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春節期間改為線上播映
來源:中國電影報(ChinaFilmNews);作者:劉建中;編輯:如今
最近在報端看到「如何看待線上放映替代院線的趨勢」之類的熱議話題,一時間一些電影院的投資人、經營者疑慮叢生,大量的線上熱映,會不會衝垮影院,甚至最終替代影院等等,各種擔憂不脛而走。
作為一個老電影人,願就此問題談談我粗淺的看法,引起相應的關注,以期更利於我們電影的發展。
電影院放映和線上播映的形式,一般觀眾都很清楚,然而這兩種大不相同的播映觀看方式,卻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藝術形態與概念,從而導致大不相同的藝術效果。僅從放映而言,自1895年世界電影誕生,就形成了在相對封閉的黑暗空間,通過越來越大的銀幕和越來越真實的聲音,聚精會神地觀看整部電影,再加上適當的時間長度和相應的創作與製作,形成了完整的電影概念。
而線上播映,不管多現代的媒體方式,它的終端都是小屏,可以說越便捷顯示屏越小,直至手機,在各種環境下都很難保證聚精會神地觀看較長的整部作品,小屏難以展示宏大的場面,無法看清全景中的細節,也無法享受真實空間聲音動態的再現。顯然,綜合藝術效果比起影院會大打折扣,儘管大家還俗稱其線上看電影,我以為與電影的總體概念已有較多的差別,是不是稱其為視頻可能會更為貼切。
當然,新媒體在線播放在某些方面也有它的優勢,比如讓受眾變被動為主動,觀看更加個性化,在時間、環境、地點、付款等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度,甚至可隨心所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於今天快節奏的年輕人確實有一種新穎時尚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間電影院不能開放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不過只要條件允許,方便和低費用,線上觀看並非大多數人追求文化生活的最終標準,因為如今看電影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了解情節獲取信息的層面,欣賞在編、導引領下,演員複雜動作的表演、有震撼力的大場景畫面造型、虛擬特效的真實再現、豐富而細膩具有強烈動感的聲音形象等現代電影元素的展示,實現對現代科技浸透下電影藝術的綜合享受,才是更多受眾的追求。而這些都是線上播放難以達到的。
《鐵達尼號》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引進了美國片《鐵達尼號》,因工作關係,我前後看了三次,第一次在小型放映間認真觀看。幾日後在較大的放映廳陪看,我覺得已經看過,不用那麼精心了,但是眼前呈現在恐怖的黑夜中,那些洶湧的海水衝破甲板,噴入船艙使人們陷入死亡災難時,更大的銀幕放大率,佔據了我更多的視野,更大的放映廳空間,強烈聲效的迴響,不覺把我帶進了影片營造的那個更加真實強烈的場景和氛圍。
又隔幾日,在一個當年少有的更大影廳,我第三次因工作陪人看此片,心想情節都背下來了,看一陣就可以離開。結果影片一放映就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更身臨其境,巨大的銀幕,讓我滿視野都是可怕的黑夜、茫茫的大海,再加上多方向包裹著我的有層次的強烈音效,不由得讓我置身其中,一種驚慌恐懼強烈地刺激著我,以致我這樣的老電影人也無法抵禦電影營造出來的虛擬環境與氣氛……燈亮時,我回過神,好像又看了一部新電影,可見作為影院放映重現電影元素的魅力。
碰巧的是又過了幾日,我在一個客廳看到一個晚輩正在電視機前看此片的碟片,我想向他推薦此片,結果小小的螢屏、單調的聲響、亮堂堂的看片環境,沒有給人任何災難的刺激。儘管臺詞情節清晰,了解了故事,可是藝術感受卻大為減色,最後這個晚輩對我說這片子一般,沒有聽說的那麼震憾嘛。我勸他先別下結論,還是去電影院看了再說,結果我們的感受是一致的。
我想在這裡再舉一個生活小例,小時候聽大人講驚悚鬧鬼的故事,小孩們都愛聽,如果在自已熟悉且亮亮堂堂的小房間裡不太以為然,也顯得平淡,要是在漆黑夜晚的場院,還有隱隱約約的樹木草叢,再加上風吹沙沙作響,聽者會覺得後背發涼、毛骨悚然,這也可以印證環境氛圍對我們心理的影響。
再有電影院大銀幕、立體聲和觀眾共同遵守的專心完整看片模式,也最能充分體現編、導、演、攝、錄、美、服裝、道具、音樂等的藝術表達。所以正常情況下,更多的人還是會追求影院的藝術享受。
當然,線上播放也會有它的優勢空間,更何況還有為它量身定做的節目,定會有所發展,可以說各有各的優勢,二者不是一個替代關係。否則,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影院低潮的時候,盛行一時的錄像帶、數字光碟等,早就替代電影院了。因此我以為,二者應該在良性的競爭中,相互激勵、共同發展,同一部電影作品,應該探求符合市場經營的規律,把握好對二者發行放映的層次,既為廣大觀眾提供多種文化消費方式,從而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又使作品利益得到最大化。
如果說院線影院放映整體上不會被替代,那也不能高枕無憂。面對新媒體的崛起,首先是如何在大銀幕前留住觀眾,再進一步不斷吸引更多的觀眾,這當然是擺在全行業面前的共同課題,電影的制、發、放是相互依存的整體,首先電影製片公司要努力拍攝更多適合影院放映的佳作,充分發揮電影的表現元素。
就院線影院而言,跟蹤國際同行的科技動態,瞄準國內相關機構影院新技術的開發,同時還要創新營銷,特別是以觀眾為核心的服務創新,細緻入微地為觀眾著想,跟上時代步伐,緊緊吸引住廣大觀眾。擁有了更多的觀眾,電影才能更加繁榮。
(本文作者系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