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疫情是口罩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隨身之物。而長時間佩戴口罩也帶來了許多麻煩,比如說用Face ID解鎖手機。
近日,網友們測試發現通過特別操作,iPhone也能戴著口罩解鎖;更有藝術家設計出了可以欺騙人臉識別功能的「Face ID口罩」。不過,人臉識別的問題似乎還不止安不安全穩不穩定這一點,它還關涉到另一個麻煩的問題——社會監視。
人臉識別可靠嗎?
此前,有外媒報導稱,一些用戶發現戴著口罩也能使用iPhone面部解鎖功能。發現者稱,如果戴著口罩保持半遮面狀態,然後以此設置Face ID,是可以訓練出戴著口罩也能解鎖的人臉識別功能的。只是在設置過程中需要將口罩逐漸移到另一半臉頰,並保持這樣的節奏訓練Face ID,直到調整至其能夠正確掃描用戶的臉部為止。
這個發現引起了不少國外網友的興趣,大家紛紛跟風測試。結果不少人發現。將口罩對摺戴在左側臉頰上,然後前往設置Face ID,就能夠提高佩戴口罩解鎖iPhone的概率,甚至幾乎次次都能通過。還有網友稱自己拿紙將臉遮住了四分之一,重新設置了Face ID,也實現了戴口罩解鎖iPhone的效果。
蘋果隨後回應稱,這些情況只是個例,蘋果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足夠安全。蘋果發言人稱,"Face ID的設計是,只有用戶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露出來的情況下才會解鎖。"用戶在戴著口罩的時候Face ID是無法掃描的,這是出於安全的考量,否則會有他人未經授權就可訪問手機的風險。
雖然蘋果堅稱iPhone的人臉識別功能並不會識別戴著口罩的人,但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慧識別戴面罩的人的研究卻早已有之。劍橋大學的Amarjot Singh、印度國家理工學院的Devendra Patil、G Meghana Reddy和印度科學院的SN Omkar,便進行了相關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初步驗證了人工智慧可以用於識別那些戴著帽子、圍巾、墨鏡的人。而蘋果方面也早有風聲,稱會強化Face ID的學習功能,令其可以逐漸識別戴著口罩的本人,並且同時杜絕各種風險。
但是,在一些公司利用人工智慧增進人臉識別系統能力的同時,也有一些公司在利用人工智慧做著相反的努力。例如2019年底,便有一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人工智慧公司宣稱,他們用特製的3D面具騙過了幾個著名支付平臺的人臉識別系統。由此看來,似乎人臉識別系統的可靠性,似乎還蒙著一層揮不開的陰影。
Disguised Face Identification (DFI) with Facial Key Points using Spatial Fusion Convolutional Network
雙刃劍的另一頭:監視
人臉識別的問題其實遠遠不止安不安全,可不可靠這麼簡單。它牽扯到一個更加複雜的話題,即:技術對人的監視。這是人臉識別乃至人工智慧無從迴避的悖論,一個有漏洞的技術是不可靠的,而一個可靠的技術是可怕的。
日前,來自舊金山的藝術家Danielle Baskin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她創建了一個「人臉口罩」,這張臉是用人工智慧產生的合成人臉。然後她在推特上發表了想法:「這種口罩在幫助人們隔絕病毒的同時,還能夠解鎖您的手機。」這個發明在疫情期間受到了巨大的追捧。Baskin稱她收到了大量的訂單,其中還有許多訂單來自中國。
Phone-unlocking face mask byDanielle Baskin
美國三角國際研究中心(RTI International)主攻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究人員Robert Furberg稱:「我覺得,無論是作為實用品還是藝術品,這件作品都非常的酷。它同時具有威脅性和保護性,它是如此的引人注目。」Furberg便是聯繫Baskin定製口罩的人之一,Furberg的妻子是一名護士,並且總向他抱怨戴著口罩使用FaceID的不便。他表示,需求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評價。
事實上,Baskin對於自己的作品有著更多的想法。「儘管大多數人只是擔心戴著口罩能不能解鎖手機,但其實這種口罩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好處,」Baskin表示,「它其實可以用來對抗監視技術。表面上看,面罩似乎是與你的面部特徵配合使用,但實際上它並沒有使用你的臉,它用合成人臉騙過了監視手段並保護了你的生物特徵信息。」
近年來,一大批反監視設備和技術成長了起來,比如反面部識別面部塗料、可隔絕識別技術的「隱形鬥篷」、防止車牌被攝像頭識別的小配件云云。其中魚龍混雜,有的有用,有的則是純粹的智商稅。
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員Torin Monahan表示,且不論這些口罩是不是真的技術上可行,即便僅僅將其視作一種藝術品,這些設計也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這樣的項目可能使人們傾向認為,監視是社會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並且這是一個需要通過個體努力來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思維定勢的支配下,人們或許會將監視視作個人可以應對、甚至應當應對的普遍威脅,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發展趨勢。我擔心,這類反監視措施,反而會對監視進行合理化、常態化。」
不過,Monahan稱,這項工作至少引起了人們對監視現實的關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大多數美國人覺得自己長期處於監視之下,並且他們感覺對此無能為力。服裝設計師Kate Rose創立了以反監視為主題的Adversarial Fashion系列服裝。她表示,當首次推出自己的服裝系列時,需求量很大,此後也保持著穩定的需求。「穿著某種類型的服裝或使用某種類型的化妝品,能夠成為一種觀念的表達。而Adversarial Fashion系列表達出了人們關於監視的無助感。」
Jaywalking by Dries Depoorter
Monahan補充道,以反監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有很多,不一定都是以可穿戴物件的形式出現。例如,在比利時藝術家Dries Depoorter的博物館中有一個藝術作品為「橫穿公路者」,遊客在其中觀看實時監控錄像,監控違規橫穿公路的人,並可選擇將其報告給警察。「這個作品可以很好地向人們展示了,在一個大型監視系統中的如何扮演一個共謀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