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0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後》,看哭無數父母,值得所有孩子、家長看!

2021-02-08 小板牙

小板牙·精緻育兒從此開啟

和70萬媽媽一塊科學的育兒

8月,央視播出了一系列記錄零零後成長的紀錄片,在豆瓣上評分8.4,引起了很多人的廣泛討論。

作為同是「00後」父母的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找到更好的教育之道。

2000年,是千禧年,在這之後出生的孩子是零零後。

一一、錫坤、萌萌、嘉陽,昊天,這些被稱為零零後孩子。10年前,被爸媽送進了同一所幼兒園。

張同道老師用鏡頭見證了他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這一路的成長,於是就有了這部紀錄片《00後》。

這部紀錄片一共有5集,每一集50分鐘,沒有太多的高潮起伏,卻濃縮了這些零零後十年的光陰,最真實地記錄了他們成長。

豆瓣上評價很好,故事很精彩,下面我給大家稍微劇透一下~

2006年,錫坤還不到兩歲。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當時自由開放的幼兒園教育,媽媽把家搬到了北京郊區回龍觀,和爸爸分居兩地。後來甚至還為了他辭了職。

媽媽說,跟孩子在一起能獲得10分的快樂,即使有4分辭職的遺憾,也還有6分。所以,媽媽對錫坤的事特別的上心,所有的東西都會安排得事無巨細。

堅持母乳餵養,讓孩子喝母乳喝到2歲多。堅信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進行探索,任由孩子在家玩「煮麵條」,不去打擾。

上小學了,看著孩子背著書包,站在人群中,不知到怎麼辦,就忍不住回去幫助錫坤。

全力地支持錫坤的各種興趣愛好,陪著他一起做實驗,鼓勵他變魔術。為了能夠讓錫坤獨立,給孩子報名英語夏令營。

今年,錫坤小學畢業,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升入理想的中學。不過,正是因為媽媽做得太完美,錫坤面臨的更大的問題其實是他太內向,不善於交際,對媽媽依賴心很重。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永遠都陪著孩子。終究有一天,孩子將離開我們。在離開我們之前,讓他有能力適應這個社會,是我們給他的最好的愛。


譚雨萌,小名萌萌,小時候長著兩顆兔牙,非常可愛。爸爸把她送去幼兒園,她哭鬧著不要爸爸離開。

周末的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會帶著她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舉辦家庭聚會。爸爸媽媽捨得放下架子,跟她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

帶她在後海滑冰,坐遊輪出遊,對於萌萌而言,這是她最美好的回憶。

進入了青春期後,她喜歡一個人呆著,聽音樂、玩手機,和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妹妹毫無徵兆的到來,更是讓她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遠。

十多歲的年齡差距讓萌萌無法提起對妹妹的喜愛。她只知道,她再也不是父母的唯一了。

她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每當看到爸爸媽媽圍繞著妹妹轉的時候,感覺到自己被排斥在外,就像一個陌生人一樣。

萌萌越發地開始排斥這個家,惡性循環由此開始。

爸媽將此歸結為萌萌正處於青春期,天生叛逆,卻沒有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反而不斷「強行」讓萌萌陪妹妹一起玩。甚至用送禮物的方式來交換她陪妹妹的時間。

爸爸媽媽不知道,其實妹妹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侵入者」,「剝奪」了原本全部屬於她的「愛」。正是因為這種侵入,她才這樣變得越來越不像他們的孩子。

我想,很多家有二胎的爸爸媽媽看到這一集應該會很有感觸吧,或許我們可以從萌萌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中,找到更加好的一家四口相處之道。

這個女孩叫一一,爸爸媽媽希望她以後能夠活得簡單快樂,所以給她取了一個簡單的名字。

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玩耍。她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一般,我們看到孩子這麼內向,社會性差,會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甚至會懷疑孩子是不是自閉,有問題。

不過,幸好,一一的媽媽很尊重她的選擇,從來不覺得女兒不交朋友奇怪,不認為她喜歡獨處不好。不過,也會引導孩子交朋友。

其實,獨處跟交朋友同樣都非常重要。很喜歡一一說的一句話,她說,如果說朋友是接收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的話,那麼獨處就是整理、升華、沉澱這些信息,然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這個男孩叫劉嘉陽,從小自帶光環,在幼兒園裡一呼百應,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歡他。

