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的緬因州,受虐者的傷痕

2021-02-16 澎湃有戲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阿之

有一種角色類型,姑且可以叫做「陰謀臉」。和看上去就兇神惡煞的「壞人臉」還不一樣,「陰謀臉」眼神滲人,不發一言就讓人毛骨悚然,仿佛有顆石頭心,不冷不熱不鹹不淡。

電影《熱淚傷痕》(Dolores Claiborne)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英文原名中,小說和電影版本都直接拿女主角的名字作為作品名字,然而翻譯成中文後,電影和小說分別有了兩個不同的名字——電影叫《熱淚傷痕》,小說叫《驚鳥》。

許多作家都對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有著孜孜不倦的描寫熱情,緬因州之於史蒂芬·金,如同高密之於莫言、仙臺之於伊坂幸太郎,不但是作者生長的地方,也是滋養作品靈感的土壤。


這個位於美國東北角、與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接壤的州,雖然是新英格蘭地區的最大州,可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卻不到20人。


史蒂芬·金筆下的緬因州,地廣人稀、地形崎嶇、叢林密布,那些高聳的山地和陰森的叢林就猶如英國偵探小說裡倫敦寒冬的冰天雪地,可以隱藏諸多人性的罪惡。


中篇小說《1922》(收入於中篇小說集《暗夜無星》)裡,一個緬因州籍的男子為了阻止妻子賣掉自家農場,和兒子合夥殺了她。


而長篇小說《穹頂之下》中,緬因州的小鎮受超自然外力的威脅,居民們對抗外力的同時也見縫插針地為自己謀取私利,人性貪婪醜惡的一面顯露無疑。


相比之下《熱淚傷痕》則貼近生活得多,說的是一個婚姻不幸、生活艱苦的老年女子兩次被當做殺人嫌疑犯的故事。


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是以女主角多麗絲的第一人稱視角寫成的,正是因為筆下的案發背景是作者的故鄉,作者深諳這裡的風土人情和語言習慣。


史蒂芬·金寫作以用詞雕琢、準確著稱,在小說原著中,一向以標準英語寫作的他,讓多麗絲使用粗鄙、俚語化甚至有些語法錯誤的緬因州方言,敘述者身份與其使用語言的習慣貼合得天衣無縫。


而影片中也時時能體現小鎮不同於大城市的民俗習慣。當多麗絲涉嫌殺死自己的老闆薇拉時,在紐約做記者的女兒薩蓮娜趕到了緬因州的警局探望自己的母親,而處理案件的其中一個警察,就是薩蓮娜的老同學;當她帶著母親走出警局時,路人用露骨的語言問候多麗絲「你真的殺了人嗎」,多麗絲絲毫沒有不悅,而是同樣直白露骨地問候對方。


小鎮不像大城市繁忙而注重隱私,這裡每個人都互相認識,沒有誰對誰一無所知,也沒有誰對誰知根知底。多麗絲涉嫌殺死薇拉的事情在小鎮人盡皆知,同樣人盡皆知的,還有她在多年前涉嫌殺害自己的丈夫。

電影裡的多麗絲其實是做了減法處理,凱西·貝茨並無原著小說裡多麗絲的狂躁與暴戾,除了對丈夫頗具爆發力的反抗以外,大多數時候,她的神情內斂而嫻靜。


多麗絲曾有一段不幸的婚姻,丈夫曾家世顯赫,後來家道中落淪為船工,回家後便把怨氣撒在家人身上,久而久之養成了家暴的習慣。因為丈夫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因為希望女兒有個完整的家庭,多麗絲一直忍氣吞聲,無奈丈夫變本加厲,酗酒、出言不遜,甚至企圖強暴自己的女兒。


