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臉識別應用實測:傳人臉照片不加密,隱私政策透明度低

2020-12-26 中國電子銀行網

2019年,「人臉識別進校園」的案例密集出現,有一些學校引進了可以分析學生情緒的人臉識別應用。

南都人工智慧倫理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在2019年發布的《人臉識別落地場景觀察報告》中也提到了北京某高校的人臉識別系統能檢測學生的抬頭率和前排就座率,當時有學生對這套系統持質疑態度,認為涉嫌侵犯自己的隱私。除了學校,還有多家教育機構也在宣傳資料中聲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掌握學生的情緒。

雖然在受到輿論質疑後,一些學校停用了識別學生情緒的人臉識別應用,但一年後,課題組調研發現涉及人臉識別的學校管理應用仍然呈現擴張態勢。此類應用的主要用途是核驗學生身份,被廣泛應用於校園門禁、考勤管理、迎新註冊、餐飲消費等場景。

在此背景下,12月22日,課題組在由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發布了《移動端人臉識別應用合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的技術測評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提供支持。

報告首先對應用的隱私政策透明度進行了排名,透明度越高,意味著隱私政策中有關個人信息處理規則的描述越清晰。根據得分,隱私政策透明度可劃分為五級:高(91分及以上)、較高(76分至90分)、中等(61分至75分)、較低(41分至60分)、低(40分及以下)。

在「學校管理」這一類別下,課題組結合各個學校披露的情況,選擇了「元道經緯相機」「袋鼠校園」「學生體溫採集」「教務寶」「籤到莢」「我的文理(公眾號)」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元道經緯相機」透明度較高,「袋鼠校園」的隱私透明度處於中等水平,其餘四款應用的透明度處於較低及以下水平,其中「我的文理」因為沒有隱私政策得0分。

與「支付轉帳」「開戶銷戶」等被測的其他六大類應用相比,學校管理類應用的透明度屬於較低的水平:平均得分僅為40分,處於倒數第二位。

學校管理類應用隱私政策得分處於倒數第二名。

在一些應用的隱私政策中,還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霸王條款」。例如,「籤到莢」App在隱私政策中聲稱,「本網站及 APP不擔保服務一定滿足用戶的要求,也不擔保服務不會中斷,對服務的及時性、安全性、 出錯發生都不作擔保」;「用戶理解並接受:任何通過服務取得的信息資料的可靠性有用性取決於用戶自己的判斷,用戶自己承擔所有的風險和責任」。

「籤到莢」的隱私政策界面。

值得注意的是,推廣人臉識別的學校中不乏中小學和幼兒園,其收集使用的學生信息屬於更加敏感的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 網絡安全法等現行法律要求,處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須徵得未成年人本人同意,或是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同意。

但在現實中,符合法律要求的知情同意往往難以達成。課題組研究員此前曾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學校調研,該學校在今年4月首批學生返校複課時啟用人臉識別,但沒有徵得每一位學生及家長的授權同意。不僅如此,該學校還在11月通知稱:「學生每天進出校門必須在閘機進行人臉識別。刷不成功的主動告知值班老師,記好班級姓名。若不服從管理,不刷臉進入將通報批評。」

除了隱私政策透明度的測評,課題組在CFCA的技術支持下,還對「元道經緯相機」「籤到莢」「我的文理」「學生體溫採集」的數據安全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一款校園籤到類應用傳輸人臉照片時使用HTTPS安全傳輸協議,但沒有採取進一步的保護措施。

一款應用使用HTTPS安全傳輸協議傳輸人臉照片。

信息安全從業人員認為,對人臉這類高度敏感的個人信息而言,不能僅依賴公開的安全傳輸協議,建議再添加一層單獨的數據保護。如果數據傳輸過程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網絡攻擊者就有可能截獲傳輸的數據包,並進行數據竊聽、數據篡改、身份偽造等,由此引發個人信息洩露等安全事件。

此外,還有三款校園管理類應用將用戶的人臉等照片上傳至伺服器後,伺服器返回的連結能被直接瀏覽,也就是說只要將相關連結複製到瀏覽器中,就可以看到對應的照片。這意味著,攻擊者一旦截獲傳輸數據包,就將獲得用戶的一系列個人敏感信息。

