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南成員回顧 | Wayne Miller

2021-02-18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

我們通過《瑪格南成員回顧》系列,與大家分享圖片社攝影師們的作品,回顧他們鏡頭下的經典瞬間。

美國攝影師韋恩·米勒(Wayne Miller曾表示,他致力於「拍攝人類,向人解釋人」。這種態度影響了他在職業生涯中記錄各種題材的方式,包括參與二戰的美軍士兵和個人家庭生活的親密片刻。 

今天,我們回顧他職業生涯中拍下的經典作品,以及在攝影史的重要轉折點對攝影發展所起到的作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林達,1956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韋恩·米勒最初學習的是金融,後來到洛杉磯的一間藝術學院就讀兩年。隨後他加入海軍,並受到知名藝術家、策展人愛德華·史泰欽(Edward Steichen)邀請,作為首位攝影師加入史泰欽在二戰期間設立的高級海軍攝影隊。當時隊伍中共有五位攝影師,其中米勒是最年輕、經驗最少的。大家可以自由拍攝個人感興趣的主題,不過史泰欽鼓勵他們聚焦戰亂中人性的一面。

太平洋劇院。 

關島,1944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米勒的照片大多刻畫軍隊裡的日常生活,通過士兵的親身經歷呈現戰爭的可怕。

喝醉後被關禁閉的海員。 

夏威夷,火奴魯魯,1945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我不斷地想,該如何拍下水手和海軍士兵的心理活動。」攝影師在少有地接受美國媒體攝影師協會旗下刊物《PORTFOLIO》的採訪,對話時任編輯大衛·弗裡斯(David Freese)時說道,文章於1955年的夏天發表。

美國軍艦「拿騷」號(Nassau)上夥食管理員的宿舍。 

南太平洋,1943年10月26日至1943年12月9日期間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米勒不把個人的視角投射到攝影對象身上,而是致力於捕捉普世的人類情感和經驗,這成為他攝影實踐的根本特質。1945年9月,廣島發生原子彈爆炸後,米勒是第一批進入該市記錄毀壞慘狀的攝影師之一。他把可怖的戰爭視為無知的產物,並決心通過攝影來驅散愚昧。

治療受傷的水手。 

菲律賓,1944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我們不認識戰鬥的敵人。他們也不認識我們。

或許如果我們更好地了解彼此,戰爭就會變得不一樣。


在回顧個人生活和工作的短紀錄片《The World is Young》(世界很年輕)中,他這樣解釋道。

左:黑人棒球聯盟在科米斯基公園的比賽。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46年

右:觀看富蘭克林·羅斯福送葬車隊的民眾。 

美國,華盛頓,1945年4月14日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帶著這種認識,他回到芝加哥開展個人項目,希望幫助人們了解住在城市南區、被邊緣化的非裔美國人群體。

日本士兵走在昔日的營地上。 

日本,廣島,1945年9月8日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項目接連得到兩筆古根海姆獎金的支持,在1946年到1948年間,米勒全身心地沉浸在當地社區,慎重並深入地記錄居民日常生活。就跟此前的工作一樣,米勒受到一種願景的驅使:「為了了解我看到的人,為了傳達他們對於日常生活和個人家庭的感受。」

左:瓦巴什大街警察局私設的少年法庭。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47年

右: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47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1952年,出任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總監的史泰欽請來米勒,讓其協助策劃他的裡程碑展覽《Family of Man》(人類大家庭)。展覽旨在通過攝影歌頌普世的人類經驗,這與米勒對於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力量的信念不謀而合。

Eartha Kitt(中間)帶領舞團,為Chez Paree俱樂部的表演彩排。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48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Family of Man》一共展出了來自全球68個國家的500張照片,從出生到死亡,全方位詮釋生命。米勒也展出了一批個人作品,記錄的是他的妻子瓊生下兒子大衛的場景。

二號桌的午後遊戲。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48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雖然史泰欽和米勒都對可能得到的反響有所顧慮,但是展覽最終大獲成功,徹底改變了社會對於攝影這種媒介的認識,確立了紀實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地位。

酒吧裡的海軍士兵。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1951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在同一時期,米勒的個人實踐也迎來轉型。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攝影師開始把鏡頭轉向自身,專注拍攝家庭生活。「就仿佛是我從未當過孩子,」他在《The World is Young》中解釋道,「通過我孩子的眼睛來經歷這一切,這讓我很激動,也獲益匪淺。看到另一個人對生活做出反應,這令人驚嘆。」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米勒認為童年是一個不斷發現、充滿刺激的時期,希望通過記錄自己四個孩子的日常生活來傳達這一點。1958年,其中的一批作品收錄入米勒的第一本攝影集《The World is Young》出版。他也於同年在紐約正式成為瑪格南成員。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1962年到1968年間,米勒擔任瑪格南圖片社主席。他終生從事自由攝影,曾為《生活》雜誌、《國家地理》等諸多刊物供稿。在七十年代,他幾乎從攝影界銷聲匿跡,全心專注於保護加州北部的古老紅木林。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50年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在攝影還是一種相對年輕的媒介時,米勒開創了一種持續至今的人文主義攝影方式。正如他在紀錄片《The World is Young》中所述:「一旦成為一位敏感的攝影師,感知周圍發生的一切,就不會試圖在作品中表達自我,而是盡力傳達拍攝對象的感受。對我來說,這或許就是夢想。」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 Wayne Miller | Magnum Photos



