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吉他手必備知識-音色與效果篇

2021-02-16 音樂人網

來源:知乎

作者:Rain man

小編作為一個組樂隊多年的渣渣主音吉他,交過很多彈電吉他的,發現有兩類人,第一是不太注重音色效果的技術大牛;第二是過分強調音色效果卻彈個單音也不乾淨的。因此,小編覺得,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電吉他手,必須具備基本的兩點,第一是音要彈得乾淨,第二是音色效果要調得恰到好處。今天先從音色講起,希望以下文章對大家有幫助。

我認為這是很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件事,但落筆之時我卻思考很久。細分可以說到琴弦、木料、電容、電子管型號、效果器年代版本;往後可以推到di盒、輸出設備;發燒可以燒到過線的線材。但這樣就沒完沒了了。所以我決定把答案暫時歸納為:吉他、效果器、吉他音箱、拾音麥克風、輸出環境、演奏手法。

比如我們參加一個大眾化的演出,我們背上吉他,一根過線從吉他輸出然後輸入到合成效果器,另一根過線從合成效果器輸出然後輸入到調音臺。此時我們輕掃琴弦,從音箱發出了悅耳的聲音。實際上這個時候,合成效果器替我們完成了:boost,eq,周邊,吉他功放模擬,箱體模擬,麥克風拾音這一些列的過程。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用一個失真單塊,或者直接把吉他接到全頻音箱上,並不能出來令我們滿意的音色。

提到電吉他,我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它充滿顆粒感的失真音色和豐滿的延音。而這種效果,通常來自吉他音箱的前級增益,而不是像boss ds-1那種失真效果器。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完成一個正確的電吉他音色,最起碼的設備,是一把電吉他和一個吉他音箱。

但是吉他音箱這個東西價格低廉的往往沒有好音色,那些有著令人讚嘆的音色的音箱我們一來買不起,二來不方便收集攜帶。於是,各種各樣的音箱模擬效果器、合成效果器問世了。

這個東西種類很多,品質也相差很遠,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一體和分體音箱;從放大電路可以分為電晶體、電子管和數字電路;電子管音箱又分全管和前級管。

它和我們常見的音箱主要區別在於,它有前級增益和後級放大兩种放大方式。按照一直流傳下來的音色審美觀,我們通常追求的是全電子管4x12放大器帶來的音色。通常這種音箱有很大的音量,富有顆粒感的增益,有彈性的動態和高昂的價格、巨大的體積。很多數字電路音箱通過模擬電子管音色把它的體積做的很小,這雖然更方便普通用戶使用,但也捨去了很多重要的細節。
雖然市面上有這麼多吉他音箱品牌,而且功能與型號越出越多,不過真正經典的品牌型號,幾乎也不超過20個,而且人們的耳朵也早已被它們壟斷了。具體哪些音箱屬於經典範疇,大家可以參照一下市面上主流的高端合成效果器裡面的音箱模擬功能,通常它們都模擬了這些經典、性格分明的音箱。
音箱的調節其實都很簡單,主要就是前級的增益和四段均衡,一些fender音箱喜歡加上混響旋鈕,line6的數字周邊做的也挺方便。但電子管音箱也有一些弊端主要注意,比如電子管的保養,一些不好的使用習慣會大大減少電子管的壽命。還有就是它的音量問題,電子管音箱的音量要儘可能的開大才能發揮出它的音色,可是用過大箱體的人都知道,把音量鈕開到」2「的位置,那種巨大的音量已經讓房間裡呆不住人了,所以這種音箱其實並不適合普通用戶在家裡使用,所以我個人很推薦合成效果器中的音箱模擬——我認為這是很經濟實惠方便快捷的解決方案。
關於音箱的選擇其實也不是絕對的,但大多數人會認為fender、marshall比較適合blues;mesa、百威比較適合金屬;vox比較vintage;bogner比較morden;等等。但我也見過有人用fender音箱做出很漂亮的金屬音色,用mesa做出富有顆粒感的crunch,我覺得大膽的嘗試還是很有價值的~

1、boost類

這類效果器主要用來推箱頭,說白了就是給音箱前級的增益再推疊一層增益,來獲得更有顆粒感的音色和更長的延音。
我們常見的過載、失真、fuzz、激勵等都屬於這類效果器。它們要放在箱頭以前的位置。我們經常聽到的大多數吉他失真,特別是重失真音色,大多都是這麼製作出來的。
2、延時

