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可阻擋的是時間,它像一把利刃,無聲地切開了堅硬和柔軟的一切,恆定地向前推進著,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使它的行進產生絲毫顛簸,它卻改變著一切。——《三體》
《三體》是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說,其中有這樣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主角患上了無法治癒的疾病,便將他冷凍冰封,直到未來人類可以治癒這種疾病後才將他解凍並救助。
這一腦洞令讀者感嘆作者的腦洞之大,然而,最不可預料的就是現實,或許連小說作者都不敢相信,現實當中,竟然真的發生的類似的事情。
而中國就有一位被冰封起來的冷凍人,然而,由於當今技術的限制,只有她的頭部被保留了下來,醫療組織計劃在2065年進行解凍並復原她的身體。
是什麼促使她做出了如此大膽的決定?走進她的人生歷程,或許我們能從中略窺一二。
一、早年經歷
1955年,杜虹出生在重慶的一個書香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教師,所以自小她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
由於時代的特殊原因,在杜紅還小的時候,她的生活遭遇了劇變,小杜虹只能跟著當小學老師的母親,在外婆家裡過活,教育歷程也很是坎坷,輾轉在多個山村小學上完了學。
1973年,為了補貼家計,17歲的杜紅在雜貨店裡當起了售貨員,但由於從小就有對知識的渴望,因此,即使是工作期間,她也總是會忙裡偷閒,不讓自己的文化課落下。
她的付出是值得的,1977年,高考恢復的第一年,杜虹就通過高考進入了重慶師院,在上完本科後,她成為了一名教師,由於那時中國的文藝行業百廢待興。
因此,她以復興文學為己任,不但把教書育人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更是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發表到了藝術文刊上,成為了當時的「小紅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她收到了出版集團的邀請,隨後便轉行前去出版集團。
她創作的多是兒童文學,用的語言文字平易近人,孩子們可以輕鬆閱讀的同時,也兼具了優秀的文學性,而且常常可以寓教於樂。
把刻板的道理融入到遊戲般的文字裡,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正是因此,她的作品受到了家長們的強烈追捧。
二、在必然中,尋找可能
在2009年,杜虹在一次體檢中確診了胰腺癌,雖說診斷時尚處於早期,然而胰腺癌卻是癌症家族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在早期確診,也有很大的可能無法轉良。
得知這個消息後,杜虹的心涼了半截,女兒在知道此事後更是哭得不能自已,看見家人沉浸在悲傷之中,向來堅強樂觀的杜虹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能夠消沉下去。
只有希望可以打敗絕望,很快,她就重新振作了起來,不但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而且還重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她宛若沒有疾病一般。
可惜,奇蹟並沒有發生在這個樂觀的女強人身上,2011年,她的癌細胞不斷擴散,身體也開始越來越虛弱,每到夜晚,身上還會出現劇痛。醫院不得不讓她停止工作,來到醫院裡診療。
儘管院方沒有明說,但是杜虹和她的家人都知道,她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躺在病床上的杜虹仍然很是樂觀,她稱這段時期為「人生中最平靜的時期」,人們最大的恐懼是未知,人生之路之所以道阻且長,就是因為未來的道路充滿了迷霧。
一旦你的生命一眼就能望到了頭,並且你坦然接受了故事的結尾,那麼,剩下的路途中,你將行進的坦然而從容。
她白天會在家人和護士的陪伴下散步,休息時則喜歡看文學作品,有趣的是,這段時光裡,她迷戀上了科幻作品,特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更是一直放在她的枕邊。
原來,作為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她先前就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起初,她對於科幻小說並不感興趣,然而三體卻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以至於她自己都調侃「《三體》這本小說最科幻的地方就在於,它能讓一些看似對科幻絲毫不感興趣的人迷戀上科幻小說。」杜虹就是三體的忠實粉絲之一。
而她之所以把《三體》放在自己的枕邊,更是因為小說中的一處情節激勵到了自己。
在外人看來,死亡已經是必然的事情,可是我們何不從既定的必然中找尋改變必然的可能性?哪怕只是黑暗中一束微光,也值得我們為此奮鬥。
三、暫別人間
《三體·黑暗森林》中,主角羅輯感染上了一種致命的病毒,現代科技完全無法治癒,於是,羅輯就被冷凍了起來,待到未來醫療科技發達後再進行救治。
杜虹的經歷幾乎就是小說情節的翻版。杜虹毅然決然的決定,把自己冰凍起來,去未來治病。
因為母親的堅持,女兒張思遙和女婿魯辰便通過網絡志願平臺,聯繫到了美國一家專門從事人體冰凍研究的科研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人體冷凍機構,為此,他們一家花費了12萬美元,將杜虹的大腦冷凍五十年。
其實,杜虹自己起初也擔心,即使是五十年後的醫療科技,也根本無法救助自己,然而,她的事情畢竟是世界上首次,不成功便成仁,哪怕是成為人類醫學科技前進路上的殉道者,也比死的毫無意義要值得。
2015年5月30日,61歲的杜虹心跳逐漸衰弱,接到預警的護士和家人趕緊前來查看情況,然而,她的意識已經陷入了昏迷,終於,在想下午五十四十分,杜虹平靜的離開了人間。
死亡是死者與生者的永別,但是,她的家人們卻堅信,她的離去只是暫別。
兩名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身體裡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並使用特製的儀器按壓心臟,使得血液得以繼續流通。隨後,杜虹的遺體被裝上了冷凍的木質棺材裡,迅速地轉移到了手術地點。
在經過四個小時的緊張手術後,杜虹的大腦被完美地分離出來,此時,她的大腦仍然具備生理活性,然後就被保存到了液氮之中。
至此,杜虹向人生之路揮手告別,但或許有一天,她會沿著她離開的軌跡原路返回。
結語
起死回生是人類長久以來的願望,雖說當今的人類仍然沒有站在全知全能的山頂,但是,在科學的進步下,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虛無縹緲的夢想,變得越來越變得觸手可及,或許未來真的有一天,人類就能夠戰勝死亡了。
對於杜虹,即使是當今最頂尖的醫學家,也不能保證五十年後,她就一定可以重返人間,然而,觀其一生,從一個靈魂的工程師,到優秀的文學創作著。
她已經無愧於生前之事,即使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她也期望通過自己的遺體,為人類醫學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能否回歸,是我們不能確定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正是因為她的付出,人類在戰勝死亡的科技前沿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縱觀世界,從來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的,正是因為有人敢於挑戰不可能,人類才一步步走出了荒蠻,迎來了文明,在確定中尋找不確定,在註定中尋找可能性,這正視人性中倔強而又偉大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三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