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怪事多,日前又出現一件,一個題為《靈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武則天她媽在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組的通知》的文件,在網絡上刷屏。
隨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歷史研究是科學,講求真憑實據;文化底蘊越深厚的地方,對歷史文化研究、梳理和考證越要懷有敬畏之心,越要摒棄博出位的浮躁態度。
現在,由於地方上用文件形式出「通知」,使得武則天她媽一下火了,熱度甚至超過武則天本人,這就不得不引起大眾注意,要問:武則天她媽究竟是誰?
武則天她媽,姓楊,出生於隋朝時期,祖籍是今天的陝西華陰縣,父親叫楊達,她伯父名氣大咧,就是隋朝的觀王楊雄。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她媽楊氏與自己外孫賀蘭敏之有亂倫暖昧關係,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她年輕時生活上不太檢點,故而才遲遲沒嫁出去。
武則天她爹武士彠,追隨李淵建立大唐的開國功臣,官至工部尚書,在喪妻之後,李淵就為他提了一門親事,這就是大齡剩女楊氏,楊氏在44歲時終於找到個男人,嫁了。
楊氏可以說是抱孫子的年紀了,沒想這時候居然嫁了出去,而且嫁給唐朝的開國功臣,兩人結婚後,一共生下3個女兒,其中第二個就是武則天。
史書記載,袁天罡曾到武家看相,言其武士彠之前的兩兒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但等見到尚在襁褓中的武則天時,卻「大驚」。
仔細看過後更是斷言:「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武氏兄弟聽到袁天罡對這同父異母妹妹的評價高過自己,心中自然不高興。
武氏夫婦從此更加疼愛女兒,由此越發讓兄弟二人對妹妹有了一絲敵意,正是如此,武士彠病逝後,楊氏帶著3個女兒投靠親戚,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武則天成為皇后不久,剛開始還對兩位長兄沒什麼,後來越發看不慣,十幾年後終於將兄弟兩人貶出京,讓其兄弟先後在貶所「以憂卒」。
關於賀蘭敏之,《資治通鑑》稱「敏之貌美」,《舊唐書》雲其「年少色美」,武則天她媽楊氏就是在這段時期與他發生淫亂的,讓武則天很不高興。
楊氏的喪期還沒有過,賀蘭敏之便已換下喪服,招妓奏樂享樂,當時太平公主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時,常有宮女隨行,而敏之也逼淫這些隨行侍女。
有野史記載,太平公主幼時常到姥姥楊氏家去,當時表哥賀蘭敏之因與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來往於姥姥家的日子裡,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非禮」。
《舊唐書·賀蘭敏之傳》稱:「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為敏之所逼;俄而汙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韁自縊而死。」
武則天即使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非禮」自己鍾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發生後,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了。
武則天她媽的「淫婆」帽子鐵定被戴得妥妥的,即使她與欽州有關,也沒什麼值得「研究」的,靈山縣地方卻大張旗鼓抬出這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實在不妥。
論說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什麼的,是歷史學家的事,我不能搶了歷史學家的飯碗,否則他們會給我臉色看。
但是說武則天面首的事,就好玩多了,因為即使是受過現代教育的今人,大都也很好色,但凡一聽有男女之事,就會立刻豎起耳朵。
常言道,後宮佳麗三千,那麼貴為皇帝的武則天,後宮自然是「面首三千」了?其實這種說法傳說的成分較多,不可過於輕信。
這是因為,人又不是鐵打的,更不是其它特殊材料做成的,太過縱慾,男女都一樣要虛脫,但同時,也不能認為武則天就沒有受過她媽的影響。
蒙曼曾經在百家講壇上講過武則天,認為武則天的「面首」有案可考的只有4人,即是馮小寶、張易之、張昌宗、沈南璆。
什麼叫「面首」呢,現在的年輕人恐怕都不太清楚,其實拿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專供富貴婆玩弄的美男子,與「鴨子」差不多。