在一次調侃丈夫的衣冠不整卻遭遇一頓暴打後,多麗絲認清了自己的下半輩子無法倚靠這個男人,因此她去了獨身老婦人薇拉家當幫傭賺取生活費,這一當就當了二十幾年。


薇拉雖性情怪癖且要求諸多,總是對多麗絲做家務挑三揀四,可是在人生道路上,她卻是多麗絲的精神導師。這側面反應了她們的共同境遇——在這片男權至上的土地,婚姻往往是女人幸福與否的最重要指標,婚姻的不幸就是她們共同的聯結。

影片對薇拉的婚姻並無正面描寫,但卻可以從種種伏筆中旁敲側擊出一點端倪。


薇拉不請年輕女子做幫傭,或者一旦發現聘請的姑娘有招蜂引蝶的跡象,便立馬炒對方魷魚,因此當她看到其貌不揚、中年發福的多麗絲來應聘時,她是滿意的。


薇拉的丈夫死於一場車禍,但他的死卻為她帶來了歡樂與解脫,並且也毫無再覓伴侶的意思。


這可以推測薇拉與丈夫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因此她很想擺脫她丈夫;不請年輕姑娘也許是因為她丈夫曾和年輕姑娘發生過外遇。


這樣隱晦的描寫,一來是與原著小說多麗絲第一人稱的視角暗合(多麗絲不可能清楚地知道薇拉婚姻的來龍去脈),二來則為多麗絲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典範,並促使她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薇拉的現狀仿佛在暗示多麗絲「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擺脫你那該死的丈夫,並像我一樣贏得自由」。


誰都不知道薇拉丈夫的車禍究竟是意外還是人為,多麗絲的丈夫又何嘗不能有相同的下場呢? 


在一個日食之日,薇拉為多麗絲買齊了整套觀看日食的裝備,並對她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有時候,當個潑婦是女人活下去的唯一辦法。」(Sometimes being a bitch is all a woman's got to hold on to. )這句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粗言野語,卻成了作品的核心精神所在。正是這句話驚醒了飽受凌辱的多麗絲,她買齊了裝備,決心在日食之日殺死自己的丈夫。 

她丈夫果真死了,他跌進了荒地的陷阱中。她雖然被帶到警局問話卻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多年後當薇拉在自家別墅摔下樓梯而當場死亡時,多麗絲手拿擀麵杖站在樓梯口,她再次成了殺人嫌疑犯。而那天,又是個日食之日。
日食在古今中外的迷信和傳說裡常常是災難發生的預示,而在第一起命案中,那個日食的畫面幾乎佔據了鏡頭的全部,很是觸目驚心。當象徵陰柔的月亮徹底遮擋了象徵陽剛的太陽,仿佛柔弱的多麗絲用盡全力消耗光了丈夫的能量。


因為薇拉的死,多麗絲丈夫的命案被人重新提起,這也觸及了薩蓮娜不甚愉快的童年回憶。童年時期多麗絲對薩蓮娜甚為嚴苛,不讓她輕易與陌生人接觸、不讓她在外過夜。


不堪入耳的調戲、隨時發生的性侵仿佛緬因州空氣裡的病菌,隨時會入侵少女們的免疫系統,從而毀了她們的一生。可年幼的薩蓮娜尚未能了解那一切,她和鎮上大多數的居民一樣,相信父親是母親殺害的。

但也因為薇拉的死,她得以重新與母親相處,了解她、聆聽她。母親告訴她兩起案件的來龍去脈並無罪釋放。結局母女二人話別,多麗絲深情地撫摸著薩蓮娜脖頸的傷口,那是她被父親意圖強姦時企圖自毀留下的疤痕。


