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美玲聊天,才知道美玲婆婆家竟然在北京有三套房,價值千萬。
就是在北京建材市場做生意的外地人,這麼有錢麼?
細聊之下,感慨頗多。
美玲婆婆家原是東北一個四、五線城市的普通家庭,公公老周當時是一個木材廠的銷售人員,常年出差在外。
在北京出差期間,看到自己客戶的生意紅紅火火的景象,老周有點動心,深入調研一番後,就決心到北京做建材生意。
說幹就幹,老周辭了職,和廠裡籤訂一份長期供貨合同,並拿到了最優惠的價格,然後就去北京闖蕩了。
走之前,老周還遊說一起做銷售工作的老李來北京創業,老李思前想後,最後放棄了。
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去北京做生意應該是賺錢的吧!
但真下決心丟掉鐵飯碗,再拋家舍業,絕大多數的人想都不會想,一笑了之,付之行動的就更少了。
沒出意外,老周賺錢了,後來一家人都搬到了北京,慢慢也變成了北京戶口,成為了北京人。目前因為城市規劃,老周隨著建材市場轉到了天津,60多歲的人,還和年輕人一樣奮戰在生意場上。
而在老家的老李,現在已經退休了,拿著3000多元的退休金,住著不大的房子,過著拮据的日子。
當年生活狀態差不多的兩個人,如今已經不能相提並論了。
午夜夢回的時候,老李是不是後悔當初的決定,不得而知。
從老周身上我們看到:當機遇來臨時,只要出手足夠快準狠,就有可能擁有另一種人生。
生活中如老周一樣的人還是不少的,看著普普通通,並不是風雲人物,但他們已經是家人的英雄了,因為他們抓住了時機,改變了生活。
那麼我們看看《資治通鑑》裡的小故事,諸如「鴻門宴」、「司馬懿誅殺曹爽」、「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等等大場面,進一步體會,對待時機的看法、態度和做法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人生就是一場博弈。
人生中會有很多次機遇,及時抓住了,就能得到更大的舞臺。
01、項羽一時心軟沒有把握住鴻門宴這個機會,劉邦被放虎歸山,項羽輸了。
《資治通鑑漢紀》記載了秦朝末年即公元前206年發生在鹹陽門外的鴻門宴的故事。
鴻門宴是項羽給劉邦擺的一道關。
劉邦身邊的曹無傷給項羽通風報信,說劉邦想要在關中自立為王,項羽聽後就起了殺心,邀請劉邦來赴鴻門之宴,趁機將劉邦除去。
項伯顧念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因為實力懸殊,劉邦採納張良建議,結交項伯,請予調節,作緩兵之計,親去鴻門見項羽。
鴻門宴當日,範增布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
然而,項羽失敗了:
劉邦講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被小人「離奸」,讓項羽消除了對劉邦的戒心,以至於範增多次暗示動手,項羽都視而不見;
劉邦身邊的人個個忠心為主,每次危險都被劉邦身邊的人擋了回去;
當劉邦察覺到形勢不利時,看準機會,藉口「如廁」逃跑了,回去後立馬誅殺了叛徒。
說起來,鴻門宴是項羽除掉劉邦的大好機會,項羽錯失良機,是因為在機會面前,他的意志不堅定,格局不夠,優柔寡斷。反觀劉邦,他為爭取生機對項羽做小伏低,回營後立馬誅殺了棋子曹無傷,又加強了一切防備,為接下來的楚漢之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由此可見,機會來臨時,保持意志堅定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但凡有一絲鬆懈,就極有可能前功盡棄。只有在時機來臨時,不猶豫不拖沓,才能快速地掌握住自己的命運。
02、司馬懿裝病隱忍,時機成熟,一舉誅殺曹爽。
《資治通鑑魏紀司馬懿誅曹爽》中記載,曹爽是三國時期魏國大司馬曹真的兒子,也是曹操的侄孫,生活驕奢無度,整日花天酒地。
這個空有野心卻沒腦子的紈絝子弟,在少帝曹芳繼位後,仗勢總攬大權,掌管禁兵,架空司馬懿,自專政事。
司馬懿按兵不動,等待機會。
司馬懿稱病不出。曹爽派人去看望司馬懿,感覺司馬懿已奄奄一息,不足為患。
公元249年司馬懿突發政變。
曹爽是一個色厲內荏的人,司馬懿傳來口信讓他交出兵權,曹爽聽後,想都沒想就應了下來。
等到曹爽交出兵權之後,司馬懿立刻拋出了曹爽造反的證據,然後把曹爽直系三族滅了個乾乾淨淨。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司馬懿是一個很會把握時機的人。
他在曹爽風頭正勁的時候,選擇了隱忍。而等到時機成熟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抽出利刃,逼迫曹爽交出兵權。
縱觀誅殺曹爽的過程,司馬懿運籌帷幄,不拖泥帶水,是一個有手段有大局觀念的政客。
03、應該怎樣把握機會一舉制勝呢?