梁昊天,跟劉嘉陽一起長大,幼兒園同學,小學同窗。

不過,小升初的時候,兩個人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劉嘉陽喜歡自由自主的學習方式,因此選擇了出國留學。而梁昊天覺得自己的性格更適合呆在國內接受傳統教育。

成長是條單行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可複製的。有時候,一個不經意間的決定,可能就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對父母來說,要做到,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根據他們的個性做出選擇,並且一路陪伴他們長大,陪伴他們經歷,還真不容易。

不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我想,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就是教育的起點。

當然,除了我這裡提到的這些孩子,《零零後》裡還有更多,戳下面連結可以觀看:

http://tv.cctv.com/2017/08/21/VIDEDOioxUzWSFfxZAFrVVVH170821.shtml

這個紀錄片自8月份在央視播出以來,引起了很多人討論,反響很熱烈。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中國精英教育記錄片,選取的孩子樣本太小、太窄,不能代表全體。

但是,拋開地域和家庭背景,在教育上,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比如,要不要擇校?學不學奧數?二胎家庭如何平衡?體制內外教育的選擇等等。

''00後」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在片中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裡沒有標籤、沒有人物的設定,這些真實的日常在鏡頭下釋放的能量,給我們一次「看」的機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一次「思考」的機會。

紀錄片裡每一位父母都特別愛孩子,都在用心陪伴孩子長大,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可是,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孩子,需要再成長中學習,而我們,身為父母,需要學的也有很多。

對於父母來說,這部紀錄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去了解孩子。對於孩子來說,這就好像一面鏡子,能反射出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的影子,理解爸爸媽媽的教育用心。

通過反觀這些《零零後》的成長,再去思考我們的教育,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孩子的成長,想想我們究竟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這大概就是《零零後》賦予我們的意義。

