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市新寨河村:紅白喜事減流程 移風易俗倡新風

2021-01-18 瀟湘晨報

近日,記者來到子長市餘家坪鎮新寨河村紅白理事服務中心,村上正在籌辦喜事,村民有的摘菜,有的掃地,有的招呼客人,還有的幫廚,一幅幅熱鬧而又溫暖的場景,讓人瞬間忘記了窗外的銀裝素裹與寒氣凜洌……

「在這裡過事,既衛生,又省事,還可以省錢呢!」事主65歲的劉丙忠樂呵呵地說。原來是老劉在村紅白理事服務中心過事,為兒子劉豔軍娶媳婦,全村村民紛紛前來幫忙。

圖為:村民劉小軍正給事主家幫著切糕

新寨河村紅白理事服務中心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入手,成立了「兩會一隊」,實行「六個統一」,規範辦理流程,進而達到減輕群眾負擔,共創文明新風的目的。村上成立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監事會和紅白理事志願服務隊。紅白理事會分別由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和德高望重的村民等組成,監事會分別由鎮包片領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鎮食品藥品監督所業務幹部、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組成。志願服務隊按照互幫互助、各盡其能的原則,志願幫助群眾辦理紅白事。

「我們採取統一受理、統一安排、統一採購、統一抽檢、統一標準、統一儀程『六個統一』,村民辦理婚喪嫁娶紅白事,事先申請,並制訂辦理方案,由紅白理事會統一登記受理。以每桌飯菜不超過300元標準、每瓶酒不超過50元、每盒煙不超過10元,每桌上酒不超2瓶,遏制了大操大辦,既清潔又方便,大家團結在一起,熱熱鬧鬧過事情。」新寨河村支部書記王閆華介紹說。

「我們這次過事,共招待了17桌客人,每桌同等狀況節省350元左右,飯菜方面就可節省近6000元,加上中間成本、人工幫忙等節省的費用,這次操辦下來節約了一半費用。」劉丙忠笑著給我們算了一筆節約帳。

據了解,新寨河村紅白理事會自成立以來,已為群眾辦理紅白事39次,其中,紅事25次,白事14次,達到了紅白事操辦省時、省心、省力、省錢的良好效果,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形成了厲行節約、文明和諧、節儉操辦婚喪嫁娶的新風尚,推進了移風易俗工作,提升了鄉村文明程度。(學習強國)

