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夏--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1-01-08 黨史頻道

  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詞意 傅抱石作

  毛澤東《七律·到韶山》詩意 傅抱石作

  夏天的美麗,是由氣勢恢宏的多聲部交響組成的。放眼大地,滿目鬱鬱蔥蔥,一個季節的花開蒂落,在另一個季節的小荷尖尖上延續;眺望山河峽谷,隨處可見鶯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仰視廣袤天穹,時有暴雨如注,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復又雨霽天晴朗……

  如此婆娑多姿的夏日景象,自然引得詩人寄情山水,快慰欣然。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1929年初,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主力由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陰曆大年夜(2月9日)至大柏地時,國民黨贛軍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緊追到瑞金。第二天大年初一,敵人又氣勢洶洶地直逼大柏地南部。這時,毛澤東決定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伏擊敵軍。遂命令一支小部隊邊打邊退,逐步將其主力誘入大柏地。11日晨,早已隱蔽在大柏地的紅軍主力,突然向敵主力發動進攻,只經過數小時的激戰,即獲全勝,共殲敵近兩個團,俘虜敵軍團長蕭致平、鍾桓等八百餘人,並繳獲大批武器。大柏地戰鬥是毛澤東、朱德、陳毅在井岡山會師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1933年,當毛澤東在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考察期間,重遊4年前紅軍在瑞金城北大柏地一帶重創敵軍舊戰場,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寫下了這首詞。

  詞作亦虛亦實,景象秀美。上闋直寫夏天的景色,詩人抓住夏季雨後常出現彩虹這一自然現象,藉以寓意。彩虹呈現出各種美麗的顏色,像一條彩帶,是誰揮動著這樣的彩練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呢?一個奇特而又合理的想像,表現出主席戰鬥勝利後的欣喜心情。下闋則寫當年的那場鏖戰,詩人的高明處,就在於對那場激戰,不鋪陳、不展開,惜墨如金,只一句「彈洞前村壁」,一個典型的細節,就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此時不見硝煙瀰漫,但聞烽火四起;不直寫戰鬥的激烈艱苦,卻輕鬆幽默調侃「裝點此關山」。整首詞情景相兼,韻致清麗,讀來既朗朗上口,又純美古樸,含蓄蘊藉。不親臨其境,不經歷當年的刀光劍影,是難以表達出舊地重遊後,對那場激戰的回味和對祖國秀美山河的熱愛。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寫夏景,傳誦和引用最廣的一首。當然,毛澤東詩詞中寫夏景的還有幾首,但都不是直接寫,且著墨更是不多,如不經意地讀、不細心地品,往往會移目於其他的詞章佳句和深邃的寓意上。一旦品到味了,從看似日常生活中隨意捕捉到一句或二句間接夏景畫面的描述,會發出會心一笑,感佩詩人運筆的深沉、激揚、睿智。

  《七律·到韶山》就是典型的一首。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在巡視大江南北之後,在羅瑞卿等陪同下,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湖南湘潭韶山沖住了兩天。這期間,主席看了舊屋,了解當地的生產情況,訪了韶山學校,與師生合影,還看望了舊鄰。晚上在自己的住所宴請了當年的貧協會員、自衛隊員、兒童團員、烈軍屬,和鄉親們敘家常,話當年,情濃意切。夜靜人散,主席回到舊屋,在房內撫今追昔,離別故鄉32年了,重返故園,內心激蕩洶湧,夜深難眠,往事縈繞,思緒萬千。他詩興滿懷,時而來回踱步,時而在燭光下伏案疾書,時而沉吟,揮毫修改,直至凌晨才寫畢這首著名的抒情詩。詩曰: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首詩實在是寫得優美深沉,令人不忍釋卷。56個字就概括了32年的鬥爭史,歌頌了中國人民一脈相承的奮鬥精神,容量博大,境界高遠,氣勢宏偉。

  詩中寫夏景的只有「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句,這是夏天特有的風景。當主席在了解當地生產情況時,就看到了初夏田間麥浪如煙翻滾的喜人景象,詩句早已成竹在胸了。主席借景抒情,更拓展了詩的意境。前面激烈鬥爭,腥風血雨,這裡炊煙嫋嫋,風景如畫,從歷史的萬千追憶回到現實,完全不同的景象,這是革命先烈「換新天」理想的實現。詩人的情感,也由初始的激憤而舒緩,由沉重轉喜悅。這種具體的充滿個性的體驗、琢磨、推敲,使得這首詩趣味盎然。

  這首詩的末句原是「人物風流勝昔年」,主席經過幾番修改,最後定為「遍地英雄下夕煙」。原句雖然內容也很好,但畢竟是一個說理的句子,而修改後的詩句,卻展現了具體生動的形象。毛澤東一貫主張,「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這一修改,詩意就不一樣了,仿佛看到經過一天勞動的農民,在夕陽的餘暉中踏著歌聲歸來。

  毛澤東在晚年的時候說:「寫《七律·到韶山》的時候,就深切地想起了三十二年前的許多故事,對故鄉是十分懷念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重讀毛澤東這首詩,依然能感受到詩中的恢宏氣勢、開闊境界、獨具匠心。

