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演員:冒犯自己是最好的

2021-01-17 河青新聞網邯鄲新聞

近年來,《奇葩說》、《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脫口秀節目的相繼出現將中國脫口秀行業推至閃光燈下。根據10月28日上海國際喜劇節發布的消息:2020年,全國新增脫口秀廠牌數量已近50家。

脫口秀節目作為一種年輕態喜劇文化收穫了廣泛的關注,大批懷揣脫口秀夢想的人湧入脫口秀行業,為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線下開放麥:觀眾比演員更重要

「我有個四歲的女兒,她出生的時候我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很多人看到她第一眼就會說,哇這個女兒99.9%長得像你,我特別開心的就是,不用驗了,肯定是我的;但另一方面也特別痛苦,等到有一天她長大了,有哪個重口味的男人會喜歡長得像我這樣的女人呢?」表演者老潘站在半徑不到兩米的小舞臺上侃侃而談,他既是一名保險公司的經理,也是深圳某脫口秀俱樂部的老闆。

在南山區科技園的某間咖啡廳裡,有個能容納三四十位觀眾的小劇場。這裡每周都會騰出一兩個晚上,為本地一個脫口秀俱樂部提供表演的時間。在這個俱樂部中,有來自各行各業的脫口秀愛好者:肛腸科醫生、設計師、烤肉店老闆娘,甚至是電視女主持和微博大V。

白天,他們各自在職場上打拼;入夜後,他們褪去身上的職業光環,和素未謀面的人擠在一間小屋裡,分享著各自的人生故事。他們中有脫口秀新人,也有已經講了好幾年的「老油條」。在一些明顯講「垮」了的片段後,臺下還是會傳來一兩把突出而洪亮的笑聲。「演員最需要的就是觀眾的笑,觀眾笑得越開心,演員就越自信,觀眾比演員更重要!」場下的一位觀眾小謝說。小謝因為脫口秀大會才萌生了自己也要站在臺上的想法,而他的個人首秀就在兩周前。

隨著《脫口秀大會》這檔綜藝節目的爆紅,越來越多人對這種表演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

面對網絡節目和線下面對面兩種觀看渠道,有的觀眾表示更喜歡看網絡節目上演員們流暢而優質的段子表演;同時也有人表示更喜歡線下面對面的方式。

從事建築行業的李先生從大學時期就開始關注脫口秀節目,是《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的忠實粉絲。李先生更喜歡線下開放麥,他認為線上的節目最終呈現出來的是演員經過反覆排練的內容,片段都經過一些刪減處理,「我覺得脫口秀就應該是偶爾有NG冷場,像在跟一個陌生朋友打交道一 樣,偶爾會有停頓。」

「只是開個玩笑,只是為了掙錢」

自嘲,是脫口秀演員常用的手段。

部分觀眾認為,演員的自我消費,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傳播學院的欣淇同學提到:「演員們自嘲個人生活不易或是吐槽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時, 儘管是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述說,但細思之下還是挺可悲的。」但脫口秀演員小強卻認為:「冒犯自己是最好的,不用冒犯他人。」使用自嘲並不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有些演員的表演習慣就是從自我嘲諷開始講段子,這也是一種創作理念, 「只是開個玩笑,只是為了掙錢。」小強如是說。

脫口秀女演員阿昕正在調侃自己打麻藥的經歷

在脫口秀行業中,演員面臨著的還有來自現實的經濟壓力。其實在《脫口秀大會》節目播出之前,脫口秀行業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儘管節目播出之後,有更多的人願意接觸線下脫口秀,但大部分脫口秀表演者的收入依舊較低。

脫口秀演員何廣智接受鏡像娛樂的採訪時曾透露,《脫口秀大會》播出後,能力較好的演員一個月收入能到8k-10k左右,但這僅是頭部脫口秀演員的市場待遇,大多數腰尾部從業者,依然是「3000元工資條持有者」。在生活成本極高的深圳,想要完全依靠脫口秀養活自己依舊是不現實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賺到五六千已經算很不錯了。」小強苦笑,「很多人都放棄了。有個人講的挺好,講了九年都放棄了,就是因為不掙錢。」

脫口秀無法成為全職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當熱愛成為了經濟支柱,熱愛就變得不純粹了。」俱樂部老闆老潘攤著手說。他認為用興趣愛好去掙錢,這很難也很扭曲,全職脫口秀演員在全國來看也並不多,「別人要你幹嘛你就幹嘛,違背自己初衷嘛,不好笑就不好笑,一直講就好了。」每周講脫口秀現在已經成為了老潘的一種生活方式,他一邊在保險公司上班掙錢,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脫口秀,是他宣洩壓力的途徑,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寄託。