【來源:延安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陸河為紅白喜事「立規矩」 移風易俗剎住奢靡之風
    今年5月9日,汕尾市出臺《汕尾市推進城鄉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區紛紛出招,狠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鋪張浪費之風,為百姓「減負」,更是讓文明「增值」。為了不汙染環境,他們以電子鞭炮代替煙花爆竹,並提前告訴親友不購買煙花爆竹,把移風易俗落到實處。目前,竹園村實行紅白喜事報備制度,操辦紅事需提前5天告知村裡的紅白理事會,喜事紅包50-100元;白事儀式不超過2天,奠儀金不收或不超50元。
  • 東山社區移風易俗:紅白喜事從簡 鄰裡親戚都叫好
    「我們採購了4.7萬餘元的切肉機、桌子等移風易俗物資,無償提供給辦喪家庭使用。」鄉黨委副書記、社區黨支部書記俄的土享說,他們還要求理事會成員全程參與婚喪事宜辦理,在關心幫助村民辦好婚喪事宜的同時加強監督,讓移風易俗成為社區居民的自覺行動。
  • 濰城區:文明鄉風遍地吹 移風易俗入民心
    一大早,濰城區軍埠口綜合項目區軍埠口村村民楊學東就來到村委會,諮詢孩子婚事操辦的具體流程。自從村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的婚喪嫁娶,都會通過紅白理事會協調辦理,既省時又省事還省錢。擁有410戶村民的軍埠口村,一直對移風易俗工作高度重視,村裡的紅白喜事由村紅白理事會管理,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文明新風已深入人心。「我們村從上世紀90年代就成了紅白理事會,一直延續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不斷的改進相關內容,現在都能按照要求辦理紅白喜事。
  • 推行喪事新法 倡樹文明新風
    李 陽「以前村裡辦白事比闊氣、比排場,自從有了紅白理事會,規定了白事的流程、禮金、桌數,村民省了不少事,村民之間的來往也簡單多了!而且選擇喪事簡辦和生態安葬還有補助。現在啊,村民們比著移風易俗呢。」在山東省龍口市石良鎮下河頭村,村民杜常宏介紹起村裡的新風,連連豎起大拇指。村裡的新氣象得益於龍口市對移風易俗工作的高度重視。
  • 江蘇-常熟~莫城鄉村新地標裡的「時髦婚宴」,移風易俗尚新風!
    莫城街道統籌推進移風易俗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婚事新辦」為突破口,堅持以點帶面,突出示範引領,在言裡、長瑞等四個村重點建設移風易俗大禮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培育文明新風,弘揚節儉養德,讓群眾都能參與到文明莫城的建設中,打造「魅力親民人文美」的氛圍。
  • 嶽陽縣改港村:移風易俗讓村民共享文明成果
    改港村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打贏移風易俗這場「勝仗」。黨員帶頭,禁放煙花鞭炮。為了響應「除陋習,樹新風」的倡議,村支兩委號召黨員帶頭。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楊榮兵一直倡導禁放煙花鞭炮,但未能實現,直到2015年10月因病去世,為了實現老同志的遺願,現任村幹部在喪事現場召集黨員、村民代表商議,決定從楊老的喪事起,實行全面禁炮。
  • 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
    原標題:鮮花祭祀家庭追思 移風易俗樹新風本報訊(記者 劉偉平 通訊員 張浩 文/圖)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近日,二七區櫻桃溝管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轄區十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製文明祭祀倡議書,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祭掃及森林禁燒防火宣傳活動,倡導轄區群眾以健康、文明、低碳、有序的形式進行祭祀,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過一個平安、綠色、生態的清明節。櫻桃溝景區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域林地覆蓋。
  • 福建秀嶼區月塘鎮開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據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鎮黨委書記鄭碧娥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建設美麗莆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秀嶼區月塘鎮黨委、政府創新宣傳載體,精心策劃微電影《謝謝你的愛》,生動表現移風易俗的時代大主題。  《謝謝你的愛》,在笑聲和淚花中演繹了一位當地男青年與外地女友的曲折愛情故事。
  • 莆田深化移風易俗:美麗城鄉踏歌行 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在莆田,從黨員幹部到普通市民,從街道、社區到機關,幾乎全城動員,齊心發力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講好移風易俗故事,傳遞莆田新風......看得到的創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出的溫暖力量蓬勃生長。一幅幅以」文明新風」為底色的美麗城鄉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 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內心深處
    莘縣柿子園鎮柿子園村村民王景才談起這兩年該鎮移風易俗帶來的新變化很滿意。柿子園鎮為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進行了不少嘗試。時時講黨性,事事作表率,農村黨員在樹文明新風中起著模範帶頭作用。柿子園鎮通過召開黨員幹部大會、專題座談會、成立紅白理事會等形式,給廣大群眾打招呼、敲警鐘。
  • 鄉村漾新風 百姓皆歡喜
    2019年下半年以來,珠湖鄉充分發揮村民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婚事新辦,文明節儉新風勁吹鄱陽湖畔。   過去:人情債重如山   高某的喪事辦完後,家屬一算帳,整個花費只有1萬餘元。「要在以前,辦個喪事,1萬元連放鞭炮都不夠。」珠湖鄉鄉長胡友洋說。
  • 福建各地積極踐行移風易俗 攜手阻擊疫情
    然而,婚宴推遲、喪事簡辦、平安在家、取消聚會成為了長樂群眾的共識,移風易俗「戰」疫情成了這個春節特殊的「年味」。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長樂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多次作出部署,並將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與紮實做好疫情防控緊密結合起來。
  • 宣城移風易俗工作出實措 探索經驗突出群眾自治
    汪曉海說,村民收入本來就不高,如果在紅白喜事上攀比,對村民是個負擔。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鳧陽村每年紅白喜事在10到15個,能省下20萬至30萬,這麼多年積累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花錢容易掙錢難,這些錢吃吃喝喝就沒了,如果用於家庭建設,該多好。」
  • 鄉村振興浙裡尋|蒼南紅白喜事禮金有新規
    近日,溫州市蒼南縣召開移風易俗綜合改革行動千人動員大會,吹響移風易俗綜合改革攻堅行動的集結號,共同打造文明蒼南新形象。當前,蒼南正在縱深推進移風易俗綜合改革,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有所緩解,但是局部地方仍然存在互相攀比、大操大辦的現象,成為群眾物質與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不少群眾為此感嘆「結不起婚」「死不起人」,迫切希望遏制婚喪禮俗大操大辦歪風。
  • 天長:文明實踐潤民心 移風易俗氣象新
    「現在好了,推行移風易俗,家家戶戶都贊成。」提到正在開展的「移風易俗萬戶千村攻堅行動」,天長市楊村鎮小關社區居民孫益民開心地說。連日來,在天長市的城市鄉村,移風易俗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流動宣傳車、小喇叭、鑼鼓宣傳小分隊、短視頻、橫幅標語、鄉村電子大屏、打快板、地方戲、發放公開信倡議書……天長市的近6000名文明實踐志願者們紛紛行動起來,走村入戶,街頭設點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的宣傳。與此同時,上百個村(社區)發揮紅白理事會的作用,修改《村規民約》,確保促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 紅白喜事大瘦身 台州婚喪禮俗整治涵養文明新鄉風
    台州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年以來,相繼出臺《美麗台州新鄉風涵育行動計劃》和《關於在全市開展婚喪禮俗整治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制定了「十不準」「兩報告」「兩嚴控」等行為規範,在全市範圍開展婚喪禮俗整治工作,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的文明新風。
  • 共促民族團結 共築美好家園|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仁和區...
    倡導移風易俗新風 減輕百姓人情負擔大紙房村曾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共150戶627人,其中彝族群眾佔三分之一。,收受高額禮金;不準在喪事活動中大量燃放鞭炮煙花……倡導婚喪喜慶新風,讓當地群眾不僅脫貧致富,更讓鄉村文明蔚然成風。
  • 「冬日戀歌·愛在賀蘭」賀蘭縣第四屆移風易俗集體婚禮圓滿禮成
    「天價彩禮」不可要,婚嫁從簡樹新風,為進一步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今天由賀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中共賀蘭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婦聯、文聯、融媒體中心承辦;鼎豐餐飲協辦的「冬日戀歌·愛在賀蘭」賀蘭縣第四屆移風易俗集體婚禮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