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術《資治通鑑》,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2021-01-18 草民小二哥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我用了半年時間,都沒有參透何為帝術,書中一過年小故事讓我頓悟,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過年是一件喜慶的事,新年新氣象!對於愛讀書的人來說,會回顧去年一年讀了多少書,也會想想新的一年有哪些讀書的計劃,其實每讀一本書都是人生的一種經歷,雖然書是別人去寫的,但是書中的那些經歷、智慧、思維方式卻是分享給所有人的,我們不用去飽受作者的那些人生痛苦,但卻能獲得作者的那些收穫喜悅,而這可能就是讀一本書的最大快樂,當然並不是所有書都是那麼容易讀的,比如有一本歷史巨著就非常難讀,這部歷史巨著就是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由司馬光所編著,編著這部書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給普通人去讀,而是給帝王提供治國的參考,所以這部書包羅萬象,書中有戰爭謀略、有駕馭人的心機,有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有治國的韜略,當然更有對歷史的總結,所以這部書也被稱為千古帝術!

讀《資治通鑑》是很有收穫的一件事,當然也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我用了半年時間去讀,都沒有參透何為真正的帝術,直到讀到書中一個過年的小故事,卻讓我頓悟了,原來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這個小故事很短,在《資治通鑑》第197卷中記載:「辛未,帝親錄繫囚,見應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

翻譯過來就是,唐太宗在過年的時候把死囚都放回家,讓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個好年,但是要求秋天來的時候,自己回來受死,沒想到第二年秋天,所有人都回來了,他們沒有一個人少,太宗非常感嘆,因此赦免了這些所有死囚!

上面這個故事,其實就是白居易詩句「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的一個典故,這個小故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懸念,但卻有著意味深長的意義,這就是做大事的人要懂兩個字!

這兩個字就是:信義!

很多人不懂得信義的重要,經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利背叛信義,這樣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好處,但對於長遠來說,你失去的將是整個外界對於你的信任,沒有了信任,你將寸步難行,更別說去做一番大事了,而對於帝王來說,帝術的根源就在於威嚴,威嚴來源於信義,一群囚犯都懂得信義,更別說帝王了,所以在《資治通鑑》中有著:「立功者患信義不著,不患名位不高」的話!

《資治通鑑》適合每個人去讀一讀,無論你是否對歷史有關注,這部書都能讓你擁有更大的智慧,這種智慧來源於歷史規律的總結,通過這些規律,你能找到成就一番大事的方法,這樣你能在社會或者職場勇往直前,並且在看透世間萬物的同時,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闖出一番自己的天地,甚至還能讓自己的內心充滿強大的力量!

不到一頓火鍋的錢,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去購買!

