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還記得哥三個月前的「壯舉」嗎?
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日,把自己給捐出去了。
當時帶動了不少哥迷參與這事兒,幾乎每天都有十幾條新留言,說「哥,我也去登記了」、「我很平凡,但希望能幫助到一些人」。
又自豪又感動。
沒想到,直到今天還有朋友想了解這事兒,怎麼講,哥是真實地感受到了大伙兒對陌生人的善意,對一起做好事的熱情。
其實哥背地裡做過的好事善事也不少(這話聽著咋這麼彆扭)。
遠了不說,就8月中旬。
有哥迷在#樹洞#裡向哥求助,因為家裡遇到事兒了,家庭條件實在困難,但不希望自己孩子在精神上輸給同齡人,想通過哥問問誰家有閒置的舊書可以贈送。
一句「我希望用書餵大孩子但是我確實買不起書」讓哥淚奔,也為有這樣明事理的家長哥迷感到驕傲。
但想想直接問大伙兒要舊書吧?有點太興師動眾了,也挺折騰,於是跟她要了地址,自掏腰包買了幾本兒童讀物給孩子寄過去。
收到後續時哥有點小慚愧,總覺得這位媽媽不用謝我,應該謝謝沒有放棄熱情生活、沒有放棄孩子教育的自己。
哥相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一定可以好好長大。
做好事是會讓人感到欣慰的,但講真,哥更欣慰、也更引以為傲的,是跟你們一起做好事。
就像3月份的時候,哥讓一位哥迷給大家分享她作為農村一線教師的真實觀察,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上不了網課。
很多讀者看到後都想為這群孩子做點什麼。
經過各種溝通交涉,最後雖然出於一些考慮沒有真的送手機,但轉達了哥迷們定向資助的意願,也算是盡了一份力。
做好事可能真的「上癮」。
哥這個糙漢子,以前很少想過女性的生理期問題,更別說那些超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是怎麼解決生理物資的。
想著99公益日要到了,就給孩子們捐了一點,力量微薄,但也是一份心意,順帶在哥迷會搞了個#日行一善#的活動。
勿以善小而不為,善良的門檻比我們想像的低多了。
哥鼓勵大家每天做一件小善事,可以像哥一樣,用錢表示小小心意;
也可以只是舉手之勞,但相信一個小言行給予出的善意並不渺小,對於被幫助的人來說更是人間甘露。
轉眼就到了99公益日這天,哥中午下樓吃飯的時候直接傻眼——參加線下市集的同事也太多了吧!繞了一圈根本排不上號。
再一打聽,線上的活動也很重磅。
朱亞文跟視障人士一起體驗「中途失明」的一天,R1SE男團為病患孤兒養護中心的孩子們定製了一場生日趴,李佳琦帶著狗狗Never介紹《寵物狗治癒阿茲海默老人》,還有那個靠義肢登頂珠峰的老人回到高原清理垃圾……
組織活動的同事說,這一年,疫情造成了危機,也無情地隔絕了彼此,人們開始反覆思考一個問題:明天會好嗎?
我看了眼下午的直播接力,從珠峰腳下,到西南深山,從體驗盲人生活,到救助流浪貓狗……再回想咱們一起做過的那些好事兒。
好像已經找到了答案。
最後附上一個通道連結,有時間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看看。
沒有餘力捐款也可以了解一下,世界某處還有一群素未謀面的人正經歷著我們不曾經歷的痛苦,但和我們期待著同一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