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看世界;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何無法贏得一戰?

2021-01-14 騰訊網

德意志第二帝國通常指從1871年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面積540857.54平方公裡(1910年),人口64,925,993(1910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

(鐵血宰相俾斯麥。)

但由於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海外殖民地很少,而且無論是東非的坦尚尼亞還是西非的喀麥隆和納米比亞,甚至於東方的巴布亞和中太平洋群島,都不是很好的地方,且不成體系。

(德意志第二帝國鼎盛時期的海外殖民地體系)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締造者,鐵血宰相俾斯麥在位期間,計算過得失,並不企圖建立殖民帝國(避免與英美發生衝突)。

為了避免普法戰爭後法國的報復,俾斯麥一直盯著法國,儘可能地利用列強間的複雜關係孤立法國。

(威廉二世。)

但志大才疏的德皇威廉二世在1888年即位後,與俾斯麥的政策發上對立,宣稱德國需"陽光下的地盤」,但當時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經主要被英法瓜分。

(俾斯麥和年輕的威廉二世)

1890年,俾斯麥被解除首相職務。威廉二世親政後,實行的一系列政策讓德國開始與

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美國產生劇烈的衝突,歐洲開始形成兩大陣營對峙的情勢,局勢對德國開始轉為不利。

三國同盟及三國協約形成後,德國再無心也無力扭轉外交上的不利局勢,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暗殺。德國站在奧地利的一邊,被捲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國戰從來就是經濟實力的比拼,德國由於缺乏強大的海軍,無法從歐洲以外得到資源補給,戰況漸趨不利。

1917年4月,一向喜歡摘取勝利果實的美國,藉口德意志帝國的無差別潛艇戰略,向德國宣戰,德國更是雪上加霜,更加難於支撐。

(一戰後期,愁苦的德國人。)

事實上開戰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做好世界大戰的準備,各種資源儲備都不夠。

開戰後,一旦無法速戰速決戰勝法國和俄國,德國便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比如戰爭中最重要的物資糧食,由於英國的封鎖,無法進口糧食,1915年德國就出現糧食短缺,六月政府被迫實施麵包配額管制。

(一戰中的列兵希特勒。)

1916年至1917年情況更是嚴重,麵包嚴重短缺,德國城市出現搶糧、搶店、示威的情況,約70萬人在大戰期間活活餓死。

1918年10月底11月初,由於物資奇缺,無法支撐,帝國境內發生叛變(起義)。局勢急轉直下。在各方壓力之下,威廉二世被迫遜位流亡海外,帝制終結。

11月9日魏瑪共和國成立,11月11日,停戰和約籤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一戰和二戰德國主要的都是挑戰英國,雖然一戰中德國擊敗了俄羅斯帝國,二戰中擊敗了法國,但由於海軍弱於英國無法從海外獲得物資支援,而且又不能讓綜合國力第一的美國參戰,德國的戰敗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