延時效果器能夠在聲音發出間隔一定時間後,再次發出同樣的聲音。電吉他音色的空間感主要是靠這種效果實現的。
我們要注意區分延時和混響的區別:比如我們對著麥克風「餵~」的一聲,延時的效果是「wei wei wei wei wei wei wei wei.」混響的效果是「weieieieieieieieieieiiiiiiiiiiiiiii.」實踐證明,在電吉他音色的製作中,我們更依靠延時來獲得空間感和拖延感。
這是一種很常用的效果,特別是我們在彈solo的時候,加一點會使音色不那麼乾澀,而且能彌補一點手頭功夫的不嚴謹……
3、合唱
合唱效果器可以做出一種聲音疊加的效果,從而使聲音發出一種輕微的顫音,或者一種好聽的共鳴。
這種效果通常用在clean音色上,比如超載樂隊的《距離》前奏的分解和弦,就用了這種效果。Zakk喜歡把這種效果加上強烈的失真音色上,也獲得了他標誌性的聲音。這也是一種挺常用的效果,很多人喜歡在clean音色上加一點,讓分解和弦顯得不那麼單調。
3.5、和聲
之所以排序為3.5,是因為它也是一種疊加效果。但它不叫合唱(Chorus),叫做和聲(Harmonist)。這種音色通常有固定的音程移位,要事先定調。它通常用來模擬雙吉他演奏的效果,Avenged Sevenfold樂隊有很多出色的雙吉他編配,但他們是兩個吉他手真彈的,並不是模擬的,不過可以做一個不錯的參考。
這種效果遠不如合唱常用,至少我只在劉若英的《當愛在靠近》的前奏中用過一次。
4、均衡
這個效果器很容易理解,它就像你手頭的電腦音箱的bass、mid、treble旋鈕,只不過分的很細。我們從很多播放器軟體中都能找到類似的東西。
我個人不喜歡用均衡,一來我的知識不足,沒辦法準確到針對某個頻段的調節;二來我覺得均衡有些吃音色,會使原有的動態發生變化。我覺得箱頭上的四段均衡足夠了。
5、壓縮
這種效果器從波形上講可以使聲音的波形平均化,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知道的,我們想要知道它究竟會為聲音帶來怎樣的改變。其實它產生的效果從聽感上很難描述,作用也很多。
但我個人不喜歡在吉他上用壓縮,因為我覺得它會吃動態。我只在演奏大段點弦、琶音的時候使用它,我覺得這能彌補我力度上的不平均,讓點弦和一些不好發力的擊勾出來更大的音量,減小一些演奏的壓力。
6、移相,Flanger,顫音等
我把能想到的這一類效果歸為一類,因為他們非常多,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越來越多。而且它們的聲音難以描述,硬要描述的話會出現很多奇怪的語言……但我相信這種音色又非常重要,它們不會很常用,但用好了就特別出彩,比如green day的《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前奏就成了經典。
7、混響
我學琴初期曾經認為這應該是很常用的一種效果,因為這個概念我們很常見,唱過卡拉ok的人幾乎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但後來我發現在吉他這個事兒上,它並不那麼普及。
這就涉及到我一開始說的一個概念——輸出環境。理論上說,任何輸出環境都是有混響的,只是大與小,長與短,能聽到或不能聽到。很多時候,過大的混響會讓我們的演奏變得不清晰,沒有音頭,渾濁而凌亂,這顯然和吉他音色的審美是相悖的。我只習慣在木吉他的演奏和鼓的錄音中,加一點點混響,其他時候基本是不怎麼用的。
8、噪音門
一種降低吉他底噪的方案,但我通常不用。它會讓演奏丟失很多細節,變得生硬、突兀。
我並不討厭吉他產生的電流聲,當然要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影響演奏就好。我覺得這種噪聲是電子管音箱魅力的一部分。
9、wah
這種效果器的音色和它的命名神同步,它發出的聲音就是「哇 哇哇哇 哇哇 哇哇哇~」。這是一種踏板效果器,用腳踩出這樣的音效。它會出現在blues、funk、硬搖滾、金屬等很多音樂風格裡,並且各有味道(突然想到戴佩妮的《等你回來》前奏編的很棒~)。這其實是一種挺難掌握好的技巧,不過好在很多合成效果器裡加入了自動哇音模塊,這讓我們演奏一些funk切分,快速solo時可以大幅解放左右腦~
這裡我們要區分一下talkbox效果,還有Whammy,以及用貝司彈dubstep的Hot Hand。這些都是很好玩的東西~
10、音量
不要小看音量踏板在現場音樂中的作用,它可能是你最常用的一個設備。在現場音樂裡,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是最重要的。
11、音箱模擬單塊
我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後,是因為它其實是效果器中的一個異類。它看起來就像一個失真單塊,可他實際上充當的是吉他音箱的角色,失真效果器和箱頭增益的區別我們前面提到過。我們可以用它替換效果鏈中前級放大器的位置。
其實更多的音色特點大家可以去搜一下視頻演示,自己體會一下,畢竟很多東西用文字無法描述的,我只能說個大概。我還是想強調,效果器是用來修飾電吉他和吉他音箱的,大多數時候,一個吉他音箱才能為電吉他提供正確的音色。

