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整頓來了,這一次,整個內容行業都嗅到了遠不同於以往的危險。
6月7日,北京市網信辦約談了微博、今日頭條、騰訊等網絡信息平臺,並永久「封殺」了一批「內容低俗」的違規自媒體帳號。隨後,6月10日,廣東省網信辦責令騰訊永久關閉了30個違規公眾號。被封殺的帳號中,不乏全明星探、中國第一狗仔卓偉、長春國貿、毒舌電影等一批高流量大號。
據了解,這是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版《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以來,網信辦首度針對媒體平臺展開大規模整頓行動。
相比以往口頭上的「責令整改」,這一次的史上最嚴整頓,網信辦可以說是實實在在地「亮劍」了,而誰都知道,這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顯而易見,接下來的日子,自媒體和內容分發平臺必然都將面臨更為嚴厲的監管和治理。這其中,相比內容分發領域的其他同行,主張「無價值觀」,依靠「機器算法」給用戶推薦「個性化」內容的今日頭條,似乎更令人捏汗。
要知道,今年以來,今日頭條已經第三度因內容低俗被網信辦約談了。
半年三度遭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成低俗內容重災區
上線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依靠機器算法推薦個性化內容,俘獲了一大批用戶的芳心,早在去年年底便已收穫了1.4億活躍用戶,每人每天平均在今日頭條上花費76分鐘。
這1.4億活躍用戶每天花在今日頭條上的76億分鐘,到底被機器推薦了一些什麼樣的內容?
今年4月,央視曝光了今日頭條客戶端向用戶推送「豔俗」直播平臺:火山直播,內容涉及大量穿著暴露的女主播,通過低俗不堪的表演吸引用戶觀看。4月18日下午,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聯合約談今日頭條、火山直播等平臺,責令限期整改。
事後,有媒體通過查詢企業工商信息發現,火山直播(北京微播視界公司)的幕後實際控制人,正是今日頭條(北京字節跳動公司)。火山直播的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梁汝波,其在今日頭條內的職務為天津字節跳動的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這一消息令外界一片譁然:原來今日頭條的「機器推薦」也難免「夾帶私貨」,而且是主動向用戶推送「不可描述」的低俗內容。
在更早之前的1月6日,北京市網信辦曾經約談過一次今日頭條,起因在於北京市網信辦在日常監管中發現,今日頭條「頭條問答」欄目近期多次登載低俗「庸俗討論話題」,如「女人需要的時候,會有多騷?」、「為什麼很多貪官的情婦都長得不好看?」、「什麼是悶騷型女孩?」等,回答內容同樣「低俗無聊」。網信辦對今日頭條提出嚴肅批評,並責令其整改。
除了涉黃內容以外,今日頭條充斥的「標題黨」、營銷信息、不實信息也一直飽受詬病。有媒體評價,今日頭條就像一個巨大的「信息垃圾場」,通過持續迎合人性中低俗、陰暗的部分和固化的審美趣味,給用戶餵養毫無營養卻容易「上癮」的「垃圾信息」,以此成就自身的巨大流量。
反覆強調自己是「科技公司」,今日頭條在逃避什麼
面對外界針對平臺低俗內容泛濫的種種指責,擅長「技術」的今日頭條「研發」了一套獨特的話術。
上線以來,今日頭條對外始終以「科技公司」自居。似乎是鐵了心要與媒體屬性作切分,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曾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今日頭條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幹預用戶的選擇」,在接受某媒體關於今日頭條價值觀的詢問時,更撂下這樣一番「狠話」:「媒體是有價值觀的,但今日頭條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不能準確判斷這個好還是壞,是高雅還是庸俗。」
剖析張一鳴的這一套話術,有兩層意思:
第一,今日頭條想要什麼:今日頭條看重的是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也就是要有足夠大的流量和足夠多的信息種類,給海量用戶推薦足夠細分的內容。
第二,今日頭條不想要什麼:今日頭條不是媒體,而是採用機器算法分發信息的技術公司。信息的好與壞都是由機器決定的,今日頭條不願也不能對信息質量和價值取向進行判斷,也不需要對由今日頭條分發的內容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言以蔽之,今日頭條既想要流量,又不想要責任和監管。這可能嗎?
很顯然,這一番說辭並不能抵消外界對今日頭條的質疑。回歸到所謂的「第一性」原理,無論對用戶還是對入駐今日頭條的媒體和自媒體,今日頭條本質上都是從事內容分發的媒體平臺,內容是本質,而技術只是手段而已。在媒體屬性這一點上,今日頭條與上一代門戶網站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
基於此,今日頭條以「科技公司」為擋箭牌規避媒體責任,用「技術中立」的說辭為價值觀的缺席作辯護,顯然難以服眾。更何況,今日頭條所謂「純機器算法」下的「技術中立」,已經在火山直播事件中被證明是一個偽命題。網信辦連續三次對其進行約談更進一步說明,今日頭條試圖用科技公司的名頭逃避媒體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監管,只是其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如今,監管的大網已經收緊,穿著科技公司外衣的媒體平臺今日頭條,註定無法置身網外。
天使與魔鬼,有同一副面孔
分析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網絡媒體並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是赤裸裸的流量生意。從今日頭條近年的營收數據來看,其廣告只會比傳統門戶更多,而不會更少。
除了明面上的廣告收入以外,在巨大流量及其所帶來的強勢話語權籠罩下的牟利灰色地帶,或許更應當引起注意。
近日,中南影業CEO、前搜狐總編輯劉春在新浪微博公開炮轟今日頭條:「多少自媒體靠抹黑勒索收取保護費盈利?多少企業個人不堪其苦卻不得不交出銀子?多少這樣的黑內容被所謂的機器算法推送給你?這樣的所謂自媒體平臺(如「今日頭條」)難道不該吊打嗎?」
由此看來,今日頭條所面臨的道德拷問,遠遠不止於為大眾文化低俗化傾向推波助瀾這一點。
回顧今日頭條的發家史,基於用戶興趣的機器算法推薦機制,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這種完全數據導向的去編輯化信息分發機制下,用戶的喜好就是一切,今日頭條高效率地迎合用戶口味投餵了大量高匹配度內容,在短期內爭奪到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戶,很快超越了傳統的媒體平臺,不僅成就了網際網路一代流量新貴,也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這種只認數據的機器算法推薦機制,同時也決定了今日頭條上永遠是擅長迎合的低門檻內容更能獲得更多的閱讀和推薦。至於需要用戶付出更高學習成本,或者要求用戶具有一定審美層次的高質量內容,則在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的作用下,逐漸被邊緣化。追求信息質量的用戶因此對平臺敬而遠之,留下偏好低門檻內容的用戶,不斷在嚼食機器推薦信息的過程中強化其固有的內容取向,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目前的機器算法只能識別關鍵字和進行簡單的語義分析,無法對內容作更深層次的價值導向判斷,這也就註定了算法推薦機制將為平臺帶來更高的道德風險和政策風險,更容易引來監管絞殺。這也是今日頭條面臨的困境之一。
可以說,正是今日頭條賴以發展壯大的機器算法推薦機制,決定了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走不出內容低俗化的死循環,也無法通過簡單地封殺低俗帳號,來實現平臺的去低俗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今日頭條反低俗,就是在反自己。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