一款校園管理類應用伺服器返回的連結可被網際網路公開訪問。

除了人臉照片,被測應用往往還會一併傳輸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敏感信息。例如,一款採集學生體溫的應用一次性收集了學生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學校、家庭住址。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建議應用運營者通過加密等多種數據保護措施,降低人臉信息被攻擊者惡意獲取或破解的風險。同時,應用運營者需建立嚴格的內部管理措施,防止人臉信息被濫用,或是被非法提供給第三方。如無必要,應用運營者應儘量避免存儲人臉原始圖片。

此外,報告還建議各類機構在研發和部署人臉識別應用時,有必要了解法律法規中關於人臉信息處理的最新規定,積極開展合規審查,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基本的法律知識培訓。在告知同意方面,報告建議應用運營者完善隱私政策,將涉及人臉信息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條款單獨列出。

採寫:南都記者潘穎欣 馮群星

編輯:馮群星

責任編輯:王超

相關焦點

  • 小區人臉識別應用實測:有App明文上傳人臉照片及房產證
    四成應用隱私政策透明度較低 人臉信息共享不合規現象突出結合多個應用商店的下載量排名和網絡公開平臺的用戶投訴情況,南都人工智慧倫理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選取了50款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移動應用進行測評,涉及園區門禁、開戶銷戶、支付轉帳、商業零售、學校管理、政府辦事、換臉娛樂等七個類別。
  • 南都舉辦數據治理論壇:三份報告聚焦隱私、人臉識別、網際網路壟斷
    作為「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當事人,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網絡法研究所副所長郭兵分享了拒絕動物園刷臉的經歷。他說案件的關注度遠超乎想像,「不僅是周圍人,公眾也挺在乎自己的臉」。「為什麼人們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如此擔心?因為人臉只有一張。」最高檢察院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賀德銀談到,人臉信息不像手機號、電子郵箱、帳號密碼那樣可以修改,也不像指紋那樣需要主動操作。
  • 加密通訊應用Signal現在可以自動幫你模糊照片中的人臉
    DoNews 6月4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Signal是一款以保護隱私著稱的端到端加密即時通訊應用,最近它推出一項新功能,可以自動幫你把照片中的人臉模糊處理。
  • 危險的人臉識別
    據預測,2020年我國生物識別技術(含人臉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圍繞人臉識別,已經形成了基礎層(晶片、算法、數據)、技術層(視頻人臉識別、圖片人臉識別、資料庫對比檢驗)、應用層(硬體、應用和應用方案)的完整產業鏈結構。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線上線下越來越多的場景都在增加人臉識別功能。
  • 9月開學季,360視覺用人臉識別系統打造「校園一臉通」
    新學期、新校園,推進了教育信息化2.0快速施行,這不僅體現在線上教學的迅猛發展,還有智慧校園的信息化、數位化進程加快。360視覺作為人臉識別產品開發和技術應用的AI創新公司,在智慧校園領域正強力打造「校園一臉通」,並且在全國院校已有諸多成熟的落地方案。
  • 美國紐約州籤署法案:禁止人臉識別技術進校園
    紐約州禁止人臉識別技術進校園據當地媒體報導,近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籤署了一項法案,禁止在學校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和其他生物識別技術。庫莫表示,面部識別技術能夠使紐約人獲益良多,但它的使用會帶來嚴重和法律層面的隱私擔憂,因此不得不進行檢驗,尤其是在校園裡。
  • 360視覺入局人臉識別:終結行業「裸奔」,「安全」是終極法則
    人臉識別行業繁榮下的「安全」困境 近日,某位重量級大佬的一句「口誤」,把原本沉寂已久的人臉識別行業再次推向風口浪尖,人臉識別技術的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再次成為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現在,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就像電力和網絡一樣遍及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手機刷臉解鎖、刷臉支付、刷臉出入小區、刷臉進出站、刷臉乘車……人臉識別開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的身份信息、出行信息等隱私和財產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也因此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 人臉識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近日,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受害人達數十人之多;早前,「某市民為防止人臉識別戴頭盔逛售樓處」、「人臉識別第一案」法院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新聞都使「人臉識別」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 進軍人臉識別,360 的「安全觀」與「大局觀」
