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成為了現實?冷凍人全身只剩下頭部,計劃2065年「復活」

2021-01-18 靜一說史

唯一不可阻擋的是時間,它像一把利刃,無聲地切開了堅硬和柔軟的一切,恆定地向前推進著,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使它的行進產生絲毫顛簸,它卻改變著一切。——《三體》

《三體》是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說,其中有這樣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主角患上了無法治癒的疾病,便將他冷凍冰封,直到未來人類可以治癒這種疾病後才將他解凍並救助。

這一腦洞令讀者感嘆作者的腦洞之大,然而,最不可預料的就是現實,或許連小說作者都不敢相信,現實當中,竟然真的發生的類似的事情。

而中國就有一位被冰封起來的冷凍人,然而,由於當今技術的限制,只有她的頭部被保留了下來,醫療組織計劃在2065年進行解凍並復原她的身體。

是什麼促使她做出了如此大膽的決定?走進她的人生歷程,或許我們能從中略窺一二。

一、早年經歷

1955年,杜虹出生在重慶的一個書香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教師,所以自小她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

由於時代的特殊原因,在杜紅還小的時候,她的生活遭遇了劇變,小杜虹只能跟著當小學老師的母親,在外婆家裡過活,教育歷程也很是坎坷,輾轉在多個山村小學上完了學。

1973年,為了補貼家計,17歲的杜紅在雜貨店裡當起了售貨員,但由於從小就有對知識的渴望,因此,即使是工作期間,她也總是會忙裡偷閒,不讓自己的文化課落下。

她的付出是值得的,1977年,高考恢復的第一年,杜虹就通過高考進入了重慶師院,在上完本科後,她成為了一名教師,由於那時中國的文藝行業百廢待興。

因此,她以復興文學為己任,不但把教書育人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更是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發表到了藝術文刊上,成為了當時的「小紅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她收到了出版集團的邀請,隨後便轉行前去出版集團。

她創作的多是兒童文學,用的語言文字平易近人,孩子們可以輕鬆閱讀的同時,也兼具了優秀的文學性,而且常常可以寓教於樂。

把刻板的道理融入到遊戲般的文字裡,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正是因此,她的作品受到了家長們的強烈追捧。

二、在必然中,尋找可能

在2009年,杜虹在一次體檢中確診了胰腺癌,雖說診斷時尚處於早期,然而胰腺癌卻是癌症家族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在早期確診,也有很大的可能無法轉良。

得知這個消息後,杜虹的心涼了半截,女兒在知道此事後更是哭得不能自已,看見家人沉浸在悲傷之中,向來堅強樂觀的杜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夠消沉下去。

只有希望可以打敗絕望,很快,她就重新振作了起來,不但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而且還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她宛若沒有疾病一般。

可惜,奇蹟並沒有發生在這個樂觀的女強人身上,2011年,她的癌細胞不斷擴散,身體也開始越來越虛弱,每到夜晚,身上還會出現劇痛。醫院不得不讓她停止工作,來到醫院裡診療。

儘管院方沒有明說,但是杜虹和她的家人都知道,她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躺在病床上的杜虹仍然很是樂觀,她稱這段時期為「人生中最平靜的時期」,人們最大的恐懼是未知,人生之路之所以道阻且長,就是因為未來的道路充滿了迷霧。

一旦你的生命一眼就能望到了頭,並且你坦然接受了故事的結尾,那麼,剩下的路途中,你將行進的坦然而從容。

她白天會在家人和護士的陪伴下散步,休息時則喜歡看文學作品,有趣的是,這段時光裡,她迷戀上了科幻作品,特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更是一直放在她的枕邊。

原來,作為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她先前就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起初,她對於科幻小說並不感興趣,然而三體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以至於她自己都調侃「《三體》這本小說最科幻的地方就在於,它能讓一些看似對科幻絲毫不感興趣的人迷戀上科幻小說。」杜虹就是三體的忠實粉絲之一。

而她之所以把《三體》放在自己的枕邊,更是因為小說中的一處情節激勵到了自己。

在外人看來,死亡已經是必然的事情,可是我們何不從既定的必然中找尋改變必然的可能性?哪怕只是黑暗中一束微光,也值得我們為此奮鬥。

三、暫別人間

《三體·黑暗森林》中,主角羅輯感染上了一種致命的病毒,現代科技完全無法治癒,於是,羅輯就被冷凍了起來,待到未來醫療科技發達後再進行救治。

杜虹的經歷幾乎就是小說情節的翻版。杜虹毅然決然的決定,把自己冰凍起來,去未來治病。

因為母親的堅持,女兒張思遙和女婿魯辰便通過網絡志願平臺,聯繫到了美國一家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人體冷凍機構,為此,他們一家花費了12萬美元,將杜虹的大腦冷凍五十年。

其實,杜虹自己起初也擔心,即使是五十年後的醫療科技,也根本無法救助自己,然而,她的事情畢竟是世界上首次,不成功便成仁,哪怕是成為人類醫學科技前進路上的殉道者,也比死的毫無意義要值得。

