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寫關於這個主題很久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切入點。直到最近朋友寄了Jake Bugg的YouTube影片給我看,他是英國現年僅有18歲的年輕人,但嗓音與曲風卻走六零年代的復古搖滾,與現代多數追求完美錄音的發燒片取向截然不同,一聽到馬上驚為天人!但可惜的是,雖然Jake Bugg近期在英國頗有名氣(大概只差幫007電影唱主題曲的愛黛兒,與近期亂入的騎馬大叔),新推出的「Jake Bugg-同名專輯」目前卻僅有iTunes與KKBOX聽得到,臺灣尚未有公司代理,想要購買專輯,只能於如eBay這類拍賣網站上取得。或許你會想,這種刻意營造老舊、復古,甚至錄音有瑕疵的Lo-Fi曲風,怎能在高級音響上聽?由於我目前也尚未拿到實體專輯,它錄音究竟好不好還有待商榷(因為確實有些Lo-Fi的復古搖滾錄得不錯,如287期筆者推薦的主筆CD「落日飛車:芭莎諾娃」)。若你希望每張唱片都要有發燒片這般乾淨無瑕的錄音水準,那你可能會因此錯失很多好音樂。
Hi-Fi V.S Lo-Fi
在了解Lo-Fi之前,相信你一定聽過Hi-Fi (High Fidelity)這個名詞。這由音響發燒友自創的名詞,代表著極為出色、高度傳真的聲音品質,Lo-Fi則是剛好它的相反。早期由於許多樂團預算受限,採用較老舊的錄音器材錄製音樂,因此錄音品質普遍不佳,音樂甚至帶有些微雜音與失真表現。但也因為如此,這種聽起來很有「時代性」的聲音特性,在經過多年演化之後,也變成現在許多音樂人刻意營造的音樂風格。因此你要稱Lo-Fi為一種錄音模式也行,一種音樂風格,其實在意思上也不會相差太遠。現在透過Lo-Fi表達音樂性的樂團不在少數,透過追求不完美的復古音色,有人說與現在熱門的LOMO相機有異曲同工之妙,重點都在於營造氛圍,而不是高傳真的真實性。
你的音響系統只能播「發燒片」嗎?
那這種Lo-Fi音樂適合測試音響嗎?老實說,我個人認為任何軟體都可以拿來測試音響;只要這張軟體你夠喜歡、聽得夠熟,前後聽它數百回,當在不同的音響系統上聆聽,你絕對能在第一時間聽出它的不同。而發燒片,僅是將「音響二十要」之間的差異做得更明顯,可測得的項目更多而已。反方向思考,如果一套音響連向來不講求錄音品質的Lo-Fi音樂都能唱得好聽,代表它的活生感夠出色、聲音夠平衡,那它播放發燒片絕對得心應手。你要的是這種音響?還是僅能播放發燒片的音響?
一套音響系統,無論當初設計概念為何,挖掘每張唱片最動人的情感與真實的音樂性,將它的靈魂唱出來,讓人覺得它好聽,皆是最基本卻也最難做到的事。就跟「音響二十要」中的「活生感」一樣,那是所有聲音特性的最高表現。所以請先放下你的成見,Hi-Fi?Lo-Fi?都是音樂類型的一種,懂得欣賞它們獨特的地方,你的音樂道路會更寬廣!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