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諾蘭鏡頭下的《信條》打架要「反著打」說話要「反著說」

2020-09-15 烏龍小哥哥

諾蘭的《信條》正在全球熱映,實拍狂魔諾蘭的拍攝花絮也被網友們津津樂道,而本片在實拍的基礎上,又向增加了一些難度。

諾蘭的實拍原則在《信條》的「進化」:除了「炸飛機的戲份是真的炸了飛機」、「主角去了哪裡基本就是真的去了哪裡拍」、「拍攝不用綠幕,全片特效鏡頭比一些浪漫愛情片還少」等「什麼都要實拍」,這次是「什麼都要反著實拍」。

1、片中正反相交的打鬥戲,飾演反向角色的演員們要直接「反著」打,並不是把他們正向正常打鬥的戲份倒放達到的效果。所以動作團隊和演員們需要編排和練習一些很複雜的動作戲。而且因為某些劇情原因,很多大場面演員是正著拍一遍,反著也要拍一遍,再進行剪輯(帕丁森:「我同情這部電影的剪輯師」),所以拍動作戲是《信條》的一大挑戰。



2、人是真的反著動,車也真的反著動了。所以該片在拍攝期間被曝出了一些畫面多少有些詭異的「車倒著開」片場視頻。


3、片中有一些處於正向行走狀態的角色聽逆向角色說話的戲份,即是聽起來是把說話倒放的效果。而實際上演員們是真的學了倒著說話。約翰·大衛·華盛頓苦學了一個月(然而實際上他並沒有什麼倒著說話的戲份),到片場一看演反派的肯尼斯·布拉納貌似只練了三天,就說得賊溜,而且他講英語還得帶俄羅斯口音,嚇得華盛頓想連夜跑路。羅伯特·帕丁森更是承認有時候說著說著自己都一頭霧水。


4、人說出的語言,倒過來並不簡單就是把單個字詞發音保留,然後順序反向,英文更是如此,因為間隔的兩個詞的元輔音序打亂,倒過來說話聽著會雜亂無章。要練習片中那樣的倒著說話,應該是先正常說出臺詞然後倒放,演員靠聽來練。而他們一下戲就把這項稀有技能封存了,宣傳期間讓華盛頓和帕丁森示範倒著講話,兩人都不答應。帕丁森更表示「我直接說句話然後你後期給我倒放,就說我是倒著說的就行了」。

5、諾蘭和攝影團隊這次還改造了IMAX攝影機,讓IMAX攝影機反著運行。諾蘭的經驗是「本來還擔心它們能不能反著運作,結果發現甚至可以說:它們反著跑起來要更暢快」。他和攝影師Hoyte Van Hoytema已經合作三次,每次Hoytema都帶著IMAX攝影機去一些艱難的地方、以一些艱難的姿勢進行拍攝。

6、這次《信條》中諾蘭的得意鏡頭之一:在船頭從上往下拍船劈開的海浪,浪是倒著走的。這個鏡頭得來十分複雜,劇組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頭建立了軌道,把攝影機固定在一根棍子進行運作拍攝。

7、還有一些正反結合的鏡頭,比如翻車、同時被反向炸和正向炸的樓之類的,是怎麼拍的呢?諾蘭:拍攝該片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不能都解釋給觀眾聽,也要留一些神秘。

