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扶貧紀事:一年內62戶177人摘掉了「窮帽子」

2021-01-18 中國軍網


軍地共商村裡發展情況。 鄧樂坤 攝

中國軍網1月26日電 鄧樂坤 劉堯報導:冬日陝北,朔風凜冽,殘雪未融。春節前夕,空軍機關工作組攜豐厚年貨來到定點幫扶貧困村——延安市延川縣永坪鎮黃家圪塔村,為老區人民送來春節慰問,在共敘魚水深情中回顧過去一年的幫扶工作,攜手謀劃新年度脫貧致富願景,讓這個黃土高原深處的小村落充滿歡聲笑語。

永坪鎮是紅軍長徵隊伍到達陝北的第一站。受自然環境等客觀因素制約,當地群眾至今還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去年9月,空軍機關將永坪鎮黃家圪塔村作為定點幫扶對象以來,多次走訪調研,先後投入數百萬元為該村援建「連心橋」「藍天書苑」「村民文化活動廣場」,新建一條1415米的排水渠,邀請專家論證集中實施「大拱棚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將13戶主要因子女教育負擔致貧的貧苦戶納入空軍「藍天春蕾計劃」,拿出專項資金加強農業技術和轉崗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村民科學種養和就業能力。

黃家圪塔村黨支部書記高富平介紹,去年全村共有79戶213名貧困村民,在空軍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下,該村以大棚種植和養殖業作為主導產業,一年來有62戶177人摘掉了「窮帽子」,脫貧人數達83%。

黃家疙瘩村的今夕巨變,是空軍參與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一個縮影。空軍政治工作部群聯局局長張守良介紹,空軍部隊堅決貫徹習主席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以組織幫建、助學興教、醫療扶持、生態保護、改善民生、軍民融合等「六項工程」為抓手,2016年共協調投入資金6600餘萬元,幫扶39個貧困村,援建170多個脫貧項目,助學3600多名家庭貧困學生,參加義務植樹、獻血、捐贈等公益活動3.5萬多人次,贏得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稱讚,探索走開了空軍部隊廣泛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路子。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村鎮幹部的帶領下,工作組冒著零下十多度的嚴寒,深入大棚種植區、堤壩和學校查看軍民聯建項目,將米麵油等慰問品逐戶送入貧困村民家中,由解放軍451醫院派出的專家醫療組在集中為村民診療之餘,還為行動不便的病殘老人上門體檢送藥品。61歲的村民李興旺握著張局長的手激動地說:「解放軍真是親人啊!有你們的精心幫扶,我們一定能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相關焦點

