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經典搖滾樂的歌曲中,失真電吉他一響起,聽者的情緒就能跟著興奮起來;很多玩電吉他的朋友,也許也是因為覺得電吉他可以玩「失真」,才選擇了這件樂器。
不過當你真的開始想玩「失真」的吉他音色時,卻發現失真也有很多種...到底哪種才是你需要的呢?
一般來說,廣義上的「失真」吉他音色,包括了所有通過吉他音箱、效果器或是其他設備為電吉他信號帶來的「破音」,而這這些的破音,基本上又可以分為過載、失真(狹義上的)以及法茲三類(為避免混淆,下文再提到「失真」時,指代的都是狹義上的意義;廣義上的「失真」將以「破音」指代)。
這三類破音效果分別有著不同的音色特徵,也分別適合不同的曲風和場景。不過在搞清楚三類破音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清音」吧。
清音」在英語裡一般稱為'clean tone',也就是吉他信號從拾音器輸出之後,從音箱乾淨地放大出來,聲音特性沒有發生改變的音色。一般來說,只要你把吉他音箱的增益度(Gain)控制在三分之一之內,聽到的都會是清音的音色。
所有吉他音箱或者是其他的吉他擴音設備,都有一個額定的清音動態餘量(clean headroom),增益度超過了這個清音動態餘量,音色就會開始發生削波(clipping)。這削波便是產生破音的物理原理,削波方式的不同,便會造成上述不同的破音類型。
當增益度稍微越過清音動態餘量的閾值,電路產生了帶有一定壓縮度的軟削波(soft clipping)之後,便會帶來過載(overdrive)的音色。比起清音,過載聽著會帶有一些略微有些刺耳的泛音 - 不過這種刺耳的泛音就像辛辣味那樣,有些人會得不舒服,受不了,另一些人則是覺得夠刺激,沒有它活不了 - 比如對於電聲布魯斯來說,電吉他的過載,幾乎是必須的;過載的音色也適合在一些不太重的搖滾曲風中,用來演奏節奏吉他的聲部。
一般來說,過載音色還是會有一定的動態餘量 - 你彈得用力時,過載度便會加大,輕輕彈時,音色又會變得介於過載和清音之間。
不過失真(distortion)可就不一樣了,失真效果的原理,是在電路中進一步放大吉他信號的增益度,再採用壓縮度更大的硬削波(hard clipping)來改變聲音的特性。
比起過載,失真音色要更「兇猛」一些,也會讓吉他聽起來仿佛變成了另一種樂器。因為壓縮度更高,失真聽起來延音會更飽滿,也不會隨著演奏力度的變化而產生增益度上的不同反應。在硬搖滾、朋克、Grunge和重金屬當中,失真都是必須的(雖然這幾種曲風對失真的玩法還是有些細微的差異),而在流行、R&B等曲風裡,常常也會聽到以失真吉他音色彈奏的solo。
法茲(fuzz)則是一種比失真還更誇張的削波方式,直接會把電吉他信號的聲波削成方波 - 和失真一樣,打開法茲效果後,你會覺得吉他變成了另一件樂器,不過和失真音色比起來,法茲的音色有更明顯的蜂鳴泛音,聽著更有毛刺感。
法茲音色曾經廣泛地用在60年代的迷幻樂當中 - 那個年代有很多抓耳的fuzz riffs;而今天在shoegaze和indie等曲風裡,法茲也是必備的音色。
這三類破音音色,需要用不同的設備來獲取:一般的音箱都可以調出過載音色,不過可能會需要很大的音量,而過載單塊效果器,則可以讓樂手在比較低的音量下玩出過載音色。
一些高增益的吉他音箱在開大之後,也可以產生失真音色 - 這當然也是要開很大音量才可以實現,所以更常見的是,樂手用失真單塊效果器來製造失真音色。
法茲則是需要法茲效果器才能玩出來的效果,據說60年代有些樂隊會通過給音箱喇叭切開一個口子來製造法茲音色,不過我們不太建議你也這麼做...
在以下這段視頻裡,Fender Studio的John Dreyer大哥,便通過Santa Ana過載和Full Moon失真兩款效果器,展示了清音、過載和失真音色各自的特點:
而在這段the Pelt法茲效果器的演示中,您也可以聽出法茲音色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過載、失真、法茲也只是三個寬泛的大類,根據頻段響應(突出中頻,還是中頻凹陷?)或者壓縮度的不同,你也還會遇到不同類型的過載、失真或者法茲效果器。
讓初學者可能會感到困擾(但同時其實也是很有意思)的是,有些時候某位吉他手所使用的,會是介於兩種不同破音之間的音色,有些吉他音箱或是效果器,又能根據增益度的大小不同,產生不同特性的破音(比如低增益度時是過載,調高以後又變得像失真或者法茲的效果器)。
所以,音色的控制和應用,也會是在電吉他演奏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和試驗的一門學問~老實說,這很花錢花時間,不過我們還是希望這會是一個能為你帶來樂趣的探索過程。
在Fender公眾號的後臺發送文字信息「效果器」,即可了解到更多關於Fender效果器產品的信息。
相關閱讀:
過載效果器還可以這麼玩?!
初學必讀 | 塑造你的專屬音色,關於效果器的連接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