相關焦點

  • 近代列強:德意志帝國篇
    德國帝國時期分為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現在要講的是近代的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的統一之路! 19世紀中期,德國還未統一,形式上還是將近40個邦和自由市的聯合體。
  • 【軍武遊戲】軍隊之國:遊戲中的條頓、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上)
    至於為何沒有同盟國陣營(尤其是德國)的單機劇情(多人遊戲有)恐怕這只能問問DICE或者EA了,軍武菌知道靠著自己所知去猜想……不過說到為何這款遊戲裡面,作為戰爭另一方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帝國)沒單機劇情其實並不讓軍武菌意外。儘管普魯士(和其前身條頓)也在遊戲界出現的頻率並不算低,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禁詞」。
  • 帝國的擴張,在希特勒的心中,德意志民族版圖有多大?
    希特勒認為德意志民族的強大離不開必需的生存空間,而現在的德國領土是無法滿足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尤其是還有相當的德國人被置於其他敵視德國的民族統治之下,因此希特勒認為首先要構建一個能夠容納德意志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德意志帝國
  • 現實中的《尼伯龍根的指環》:音樂家華格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
    我真無法理解法國人狂妄和傲慢,這個國家必須接受一次無情的懲罰。」▲頭戴頭盔的俾斯麥法國人確實威脅到,「如果國王不建議霍亨佐倫親王主動退出,那馬上會有戰爭」。7月12日,列奧波德的父親代表他宣布放棄西班牙王位。但法國人對此還不滿足,要進一步羞辱普魯士,要求普魯士做出承諾,以後霍亨佐倫家族永遠不會染指西班牙王位。
  •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菜茵河邊,一條大道從東南通向西北。幾輛馬拉的貨車在緩緩行駛。「站住!檢查貨物!」當馬車經過一所路邊的房子時,兩個持槍的武裝人員攔了上來。原來,這所房子是一個關卡,過來的這兩個人是來收稅的。「先生!」
  • 為何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指的是誰?實力又如何?
    特別是其引以為傲的工業設計,更是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但在歷史上,德國的形象並不像今天這般具有文藝感與科技感,反而更接近於一個充滿攻擊性的「侵略者」,也難怪曾經會被叫做「第三帝國」。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覺得陌生了,因為其實我們很少會提到其「第三帝國」這個稱號,而且更不熟悉其前面的兩屆帝國從何而來。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這些名稱的由來。
  • 為何一戰中德國只是丟了些領土,而奧匈帝國卻被打崩了?
    文/寂寞的紅酒奧匈帝國和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兩大強國,是同盟國集團的兩大絕對主力,第一次世紀大戰就是這倆兄弟在鬧事。不過一場大戰打下來,兩兄弟雖然都是戰敗國,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一戰中,奧匈帝國被打崩潰了,而德國雖然也輸的很慘,但只是丟了些領土。
  • 試分析德國為何有能力連續兩次發動世界大戰!
    我們看一下一戰前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德國國內情況,就能明白德國一方發動一戰的的必然性!首先,從當時國際政治環境看,在一戰爆發前,歐洲主要幾個國家相互之間就已經矛盾重重,戰爭時有發生。在一戰前,主要由三組矛盾影響著當時的世界局勢!
  • 【軍武遊戲】一戰遊戲中沒有德國劇情就是因為這個!
    (這篇就是「【軍武遊戲】軍隊之國:遊戲中的條頓、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下)」)不管在任何遊戲中,講述任何一戰的遊戲中;同盟國尤其是一戰時候的「德意志帝國」在劇情似乎總是和主角打不上邊。不管是《戰地1》還是《忠勇之心:偉大戰爭》、只要是一站題材而且帶劇情的遊戲中的德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明顯的普魯士特點(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是普魯士的延續),第二個就是幾乎都是以敵人或者是反派的形象出現。
  • 陸大鵬:被貴族壟斷的德意志帝國外交界
    其次,歐洲貴族高度國際化,互相聯姻和交際,各國貴族組成跨國團體,大家都是「自己人」,人脈強,方便交流,比較容易贏得對方的信任。用社會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的話說,兩個貴族在一晚上的互相了解比兩個資產階級人士一個月的互相了解還要多。第三,顯赫而歷史悠久的姓氏具有崇高的威望,對普通人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 二戰德國為何自稱第三帝國?第一和第二又是什麼?
    上世紀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自此,人們把那時的德國稱為「納粹德國」。不過除了這個名字外,德國先後還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是上世紀1933年至1943年期間使用的「德意志國」和1943年到1945年使用的「大德意志帝國」。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把納粹德國稱為「第三帝國」,這個第三究竟從何而來?第一和第二又是什麼呢?在中世紀時,歐洲有一個國家,名叫神聖羅馬帝國,它的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 黑森大公國:由拿破崙提升為大公國的德意志邦國
    1799年英俄奧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路德維希十世見法國強大,自己的領地距法國不遠,於是保持中立。結果1802年反法聯盟失敗,神聖羅馬帝國被迫將萊茵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給法國,路德維希十世也因此失去了哈瑙-利希滕貝格。
  • 德意志的野望:歐洲老二想要當老大,所以挑起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僅僅相隔25年,大部分人對二戰比較熟悉,也知道二戰的反派三巨頭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但如果你把歷史書稍微往前翻一翻,你會發現,一戰的反派之中居然也有德國,而且德國也是挑起一戰的主要推手,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挑起的呢?德國到底想通過戰爭得到什麼?
  • 為何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那麼第一第二指的是誰?實力怎麼樣?
    特別是其引以為傲的工業設計,更是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但在歷史上,德國的形象並不像今天這般具有文藝感與科技感,反而更接近於一個充滿攻擊性的「侵略者」,也難怪曾經會被叫做「第三帝國」。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覺得陌生了,因為其實我們很少會提到其「第三帝國」這個稱號,而且更不熟悉其前面的兩屆帝國從何而來。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這些名稱的由來。
  • 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
    克虜伯家族一手建立了世界500強之一的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ThyssenKrupp AG)。 克虜伯公司的名字就像蒂森公司一樣源於一個家族的姓氏,而克虜伯家族的歷史,厚重到可以編纂成書。在軍工方面,Alfred如願製成了後膛加農炮,其在射速和精度上已經超越了前膛炮,這件利器日後也為他贏得了"加農炮之王"的綽號。但德意志的軍官們顯然沒有早早認識到這一點,直到威廉一世在1859年成為普魯士的攝政王后克虜伯才成為普魯士的主要軍火製造商。此後普魯士軍隊憑藉著克虜伯更為先進的武器擊敗了奧地利和法國,掃清了統一路上的障礙。
  • 一戰遺孤——論德國烏髮電影公司的建立(上)
    它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出於戰爭宣傳的需要,與德意志銀行聯合促成的戰時宣傳機構,然而其在一戰中尚未發揮效用德國便戰敗。戰後烏髮未被解散而經由德意志銀行接管轉變為一家私營企業。烏髮的建立基本統一了德國的電影業,形成了具有壟斷性質的電影康採恩,但同時也埋下被希特勒攫取為宣傳機器的隱患。
  • 莫因誤解誤終身——呂伯奢家的滅門慘案,還有德意志帝國的毀滅
    我們生而為人,在這個世界上相遇真的很不容易。 正所謂「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有些人之所以因為誤解而誤終身,其實就是無法放下面子,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 書摘|一戰摧毀古典歐洲:奧匈跌倒,蘇聯吃飽
    這些策略旨在建立一個更加現代化、中央集權化的帝國。像匈牙利所嘗試的那樣,他們可以通過把少數民族同化到統治階層中,來贏得認同,但是他們幹涉少數民族的傳統社會、標準化語言以及立即向少數民族徵稅的做法,激起了少數民族的不滿,並引發了反民族主義。
  • 塞拉耶佛事件真的是一戰爆發的原因?它背了一百年的鍋
    我還歷史書上描述了塞拉耶佛事件,塞爾維亞一名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直接導致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為何一場槍擊案件能引發一場世界大戰,我們必須從一戰爆發前歐洲的政治格局開始說起。
  • 世界十大帝國,漢朝第六,唐朝第三,第一和第二不得不服
    歷史上總不乏驚才絕豔之輩,建立疆域遼闊的超級大帝國,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顫抖;細數下歷史上曾經建立過的十個超級大帝國,不僅僅是疆域面積,還有地域影響力和世界上的名氣度。TOP、10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