2015年5月30日,61歲的杜虹心跳逐漸衰弱,接到預警的護士和家人趕緊前來查看情況,然而,她的意識已經陷入了昏迷,終於,在想下午五十四十分,杜虹平靜的離開了人間。

死亡是死者與生者的永別,但是,她的家人們卻堅信,她的離去只是暫別。

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身體裡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並使用特製的儀器按壓心臟,使得血液得以繼續流通。隨後,杜虹的遺體被裝上了冷凍的木質棺材裡,迅速地轉移到了手術地點。

在經過四個小時的緊張手術後,杜虹的大腦被完美地分離出來,此時,她的大腦仍然具備生理活性,然後就被保存到了液氮之中。

至此,杜虹向人生之路揮手告別,但或許有一天,她會沿著她離開的軌跡原路返回。

結語

起死回生是人類長久以來的願望,雖說當今的人類仍然沒有站在全知全能的山頂,但是,在科學的進步下,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虛無縹緲的夢想,變得越來越變得觸手可及,或許未來真的有一天,人類就能夠戰勝死亡了。

對於杜虹,即使是當今最頂尖的醫學家,也不能保證五十年後,她就一定可以重返人間,然而,觀其一生,從一個靈魂的工程師,到優秀的文學創作著。

她已經無愧於生前之事,即使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她也期望通過自己的遺體,為人類醫學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能否回歸,是我們不能確定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正是因為她的付出,人類在戰勝死亡的科技前沿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縱觀世界,從來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的,正是因為有人敢於挑戰不可能,人類才一步步走出了荒蠻,迎來了文明,在確定中尋找不確定,在註定中尋找可能性,這正視人性中倔強而又偉大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三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僅有頭部被完好保存,計劃在2065年復活
    或讓人死而復生、再活一次。我國首位冷凍人杜虹,臨死前想通過科技手段實現這個願望,計劃在2065年復活。 生前曾是教師及作家 杜虹是重慶人,她父親在她出生後就到山下的農場工作去了,她因此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她母親是小學教師,在鄉下教書,也許是受母親影響,她在學習上很努力。
  • 中國第一位冷凍人,重慶市兒童文學作家,計劃在2065年復活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了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是亞洲獲得這個獎項的第1人。《三體》於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這本雜誌上連載,後來結集出版。其情節跌宕起伏,想像力豐富,為我們打開了科幻的大門,令人大呼過癮。
  • 中國第一個冷凍人,只有頭部保存完整,能在2065年復活嗎?
    秦始皇一生追求長生不老,到康熙再向天借五百年,幾乎所有人都渴望重生乃至長生不老。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人把長壽的希望寄托在未來,在中國第一個被冷凍的人類中,只有她的頭顱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期待在未來50年後復活,但在2065年真的能復活嗎?
  • 中國首位冷凍人杜虹,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50年後能復活嗎?
    中國第一位冷凍人杜虹,只剩頭部被保存完整,計劃2065年能復活「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這一句詩源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敘述的是時間荏苒,時光流逝得十分迅速。實際上科技界內,冷凍技術被人類稱之為能夠實現永生技術,通過冷凍自己的身體來讓自己獲得永生,在我國有一位女子為了讓自己獲得永生,不惜一切將自己冷凍起來,預估在2065年復活,現階段她的狀況怎麼樣了?
  • -196℃「冷凍」頭部,花了75萬…揭秘人體冷凍除了錢,還有啥問題
    在圈內,他們最為人所知的「功績」,是在2015年協助杜虹的家人聯繫美國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並最終促成此事。杜虹是兒童文學作家,在成為國內第一例冷凍志願者之前,她最鮮為人知的身份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
  • 她是中國第一位「冷凍人」,計劃在冰櫃冷凍50年後復活,結局怎樣
    雖然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會面臨老去、死亡的時刻,但是人有時候總會渴望生命能夠永生,或想活在世上的時間儘可能長一些。以前曾在書中看到過古人為了追求生命的長度,還為此特意想研究出長生不老藥,但我們知道這樣的「神仙藥」是不可能存在的。
  • 史上第一位冷凍人,約定冷凍50年後解凍「復活」,但現實很殘酷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人類還沒有打破壽命桎梏的手段,但可以選擇按下「暫停」鍵——人體冷凍技術。1967年1月12日,美國加州大學73歲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海勒姆·貝德福德(James Hiram Bedford)成為了世界首位冷凍人,約定50年後解凍「復活」。