經過了生活一系列的摧殘,多麗絲早已雲淡風輕,她目送女兒奔赴自己的大好前程,輕描淡寫地說:「走吧,你不會失去我。」


可生活中遭遇過的重創,如同薩蓮娜的頸部傷口,永遠都會有條疤痕在那。

相關焦點

  • 睡不著|史蒂芬·金的緬因州,受虐者的傷痕
    電影《熱淚傷痕》(Dolores Claiborne)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英文原名中,小說和電影版本都直接拿女主角的名字作為作品名字,然而翻譯成中文後,電影和小說分別有了兩個不同的名字——電影叫《熱淚傷痕》,小說叫《驚鳥》。
  • 《肖申克的救贖》作者史蒂芬·金又一力作,不止是恐怖這麼簡單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的波特蘭,後在緬因州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史蒂芬·金聲名鵲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中,其作品總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 恐怖小說大師,流行文化符號,史蒂芬·金的人生往事
    作為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多產和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史蒂芬·金為一代人定義了恐怖和懸疑。1974年,史蒂芬·金的第一部有影響力的小說《凱莉(Carrie)》出版,從此在緬因州出生的史蒂芬·金一步步從一個普通的作家成長為流行文化的符號象徵。
  • 從施暴者、受虐者、旁觀者三種角色,解讀《少年的你》
    這樣也就導致施暴者不曾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任何代價。從心理學的角度,校園暴力中,施暴者的行為是逐步升級的,一開始會有一個程度較輕的試探,接著根據這個試探的反饋決定進一步的行為。如果在試探階段,就迎來了受虐者激烈的反抗,那麼接下來的行為也會一定程度的有所收斂。所以,受虐者的軟弱、躲閃與逆來順受,並不會讓自己逃脫厄運,甚至適得其反。
  • 2017年三部最驚悚的電影,恐怖的史蒂芬·金又回來了!
    這些讓人叫好的電影,都來自於美國暢銷書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 2017年,又有很多史蒂芬·金的作品改編成了電影。這次讓所有人大飽眼福。 1990年根據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的《小丑回魂》,幾乎嚇壞了所有觀看者。從而也塑造了一個經典而又恐怖的形象——小丑。
  • 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我選擇退出臉書 有興趣可以到推特找我
    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我選擇退出臉書 有興趣可以到推特找我  Connor Feng • 2020-02-05 11:00
  • 《摩天大樓》:如何走出受虐的人生困境?
    有時候心理痛苦會比傷痕累累更難受。相較於外部身體暴力,心理虐待就是從人心的內部自尊和自信侵蝕。有數據顯示,85%的受虐者無法徹底離開一段虐待關係,我們可以輕鬆地說出讓受虐者分手或者離婚,那麼他們究竟為什麼做不到呢?
  • 《冷暴力》:我們在不經意間,就成為了施虐者和受虐者!
    在借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典型的冷暴力者。當然,與書中那些把冷暴力當做手段,並以此為自己贏取利益的人相比,我的「冷暴力」可能還不夠格。這本書唯一能讓我讀下去的,就是裡面的案例。我在某些案例中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書中說,冷暴力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拒絕溝通。我便覺得這是在寫我。
  • 史蒂芬·金推出短篇小說新作《血如泉湧》
    故事核心是年輕敘述者克雷格與退休富豪、算得上是一位盧德分子(指強烈反對機械化或自動化的人)的約翰·哈裡根兩人的關係。隨著兩人不平衡的關係向前發展,克雷格送給哈裡根一部手機作為禮物。這份禮物原本是為了保持「正常」溝通,但這畢竟是在史蒂芬·金的筆下,溝通開始變得陰暗不定,竟將緬因州郊區與一個未知世界聯繫起來。
  • 緬因州房地產的發展史令人難以置信
    根據緬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子公司緬因州房源信息,截至11月30日,房屋已售出。這個數字僅比2019年的總銷售額少187筆,這使得2020年很有可能創造新紀錄。$ 270,000緬因州房屋的當前中位價格,由緬因州列表項計算得出。56%根據緬因州住房管理局的數據,2019年負擔不起房價中位數225,000美元的居民比例。