這是個挺需要說清楚的問題,但設備的種類太多了,接口也都不太一樣,輸出模式也不同,其實很難總結。但至少如果你把所有效果都放在前級前面,那會有一層音染,聲音肯定是混的。如果你用音箱模擬進前級,那麼實際上就堆疊了兩個前級放大的效果,這也是錯誤的音色。我想還是要從效果器的原理去入手,來分析它應該放在什麼位置,從而獲得怎樣的效果。

我還是提供一些個人意見作為參考。boost類的效果器,比如過載,失真那種,一定是放在前級前面的;過了前級從loop插口進延時、混響那種周邊;哇音通常是直接從吉他輸入的;音量踏板放在效果鏈的最後,如果前置就是和吉他的音量旋鈕一個作用;無論怎樣輸出,失真源要在延時前面;壓縮、eq這种放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可以自己探索一下。
這個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因為因素太多,方案也太多,只要大原則沒有錯,再掌握一些原理知識,就不難做出好音色的,起碼是正確的音色。

相關焦點

  • 瘋狂電吉他手的創意音效盤點(上)
    電吉他發明到現在不到一百年,但是它造就了許多瘋狂的音樂家。當六條弦產出電子訊號,通過了各種效果器以後,用各種你想不到的方式去演奏,產生了無限可能的聲音。在這邊特別挑選 10 個狂野的電吉他作品,許多讓你不由自主的讚嘆這些電吉他手的創意和概念。1.
  • 清音,過載,失真,法茲 - 都是什麼樣的音色?|初學者的音色指南
    一般來說,廣義上的「失真」吉他音色,包括了所有通過吉他音箱、效果器或是其他設備為電吉他信號帶來的「破音」,而這這些的破音,基本上又可以分為過載、失真(狹義上的)以及法茲三類(為避免混淆,下文再提到「失真」時,指代的都是狹義上的意義;廣義上的「失真」將以「破音」指代)。這三類破音效果分別有著不同的音色特徵,也分別適合不同的曲風和場景。
  • 好物推薦,吉他手身邊必備的8件小物品
    琴弦的種類也非常多,彈一段時間後可以嘗試不同粗細和材質的琴弦(影響音量、共震和音色),另外出自不同的製造商的同規格琴弦,聲音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多家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琴弦。2.撥片奏吉他時,除了用手跟指甲外,還會用到撥片,撥片演奏的音量會更加清脆並且會提升速度,非常適合獨奏中使用。
  • 電吉他錄音的N種方法(下)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目前錄製電吉他的兩大方法,音箱拾音和D.I.錄音:電吉他錄音的N種方法(上)實際錄音中,吉他手或者錄音師的一般做法是會將兩種方式結合
  • 電吉他效果器知識大全
    所謂效果器,顧名思義,給音色施加effect(效果、影響),不僅是電吉他,許多樂器、合唱等都使用它,當您聽到的音樂,基本上都上經過加工而製成的
  • 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吉他音色之:Les Paul 篇
    但儘管如此,如果把它交給一個合適的吉他手,那一定會產生奇蹟的化學反應。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聽一聽幾首非常標誌性的 Les Paul 吉他的音色1.Paul Kossoff 的經典音色源於他對 1950 年代以及 1960 年代初 Gibson 的熱愛。5.
  • 一個業餘吉他手對自己在用的吉他評價,非技術貼
    你要是被它外表迷惑你就錯了,原來這個琴有著優雅美女的外表,聲音卻是鐵漢柔情,爆發力十足的Metallica那種音色。這個琴我只排練時用過一次,對於我而言音色太重了,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Ibanez什麼型號來著這個琴我從來就沒調準過,作為技術極差耳朵卻對音準極敏感的樂手,彈這個琴就是受罪了。
  • 【知識】電鋼琴選購指南
    電鋼琴因為售價本身不高,機械結構又僅限於鍵盤部分,所以維修概率、維修費都比較低;4.同樣的價格電鋼琴和鋼琴相比是有競爭力的。在同樣價格下,電鋼琴的手感和音色不一定比鋼琴差,這個需要現場感受。另外還有兩種琴:1.
  • 電吉他錄音(二)
    並拾取到大量的地面反射聲,產生梳狀濾波效應,音色變得渾濁骯髒。        若此位置使用側面拾音麥克風,那麼對聲音信號是軸向響應的拾取,雖然不受離軸染色的影響,但麥克風和紙盆又太過於接近,因此近講效應會非常明顯,往往後期需要很大程度的校正均衡。同時吉他的聲音的深度也很難體現。