深入了解瑪格南攝影師對南非種族隔離的記錄。

通過Ernest Cole一批失而復得的底片,解開圍繞他人生的一些謎團,了解他決定離開攝影的原因,並更好地欣賞他作品中無與倫比的力量。
通過實驗派攝影師對祖國的描繪,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這位來自智利的攝影師最具代表性的攝影集,正是記錄祖國的《瓦爾帕萊索》(Valparaíso,1991年)。



用一本攝影集回顧這位瑪格南攝影師的職業生涯。

攝影集《A Long Walk Home 》(漫漫回家路)收錄了超過250張圖片,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的視覺總結。




📷



相關焦點

  • 瑪格南成員回顧 | Philip Jones Griffiths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我們通過《瑪格南成員回顧》系列,與大家分享圖片社攝影師們的作品,回顧他們鏡頭下的經典瞬間。瑪格南聯合創始人布列松如此評價這位瑪格南前主席。今天,我們精選出一批橫跨格裡菲斯職業生涯的作品以及攝影師自己寫下的幾段文字,了解他對攝影實踐和對不懈記錄的世界的思考。自古以來,盾牌都是軍事用品設計中的一大挑戰,士兵既需要清晰看見敵方,又不能犧牲保護性能。最新的研發成果採用的是寶克力材質,然而經受幾輪攻擊後,其能見度便明顯下降。
  • 瑪格南過去一年的精彩故事,你都看過嗎?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新春將至,我們精選出過去一年中瑪格南微信中最受歡迎的20篇故事,與大家一起回顧2019。這批圖片集合了過去12個月中,活躍在攝影界的瑪格南攝影師們的作品,一人一張,是對過去一年全球狀態精闢的視覺回顧。—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之際,隨瑪格南作品回顧歷史西柏林民眾在柏林圍牆前示威。
  • 瑪格南女孩
    這裡,為了紀念這本書的發行,Bair 介紹了這部分的一些歷史,強調了瑪格南的員工——銷售代理,作家,編輯以及其他職位——在創建一個新型的編輯攝影實體和市場中所扮演的角色。看看這些女性的開創性商業實踐,以及瑪格南的創始人和早期攝影師成員的作品,可以發現戰後世界新聞攝影真正的合作性質。
  • 瑪格南攝影師鏡頭下的六十年代中國
    原創:瑪格南圖片社 在瑪格南圖片社於1947年正式成立之前,就有不少後來成為瑪格南成員的攝影師們來到中國進行拍攝。 最早期的作品可追溯到三四十年代,當時瑪格南聯合創始人羅伯特·卡帕和布列松因攝影任務首次造訪中國,自此開啟了之後瑪格南與中國之間的不解之緣。 過去八十多年裡,瑪格南圖片社長期與中國進行文化交流,瑪格南攝影師也見證並記錄著這片日新月異的土地。
  • 瑪格南圖片社2019年度圖片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瑪格南圖片社2019年度圖片由現任圖片社主席託馬斯·德沃夏克(Thomas Dworzak)挑選。這批圖片集合了過去12個月中,活躍在攝影界的瑪格南攝影師們的作品,一人一張,是對過去一年全球狀態精闢的視覺回顧。德沃夏克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挑選圖片的過程:「非常榮幸能再次深入研究同事們的作品,每一位都在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與動蕩的時代相處。比如川普、英國脫歐、ISIS組織、俄羅斯、克什米爾、美墨邊境等問題,只是列舉出了一小部分。」
  • 走進瑪格南:攝影收藏之道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Marika酒店。黎巴嫩,貝魯特,1991年© Rene Burri | Magnum PhotosC-Print,30x40英寸 瑪格南圖片社最初是一個報導性質的攝影機構,在1947年成立後不久,各類文化機構便陸續購入瑪格南攝影師的作品。
  • 瑪格南攝影師們是如何刻畫一個地方的?
    在瑪格南攝影師們一向見長的長篇紀實故事裡,他們鑽研某個地方和當地居民時,不只是個人的視角出發,還會包括合作的攝影對象所帶來的影響。在個人項目、攝影任務和一直屬於瑪格南工作一部分的群體項目中,攝影師都投身並融入世界各地的不同地方。倫敦的一次活動上,瑪格南全球文化總監蘇菲·賴特(Sophie Wright)總結了圖片社歷史上的許多不同拍攝方式。
  • 瑪格南小方片限時購已經進入倒計時!
    這次主題是「Obsessions」(著迷),旨在呈現瑪格南成立七十多年以來,一直推動著圖片社及其成員在視覺表達與探索方面不懈前進的動力。有的成員抱持堅定信念,將一生獻給紀實攝影,一直記錄社會議題;也有成員出於審美追求,不斷在攝影實踐中實驗探索全新領域。
  • Herman Miller 設計的10大準則