    誕生於 AI「裸奔」的時代從人臉信息 0.5 元一份,到 2 元就能買到 1000 張人臉,甚至,黑客能根據照片獲取位置信息、解封支付 APP,以及網絡貸款等等用途,人們開始驚覺疾馳的 AI 與信息安全並不成正比。 「數據、隱私洩露並不是人臉識別之後存在的,」邱召強提醒到,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獲取成本更低。
  • 匯刷刷臉支付—人臉識別閘機系統——校園場景應用
    學校的開放度高、人員雜、流動大、因而增加了校園安防工作的難度,如果高效快速的管理人師生問題呢?別急,教你一招! 隨著人臉技術的成熟,人臉識別算法也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校園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 六國隱私態度研究:中國人最關注隱私,對人臉識別接受度最高
    數據安全技術的使用能普遍減少個人信息被搜集的介意程度,但對人臉識別相關功能的使用態度影響不大。以上結論來自光華人工智慧與社會科學交叉學科平臺和曠世人工智慧道德倫理委員會的聯合研究。孟涓涓表示,團隊從中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沙烏地阿拉伯六國選取了代表性樣本4500人,在2020年11月份進行在線問卷調查。
  • 隱私終結者:火遍美國的人臉識別App,用一張照片「順藤摸瓜」
    但是很多人也在擔心一個敵託邦的未來,所以在歐美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非常牴觸。美國一個爬取了30億張公開照片的新興人臉識別app正在贏得美國警方的青睞,但也遭到了新的擔憂。然後Ton-That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發明了一種工具,這種工具可以終止你走到街上不為人所知的能力,並將其提供給數百個執法機構。他有一家小公司,叫做Clearview AI。Clearview AI設計了一款突破性的面部識別app。你給某人拍了張照片,然後把照片上傳就能夠看到那個人的公開照片以及照片的相應連結。
  • 一德壹教人臉識別閘機系統——校園場景應用
    學校的開放度高、人員雜、流動大、因而增加了校園安防工作的難度,如果高效快速的管理人師生問題呢?別急,小壹教你一招!隨著人臉技術的成熟,人臉識別算法也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校園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 如何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
    在無競爭性的服務領域(如民航、鐵路、學校、社區等)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當人們拒絕「刷臉」時,應提供其他替代性的驗證機制,而不能不「刷臉」就不能使用或進入。即使不全面叫停政府部門安裝、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也應該對其進行嚴格的法律規制,防範安全風險,防止被濫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俗稱 「刷臉」)在我國逐漸盛行。
  • 隨意識別人臉,此風不可長
    不久前,「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買房者被拍到臉將多花幾十萬」的新聞引發網友憤怒。日前,江蘇南京相關部門已發出通知,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見12月1日《新京報》)  大數據應用帶來了機遇與便利,也帶來了用戶對自身隱私安全的擔憂。
  • 人臉識別也成了灰色生意!誰在賣你的臉,又是誰在買?
    走出河南鄉村,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深圳的公安在過去幾年,已經將人臉識別廣泛應用於嫌疑人定位和抓捕;智慧型手機不再局限於指紋識別,通過攝像頭的人臉識別解鎖,手機屏幕可以變得更大;一些校園、寫字樓、景區門口,人臉識別代替了刷卡、檢票,減少人工;線下商場裡,人臉識別技術會分析顧客的行為和情緒,來幫助商家做出更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 從黑人之死到IBM放棄人臉識別業務
    最後,Arvind Krishna 還強調稱,國家的政策還應鼓勵和促進使用特定技術,來提高警務透明度和問責制,如人體攝像機和現代數據分析技術。    總體來看,IBM的這封信,是一個議政屬性較強的信件。它除了談到對相關技術的措施和態度,還呼籲國會通過相應的議案和政策來推動警務透明、人員就業等問題。
  • 人臉識別技術解析
    在2017年315晚會上,主持人打開手機中的人臉識別應用,然後將攝像頭對準一張屏幕照片,只見通過技術處理的照片實現了眨眼動作,進而順利通過了人臉識別驗證
  • 將會用上人臉識別功能
    據外媒9to5Mac報導,2017年,蘋果遞交的專利中提到,如何通過Mac的相機來實現人臉識別。 該專利顯示,蘋果會在Power Nap中新增一項功能,即便Mac處於睡眠模式,相機卻仍然處於啟動狀態,並可進行人臉識別。 此時的相機,是以一種低功耗模式來運行,對電腦本身的功耗沒有太大影響。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閆懷志認為,正是由於這一技術特性,很多機構就以視頻監控為名,先通過設置攝像頭來獲取人臉信息,然後通過後臺運行的系統,在未經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進行人臉識別,甚至通過人臉識別出來的身份信息進一步在網絡空間中實現個人數字畫像,這樣就可能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構成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