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如今已經到了想獲得高票房,明星、IP、情懷的「天賦」優勢和宣發的努力缺一不可的時代。
五一檔上映的電影裡,《後來的我們》雖然因為退票事件在網上引發了廣泛爭論,但好歹還是獲得了低口碑高票房——上映一周,豆瓣評分跌到了 5.8,但票房已經過了 12 億。
相比之下,徐崢監製主演的《幕後玩家》看上去就有點慘了。豆瓣評分只有 6 分,票房雖然排名第二,但只有 3 億,片名被提及最多的場景也是被當成一個梗出現在新聞裡,比如:《<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幕後玩家是誰?》。
在大部分人眼裡,徐崢是個好演員,當導演拍出的幾個喜劇片也不算很爛。同樣是五一檔上映,徐崢 2014 年監製並主演的《催眠大師》就算得上是國產懸疑片中少見的高質量作品,口碑也不錯,在當年的國產電影豆瓣評分裡能排到前五。
時隔三年,同樣是五一檔,徐崢的《幕後玩家》怎麼就輸了呢?
剛剛合格的推理電影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短短八個字是一部好的懸疑推理電影應該具備的特質。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幕後玩家》,那麼這部電影還有不夠意思——和我一起看電影的姑娘每回都比電影更快說出情節走向,且指哪兒打哪兒,沒有失誤。比起同樣是徐崢監製的《催眠大師》反轉又反轉的劇情,《幕後玩家》的劇情未免有些「開門見山」,太過直接。
作為一部主打懸疑推理的國產類型片,《幕後玩家》在設定方面有不少可取之處:一覺醒來,湖景豪宅成了禁錮男主自由的牢籠,奢華落地窗被多層木板以及其背後的泥土層所取代。如何從牢籠中逃出來,成了擺在男主面前的首要問題。而以此為主線,再伴隨著「幕後玩家」要男主進行「A or B」人生抉擇,並通過盜竊男主微博發布信息不斷推進劇情,讓電影的前半段顯得情節緊湊、看點十足。我甚至一度認為,這部電影的主旨正是探討網絡時代的隱私安全問題。
當徐崢從禁錮他的地方逃出來,他用「定製床」線索——全片唯一一次推理——找到了「幕後玩家」的家,但聯繫前後劇情,這次推理並沒有更多的起承轉合作用。
就在徐崢與片中的妻子王麗坤配合從小三那兒拿回了 20 億元的時候,不少觀眾都認為電影要開始進入「結尾階段」時,徐崢猝不及防地在三裡屯太古裡開始裸奔起來,電影開始進入真正的高潮。
而片末,隱藏了整部電影的「幕後玩家」毫無徵兆地自己現身,我只能認為這是男主女主無計可施的前提下,電影編劇為完整性的不得已為之。只是,這樣的行為極大地降低了電影的觀賞性和燒腦性。
對了,整部電影的架空和荒誕意味也是明顯的。這不僅體現在故事背景是一個以北京為藍本構建起來的海市(總讓人聯想起「海市蜃樓」),還體現在人物設定的矛盾性上。你能想像一個操盤數十億元,給綁匪一開口就是一億贖金的金融大佬用的電腦是小米筆記本,用的是小米 MIX 麼?
粉絲和營銷的雙重劣勢
和同檔期的《後來的我們》相比,《幕後玩家》從導演到演員的陣容都顯得慘澹了很多。
演員裡有名氣的只有徐崢。女一號王麗坤演技不錯人也挺漂亮,但出道十幾年來並沒有大紅大紫過。男二男三王硯輝和段博文都是普通觀眾「看著挺眼熟但一下子想不起來他演過什麼」的那種演員,你很難說他們演技不好,但都不是能為電影帶來流量的明星。
想起來了嗎,王硯輝在《烈日灼心》裡演兇手
導演任鵬遠 1986 年出生,在此之前只導演過一部蒲巴甲主演的《刺夜》,此前有人說徐崢只擔任製片和主演是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導演,因此有意培養新人。但新人導演經驗既缺乏經驗又沒有觀眾基礎,也不能對電影票房有什麼幫助。
《幕後玩家》本身沒什麼粉絲基礎,只是靠著徐崢在觀眾中的口碑爭取票房。屋漏偏逢連夜雨,還在五一檔遇上了特別強大的對手。同期上映的《後來的我們》不有導演劉若英的情懷加持,還有井柏然和周冬雨兩個流量擔當,五月天、Hebe、陳奕迅等多位有情懷有粉絲的明星也為這部電影唱了宣傳曲。
除了《後來》,五月天 2016 年的歌曲《後來的我們》也是這部電影的情懷宣傳點
最可怕的不是對手比你優秀,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還記得去年十一檔的電影都是怎麼做宣傳的嗎?《縫紉機樂隊》提前一個月開始做路演,幫《悟空傳》唱主題曲,上各種綜藝節目;《羞羞的鐵拳》找當時剛拿了《中國有嘻哈》冠軍的 GAI 跟祖海搭檔唱了主題曲《好運來》,還買了《戰狼 2》的貼片廣告。
今年五一檔的《後來的我們》努力程度也差不多。從 2 月份定檔到 4 月底上映,每隔幾天都有新的宣傳點放出來:春節期間有貼合節日氣氛的「好好吃飯」版預告,之後又逐漸放出幾個版本的海報。3 月份放出了 Hebe 演唱的宣傳曲《愛了很久的朋友》,4 月初放出了陳奕迅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在 4 月 12 日開始了全國路演。4 月中旬發布了五月天演唱的宣傳曲《我們》,劉若英也在五月天的演唱會上作為嘉賓一起唱了這首歌。之後,劉若英在《快樂大本營》獻出了自己的大陸綜藝首秀,節目播出後她連發四條微博寫心得感受發視頻集錦,井柏然和周冬雨也紛紛接受各種採訪為電影造勢。
反觀《幕後玩家》,4 月 28 日上映,4 月 22 日才啟動了第一站路演,比《後來的我們》晚了整 10 天。雖然《幕後玩家》是北京電影節的閉幕影片,預告片玩了「跳樓求排片」「觀影時不讓徐崢摘帽子」等很多梗也是用心,但和《後來的我們》相比,努力程度就差了很多。畢竟北影節只有在北京的極少數觀眾才能看到,跳樓求排片預告針對的也是影院經理,在爭取群眾基礎上,《幕後玩家》確實不如《後來的我們》努力。
《幕後玩家》劇組在北京電影節
再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退票風波了。不管《後來的我們》有沒有在票房上作假,這種行為有沒有影響到最終排片,這件事的話題性無疑都引發了觀眾更廣泛的好奇心。跟這個突發事件相比,《幕後玩家》「去電影院看有頭髮的徐崢」這個話題完全沒有競爭力。
10 億票房的差距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幕後玩家》輸給《後來的我們》不只是因為它不夠「幕後」,也不只是內容不足夠好,或者明星不足夠多。工夫不只在事外。國產電影已經到了內容和宣發都會對票房產生重大影響的時代,想要獲得高票房,明星、IP、情懷的「天賦」優勢和宣發的努力缺一不可。
紅包補貼、優惠券、爆款活動、積分商場、場景運營…… 這些當下網際網路運營實戰中的常用武器,過去8年裡,幫助美團在每一個需要「搶用戶、搶時間」的核心戰場中殺出血路,從團購到電影票、酒店、外賣……所向披靡
這其中有哪些獨特可複製的方法和經驗?
品玩Live特別邀請了四位美團的資深運營專家,結合自身多年崗位實戰經驗,推出獨家實戰指導課程
快點擊下方小程序,開始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