相關焦點

  • 實拍狂魔的逆向打鬥!諾蘭《信條》:訓練至關重要
    諾蘭的實拍原則在《信條》中「進化」:除了「炸飛機的戲份是真的炸了飛機」、「主角去了哪裡基本就是真的去那裡拍」、「拍攝不用綠幕,全片特效鏡頭比浪漫愛情片還少」等「什麼都要實拍」,這次是「什麼都要反著實拍」。
  • 學習一個月倒著講話、反向打架.....《信條》裡的那些「逆向名場面」竟都是實拍
    作為諾蘭的第11部長片,《信條》再次將「時空逆轉」的概念貫徹到底,並玩出新的高度:子彈從彈孔飛回槍膛、車倒著翻滾回正、爆炸可以正逆雙向爆破、分別來自正逆時空的自己對打....各種「反物理、反時間」的視覺奇觀輪番登場,讓觀眾看了直呼過癮。
  • 你看到《信條》的所有鏡頭都是實拍的
    在目前動畫CG特效工業化已經極度發達的好萊塢,究竟是什麼促使諾蘭一直堅持實景拍攝呢?而這部「反物理」、「反時間」、「反常識」的動作科幻大片《信條》,其中的鏡頭與畫面,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拍sir今天便與您一同揭曉其中的奧秘。
  • 解密《信條》裡的實拍鏡頭
    這是《信條》超長終極預告片的結尾,羅伯特·帕丁森對約翰·大衛·華盛頓扮演的男主角說的話。可能,這也是製片人艾瑪·託馬斯(諾蘭的妻子,也是長期的合作夥伴)對導演諾蘭說過的話。 《信條》被稱為諾蘭野心最大的作品,一部結合了《盜夢空間》式時間逆轉的間諜片,延續了諾蘭對大畫幅電影的追求之外,還有大量的動作戲,大規模實景拍攝,轉戰全球7個國家,用到的特效鏡頭低於大多數浪漫愛情電影的體量(可能不足300個)——諾蘭對實景拍攝的堅持,即便是讓一架747飛機撞向一棟樓,也要用真的。
  • 你朋友圈被「倒著說話、反著打架」刷屏了嗎?
    上周末,一部科幻動作片《信條》刷爆了很多網友的朋友圈。被網友調侃為「實拍狂魔」、「時間管理大師」的諾蘭導演(代表作:《盜夢空間》、《蝙蝠俠》、《星際穿越》等),除了依然在堅持「要炸樓就炸真樓」的原則,還在這部新片裡把「倒放」玩出了新花樣。
  • 盤點諾蘭電影裡的實拍鏡頭:《信條》飛機撞大樓,不是特效
    著名導演諾蘭的好萊塢大片《信條》製作成本高達2.2億美元,在8月6日發布了IMAX版短預告中,寥寥幾句臺詞透露了本片逆轉時空的重大主題,也給觀眾帶來懸念。除此之外,這款預告也展現了該片諸多的商業元素,爆炸與追車戲碼高潮迭起,讓人腎上腺飆升。
  • 諾蘭《信條》特效鏡頭比《小婦人》還少
    《信條》中文正式預告「很高興能和拉梅首次合作。當她剛來的時候,我就和她開玩笑說,這可能對於任何一個剪輯師來說,都是最難剪輯的一部電影——我不確定她現在對此有沒有異議(笑)。把時間在不同方向上的運行都展現出來,意味著要超越頁面上的內容。執行的過程依靠成功的視覺翻譯。」諾蘭說道。詹妮弗·拉梅此前是諾亞·鮑姆巴赫的御用剪輯師,二人合作過《婚姻故事》《邁耶羅維茨的故事》《美國女主人》《年輕時候》《弗蘭西絲·哈》等多部作品。
  • 《盜夢空間》玩爆炸,《信條》炸飛機,還有什麼是諾蘭不能實拍?
    而且諾蘭的電影最不怕劇透,一來概括劇情有難度,二來這些實拍大場面還是要親身體驗才夠勁兒。看過幾部他的電影後,你就明白「諾蘭出品,必屬精品」此言不虛。其中,講述夢境的《盜夢空間》最以燒腦著稱。在盜夢宇宙中,夢境被分為四重,想要從層層夢境中醒來,必須進行kick。
  • 諾蘭新片信條來了!諾蘭《信條》真的那麼好麼?
    約翰·大衛·華盛頓在採訪中表示:「我每天都有問題要問諾蘭,他很親切,非常平靜和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演員們能正確地理解這個故事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用最好的方式演繹出來,諾蘭對我們很耐心,很客氣。」關於預告片,約翰·大衛·華盛頓表示其中有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他很驚訝諾蘭願意透露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零星信息。
  • 別捧殺諾蘭了,鬥膽說一句信條失手了,劇情很繞卻繞得沒意義
    引子一直以來,因為盜夢空間和蝙蝠俠系列,大家都給諾蘭封神了。很多人下意識覺得,諾蘭的電影都好看,覺得不好看就是水平低、看不懂。但是到了《信條》,這部電影真的不是諾蘭的最高水平,反而是發揮失手了。諾蘭的電影通常主角光環沒有那麼大,一般來說,小角色也可以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到了《信條》,不得不說,諾蘭這次對演員的塑造太失敗了,整部電影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管是黑人男一號華盛頓,還是帕丁森,都像工具人一樣。