 《讀讀》跟著繪本讀英文  

每天一起讀一本英文繪本

音頻、視頻 全方位閱讀

有趣、有用、有成長

讓孩子從小學好英文

讓你和孩子有更美好的親子時光

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開啟每天的英文磨耳朵


相關焦點

  • 歷時10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後》,看哭無數父母,值得所有老師、家長看! | 特別關注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 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 網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
  • 她家教 | 歷時10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後》,看哭無數父母,值得所有老師、家長看!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 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 網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
  • 歷時10年拍攝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後》,看哭無數父母,值得所有人看!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 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 網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 歷時10年完成的紀錄片《零零後》,看哭無數人,值得所有老師、家長看
    *搜微信號"jiaoshiboya"或公眾號"教師博雅"---✄-來源: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最近,一部紀錄片在央視首播,刷爆了朋友圈。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 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
  • 紀錄片《零零後》,歷經十年拍攝!很多父母看哭了…
    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在這樣一部持續拍攝十年的紀錄片中,00後的孩子是什麼樣?00後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老師、家長們又能從紀錄片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
  • 紀錄片《零零後》:歷經12年拍攝,豆瓣8.2!很多父母看哭了…
    《小歡喜》關注的是今年17歲的高三學生,典型的00後時代,它營造了衝突,更多是和解,它展示了一些撕裂,但最終大團圓結局——這是電視劇,人物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藝術來源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童年的她總是追求正確,別的孩子放棄的泥巴建築,她不遺餘力地拯救。也許就因為這種差異,她總被同伴們孤立和排斥——跟老師哭訴著「我沒有騙人」,幾乎是柔柔童年的主旋律。
  • 電影《零零後》熱映,跟拍12年,他們長成了怎樣的大人?
    2017版《零零後》為我們展示了5個「00後」孩子從幼兒園入園到進入中學十餘年間的變化,而2019版的電影《零零後》裡,導演張同道則拿出了此前「特意雪藏」的兩個孩子,將他們更精彩的故事剪成了同名電影。紀錄片版主角一一的10年從紀錄片到電影,這群來自北京芭學園的孩子演繹的成長故事,帶給我們的除了感動的淚水,還有對教育的沉思,以及紛繁的社會爭議。
  • 紀錄片《零零後》:讓孩子學會做一個體面的普通人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秘密?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 如何看紀錄電影《零零後》?
    參加這個電影沙龍的大多是家長,我問他們是否到電影院看過紀錄片,結果看過的寥寥無幾。然而,今天卻有不少觀眾為這部片子而來,這到底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呢?《零零後》是一部連續跟蹤拍攝零零後12年的紀錄電影,導演是我的老朋友、北大大的張同道教授。張老師從2006年開始跟蹤拍攝孩子們的真實生活,2009年,他製作了第一部紀錄片《小人國》。2017年,5集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熱播引發熱議。
  • 薦 |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一部值得我們觀看00後成長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叫《零零後》,一共5集,豆瓣評分8.4,濃縮了一群「零零後」十年的光陰。節目開播後,網絡上圍繞《零零後》紀錄片、「00後」群體與家庭教育模式的討論持續發酵。網友們或分享觀看感受,或追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討論教育的意義,反響熱烈。很多家長說從中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青少年則說從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影子。
  • 12 年跟拍 2 個孩子的不同人生,這部紀錄片值得每一個家長深思
    2017 年,記錄這些孩子成長的 5 集紀錄片《零零後》在央視播出,引起了廣泛討論,豆瓣評分 8.2 分。有人稱它為:每位中國家長都應該觀看的紀錄片。電影版《零零後》,這部短短 89 分鐘的紀錄片,從 2006 年開始拍攝,持續了 12 年。導演張同道,同期跟蹤記錄了 10 多位 2000 年後出生的孩子,這是他第四次把同一群孩子推到幕前。
  • 《零零後》:一部拍了十年的紀錄片
    九月,開學季,最早的一批零零後也要上大學了!感覺自己已經被拍死在沙灘上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每年都在發生著光速的變化,80後,90後,00後,乃至現在的10後,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不同環境下早就得每一代也是不同的。
  • 紀錄片《零零後》跟拍12年:見證成長的秘密
    親愛的年輕父母們:您好!您即將收到的這封信寫了12年,一個生肖的輪迴,今天我才鼓足勇氣發出去。其實,這封信並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影像編織的一部紀錄電影:《零零後》。《零零後》的故事要從2006年講起。我們都曾懷抱巨大喜悅迎接孩子的降生,初生嬰兒一聲沒有內容的喊叫、一個無意的動作都會濺起一片驚奇的浪花。
  • 紀錄片《零零後》記錄真實版《後來的我們》
    有的被拍攝者已離開這個世界,但拍攝並未停止,截至2012年已播出8部,歷時近50年,被譽為史上最長播出季的影視節目和開創性的映像編年史。 讓人覺得悲觀的是,《人生七年》反映了一個幾近「宿命」的規律:相較於原生家庭,孩子的成長不會有太大突破。原生家庭的問題,仍會不同程度地在他們身上存在、延續甚至惡化。 人生,果真如此麼?
  • 紀錄片《零零後》創作談:紀錄片,生活的戲劇
    如果說紀錄片也有戲劇化故事,那是生活的戲劇、時間的戲劇《零零後》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零零後》創作談:生活的戲劇
    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2019年,《零零後》電影版進入院線放映。最近,《零零後》國際版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引起國際紀錄片界的積極反響。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
  • 花12年跟拍,這紀錄片給了中國家長無數感觸
    2009年,張同道拍攝了紀錄片《小人國》,記錄了北京一所私立幼兒園——芭學園裡孩子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這群被跟拍十年的孩子們,作為主角又登上了紀錄片《零零後》。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2分,漫長的時光和豐富的素材,讓被刻板化的00後,豐滿了起來。這是國內第一次長時間而完整地呈現了00後這一群體的成長。
  • 國產紀錄片海外播出 《零零後》引發積極反響
    我們跟蹤10餘位孩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成長曆程,連續拍攝了13年。2017年,《零零後》電視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2019年,《零零後》電影版進入院線放映。最近,《零零後》國際版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引起國際紀錄片界的積極反響。國際紀錄片協會前主席、導演哈裡森·英格告訴我:「《零零後》讓人真切體會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東西。」
  • 電影版《零零後》震撼來襲,李躍兒芭學園邀您提前觀影
    獲2017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國際傳播獎、2017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紀錄片、國家廣電總局國產優秀紀錄片扶持項目優秀系列片等榮譽。片中的5位主人公,是06年-08年在李躍兒芭學園跟蹤拍攝的紀錄片電影《小人國》裡的孩子。而《小人國》裡的「夢幻公主」柔柔和「孩子王」池亦洋,並沒有出現在電視紀錄片《零零後》中。很多觀眾和網友問,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 紀錄片《零零後》一部中國式成長實錄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七年》,在這部系列紀錄片中,製片人每隔7年就會重訪同一批人來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這部常被人津津樂道的紀錄片讓我們反觀自己的人生:什麼被我們毫不留情地錯過了?什麼又是我們這一生中最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