對抗現實的縮影

觀眾的開懷大笑,是對一場脫口秀的最好反饋。

「真實,他們的素材都源於生活。」當問及脫口秀的亮點時,觀眾小謝回答道。誠然,脫口秀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離不開自身的真實性——辛辣又無奈,普遍且平凡。加班、催婚、詐騙、戀愛……生活中所有不順心的事情都可以變成絕妙的脫口秀笑點——儘管事件本身是如此的不幸與糟心。

脫口秀演員們在「痛點」中尋找「笑點」,這種轉換實質上是矛盾且分裂的。但同學小黃認為:「演員們選擇自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自我調節心態的方式。」正如李誕說的:「喜劇不是殘酷的,生活是殘酷的。喜劇只不過是幫你展示這種殘酷,甚至可以化解一部分。」

脫口秀在國內的流行與「喪文化」也有著聯繫。

在個體難以獨自對抗孤獨感、渺小感和空虛感的時代背景下,脫口秀演員們通過自嘲來「解圍」,這似乎是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一方面,段子中的「喪感」 被附加了更激烈的情緒,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提出的社會精神病現象——「慢性無趣」,讓負面情緒在自我調侃中得到一定的宣洩;另一方面, 脫口秀演員在表演中獲得觀眾的認可,觀眾也能找到歸屬感與認同感,由此雙方「喪感」能得到相互寬慰。小黃表示:「有些段子正好戳中了我的共鳴點,挺驚喜也挺寬慰的。」

脫口秀的黑色幽默,講述著多數平凡人生活的「大雜燴」式故事。在脫口秀演員的表演裡,這些承載著現實社會問題的調侃,更包含了他們主動對抗現實生活的叛逆與勇氣。通過自嘲調侃、對自己的「汙名化」,脫口秀演員們與自己的生活握手言和,也成為平凡人對抗現實的縮影。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相關焦點