  • 諾蘭新作《信條》今日上映!觀眾看懂或沒看懂,都要二刷三刷
    電影以逆轉時空拯救世界為核心故事,又極具顛覆性地打造出正逆交織的時間線,嚴謹縝密的回文敘事結構暗藏無數細節梗和彩蛋,很多觀眾看完都後勁十足,第一反應是要二刷三刷,「沒怎麼看懂」的要再去重新看一遍,看懂一些的也要把錯過的細節在補回來。
  • 《信條》曝花絮 諾蘭解讀實拍炸飛機
    在諾蘭導演執著實拍的感染下,全劇組親身投入,幾位主演更是全程拒絕替身,親自上陣逆時開打。而輾轉七國、全程啟用IMAX膠片攝影機,也將諾蘭的實拍原則貫徹到底,為這場規模宏大的特工行動增添了磅礴氣勢。前所未見 主演逆時開打本次曝光的超長花絮視頻,帶我們來到了《信條》那些顛覆認知的視覺奇觀背後,詳述了導演諾蘭連同主創如何締造出這場超乎想像的視聽盛宴。
  • 《信條》預售曝花絮 諾蘭解讀實拍炸飛機
    在諾蘭導演執著實拍的感染下,全劇組親身投入,幾位主演更是全程拒絕替身,親自上陣逆時開打。而輾轉七國、全程啟用IMAX膠片攝影機,也將諾蘭的實拍原則貫徹到底,為這場規模宏大的特工行動增添了磅礴氣勢。前所未見 主演逆時開打本次曝光的超長花絮視頻,帶我們來到了《信條》那些顛覆認知的視覺奇觀背後,詳述了導演諾蘭連同主創如何締造出這場超乎想像的視聽盛宴。
  • 諾蘭這次拍砸了?就算沒看懂《信條》,我也要說它很無聊
    但如果你問我,覺得《信條》怎麼樣,我只能頂著鍋蓋弱弱地說,我不是特別有感覺,而且我認為《信條》在諾蘭的個人作品序列中,屬於比較末流的一部,就像李安拍出了《雙子殺手》,諾蘭這次也拍出了自己的《雙子殺手》。
  • 實拍狂魔諾蘭15億拍攝成本《信條》諾蘭在結尾還炸了一架真飛機
    總讓觀眾期待下一刻,卻不讓觀眾留在這一刻。實拍狂魔諾蘭在電影裡更想讓你關注下一個鏡頭的驚奇時刻》第一天票房就已突破6231萬熱度持續上升各大平臺都是8以上的評分《信條》製作成本就高達2.2億美元(約人民幣15億)是諾蘭導演生涯的最貴電影之一
  • 諾蘭《信條》真的玩很大
    也許你會說,一切交給特效妥妥的!但是,諾蘭可是一個以實拍聞名的大導演啊。和諾蘭合作三次的攝影導演霍伊特·范·霍特瑪說,讀完劇本就被精妙的設計所折服,但很快就開始發愁:「這要怎麼拍?」如他所說,沒有人打過逆向的拳頭,這怎麼真實地演出來?沒有人試過逆向墜樓,自己的肢體和動作應該怎麼配合表演?
  • 《信條》成本達2.05億美元,諾蘭這個實拍狂魔,是真不會省錢啊!
    【文/涼涼文娛】《信條》這種等級的電影一定會有大量的CGI電腦特效場面現在電影製作成本佔大頭的都是明星片酬和特效場景,據說電影整部特效鏡頭不超過300個,特效佔比少得可憐,而且整部電影也沒有什麼片酬2000萬美元級別的大咖,但電製作成本卻高達2.05億美元。
  • 諾蘭《信條》,2020電影院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但諾蘭堅持新作要在夏天和觀眾見面。華納為了讓諾蘭高興,才給出了7月31日這個頗具「緩兵之計」意味的新檔期。電影製作方面,諾蘭酷愛IMAX 2D、膠片拍攝,並堅持不濫用C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實拍狂魔。在洶湧疫情席捲全球之際,諾蘭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要關注影院一線工作人員生計的好萊塢大導演。並堅持2億美元投資的《信條》,一定要成為疫情爆發後,首批公映的A級大片。這針&34;必須由他的新片來完成注射。
  • 九月影院又添重磅大片《信條》,諾蘭粉絲翹首以盼的新作來了
    ,一刷再刷,每次挑戰類型片又總能玩出新花樣……諾蘭的每部作品,都能被打上「精品」的標籤。兩人經常有同框出現的鏡頭,不知道在影片中到底是敵是友?這次影片設定也很有意思,「逆轉時空」是關鍵詞,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角色就是要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特工,對他而言更大的挑戰是來自於「時空逆轉」下的感知顛覆。
  • 《信條》中不可思議的逆向畫面是怎麼實拍的?原來……
    近日,IMAX發布《信條》幕後製作特輯,影片主創包括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男主約翰·大衛·華盛頓、攝影指導霍伊特·范·霍特瑪等在鏡頭前為觀眾講述幕後故事,解讀他們如何用IMAX攝影機締造這場逆轉時空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