  • 吉他之神範·海倫已逝,但電吉他還要創造自己的傳奇
    伴隨歌曲開篇直扣心弦的電吉他轟鳴聲,範·海倫用那段石破天驚的吉他旋律風靡了全球,也成為樂迷們公認的電吉他solo經典片段。這位豐碑式的搖滾吉他手還首創了點弦技術,一度在電吉他界颳起了「範海倫效應」,他讓每個吉他手都練起了點弦。除了出神入化的吉他技巧,在範·海倫和他的樂隊騁樂壇半個世紀裡,他成功地把風靡整個七十年代的迪斯科推下寶座,讓重金屬搖滾坐上了流行音樂的第一把交椅。
  • 關於電吉他的挑選 這些性價比最高
    作為世界上最性感,最具吸引力的樂器,電吉他在搖滾音樂史上幾乎是具有裡程碑一般的重大意義。但電吉他的挑選從來不是以性價比來衡量的,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其品質和音色的好壞。作為CTATE電吉他的宣傳代表,今天小編就整理了一套選購電吉他的技巧,買之前果斷收藏起來。
  • Cort - 音色的形狀
    我們提供各種不一樣的琴型,確保你能找到你心中所在尋找的那個音色。原創形狀多年來,Cort 有設計數個屬於獨創的設計,包括廣受歡迎的 NDX 以及 SFX 琴型,去幫助吉他手找到適合自己彈奏風格以及音色的吉他。
  • ——吉他手玩貝斯指南
    電吉他和貝斯有許多物理和功能上的相似之處,如拾音器,品位,琴弦,木材等等,還有勉強稱得上相似的一點是兩者的音階差八度。如果你是一個吉他手,現在想要學會貝斯演奏這個新技能,我還要事先提醒你一下:"不要那麼兒戲,你要學習的畢竟是一種不同的樂器"。吉他和貝斯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在各自音軌中的功能差別,以及如何在概念上實現各自的功能。
  • 這些常用來形容音色的英語單詞,你都了解嗎?
    在這過程中,你可能常會聽到看到演示者使用一些形容音色的單詞 - 這其中有些可能本來就是和電聲樂器有關的專用詞,另一些則是日常用詞在談論音色的這個語境下,有了特定的意義。不管是那種情況,了解一下這些常用來形容音色的英語單詞,搞懂它們具體的意思,對我們學習和了解電吉他和貝斯的音色,還是能有幫助的。所以我們這次一下列舉了20多個我們覺得在各種演示、測評中常見的,用以形容音色和聲響的單詞和詞組。
  • 音色揭秘+重版金蛇狂舞!陳磊老師+NUX MG-300強力呈現重磅視頻
    在國內電吉他領域,陳磊老師的威名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 新派吉他手必備利器 | 來自澳大利亞雪梨的電吉他高手Plini
    來自澳大利亞雪梨的電吉他高手Plini,有著驚人的演奏技巧和全面的音樂表現力,能夠從多種音樂風格汲取靈感,傳統與現代兼具,無論是技術和音樂性方面
  • 不得不說的電吉他靈魂——拾音器
    吉他老手們都知道,對於一把電吉他而言,拾音器就是它的靈魂和心臟,沒有拾音器一把電吉他就無從談起!大多的電吉他都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的,即木材、琴弦、金屬器件、琴橋、電路和拾音器等,每一個部件都能決定一把電吉他的聲音好壞。
  • 打理你的設備和練習 做個條理分明的吉他手
    研究過很多偉大吉他手的習慣之後,幾乎每一位大師級樂手在他們的音樂生涯當中,每一方面都做到相當程度的井然有序、條理分明。所以對一個吉他手而言,井然有序到底代表什麼?讓我們來把它分成兩個類別:保持器材的井然有序,以及保持你的練習條理分明。這完完全全都是細節問題,還沒精通細節前,是無法創造出大成效的。
  • 9種演奏電木的音色差別
    電吉他轉木吉他!沒有什麼轉不轉的,其實吉他或者說音樂從來都是不分家的,一通百通,就像有的樂手,彈了一二十年的吉他,前後組了四五支樂隊,後來鼓手貝斯手吉他手都可以補場替補,因為太熟知了。今天我們配合胡老師做了一期電吉他和木吉他的9種演奏試聽對比,同樣的曲目,同樣的演奏,不同的音色。大家聽聽娛樂一下吧!
  • VOX AC30 - 傳奇爵士吉他手John Scofield的摯愛音箱
    吉他手當然也不例外,在眾多優秀的吉他手中,能夠與鼓手配合得天衣無縫,甚至稱之為吉他手界「超級鼓手」的,那就應該首推John Scofield了。隨著50年代末電吉他的迅速風靡,高品質吉他音箱也成為了當時音樂人夢寐以求的產品。嗅覺敏銳的Tom感受到了這塊新興市場的無窮商機,公司也隨之改名為詹寧斯樂器公司 (Jennings Musical Industries)。1957年,希望提升公司吉他類產品的設計與開發能力的Tom終於成功邀得戰時好友Dick Denney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