展「暮年老人生日會」、夕陽紅「德潤」生日會、「孝善宴」等活動,用貼心的關愛溫暖老人心田,營造了孝老愛親的濃厚風尚。
各鄉鎮探索創辦「道德銀行」27家,引導群眾通過志願服務、善行義舉獲得道德積分,兌換物質回饋,實現道德保值增值。同時,採取領導帶隊、敲鑼打鼓入戶授牌的方式,對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標註出了文明鄉風的新坐標。
全市139個行政村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明確彩禮限額、紅白事辦理流程、宴請範圍、禮金標準及獎懲規定,堅決抵制高價彩禮,狠剎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並常態化開展「婆媳互誇會」和「好婆媳、好翁婿、好妯娌、好鄰裡」我為你點讚活動,讓家庭更溫馨、鄰裡更和諧,婚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
「孝善矩陣」激活德善源動力,「道德銀行」注入文明驅動力,「敲鑼打鼓送榮譽」釋放道德引領力,「婆媳互誇會」「好媳婦先鋒隊」「巾幗家美積分超市」,點亮了美麗鄉村的文明新風尚,廣大村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進一步增強。
我市始終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治理體系,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全面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和基層協商民主,全市139個村全部組建以「1+7+X」為主體的村民協商議事會。
社情民意收集、居民協商議事、社區民主決策、議事協商事項評估反饋「四項機制」,以及村民說事、幹部問事、及時辦事、集中議事、定期許事、評審說事「六步議事」法……這些在「三治」結合治理體系下逐步規範的制度,讓廣大農村群眾從「要我協商」向「我要協商」,「村上說了算」向「大家說了算」轉變,鄉村社會彰顯出和諧有序之美。
我市「道德銀行」活動項目榮獲甘肅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入選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創新案例。探索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金昌路徑」,金川區升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永昌縣躋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省級試點。
生活富裕鄉村美
行走在金昌農村,一幢幢造型別致的新農宅掩映在綠樹中,一條條寬敞的柏油路延伸到鄉村的各個角落,甘甜清澈的自來水通到了農家灶頭,「小板凳」宣講隊用鄉音鄉曲傳遞著黨的富民新政……一幅城鄉融合、共同繁榮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9」工作方案,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風貌、垃圾「三大革命」,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著力整治村莊環境衛生,農村人居環境從「髒、亂、差」向「淨、綠、美」悄然轉變,美麗鄉村的「顏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按照「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精緻化、特色文化景觀化、生態旅遊規模化」的發展理念,金川區堅持高起點謀劃部署,立足農村發展實際,高標準編制了區域村莊布局規劃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規劃,細化完善農民住宅風貌設計,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以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打造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村莊精品為目標,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
今年是高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永昌縣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補齊全面小康短板、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有效舉措,全力推進全域無垃圾環境整治、拆違拆舊、風貌改造、集中居住點建設和村莊綠化等「五大專項行動」,全力實施違規建築、殘垣斷壁、廢棄圈棚舍和閒置廢棄房屋拆除工作,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工程人口比例達到95%,鄉鎮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履蓋率達到100%。
針對農村村莊綠化面積少和層次低的短板,我市在全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溼地保護、公益林管護等生態項目的同時,不斷加大村莊綠化和經濟林果產業的投入力度,集中抓好農村新建居住點、休閒廣場、村民房前屋後和庭院等處的綠化工作,實現了環村、沿路和公共場所綠化基本覆蓋,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6%,較「十二五」末提高了三個百分點。
為給鄉村振興培植更強的吸引力,給城鄉融合勾畫更多的結合點,全市各鄉鎮大力推廣「一村一品」發展模式。金川區雙灣鎮新糧地村從生活汙水治理入手,新建汙水處理廠帶動戶廁進院入戶,完善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模式,為全市農村改廁、垃圾處理作出了示範。永昌縣南壩鄉何家灣村依託祁連山淺山區生態綠化治理,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產業,配套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正向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四季有景、花果飄香的綠色生態美麗鄉村精品村邁進。
如今的金昌農村,道路變寬了,村子變綠了,房子變美了,空氣變甜了,生活變富了,一個個生態、田園、美麗的美麗鄉村,正攜手這座文明、和諧、富裕的現代化城市款款走來。
文/ 記者 趙剛
圖(部分)/ 記者 楊玥
原標題:《【「兩區兩城兩融合」巡禮】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金昌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