    看Herman miller的產品設計、空間展示、海報、插畫,視頻可以用賞心悅目來形容甚至不看logo便可以識別這是Herman miller的東西。why 。。。如何實現多種創作形式並始終保持時代的前瞻性與可持續性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越是可持續性的東西越是要回歸本質那什麼是Herman miller
  • Leica ▏瑪格南100期- Lorenzo Meloni 洛倫佐•梅洛尼(86/100)
    瑪格南圖片社1947年成立於法國巴黎。發起人有卡蒂埃·布列松、羅伯特·卡帕,戴維·西摩、喬治·羅結和比爾·范迪維爾(Bill Vandivert)。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又名瑪格南攝影通訊社),是一家世界知名且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攝影經紀公司,在紐約、巴黎、倫敦和東京設有分部。
  • 尋找「視界之外」,OPPO 攜手瑪格南開啟影像創作大賽
    活動現場,OPPO影像產品總監姜晗與瑪格南國際教育總監Shannon Ghannam宣布「OPPO瑪格南影像創造力計劃」正式啟動,為全球手機用戶搭建一個專業、開放的影像創作平臺。作為該計劃的首發賽事,OPPO瑪格南影像創作大賽也同時啟動,以鼓勵更多年輕人通過手機進行記錄、創作和自我表達。
  • 折射的街景 | 瑪格南she'yinErnst Haas
    在1949年,他加入瑪格南攝影通訊社成為其中一員。因為他所拍攝一系列的新聞圖片,講述戰俘回到維也納。這輯的圖片使他不但聲名大噪,更得到美國《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的注意。但他拒絕成為他們的攝影師,以保持自己獨立的身份,而後來受到著名紀實攝影師Robert Capa邀請,最終加入瑪格南攝影通訊社。
  • 瑪格南疫情日記:「愛」和「在一起」不是同義詞
    成員們決定採取主動,在這個艱難時期彼此分享信息、近況,以及在疫情期間拍攝的新作。他們的作品將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發布。該項目負責人、瑪格南攝影師彼得·范·阿格塔梅爾(Peter van Agtmael)將從中精選照片,編輯出攝影專題,通過攝影師們的個人筆記與思考,呈現每一位成員的獨特視角和經歷。繼上周首篇《瑪格南疫情日記》後,本周我們為大家更新攝影師們的第二組作品。
  • 萬象城 * 瑪格南|小心上鏡!4月,「紐約街拍王」布魯斯·吉爾登將在深圳出沒
    他是瑪格南的街拍「狂人」他
  • OPPO X 瑪格南圖片社,我們想跟你認真聊聊影像創作
    他宣布和瑪格南促成了這次歷史性的合作,高興得像一個孩子。瑪格南國際教育總監Shannon Ghannam上臺致辭,聊起了和OPPO的這次合作,說是昨天剛從倫敦過來,時差還沒調好。(結果Lua的作品就是拍於倫敦的《時差》,是不是挺玄妙的。)
  • 《韋恩》越看越愛的Wayne
    大大小小的人物與男主Wayne之間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劇中關於second chance的敘述和「被詛咒」 的點也是讓人有所感觸 特別是當校長為了打破自己關於養狗的「詛咒」做出了真的沒人能接受卻又打心底理解佩服他的行為 大概生活真的沒什麼「被詛咒」的事吧 有時候只是人為的為一些事情按上了所謂的定律 就成了由無數個巧合組成的「魔咒」 其實自己多做出一步 就能將其打破總是熬夜看這劇 真是想抱著刻著wayne
  • 從瑪格南圖片中,感受穿衣打扮的魔力
    古巴,哈瓦那,1954年© Eve Arnold | Magnum Photos通過挖掘瑪格南檔案庫中對時尚的記錄,我們曾經探討丹寧的發展史以及尼龍襪的歷史影響。本期文章聚焦穿衣打扮這一行為——它雖看似日常,卻有著私密和表演的矛盾雙重屬性。裝扮是一個奇怪的過程,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 一次訪談,被世界虧欠巨星身份的外籍紅人,「隕落」的Mac miller
    外籍歌手Mac miller,一個特別小眾化群體所了解的名字。他的歌在他生前並沒有那麼火熱,也衝不上999加評論。他的歌不算那種聽一次就能上頭的類型。可當你多次品味後,你一定會深陷其中。可如此優秀的人與創作卻在「隕落」後才被發覺,對於音樂來說,是一種痛心的遺憾。
  • 瑪格南攝影大師Alex Webb是如何拍照的?幕後揭秘來了!
    瑪格南的攝影大師Alex Webb是如何拍攝的?
  • 他是最會畫蛋糕的老爺爺 | Wayne Thiebaud
    Night Mesa, 2011-13部分作品網站:http://www.artnet.com/artists/wayne-thieba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