蒙曼是歷史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算是歷史學家了,她稱武則天的「面首」只有4人,我無意搶她飯碗,但卻懷疑其實不止。
薛懷義的確是有案可考,這個帥哥原名馮小寶,是洛陽城中賣野藥小貨郎,由於身體結實魁梧,又能說會道,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上,變成侍女的情人。
這個侍女的主人便是宗室謀反案之後,為了保命、主動要求當武則天女兒的千金公主,侍女偷偷把馮小寶領到公主府幽會,卻不小心被千金公主發現。
千金公主起初是勃然大怒,但是她看到跪在地上的馮小寶一表人才,於是也就原諒了這位小帥哥,不僅沒有懲罰他,還把他留用了。
由於千金公主當時正在努力討好武則天,於是又親自為他沐浴更衣,留待數日,然後才把馮小寶獻給寡居多年的武則天。
武則天召見了馮小寶,喜小寶身強力壯、體貌魁偉,所以將他留在了宮中,與他私通款曲,日日鶯歌燕舞,這就是武則天的首任「面首」。
武則天是有大智慧的女人,為了避免外人察知,便於出入宮禁,於是讓小寶「削髮為僧」,就是剃個光頭,像我馬丁這樣的造型。
還令他改姓薛,取名懷義,「薛懷義」就這樣誕生了,與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為一族,並命薛紹認「薛懷義」為季父。
從此,薛懷義引洛陽僧法明、處一等數人在宮內誦經,出入宮內乘著廄馬,以中官侍從,武氏諸王及朝官見之以禮相讓,尊敬地稱他為「薛師」。
薛懷義剃光頭後,特別見不得留有飄飄長發的道士,只要見到就分外眼紅,一定要把人抓來剃光頭髮,陪他當和尚,有時連道教大師級人物也不能倖免。
當時有一位著名道士叫候尊,是弘首觀的觀主,有一次不小心被薛懷義撞見,把他拉進寺裡,強迫當了幾年和尚,直到薛懷義死後,這才出來重新蓄髮當道士。
武則天成為皇帝後,身邊男寵逐漸多起來,慢慢移愛於沈南璆,薛懷義一氣之下,乾脆不進宮見武則天了,整天待在白馬寺裡,與他剃度的那些小混混胡鬧。
薛懷義驕橫慣了,終於惹禍上身,延載二年(公元695年)二月四日,「火燒明堂」事件發生半個多月之後,他終於被殺。
薛懷義被殺後,太平公主將自己的男寵張昌宗送給她媽武則天解悶,從此,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這才成為武則天最心愛的面首。
張昌宗是最出色的美男子,有人把他比喻成王子喬,據說王子喬擅吹笙作鳳鳴,後隨浮丘公登仙而去,成仙后還乘白鶴現於緱山,人稱「升仙太子」。
武則天很喜歡將張昌宗比喻成王子喬,下令造鶴麾並制木鶴,將張昌宗打扮成她心目中的王子喬模樣,仿佛神仙中人。
其實,武則天喜歡的不僅僅是美男子的模樣,據《舊唐書》載,在描繪面首柳良賓和侯祥雲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良賓潔自美鬚眉;左監門衛長吏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奉宸內供奉……」其中這「陽道壯偉」,就很有說道。
當時,除了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給她推薦、官僚推薦、男寵自薦外,武則天還經常密派宮廷內的官員,到民間秘密搜羅美男子。
當時宮中女才人上官婉兒就曾接受過這樣的任務,上官婉兒出發前,武則天還就如何挑選男子向她面授機宜:男子鼻子大、隆直,必陽道壯偉。
武則天的意思是,選男人,看鼻子,凡鼻子大而隆直,他那話兒就大,幹起那事兒來就騷;現在我還聽一些人說男人鼻大,那話兒就不錯。
其實,我認為這並不客觀,不能以一概全,男人騷不騷,那話兒行不行,首先是與他的腎功能有關係的,腎功能強健,才會「陽道壯偉」……
那麼,哪種人的腎功能強健呢?從命理上講是沒錯的,即是命旺之人,全局無官,食傷也強旺,形成身旺喜洩,尤其是金水旺的人,一般腎功能就強健。
有些人,看上去牛高馬大,威武雄壯,但實際上是外面光鮮,內在虛擬,若不是上述那種八字,那還是等於零。
女命也相通,金水旺而喜洩之人,腎功能也很強健,難怪書上有這麼一句,金水若相逢,必遭美麗容,意指這種女人比較風流,幹活得行。
看來,武則天懂得的東西還不少,若是她還活在今天,那麼鼻子大的劉X華是跑不脫了,就不是明星的問題、恐就是面首的問題了。
武則天的面首一般由女兒太平公主替她挑選,如美男張昌宗,是經她親自體驗、細心挑選的,就像品嘗什麼珍饈美味一般,覺得「巴適」,才給她媽送去。
覺得張昌宗「巴適」的,還不止太平公主和武則天,連才女上官婉兒也覺得他「巴適」,也想嘗嘗,那時她已32歲,而張昌宗那時才20歲左右。
誰不想「巴適」呢,她居然就把這帥小夥弄到帷帳裡去,私情被武則天發現後,大怒,但捨不得處置張昌宗,只處置了上官婉兒,被處以黥刑:在面上刺青。
公元699年,武則天設控鶴監丞、主祭官;第二年初,她又將控鶴監改為奉震府,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管理,儼然三宮六院,張氏兄弟就像是東西宮的「皇后」、「貴妃」了。
這樣,武則天她媽的淫亂,造就了武則天的嗜好,武則天的嗜好,又影響著太平公主的偏好,這婆孫三代,都是在兩性關係上的奇葩。
而這種糗事,即使是在相對開明的今天,大約也不值得大張旗鼓去研究甚至標榜,地方上的某些人,我看還是把那「通知」收回來,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