相關焦點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書中8個字,說透「成大事」的人的特質!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有勇氣讀完這部書,也算是我幾年來的一大進步,書中有8個字,算是說透了「成大事」的人的特質!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資治通鑑》能讓我們了解歷史,更能讓我們的思想穿越在各個朝代,與當時的人感同身受,讓我們考慮一下,如果我們在那些朝代,我們能比其中的人做得更好嗎?或者我們能有更大的智慧去處理那些歷史大事件嗎?這種與書中的交流,就是讀這部書的快樂所在!
  •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短短15個字,講透帝王的「馭人之道」!
    千古帝術《資治通鑑》,我每讀一頁,都「冷汗直流」,帝王不僅靠權力,更靠心機,短短15個字,講透帝王的「馭人之道」!「管理」的精髓,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資治通鑑》!很多人會有疑問,《資治通鑑》作為一部歷史巨著與管理能扯上什麼關係?
  • 發現《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近日受邀作客滬上學習讀書會,在浦東圖書館以「當司馬光代言人遇到唐代戶籍警」為題,與讀者一起分享司馬光與《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 辛德勇教授教你怎樣讀《資治通鑑》
    若是換一個角度來更加清楚地表述《通鑑紀事本末》與《資治通鑑》這兩部書的關係,不妨說《通鑑紀事本末》一書的內容,字字句句都是司馬光的原話,袁樞只是對司馬光這些話做了新的編排,讀者在這本書中讀到的所有文字,仍然可以說是出自司馬文正公之手。關於袁樞《通鑑紀事本末》更多的情況,張煦侯先生在《通鑑學》中已經做了很具體的敘述,讀者自可檢讀,無須我再多予贅言。
  • 「頓悟」是什麼感覺?像重生一樣
    這些天我在想一個詞:「頓悟」。你見過發生「頓悟」的人嗎?讓我從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開始:「頓悟」的狀態會發生,但不會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有這種洞察力的人要麼喜歡思考,要麼有「天緣」。頓悟是一個人生命的轉折點。這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但必須是有機的。我們會發現,我們以前的一兩個同學偶爾成績不好,而且突然有一天就像掛斷電話一樣,他們什麼都懂。一到山頂,他們就從後面跑到前面,這在高中男生中很常見。有時一個數學問題以前是無法理解的,但突然間我想到了明白並解決了它。
  • 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為方便後面的敘述,就叫她阿敏吧)後來先生告訴我,那位女士上學的時候就是他們班上的學霸,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國內某知名企業研發工程師。後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突然辭職,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師,據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先生最後感嘆一句: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話誠不欺我。
  • 讀《資治通鑑》對提升一個人的修養有什麼意義?
    讀《史記》多了,人會熱血沸騰,屁股一抬,就想離開椅子,去當遊俠、辯士或刺客;而讀《資治通鑑》多了,屁股又坐回來了,會考慮做大事前,先學一點邏輯思辨。《史記》等紀傳體史書看的主要是個人傳,個人命運,個人奮鬥。當然,《史記》各國世家,天子本紀,也都有年表大事,但那個太悶了。
  •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
    司馬光追求要成一家書,如同司馬遷最終是要成一家之言,這就對寫歷史的人要求特別高,你這一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呢?無論如何,在北宋的時代就有《資治通鑑》這樣一部書,在後來成為可供各式各樣的人來讀的通史書。  曹操把孫權派人送過來的這封勸進的報告,公開拿出來念,跟大家說,這小子不地道,「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意思是說,孫權那小子想把我抬到火爐上烤,不要以為孫權是安的什麼好心。當然曹操這個話,大家都看得懂,正如曹操自己所說,漢末軍閥很多,誰也不敢率先稱帝,一旦有人率先稱帝,就把所有野心家及其相互之間的矛盾全部引到他身上來了。所以翦伯贊說,曹操要把皇袍當襯衫穿在裡面,不敢當袍子穿出來。
  • 偉人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到底是什麼書值得讓人反覆讀?
    很多人覺得學歷史並沒有多大的用處,但是你要知道歷史終究還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它給你帶來的智慧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學歷史從哪本書開始比較好?歷史書有很多:《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等等,數不勝數。但是最適合我們的到底是哪一本?如果有人問我學歷史要看那些書?我一定會告訴他學歷史必看的一本書-《資治通鑑》。
  • 「頓悟」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恍若重生
    這些天在思考一個詞:「頓悟」。你身邊有見過發生「頓悟」的人嗎?我先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頓悟」這種狀態會發生,但卻不會發生在一般人身上,有這種頓悟的人要麼是本身喜歡思考的,要麼是有「天緣」的。鳳凰要涅槃才能重生,王陽明龍場悟道,袁了凡也是高僧指點打坐禪定時靈魂出竅頓悟改了命,寫出《了凡四訓》。頓悟是一個人一生的轉折點,是可以改命的時機,但卻要有機緣。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資治通鑑:職場快速崛起的機會,不用馬屁送禮,但大多數人不敢做!
    如今天下剛剛平定,死亡的人尚未安葬,傷殘的人還不能行動,又想要制禮作樂。而禮樂的產生,是積累德政上百年之後才能製作興起的。我們不能忍心去做您所要做的事情。您去吧,不要玷汙了我們!」叔孫通笑著說:「你們真是淺陋迂腐的儒生啊,不懂得時勢的發展變化!」隨即偕同他所徵召的三十人西行入關,又邀請高帝身邊有學術修養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用繩索攔出演習場所,插立茅草表示出尊卑位次,在野外演習禮儀。
  • 為什麼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鑑》,起始年份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別看《資治通鑑》是由司馬光嘔心瀝血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鑑》是政治家編寫的史書,而不是史官編寫的史書,所以才會有時間遺漏。眾所周知,《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這你肯定是知道,司馬光嘛,砸缸的那個。
  • 毛澤東讀一輩子《資治通鑑》,到底讀出了什麼?
    在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中,《資治通鑑》是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資治通鑑》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 讀資治通鑑——豫讓
    《資治通鑑》之中卻把豫讓拿出來單獨講述了一遍,按照正常的邏輯,既然前人已經講過的史實,並且是文採斐然很難超越的,就不應該再寫出來,否則就是徒增笑柄了。但是,司馬光還是基本參照《史記》中豫讓的內容寫了一遍。他為何要把豫讓的事跡再一次寫出來呢,而且是放在周記這個並不長的時間段中?我又去細細的讀了一遍《刺客列傳》,再品了關於豫讓的記敘,才懂得司馬光寫豫讓的深意。
  • 為何偉人們愛讀《資治通鑑》?書中蘊含的道理,至今受用!
    除了《史記》以外,最值得讀的書恐怕非《資治通鑑》莫屬!《資治通鑑》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從古至今,此書便是「帝王之術」的起源。《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約300萬字。
  • 《資治通鑑》:一個大帥哥的滅亡
    那個年頭,世家大族的頭等大事是選好接班人,智宣子對這件事自然十分上心。這天,他召集家臣門客,宣布要立嗣。人選有兩個,一個是智宵,一個是智瑤。其實,智宣子心裡早就有數了,他中意的是智瑤。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幾十年後的《墨子》一書在提及智瑤時,把他跟夏桀、商紂王、吳王夫差相提並論。
  • 《資治通鑑》中的智慧,讀史使人明智,史書中的獨特魅力
    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我們要學會梳理和分析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避免以前人犯過的錯誤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轍。有一句話就叫「讀書使人明智」,並不是說只要多讀幾本史書就會變得聰明,沒有那麼簡單。讀史書的關鍵就在於領悟,要能領悟其中的道理,使其變成自己的智慧。在自己遇到相同的困難時,能夠應對的方法。要知道我們將要經歷的各種困難,都曾經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形式發生過。
  • 愛情小句子:女人能給予男人最溫暖的兩個字是「我懂」!
    五、在這個世界上想要找個真正相愛的人很難,要麼找個你喜歡的,要麼找個喜歡你的,我選擇後者。六、真正的堅韌,應該是哭的時候要徹底,笑的時候要開懷,說的時候要淋漓盡致,做的時候要毫不猶豫。七、無論你是幾歲,也無論你目前所處的境況有多糟,只要立定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人生隨時都有翻盤的可能性。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司馬光像《資治通鑑》很早就得到當時人的關注,剛開始設書局修史的第二年,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鑑》並親自撰寫序言。士大夫們也紛紛捧場,但又不太讀得下去,司馬光私下吐槽:自從我寫《資治通鑑》,很多人求著看,但一篇沒看完就打哈欠了。( 自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