  • 廣安嶽池:摘掉「窮帽子」 變身「強美富」
    原標題:摘掉「窮帽子」 變身「強美富」   初冬時節,在嶽池縣顧縣鎮梁家坳村的山丘上,廣安泰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院壩裡人來人往,地上擺放著正在晾曬的中藥材半夏,這種藥材是藿香正氣液的主要原料,完成粗加工後將銷往日本。
  • 泰興河失: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
    對有勞動能力的一般貧困戶實行「一戶一策」,因戶而宜,通過介紹就業、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有效措施增加農戶收入,2016年以來通過公益性崗位、扶貧車間、扶貧基地、家庭農場和各類合作社就業打工等增加收入脫貧人數達100多人。
  • 朱廣宏:靠著勤勞摘掉「窮帽」
    「貸款一年就能還完,我有信心。」朱廣宏說。 A 付出總會有回報 2012年,53歲的朱廣宏從彭陽老家搬到和順新村,全家六口人只帶了最簡單的家當。「搬到銀川來,看到政府給蓋好的新房子,心裡當然高興。可老母親還生病躺在床上,一家老小都等著吃飯呢。」一家子的生活重擔壓在了朱廣宏的肩膀上,經過精準識別,朱廣宏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摘掉窮帽子,振興有盼頭!石南村上演美麗「蝶變計」
    石南村,這座南海之濱的小村莊,成功摘掉貧困村的帽子以後,昂首邁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村旁小河,自北向南奔向大海。四年時間,通過深圳扶貧幹部和海豐各級幫扶幹部的艱辛付出,石南村終於煥發新顏。農業集聚發展,扶貧項目開始「造血」,村民收入逐年增長,貧困戶甩掉「窮帽子」。石南村,亦在深圳扶貧幹部的精心策劃下,成為當地津津樂道的「網紅村」。「番紅薯、沉香茶,就數汕尾好。打call加油,掃碼下單,我是戴玉強。」
  • 農行河北分行扶貧小額信貸顯成效
    農行河北分行將扶貧小額信貸作為金融精準扶貧有力抓手,多措並舉,常抓不懈,取得顯著成效。一年來,該行共投放扶貧小額貸款2.2億元,居省內同業第二名,扶持5174戶貧困戶發展生產,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加快了金融扶貧的步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 造血夯基摘「窮...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 造血夯基摘「窮帽」 2020-12-17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和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鋪築「扶貧路」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
    腰巖村屬國家級貧困村,存在基層黨組織渙散、基礎條件差、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短板問題,脫貧攻堅難度大。找準窮根後,我就對症下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幫助村黨支部建立外出黨員管理臺帳和外出黨員微信群,協助村支書抓黨建、強隊伍。通過一年的整頓提升,腰巖村黨支部摘掉了「後進黨組織」的帽子,並於2019年7月榮獲貴州省扶貧攻堅先進黨組織表彰。
  • ...普順鎮紅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紀實:撲下身子真扶貧 危房改造暖人心
    脫貧攻堅的號令聲吹響以來,重慶市墊江縣普順鎮紅巖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想取得全面勝利,只有撲下身子真幹、實幹,才能摘掉貧困村帽子,實現穩定脫貧。在扶貧過程中,扶貧工作隊首先把貧困戶危房改造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確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 莎車縣闊什艾日克村扶貧第一書記李言:帶領138戶村民摘掉貧困帽子
    村容村貌更加美觀、家庭收入逐年增加、村民致富信心滿滿……談起這些年莎車縣闊什艾日克村發生的變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駐村扶貧第一書記李言充滿成就感。  截至目前,在李言的帶領下,闊什艾日克村有138戶、58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全村670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實現就業,全村年人均收入達7090元。到今年底,全村將實現貧困人口清零,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將整村實現脫貧。
  • 一場攻堅戰,三奏凱歌還 長沙搭建「2+14」精準扶貧政策體系
    本報資料圖片  星辰在線12月3日訊 據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報導  貧在鄉野,長沙瞄準「精」,全力破解「插花貧」,繪就「致富圖」;  困在鬧市,長沙對準「特」,挨家挨戶上門幫扶,送去「星城暖」;  窮在邊陲,長沙瞅準「造」,26年不斷輸血造血,讓500公裡外的「窮親戚」摘掉了「窮帽子」。
  • 嫁給癱瘓丈夫不離不棄 四川瀘州好媳婦帶領家人摘掉「窮帽子」
    2018年,扶貧政策幫扶力度逐步加大,鄒小榮有了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藉助3000元到戶項目資金和申請到的1萬元產業扶持基金,我又買了一頭母牛,這樣只需一年,養牛規模就會增加到4頭。如果牛崽是母牛,就留下來持續發展,是牯牛的話,餵一年就出售。」養牛的同時,鄒小榮並沒有閒著,她利用村裡引進毛葉山桐子種植的契機,把自家的4畝地種上了桐子。
  • 「我的脫貧故事」艱苦奮鬥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丨劍河縣久仰鎮基佑村...
    2014年以前,我的家庭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傳統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養殖少量的本地香豬、土雞,以及在鄉內、村內務工。   加上缺少資金和技術等原因,我家的收入來源比較單一,產業規模不大。雖然我們夫妻起早貪黑的勞作,但收入一直上不去。2015年,村裡把我家識別為了貧困戶。
  • 【講扶貧故事】邢若鴻:不拔窮根不離村
    古郊村是我市第二大貧困村,全村450戶1282口人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9戶775口人,村裡沒有任何產業,很多村民還住在破舊不堪的房子裡。此外,藉助太行1號國家旅遊風景道的建設,採取「村委+貧困戶」方式,實施了130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帶動貧困戶62戶增收,戶均增收2000多元。做好百姓貼心人
  • 在扶貧路上續寫魚水情——記省武警總隊定點幫扶牛角村紀實
    牛角村位於湘西州花垣縣西南部,2018年前一直是花垣縣重點貧困村,有建檔立卡戶43戶167人,為深度貧困地區。當時,該村生活生產基礎薄弱、交通極不便利,村裡青壯年不得不外出務工,交通不便的困境死死的掐住了牛角村發展的喉嚨。
  • 62歲楊麗萍仙氣全無,為保持身材不吃飯,摘掉帽子露額頭讓人心疼!
    62歲楊麗萍仙氣全無,為保持身材不吃飯,摘掉帽子露額頭讓人心疼! "你來到這世上不是為了結婚生子繁衍後代。而是為了看這世界 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何時升起,夕陽又如何落下。"
  • 《善作善成:中國網絡扶貧紀事》正式出版 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為...
    本報訊 日前,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發行的《善作善成:中國網絡扶貧紀事》正式出版,該書為我國首部網絡扶貧紀實書籍。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貴州豫能打出扶貧「組合拳」,助力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過去家裡窮的叮噹響,現在一年收入能有好幾萬。」通過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貴州豫能)幫扶在新田煤礦就業的貧困戶陳壽賢難掩笑意。「貴州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貴州豫能在扶貧上不是停留在「輸血」,而疏通「造血」功能,利用產業項目進行扶貧,讓百姓走上致富路。「過去,錢是給了,治標不治本,等他們錢花完了,仍沒有改變貧困狀況。現在我們進行產業扶貧,拿出一些項目,讓當地百姓承包,既讓他們有活幹,又能摘掉貧困的帽子。」
  • 河北張家口:從蔚縣曹家疃看外力扶貧的溢出效應
    張家口蔚縣曹疃村有1653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39人,貧困發生率57%,這是三年前的統計數字,河北中煙張家口捲菸廠駐村工作隊通過調研,利用當地村民愛聽秧歌、會唱秧歌的優勢,決定從「文化扶貧」入手幫助曹疃村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