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信條》正在全球熱映,實拍狂魔諾蘭的拍攝花絮也被網友們津津樂道,而本片在實拍的基礎上,又向增加了一些難度。
諾蘭的實拍原則在《信條》的「進化」:除了「炸飛機的戲份是真的炸了飛機」、「主角去了哪裡基本就是真的去了哪裡拍」、「拍攝不用綠幕,全片特效鏡頭比一些浪漫愛情片還少」等「什麼都要實拍」,這次是「什麼都要反著實拍」。
1、片中正反相交的打鬥戲,飾演反向角色的演員們要直接「反著」打,並不是把他們正向正常打鬥的戲份倒放達到的效果。所以動作團隊和演員們需要編排和練習一些很複雜的動作戲。而且因為某些劇情原因,很多大場面演員是正著拍一遍,反著也要拍一遍,再進行剪輯(帕丁森:「我同情這部電影的剪輯師」),所以拍動作戲是《信條》的一大挑戰。
2、人是真的反著動,車也真的反著動了。所以該片在拍攝期間被曝出了一些畫面多少有些詭異的「車倒著開」片場視頻。
3、片中有一些處於正向行走狀態的角色聽逆向角色說話的戲份,即是聽起來是把說話倒放的效果。而實際上演員們是真的學了倒著說話。約翰·大衛·華盛頓苦學了一個月(然而實際上他並沒有什麼倒著說話的戲份),到片場一看演反派的肯尼斯·布拉納貌似只練了三天,就說得賊溜,而且他講英語還得帶俄羅斯口音,嚇得華盛頓想連夜跑路。羅伯特·帕丁森更是承認有時候說著說著自己都一頭霧水。
4、人說出的語言,倒過來並不簡單就是把單個字詞發音保留,然後順序反向,英文更是如此,因為間隔的兩個詞的元輔音序打亂,倒過來說話聽著會雜亂無章。要練習片中那樣的倒著說話,應該是先正常說出臺詞然後倒放,演員靠聽來練。而他們一下戲就把這項稀有技能封存了,宣傳期間讓華盛頓和帕丁森示範倒著講話,兩人都不答應。帕丁森更表示「我直接說句話然後你後期給我倒放,就說我是倒著說的就行了」。
5、諾蘭和攝影團隊這次還改造了IMAX攝影機,讓IMAX攝影機反著運行。諾蘭的經驗是「本來還擔心它們能不能反著運作,結果發現甚至可以說:它們反著跑起來要更暢快」。他和攝影師Hoyte Van Hoytema已經合作三次,每次Hoytema都帶著IMAX攝影機去一些艱難的地方、以一些艱難的姿勢進行拍攝。
6、這次《信條》中諾蘭的得意鏡頭之一:在船頭從上往下拍船劈開的海浪,浪是倒著走的。這個鏡頭得來十分複雜,劇組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頭建立了軌道,把攝影機固定在一根棍子進行運作拍攝。
7、還有一些正反結合的鏡頭,比如翻車、同時被反向炸和正向炸的樓之類的,是怎麼拍的呢?諾蘭:拍攝該片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不能都解釋給觀眾聽,也要留一些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