  • 屍體冷凍50年後重生?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但實事求是地說,儘管「冷凍人」研究在中國比在西方國家受法律和倫理束縛要少一些。技術上的巨大障礙,使這一勇敢想法,在可以看到的未來根本無法變成現實,哪怕僅僅是部分器官的冷凍和復甦保存技術,出現跨越性突破的可能性也極低。
  • 細胞冷凍|冷凍人即將被解凍,復活是否成為可能?
    對於人體冷凍計劃,相信很多人的認識都是停留在科幻電影或者書籍裡,而在現實裡,第一例人體冷凍計劃發生於1967年:73歲的心理學家詹姆斯
  • 富豪得不治之症,計劃冷凍自己50年再復活,如今怎麼樣了?
    導語:富豪得不治之症,計劃冷凍自己50年再復活,如今怎麼樣了?眾所周知,越有實力的人越愛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人死了錢沒有花完,所以富豪們到後期,都是花錢在養身體,希望能夠活得更久一些。
  • 我國首例女冷凍人展文蓮,計劃50年後「復活」,如今現狀如何?
    長生之術或許並非是遙不可及,這不在科學界被稱為生命之冰的人體冷凍技術就號稱是一項可以真正使人類距離長生之術只有一步之遙的技術。所謂人體冷凍,就是在人自然死亡之後將身體用特殊方式放在零下196度的液態氧中然後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等待醫療科技達到一定發展水平知識,再從液態氧中將冰凍的人復活。從而這個人也就可以重新開啟人生。
  • 53年前把自己冷凍,計劃2017年被復活的美國富商,如今現狀如何?
    現在世界上有不少人做出了這樣的嘗試,在53年前,就有這樣一位富豪,他把自己冷凍,原本計劃2017年被復活,如今他的現狀如何? 已經走到生命盡頭的詹姆斯,只能選擇了冰封自己 這種理論是極其瘋狂的,但是這並不能阻攔人內心對於永生的渴望。雖然看上去著實有一些不靠譜,但還是有很多人一往無前地進行了嘗試。
  • 世界首個「冰凍人」,原定2017年「復活」計劃推遲,情況不容樂觀
    世界首個「冰凍人」,原定2017年「復活」計劃推遲,情況不容樂觀!自古以來,人們就追求長生術,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秦始皇的長生不老藥,甚至古埃及金字塔的木乃伊,等等都是些很好的例子。
  • 人類史上第一例冷凍人,本該在兩年前復活,為何還沒有解凍?
    1967年,美國一位心理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因為胃癌轉移,不得不選擇冷凍自己的身體, 然後等50年後科學發展到足夠的水平進行解凍復活並醫治自己。不過,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按道理來說,他應該在2017年被解凍復活,但時至今日他仍在實驗室裡冰凍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人體冷凍:是起死回生的永生希望,還是被商業包裝的葬禮?
    人體冷凍:這個技術被稱作永生暫停術,科學的發展需要時間,很多問題也許在百年後會不再存在,如果能在生命中按下暫停鍵,那無疑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希望的機遇。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將一個人以極低的溫度保存,並期待未來能夠爭取復活的實驗叫做「人體冷凍技術」。從此,生命按下暫停鍵,等待未來某一天的喚醒。理論上來說,如果人的細胞並沒有徹底的受損,那個人或許可以在未來被復活。
  • 池昌旭《請融化我》:二十年後復活的冷凍人
    把自己和另一個實驗者冷凍24小時在解凍復活,把整個過程做成節目。他找到高美蘭告訴她,要把她和自己冷凍24小時在解凍復活的時候,也遭到美蘭嚴厲的拒絕。東燦的上司也有點猶豫,參與冷凍實驗的黃博士涉及到人權問題,出了差錯在被政府盯上就麻煩了。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展文蓮,已經冷凍了3年,47年後她會復活嗎?
    在古代總有一些人不想死去,他們就通過各種的方式尋求長生不老的東西。比如我國古代的皇帝秦始皇,他就招攬了眾多道士,以及各種童子幫他尋求長生不老的東西。但是在那個年代,似乎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在現代,有一個特別讓人震驚的黑科技,那就是人體冷凍技術。
  • 50年過去了,世界首例「冷凍人」已經解凍,他復活了嗎?
    人一旦有了至高的權力和財富,都會嚮往長生。從古至今,人類對長生的研究和追求就沒有停止過,古代歷朝歷代皆有為了長生不老,讓道長研製不老丹藥的君王。但人生老病死是常事,沒有誰能抵抗這自然規律,也從未有誰真的長生不死過。
  • 我國首例女冷凍人,計劃50年後復活,不知那時技術能否實現這願望
    人體冷凍技術的發展,讓死亡的終結變成了永生。人體冷凍的想法最早是在尼爾·瓊斯1931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怪奇物語》中提出的。人死後,將屍體以適當的方式快速低溫冷凍,保存到未來一定的時間,等待未來的人將其復活。設想的光芒現在再次照進現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對不朽的追尋從未間斷。
  • 美國富豪-196°C冰凍自己50年!計劃2017年復活造福子孫,現狀曝光(圖)
    科幻電影中常有冷凍再解凍復活的情節,好比深受喜愛的《美國隊長》,而現實生活中,竟真有人這麼做,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一位名叫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