  • 為什麼美國人離不開史蒂芬·金
    翻譯 | 胡匯勤、Monica編輯 | 小柿你總是跟不上史蒂芬·金。史蒂芬·金出現了,他的作品數量讓人汗顏。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有超過50部長篇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他一系列成功的非虛構作品。《怪奇物語》第一季(2016)網飛(Netflix)出品的《怪奇物語》系列恐怕是近期最好的史蒂芬·金改編作品,但實際上它與史蒂芬·金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相反,它可愛的模仿了一種80年代風格,在宇宙的危險中描述了一種熟悉的復古史匹柏/史蒂芬·金兒童故事。
  • 川普前往緬因州農村考察
    緬因州民主黨州長敦促總統川普在星期五訪問緬因州時注意他的語氣,以展示一家為冠狀病毒檢測製作專門拭子的公司。該州最偏遠的縣的治安官敦促那些預計會抗議川普到訪的人——以及那些支持川普的人——在明尼阿波利斯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的示威活動繼續在全國各地進行之際表現出自己的行為。
  • 【盤點】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你看過哪些?
    沒播映之前,憑藉之前電影版的好口碑和史蒂芬·金的金字招牌,讓很多影迷翹首以盼。不過,播出之後,由於劇集本身的製作上的不足,導致了它連呼吸都是錯。觀眾們一致打出了低分,在收視率上也是慘不忍睹。如今,這部劇集還在同步周播中,接近尾聲,續訂第二季的可能性不高。
  • 生活大爆炸:成年後,施暴者和受虐者的溫情和解
    校園時代的施暴者在這個死宅小團體中,佩妮的大姐大作風保護著他們,但是校園時代的佩妮,完全就是校園霸凌的施暴者。而她後來遇到的四個宅男以及謝爾頓的女朋友艾米、霍華德的女朋友邦妮,在學生時代無一不是被人校園霸凌過,如果學生時代他們就認識,我想,佩妮大概也會跟著其他施暴者一樣戲弄嘲笑他們。 人生的改變成年後的相遇,意外把佩妮放在這個小團體裡,讓她漸漸的去了解他們、融入他們、保護他們。
  • 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 《城堡巖》:不愧是史蒂芬·金的新劇,既挖坑無數,又細思極恐
    這個暑期檔,Hulu推出了口碑不錯的《名姝》第二季,還有一部備受關注的新劇:《城堡巖》(Castle Rock)《城堡巖》由史蒂芬·金和J·J·艾布拉姆斯聯手製作,將史蒂芬·金的多部小說和短篇中的人物和情節串聯起來
  • 《英國英格蘭緬因州海岸風景》三角貓-聯合拍攝
    英國英格蘭緬因州海岸風景【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漳州業餘攝影師畢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嶽陽區域拍攝英國英格蘭緬因州海岸風景【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汕頭業餘攝影師毋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廈門區域拍攝英國英格蘭緬因州海岸風景【高清圖第3幅】本作品是來自四川業餘攝影師閻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吉林區域拍攝
  • 這部新片打造了史蒂芬·金的恐怖宇宙世界
    史蒂芬·金是誰?美國「恐怖小說大師」說的就是他。這位作家不但著作等身,共發表200多個短篇故事,56本長篇小說,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3.5億本,而且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的比率跟莎士比亞有的一拼。故事就發生在「金迷」們非常熟悉的美國緬因州(這也是作者本人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的一個虛構的小鎮——城堡巖。
  • 史蒂芬·金、阿特伍德等作家籤署公開信反對J.K.羅琳
    10月9日,史蒂芬·金、阿特伍德、尼爾·蓋曼等北美作家共同籤署了一封支持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人士的公開信,以反對J.K.羅琳對跨性別者的爭議言論。這封公開信的目的是想讓人們意識到出版業中廣泛存在的跨性別恐懼症。
  • 不光爽爆,還要嚇尿,史蒂芬·金的恐怖宇宙開播!
    史蒂芬·金的故事大都發生在巖堡這個鬼地方:[肖申克的救贖]裡監獄就在此地,而[小丑回魂]、[穹頂之下]、[迷霧]的劇情都圍繞此地發生… 位於巖堡的肖申克私營監獄可以這麼說:巖堡,就是史蒂芬·金恐怖宇宙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