  • 女性脫口秀演員的「冒犯」史
    讓人唏噓的,不是我們今時今日要探討單口喜劇是否應該具有「冒犯」性這樣的問題,而是距離女性脫口秀演員第一次登臺快70年了,為什么女性的訴求和吐槽從來沒有變過?文|卡生脫口秀演員楊笠在2020年的反跨年演出裡延續了《脫口秀大會》中的梗,「男人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順帶加了一句,「男人還有底線嗎?」再一次惹惱了某些男性觀眾,她居然被舉報了。
  • 脫口秀的本質,是冒犯嗎?
    今天,聊聊《脫口秀大會》,楊笠,和脫口秀的本質。 脫口秀開始流行的季節,以性別議題為主講內核的楊笠爆紅網絡,於是有人開始思索:脫口秀的本質,是冒犯嗎?
  • 「男人,辣雞」:脫口秀女演員的「冒犯」,究竟冒犯了誰?
    脫口秀演員楊笠又火了。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最新一期中,楊笠作為唯二登場的女演員,以「直男式自信」作為主題交出了當期的競演作品。也是這一場表演,把楊笠送上了熱搜。要知道,脫口秀本身就是一門冒犯的藝術。《脫口秀大會》裡的表演形式其實更加接近於stand-up comedy,而並不是《金星秀》之類的談話節目。前者往往只有一個演員站立演講,隨意談論、評價時事新聞、社會現象、娛樂事件。
  • 中國脫口秀:謝謝,有被冒犯到
    本季《脫口秀大會》早早退賽的思文,曾在上一季講過自己姥姥喝咖啡的故事,活靈活現地重現了一個可愛老太太沒有煩惱的晚年生活。 更早前,第一季冠軍龐博、本季打進決賽的高學歷才子呼蘭、以及一大波程式設計師出身的演員,則分享了不少工作趣事。
  • 中國脫口秀:謝謝,有被冒犯到
    ,演員還是觀眾的生活?本季《脫口秀大會》早早退賽的思文,曾在上一季講過自己姥姥喝咖啡的故事,活靈活現地重現了一個可愛老太太沒有煩惱的晚年生活。至少,「冒犯」自己的老羅並沒有為了觀眾的「爽」服務,他只是用好笑的方式講述自己的平凡,以及告訴觀眾「老羅是這麼挺過來的」。
  • 女性與脫口秀,誰冒犯了誰?
    不僅是楊笠,在這一季《脫口秀大會》上,幾位衝到最後的女性脫口秀演員,既讓人看到了女性脫口秀表演的崛起,又讓人看到了女性脫口秀演員面臨的現實社會陳舊觀念的銅牆鐵壁。當自嘲與嘲諷完美合一如果仔細看一下楊笠的這些段子,就會發現它們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攻擊性,反而是一直和自嘲交織在一起。
  • 脫口秀冒犯的度
    上周看完脫口秀大會,我發了條感慨的微頭條,和李誕在節目上的兩句話有關。沒想到雖然展現數很低,但有三十幾條留言。有和我同樣感受的,有的認為我笑點太高,還有的認為我言重了。1、我個人喜歡的脫口秀類型,是小人物自嘲類的。本期我笑到捧腹的有何廣智的「地鐵座位繼承權」,李雪琴的「給老闆點菸,不小心燒到了車」。太逗了!雖然是段子,但細節真實得每天都有可能發生,正如大老師所說,「就感覺這個笑話是5D的」。
  • 在取悅和冒犯之間的脫口秀
    脫口秀演員呼蘭。 (笑果文化供圖/圖)採訪脫口秀演員,預先的一系列刻板印象被證明並非事實。比如我原以為他們應該很擅長逃避,輕易就能用狡猾又幽默的說辭把問題躲閃過去。但事實上,他們很真誠,大部分人都毫不避諱自己創作的痛苦、受創的自尊、生存的焦慮,願意給人看那些蒼夷斑斑的後牆。呼蘭問我為什麼對脫口秀感興趣,我誠實作答:「看《脫口秀大會》第三季,演員們看起來都那麼……痛苦。」我搜尋了半天,用了「痛苦」這個詞。呼蘭和經紀人相視一笑。
  • 情景劇混搭脫口秀,終於發現了比《中國電視史》還要帶感的《冒犯家族》
    11月23日晚20:00,由愛奇藝聯合笑果文化打造的自製綜藝《冒犯家族》在愛奇藝視頻正式上線,因為《曉松奇談》《奇葩說》感受到脫口秀魅力的年輕觀眾驚喜發覺,《冒犯家族》除了脫口秀節目一如既往的辛辣、率真,還因為新增加的「情景劇環節」而意外具有了如同《中國電視史》般的笑點,而對於時事焦點現象的關注,也為愛奇藝脫口秀序列拓寬了題材。
  • 愛奇藝《冒犯家族》歡喜收官,復盤其如何成為脫口秀新人練兵場和蓄水池?
    這樣的情況下,《冒犯家族》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壁壘和隔閡,主張以冒犯的精神面對生活,成功在脫口秀產業豎起一面新的旗幟。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節目的播出,除了王建國、史炎等觀眾熟悉的脫口秀演員,也向行業和觀眾推出了Rock、昌叔、陳曉靖、MOMO等脫口秀新人以及神經兄弟、李鵬程等喜劇新人。
  • 緊跟熱點的愛奇藝脫口秀《冒犯家族》,在新聞思維下做了哪些突破創新?
