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出門不得不佩戴已經將近兩個月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戴著口罩無法解鎖面部識別開鎖的手機。尤其是出入一些公共場合,我們都必須要出示健康碼或者掃碼登記,許多人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拉下口罩解鎖手機。
眾所周知,自iPhone X開始,蘋果手機取消了指紋識別,不少iPhone用戶也遭遇了手機無法進行面部識別的煩惱,於是廣大網友開始嘗試如何讓iPhone學會認識戴口罩的自己。現在,不少iphone用戶表示自己的手機已經可以識別戴口罩的自己,或者有機率識別解鎖帶著口罩的自己,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方法1:Face ID調校
方法很簡單,先用口罩遮住嘴巴,露出鼻子部分開始嘗試解鎖,一開始手機是無法解鎖的,但連續試了四五分鐘,手機基本可以解鎖。
然後,再嘗試把鼻子遮住,反覆重複上述操作,30分鐘左右手機基本可以識別解鎖戴口罩的自己。
但根據廣大網友的測試反饋,這種方式的效果不一,有的重複50多次就見效了,有的需要重複100多次才行。
方法2 :設置替用外貌
方法一採用的是機主人工錄入,iphone負責智能獲取和分析數據。而方法二不同,其核心在於讓iPhone從一開始就採集到你面部被遮擋時的數據。
準備一張白紙,點開蘋果的「面容ID與密碼」,如果此前你已經錄入過兩張人臉,那就只能重設面容ID,如果只錄入了一張,就可以點擊「設置替用外貌」,直接錄入。
錄入時,需要拿著白紙遮住一小部分臉,露出嘴和鼻子的一小部分,模擬戴口罩的樣子。不要蓋住全部的下半張臉,那樣蘋果會判定為「臉部有遮擋」。
錄入完成後戴上口罩,再次反覆嘗試解鎖、輸入密碼、再解鎖,直到蘋果手機記住你戴口罩的樣子。這個方法並不是錄入之後就能迅速起效,也需要反覆試幾次才能成功。不過相比第一種方式,可以將時間縮短到10-20分鐘。
這樣,iphone終於認識 「不要臉」的我了。但為什麼帶上口罩就無法人臉識別呢?據資料稱,目前智慧型手機上的3D人臉識別功能主要有兩大流派,其一就是蘋果主導的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技術,其二則是目前Android旗艦常用的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
採用3D結構光的蘋果Face ID功能,是通過泛光照射器、接近感測器、環境光度感測器、測繪點投射器,以及紅外線攝像頭五個部分獲得物體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因此一旦面部被遮住,就會打斷整個空間重建的過程。對人臉識別來說,口罩遮擋了面部部分特徵,傳統人臉識別算法對這種情況存在「拒識」與「誤識」的問題。
目前,許多企業已經正常復工,每天上下班的出勤打卡在所難免。傳統指紋考勤機的使用會大大增加人員接觸的傳染風險,完美工事免費為大家提供人臉識別打卡,並且實現可識別戴口罩的人臉,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如今,刷臉上課、打卡、支付、門禁……隨著近幾年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展,刷臉熱潮開始興起,也成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一環。此次疫情的爆發,讓許多科技公司們也採取科技手段解決人臉識別的遮擋問題,開始研發戴口罩場景下的人臉識別。相信,在未來人臉識別的科技將會不斷發展,逐步走向穩定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