  毛澤東詩詞中寫夏景的佳句還有一些,諸如《清平樂·會昌》中的「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七律·登廬山》中的「熱風吹雨灑江天」等,都是夏天獨有的氣象,詩人信手拈來,以不凡筆觸融入詩中,看似閒筆,卻有深意,為詩詞增色,為主題寓意。詩人臧克家曾說:「毛主席詩詞常讀常新,毛主席詩詞越挖越深。」從這個角度延宕開去,毛澤東寫夏景的詩句亦然。(原載2016年7月15日《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黨史專家推出詩人毛澤東評傳 探尋偉人心路歷程
    《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著名黨史專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的著作《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有讀者這樣寫道:「解讀毛澤東詩詞的著作薪積川流,不勝枚舉。但在所有闡釋毛澤東詩詞的著述中,有一部風格迥異、文採風流、哲思豐沛、並讓人常讀常新的書,這就是陳晉先生的《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這雖是陳先生十年前的舊作,近期由中國人民出版社再版,卻讀來依然令人感到滿目珠璣,美不勝收,雋味無窮。」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的若干之「最」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詩詞既是現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畫卷,又是毛澤東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達到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高度統一,形成雄渾、豪放、壯麗、優美的藝術風格。臧克家曾說,毛澤東詩詞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毛澤東詩詞廣泛傳播與普及,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
  • 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研究中共黨史——讀毛澤東的《如何研究中共...
    核心閱讀  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重要講話中,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共黨史研究的目的、對象,並對如何研究中共黨史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這對今天研究中共黨史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 薛慶超: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曾為堅持「群眾路線」據理力爭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薛慶超做客人民網(黃策輿 攝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6日電 在今天的人民網黨史頻道「群眾路線:從萌芽到實踐」訪談節目中,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薛慶超講述,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餘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簡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毛澤東詩詞研究專家。10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17年11月,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集中展示其毛澤東詩詞的研究成果。
  • ...視頻之「黨史微課」系列 毛澤東朱德如何在井岡山組建「紅四軍」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華誕,積極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網上宣傳,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聯合推出「黨史微課」系列微視頻,作為「國史講堂」第二季的內容,約請專家學者為廣大網民闡釋解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
  • 細品毛澤東詩詞中的「霜」與「雪」
    毛澤東是作詩填詞的高手,在他的詩詞中,有不少關於氣象的句子,風、雨、雪、霜、霧、紅霞、彩虹、夕煙等,信手拈來,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霜」與「雪」,可謂情有獨鍾。與歷代文人墨客不同,毛澤東的「霜」「雪」以獨特的藝術視覺和意境,提升了詩詞的境界,豐富了詩詞的內容,增添了詩詞的磅礴之氣,給讀者以寬闊的想像空間。尤其是《沁園春·雪》,絕美至極,當年更引起國共兩黨一場詩詞大戰。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1956年12月4日,在致黃炎培的信中,毛澤東抄錄了《水調歌頭·遊泳》,「以答先生歷次贈詩的雅意」。1961年毛澤東將《虞美人·枕上》書贈給衛士張仙朋時說:「這個由你保存。」1962年2月,毛澤東把《卜算子·詠梅》抄贈劉思齊作為新婚賀禮。 毛澤東的詩詞手跡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心境狀態下書寫的。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汪建新: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若干「之最」
    臧克家曾說:「毛澤東詩詞是個永遠說不盡的課題。」毛澤東詩詞廣泛傳播與普及,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我梳理了幾十年來毛澤東詩詞創作、傳播、研究過程中的一些珍聞、要事和重要成果,和你們分享,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和認識。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毛澤東出生於山水相依的韶山沖,就連他的名字都充滿著水的潤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毛澤東是仁者,也是智者。毛澤東迷戀山嶺峰巒,也鍾情江河湖海。水賦予他躍動的靈感和才思、澎湃的激情和鬥志、敏銳的詩情和智慧。
  • 一周黨史丨賀百年華誕 新欄目上線啦!看看黨史上的今天
    「浙江組工」推出一周黨史大事欄目,每周一上線,聚焦和回放百年黨史上發生在這一周的重要事件。今天推出第一期,相關內容由浙小組整理。1月11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會議。
  • 第二章 血戰湘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徵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隨隊行動的毛澤東看到了這一戰機。雖然失去了軍事指揮權,但對中國革命前途與紅軍命運的擔憂,讓他難以袖手旁觀。他向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建議:乘各路敵軍正在調動之際,特別是薛嶽、周渾元兩路敵軍尚未靠攏之時,組織力量進行反擊,殺一個回馬槍,尋殲敵一路或一部,以扭轉戰局,變被動為主動。
  • 毛澤東詩詞中的陰晴圓缺
    古詩中「橫塘」多指婦女居住的地方,也常指送別之地。範成大《橫塘》詩中就有「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之句。唐代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詩云:「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毛澤東《五律·喜聞捷報》中「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一句,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情愫。這首詩寫於1947年中秋,「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詩人渴望親人團聚,但戰火導致「故裡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 詩人毛澤東的江西情緣
    1934年夏,毛澤東在會昌縣調研。7月23日,他登臨會昌城外的嵐山嶺,面對危局,內心充滿憂患,寫下在中央蘇區的最後一首詩詞《清平樂·會昌》。 血吸蟲病曾在中國南方長期肆虐,危害極大。1955年,毛澤東向全黨全國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
  • 楊炳延敬錄毛澤東主席詩詞書作展開展
    你好臺灣網12月26日消息(記者 慧清 攝影 楊波、許珍)12月26日,由中國美術館、東莞市大嶺山鎮人民政府主辦,生態中國書畫院、東莞詩書畫研究院、東莞市大嶺山圖書館承辦的楊炳延敬錄毛澤東主席詩詞書作展在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圖書館二樓1號展廳舉辦,來自全國的文化、書畫界嘉賓和市民讀者出席了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