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做好實施 13個區明確功能定位

2021-01-11 央視網

  鐘鼓樓

  景山

  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天安門

  故宮午門

  前門箭樓、正陽門

  永定門 中軸線沿途重要建築

  功能報告解讀定位

  報告原文:以首善標準深化規劃編制實施。堅持首都規劃向黨中央負責的體制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做好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2019年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開始公示,公示期為30天。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興,規劃方面必須妥善處理好「都」與「城」的關係,始終將「都」擺在首要位置。首都的規劃不同於一般城市,核心要突出政治中心。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區發展目標是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提出建設綱維有序、運行高效的國家中樞,古今輝映、禮樂交融的千年古都。草案第一大特點就是突出中央政務功能保障。

  根據規定,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由市政府組織編制,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核心區控規(草案)在公示後,今年的重點工作就是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上報,做好中央批覆後的貫徹落實。

  除了首都功能核心區聚焦政務服務保障水平,市級層面在落實四個中心定位上也有階段性成績。2019年初,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獲批並公布,2019年11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批覆了朝陽、海澱、豐臺、石景山、大興、順義、昌平、房山、門頭溝、平谷、懷柔、密雲、延慶共13個區的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亦莊新城規劃(國土空間規劃),12月11日,這些分區規劃集中公布。分區規劃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尤其是「三城一區」的核心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點睛之筆,包括5G等前沿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共同構成本市高質量發展體系。

  各區還注重突出區域綠色空間與人居空間的關係,突出建設用地和生態建設的關係,提出戰略留白,注重人口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的關係。這些分區規劃出爐,意味著本市在城市總規批覆後的中間層次規劃工作基本完成。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澤偉

  各區功能定位

  朝陽區 為國際一流的商務中心區

  海澱區 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豐臺區 為首都商務新區

  石景山區 為國家級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

  門頭溝區 為首都西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

  房山區 為京津冀區域京保石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

  順義區 為港城融合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

  大興區 為首都國際交往新門戶

  昌平區 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

  平谷區 為特色休閒及綠色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懷柔區 為服務國家對外交往的生態發展示範區

  密雲區 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護地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

  延慶區 為國際文化體育旅遊休閒名區

  亦莊新城 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性產業集群和科技服務中心等

  今年實施「漫步中軸線」行動方案

  報告原文:抓好老城整體保護,挖掘中軸線文化內涵,實施漫步中軸線行動方案,加大重點文物騰退力度,啟動正陽門箭樓等修繕工程。加強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保護,最大限度修復歷史肌理。——計劃報告

  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啟動正陽門箭樓修繕等工程,整體提升中軸線南段步行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2019年,北京持續推進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各項任務收關。2018年確定的四大類27項重點工作已經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其中,太廟73戶、天壇20戶、社稷壇5戶住戶已順利搬離並逐步恢復歷史風貌,景山4戶、北海4戶、會賢堂5戶已籤約騰退,天壇南內壇牆、廣利門、雙環亭,景山觀德殿二宮門及院落已完成修繕,完成了天安門地區市容環境景觀提升工程,景山壽皇殿建築群以歷史文化展覽的形式對外開放。

  今年,中軸線整體保護工作將繼續推進,並將進一步落實中軸線申遺保護規劃。其中,東城區將開展天橋、正陽橋考古,保護提升永定門公園內御道遺址,推進宏恩觀騰退項目,加快天壇周邊簡易樓項目樓棟拆除,整治影響中軸線風貌的建築。同時,將推動西興隆街恢復性修建及三裡河沿線保護性修繕,實施韶州會館修繕和前門東區胡同市政改造工程,啟動地鐵8號線鼓樓大街站織補項目。西城區將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中軸線申遺保護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賢良祠、慶成宮等文物保護利用,並將劃定銀錠橋等68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控地帶,啟動譚鑫培故居徵收工作,全力推動五道廟等7處文物修繕。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將推出一系列大慶活動。公眾最關注的展覽方面,今年將舉辦「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等系列展覽,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同樣在2020年迎來600歲生日的還有天壇,為紀念天壇建壇600年,天壇公園近期首次推出祈年賀歲禮,包括中和韶樂八音盒、祈福彩禮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遇見天壇」系列文創產品,以及黃金首飾等系列賀歲產品,充滿文化底蘊的文創產品將帶領公眾更好地感受天壇600年的文化變遷。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趙婷婷

  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評審將啟動

  報告原文:傳承北京歷史文脈,加強非遺保護,認定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計劃報告

  報告解讀:目前,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已達273項。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張遷介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要擬定並定期更新遺產清單,國家非遺法、北京非遺條例都對建立和完善非遺代表性名錄體系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北京市繼2019年組織市級非遺項目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之後,2020年將繼續開展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評審工作。

  「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認定將為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鐫刻更加豐富的文化印記。」「推薦參加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評審的項目,都應是能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項目,可以不斷激勵非遺傳承人群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今年的非遺評審和認定工作將圍繞完善基本制度、夯實保護責任開展。「非遺的發展和保護將貫穿『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在老城、大運河、長城和西山文化帶的保護中,非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張遷透露,非遺認定有很多標準,不僅要符合基本含義,還要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體現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張遷透露,目前北京的非遺項目主要集中在城區,此次評審將對遠郊區項目給予支持,同時將鼓勵更多北京老字號積極申報非遺代表性項目。據了解,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預計將於「兩節」之後啟動。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科技成果轉化後權屬問題實現制度性突破