    因為《冒犯家族》的節目特性就是要抓住熱點來創作本子。我們希望觀眾每周可以通過節目看到,一些大家喜歡的明星嘉賓和脫口秀演員是如何看待這些熱門事件的,貫穿著一種追隨的態度。」編劇團隊本身就是脫口秀演員,線下的日常培訓就是觀眾檢閱的舞臺,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日積月累的積澱,然後將優秀的選手和創意精進行細化打造推上節目,這本身是一套完整的生產閉環。十分關鍵的是,所有的創意來自於線下扎紮實實的打磨,也有源源不斷的關於內容的能量注入。」
  • 《吐槽大會》第五季將播 脫口秀冒犯的界限在哪裡?
    她提到了自己失敗的婚姻,也精準吐槽了臺下嘉賓事業上的各個槽點,引發全場爆笑。  這是《吐槽大會》第五季的場面。這個節目輸出了一大批脫口秀人才,包括李誕、王建國、池子、程璐、思文等。但也一度因太多明星故意「自黑」而遭到網友吐槽,獲別名「明星洗白大會」。
  • 《脫口秀大會》楊笠的話引起女生共鳴,讓池子不滿,被冒犯到了?
    這一季《脫口秀大會》也是實火實錘了,裡面金句頻出,直接火出圈外。而身為《脫口秀大會》的明星脫口秀演員,楊笠在今年在金句貢獻上也是戰績頗豐。是繼思文、李雪琴等人之後又一「金句製造機」。讓人不得不感嘆不愧是李誕公司旗下的脫口秀演員,言辭過於犀利了吧!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內容中,楊笠又雙叒叕再次爆出金句。你看了嗎,還不趕快跟著小編一起恰瓜嗎?
  • 《脫口秀大會》冠軍王勉:喜劇演員不去冒犯別人,也太不帶勁了
    看到那些網友評論前,我壓根就沒有考慮到尺度跟冒犯這兩個詞。會有一些人說,你這麼不喜歡談戀愛為什麼不分手,還要拖著人家。還會有人說,你把你爸的這個事兒說了,你爸還好嗎。我幹(脫口秀)時間不長,但這些個別的聲音讓我意識到大家好像變敏感了。之前大家都是鬆弛的狀態,比如思文吐槽老公,說他「娘」,說他吃軟飯,大家都知道這是在開玩笑,你不會認為她在說我要代表什麼群體。
  • 《冒犯家族》辛辣首秀:愛奇藝帶來脫口秀和情景喜劇混搭玩法
    冒犯顯然比吐槽更難把握分寸,選擇情景劇和脫口秀為輸出載體,以王建國為中心成立家族式的「冒犯」表演體系,每期由一位明星大來賓作為被冒犯與冒犯者的連接口……它與單一吐槽某個人或某件事不同,「笑說熱點,不畏冒犯」的主旨之下,背後更需要能打通大眾共鳴的價值觀支撐。
  • 中國沒有脫口秀
    都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人類太虛偽了。我很喜歡看脫口秀,但我喜歡看的是線下小劇場的那種,各種葷段子政治梗齊飛,演員放得開百無禁忌,門裡都是狼人,出門之後都是正經人,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但很遺憾,在更廣闊的大舞臺上,沒有脫口秀存在的空間。中國脫口秀與其說是脫口秀,它演講的性質反而更重一些。更幽默的演講而已。
  • 網友對脫口秀演員楊笠爭議很大,因為她吐槽直男,有人覺得被冒犯
    今天看了網上才知道,原來大家對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上那場的表演,評價爭議這麼大,老實說,作為女生,我並沒有覺得有多冒犯,因為有些現象生活中有見過,且我也並沒有認為所有男生都是這樣,也不會因為她吐槽直男,而對男生有什麼樣的偏見,不說什麼財富密碼的事,單說為什麼有的人認為廣受爭議的那一段冒犯到他,有的人認為那一段沒什麼問題。也就是為什麼對她的評價兩級分化。
  • 90後團隊撐起「新派脫口秀」,《冒犯家族》用先鋒實驗孵化情景喜劇的更大可能
    一方面,它糅合情景劇和脫口秀,用「冒犯直播」、漫才、「冒犯三缺一」等多元版塊精心組織和串聯節目內容,一方面通過緊密結合時事新聞,笑看熱點,不畏冒犯。難能可貴的是,除了王建國、史炎、rock這些脫口秀熟面孔,節目還將一批新生力量推至公眾視野,家族成員各施所長,嬉笑怒罵,積累了不少粉絲。既出作品又能捧人,《冒犯家族》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
  • 自己都不開心的脫口秀演員,還能逗樂觀眾嗎?
    這些脫口秀的「老人」,到底怎麼了?累了脫口秀演員,尤其是笑果文化已經出名的演員,那是真的累。不過據說作死的原因之一是抑鬱,雖然完全不是理由,但是脫口秀演員的心理狀態,確實不一定如臺上一般美麗。畢竟,喜劇的內核其實是悲劇,是把自己的痛苦,掰開了給你看。沒生活了上一期的脫口秀大會,何廣智講了一個坐地鐵搶座佔座的段子,結果沒想到引起了大張偉的極度共鳴。
  • 《冒犯家族》這款「排毒綜藝」告訴你,脫口秀絕不只是搞笑這麼簡單
    糅合了情景喜劇和脫口秀形式的新型綜藝《冒犯家族》近日收官,節目中表現出的不同要素,似乎給出了問題的答案。文 | 李楊隨著大量脫口秀節目的興起,脫口秀文化在中國市場上越發的深入普及。縱觀各大視頻平臺在自製綜藝領域的布局,脫口秀這一節目形態愈發受到網綜市場的追捧的背景下,各大視頻平臺均推出頗具代表性的節目,也都收穫了一定的口碑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