第一,眼觀全局,韜光養晦,要記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
鴻門宴時的劉邦和項羽力量懸殊,不能以卵擊石,所以劉邦採取了緩兵之計,爭取到了喘息的機會,為後來的楚漢之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個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後,押送到吳國做奴隸,為了活命,他忍辱負重伺候了夫差三年,才將夫差對他的戒備心消除掉,並爭取到了重新回國的機會。
表面上,他對吳國格外順從,私底下他卻悄悄地訓練精兵,強政勵志。
不僅如此,他害怕自己貪圖安逸,就逼迫自己過艱苦的生活,睡柴草,嘗苦膽,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恥辱。
終於,在勾踐的親自帶領下,越國一天天強大起來。公元前482年,徹底滅掉了吳國。
勾踐成功的秘訣是,能忍他人之不能忍。不得不說,越王勾踐是一個眼光長遠的君主,深刻明白韜光養晦的重要性。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培養自己的這種大局觀,學會隱忍,不能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而影響正在進行的工作。
第二,時機到來,不猶豫才能絕地反殺。
鴻門宴時的劉邦和項羽力量懸殊,本來機會難得,項羽卻因婦人之仁錯失殺劉邦的良機。
另一個故事,鄭伯克段與鄢的典故。
春秋初期,鄭國君主鄭武公取申國女子武姜為妻,他們夫妻倆有兩個孩子,大兒子是後來的鄭莊公,小兒子名叫共叔段。
鄭莊公出生的時候,由於胎位不正,腳先出來,嚇到了他的母親武姜,所以武姜不喜歡大兒子,而滿心只有小兒子。
莊公即位後,共叔段開始折騰。
共叔段為人驕縱,不僅要了封地,還聯合武姜奪取國君之位,鄭莊公出兵鄢城討伐他,共叔段只好逃到別國避難去了。
鄭莊公確實是一個相當隱忍的人。他原本念及手足親情,鄭莊公給了共叔段好多次機會,鄭莊公採取暫時的放任政策,待共叔段做出不軌之事後,抓緊時機,一舉將他擊敗。
在這個過程中,放長線釣大魚,其實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因為在必要時扮豬吃老虎,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消除對方的戒備,這樣你才能更容易找到突破點,一舉制勝,掌控整個局面。
04、結語
時機對於一個人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有時候,抓住機會就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首先要有大局觀,知道自己要什麼,時機未成熟時,學會隱忍,「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而影響正在進行的工作。
然後在等待時機的過程中,放低姿態以消除對方的戒備,找到突破點後,穩準狠,一舉制勝,掌控局面。
勝負就在一念之間,人生軌跡的改變有時就在一個決定。
此刻正在看文章的你,想一想身邊有沒有可以改變自己人生的機遇呢?
做好出擊的準備了麼?
等待你的好消息!
(本文為窗邊的小可可豆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