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詞語,當我們用「好」和「壞」來界定食物和商品時,「感覺良好」會取代常只判斷。這就讓餐廳和市場營銷人員能在99%的罪惡旁邊加上1%的美德讓我們產生良好的感覺,也讓我們放棄了自己的長期目標。因為,我們內心對這個目標就是矛盾的(我想要的是健康!不,我想要的是快樂!),我們只是樂於找到答案而已。
有一個例子能很好地說明這種道德許可,那就是1992年的威爾斯脆餅風潮。當節食者看到餅乾外包裝上寫著「零脂肪」時,食品包裝中的巧克力帶來的罪惡感似乎消失了。雖然人們很關注自己的體重,但他們卻很不理性地吃掉了一整盒這種高糖分食品。他們完全被「零脂肪」的光環蒙蔽了。(好吧我承認自己也是其中一個。)醫學研究人員將這種蒙蔽和隨之而來的、無意的體重增加稱為「威爾斯脆餅症候群。今天,「零脂肪」對習以為常的節食者可能起不到相同的影響,但我們不一定就變得更明智了。近期的研究表明,我們只是把過去的「神奇詞語」換成了新的人們認為標有「有機」的奧利奧餅乾比普通奧利奧餅乾卡路裡更少,所以每天吃這種餅乾對身體更好。這就是「綠色光環」一一食用有機食品不僅更健康,而 且更環保。這種餅乾的環保屬性抵消了它帶來的營養問題。越是支持環境保護的人,越容易低估有機餅乾的卡路裡含量,也就越容易認為每天都應該吃這種餅乾。這就像節食者反而更容易受到沙拉搭漢堡的「健康光環」影響一樣。我們越在乎某種美德,就越容易忽略」美好的」放縱如何威脅了我們的長期目標。
你覺得自己是誰?當你思考自己的意志力考驗時,你覺得哪部分的你像「真實」的你?是那個想追求目標的你,還是那個需要被控制的你?你是更認同自己的衝動和欲望還是更認同自己的長期目標和價值觀?當你想到你的意志力挑戰時,你覺得自己是能成功的人嗎?還是說,你覺得自己需要被徹底壓抑、完善或改變?
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意志力挑戰都放在道德標準 的框架中。我們總是輕易地認為,自己做過的善行,或是僅僅考慮要去做的善行,給了我們道德上的許可。如果只按照「正確」和「錯誤」來判斷做過的事,而不是牢記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會帶來與目標相牴觸的衝動,並允許我們做出妨礙自己的行為。想要做到始終如我們就需要認同目標本身,而不是我們做善事時的光環。
核心思想:當我們將意志力挑戰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標準時,善行就會允許我們做壞事。為了能更好地自控,我們需要忘掉美德,關注目標和價值觀。
深入剖析:善與惡:當你的意志力挑戰成功時,你會不會告訴自己你很「好」,然後允許自己做一些「壞」事?
你是否在向明天賒帳?你是不是告訴自己明天會彌補今天的過錯?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是否真的彌補上了?光環效應:你是不是只看到了壞東西好的一面,如折扣省錢、零脂肪、保護環境?
你覺得自己是誰?當你想到你的意志力挑戰時,你覺得哪部分的你才是「真實」的你?是想追求目標的你,還是需要被控制的你?
意志力實驗: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當你想改變行為的時候,試著減少行為的變化性,而不是減少某種行為,取消許可,牢記理由。下一回,當你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善行為放縱辯護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你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你應不應該得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