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國軍陣營中,有不少手握重權的將領都與我黨有著極其深厚的友情,他們思想進步,目光長遠,不僅反對反動政權的獨裁統治和血腥鎮壓,還暗地裡通過各種形式給予援手。如身為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的酆悌。
酆悌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21歲南下廣州,由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保薦投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與當年同在黃埔一期學習的我軍陳賡將軍結為密友,感情很深,思想也受到陳賡將軍的很大影響。
酆悌從黃埔一期畢業後,經過中隊長嚴重的推薦,開始在軍隊中從事政治工作,以能說會寫,精明強幹,小有名氣。1926年春,酆悌獲老蔣單獨召見,並被任命為國軍第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成為黃埔系中的大紅人。
1927年4月,老蔣舉起了屠刀,大批我黨同志被捕遭受屠殺,酆悌看到這些慘狀,甚為痛心和惋惜。這時,一師的士兵在執行任務時,正巧碰到了四處避難的周公,將他關押在閘北寶興裡的臨時師部裡。
酆悌聽到周公被俘後,心急如焚,迅速驅車前往臨時師部,召見手下商議營救事宜。沒料到,一師的很多軍官和士兵都曾是周公的學生,在酆悌到達前,就偷偷把周公給放了。酆悌趕到師部後,只說了一句話:「謝謝兄弟們!」掉頭就回去了,心裡很是欣喜。
這件事情直到抗戰前夕,有人向戴笠告密,並迅速傳到了老蔣的耳中。蔣大發雷霆:「娘希屁!此人不可再重用!」由此便開始懷疑酆悌,並派人秘密監視他。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酆悌的所作所為。
不久後,他又利用了手中的權力,秘密保釋了我地下黨員方克之,還為此與CC系鬧僵關係。後來,CC系向蔣告密。酆悌一再解釋,還是被撤了力行社書記一職。
全面抗戰爆發後,被人多次告發的酆悌終於被老蔣踢出了核心權力中樞,改任湖南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長沙警備司令。1938年10月,南京、武漢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而原為大後方的長沙成為了抗戰第一線。長沙不保,重慶則難存。當務之急是保住長沙。即使失守,也不能將長沙完整地留給日軍。這是蔣「焦土抗戰」政策的具體寫照。
11月,中南戰事吃緊,蔣密令張治中:「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張治中緊急召見酆悌,與他商定計策,按密令行事。酆悌感覺事關重大,立即和周公通報此事。周公建議:對火燒長沙的範圍,應限制在無法運走的戰略物質上,以免影響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具體實施時必須慎重!
經張治中和酆悌反覆商討,制定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由長沙警備司令部第二團團長徐昆執行。計劃明確要求:「於11月13日凌晨兩點以前進入準備位置,放火的地點選定天心閣,必須在部隊從汩羅撤退後再開始行動。開始行動時,必須先發空襲警報,使居民躲避,等到再放緊急警報時,開始行動,務必減少對百姓的危害。」
熟讀史書,又在政治風波中沉浮多年的張治中和酆悌,深知焚毀長沙非同小可,決不可掉以輕心。因此,他們就計劃的執行專門又擬定了13條行動準則,第6條明確寫道:點火信號,首先是聽警報,其次是看信號,以天心閣火焰為準,方可點火。此後,張治中和酆悌又多次叮囑手下,一定要慎重行事,不可馬虎,必須在部隊從汩羅撤退後再開始行動。
然而,老天在這個緊要關頭,卻同張治中和酆悌開了一個致命的玩笑。12日晚,南門外的傷兵醫院失火,預備焚城的士兵誤以為是信號,便一齊點火。由於沒有預先通知,事後又沒有採取有效疏散措施,居民傷亡二萬餘人。整個城內大部分房屋都被焚毀,大火一直到14日才熄滅。
萬千百姓的生命財產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民眾的信任和信心也隨著撕心裂肺的慘叫、慘不忍睹的火祭而坍塌了,一時間湖南政局動蕩,大後方人心惶惶。
長沙大火餘燼未滅,另一場大火以更旺的勢頭在更廣的範圍內燃起,群情憤激,怨聲載道,紛紛要求追究責任,嚴懲縱火犯。尤其是國軍中的陳誠一派更是火上澆油,以期一下子扳倒張治中,鞏固自己一方的權勢。
果然,面對審判長錢大鈞報來的判決書,蔣拿起紅筆批示,酆悌、文重孚、徐昆三人玩忽職守「著即槍斃」。張治中則革職留任,後以待罪之身任侍從室主任。
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酆悌作為蔣的親信學生,卻多次暗中援助我方,實已成為蔣的眼中釘,此次直接槍決,只是借勢除之,以平民憤罷了。
酆悌的死並沒有換來什麼憐憫,日軍的進攻沒有停止。從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軍4次向長沙城大舉進攻,並於1941年9月、1944年6月兩次攻下長沙城。長沙城再次慘遭戰火的蹂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