  報告原文: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落實好法律賦予的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籌建北京應用數學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解讀:2020年北京將初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科創中心建設的排頭兵,「三城一區」今年將加速建設:「聚焦」中關村科學城,打造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突破」懷柔科學城,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搞活」未來科學城,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高地。「升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高精尖產業主陣地。

  要有創新,制度先行。去年底,《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出臺,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使得科技成果轉化後的權屬問題實現了制度性突破,為科技成果落地打通「最後一公裡」。一是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在全國地方性法規層面率先規定,政府設立的高校院所可以將其依法取得的職務科技成果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權利,全部或者部分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並約定雙方成果轉化收入的分配方式。同時在不改變權屬的前提下,賦予科研人員一定條件下的自主實施轉化權,避免科技成果轉化錯失良機。二是明確高校院所自主轉化管理權限,明確規定政府設立的高校院所可以自主決定實施轉化,不需審批或者備案,並可自主決定是否進行資產評估。三是細化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和報酬等收益分配製度。同時根據本市實際,將獎勵和報酬比例給予更高的選擇權,規定可以不低於轉讓、許可淨收入的70%,不低於作價投資形成股份或出資比例的70%等。四是明確擔任領導職務的科技人員獲獎勵報酬的規定。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國際會都14項擴容提升任務抓緊運行

  報告原文:加快推進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第四使館區、新國展二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計劃報告

  報告解讀:圍繞「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可舉辦全流程主場外交活動的核心承載區」定位,懷柔區推進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提升,14項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核心任務正在抓緊運行。

  首先加快三項重點項目建設。加快雁柏山莊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國際精品。該項目地處雁棲湖北岸,總規劃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3.11萬平方米(地上約1.65萬平方米)。項目由世界建築界最高獎——普裡茨克獎獲得者、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主創設計,通過對原址現狀建築拆除後,以北宋《千裡江山圖》為藍本,結合宋代建築特色以及現代化元素進行升級改造建設,2019年5月16日開工建設,截至目前,項目地塊北側部分進入地下一層頂板施工。南側部分進入地上三層施工,局部二層封頂。計劃2021年4月底前竣工,2022年正式投入運營。

  雁棲湖組團建設項目也將力爭儘快開工建設,據介紹,該項目地處雁棲湖東岸,擬規劃總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米。該工程定位於主題度假酒店,致力於打造高端會議承接區,同時滿足周末度假需求,力爭儘早啟動開工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懷柔區還將在今年啟動實施雁棲湖國際會都相關功能完善項目。正在籌劃推進雁棲湖東岸相關建築外立面改造提升、環湖周邊山體生態修復、環湖步道建設和環湖彩葉林景觀設計改造等相關工作。目前,這些項目均在加快方案設計或有序開展相關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2020年能夠全部啟動。

  此外,規劃建設第四使館區是加強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位於東壩邊緣集團北區,壩河以北、機場第二高速以西,東側緊鄰金盞金融後臺服務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83.62公頃、地上總建築規模82.59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第四使館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本版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袁藝

相關焦點

  • 區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召開 在《核心區控規》全面落地實施中抓出...
    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批覆精神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動員部署大會精神,審議通過了《西城區貫徹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划進一步推進街區保護更新的實施意見》和《西城區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年行動計劃
  • 東城將如何推進核心區控規落地?專訪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
    隨著2020年8月21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以下簡稱《核心區控規》)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首都規劃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規劃建設從此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日前,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專訪。
  • 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中,增加與減少的分別是什麼
    #北京#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發布後,不少人抓住「疏解」和「文保」兩大要素,認為未來的東西城區將是一座空城與死城。那我們就來看一看核心區究竟增加了什麼,減少了什麼。土地不會憑空增加或消失,那麼我們就來對照用地現狀和規劃兩張圖,看看變化在哪裡。
  • 中央批覆《首都功能核心區詳細規劃》,打造世界領先智能電網,提高...
    理想能源網(微信ID:lxenews)獲悉,2020年8月2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進行批覆,規劃內涉及多方面能源領域相關內容  8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文本及圖紙。
  •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氣商氣 做好做活古鎮旅遊大文章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和人氣商氣,做好做活古鎮旅遊大文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羅增斌首先來到建設中的大梁山城市公園調研城市公園建設推進情況。
  • 官渡區:圍繞「三大功能定位」打造城市新中心
    官渡區委書記和麗川表示,官渡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好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緊盯「昆明城市新中心、綜合樞紐重要承載區、開放發展引領區」三大功能定位,突出「七個聚焦」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在「十四五」期間持續擔當、積極作為,為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聚焦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
  •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極簡版:5句話揭秘未來首都什麼樣
    郭金龍特意強調要把握三個關係:  即「都」與「城」、大局與自身、當前和長遠。  第一,關於「都」與「城」,郭金龍說,北京的發展是首都發展,北京的規劃是首都規劃,最核心的就是「四個中心」。(「四個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要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好「都」與「城」的關係,始終將「都」擺在首要位置,自覺從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高度審視和把握首都工作,緊緊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布局和推進「城」的發展,使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成為城市發展最鮮明的主題和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 新聞圓桌:對話兩江四岸核心區 透視彈子石CBD新價值
    特別是兩江四岸核心區規劃出臺以後,有關的話題和解讀非常多。兩江四岸核心區的範圍到底有多大?其整體提升的目標定位和重點是什麼?、聚集區、功能城區延伸形成了50平方公裡的整體提升區。 主持人主持人根據《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計劃將實施188個項目,總投資規模約578億元。
  • 古城、彩石、莊科3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徵集意見 趵突泉五龍潭...
    11月5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古城、彩石、莊科3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向社會公示並徵集意見。其中,古城片區是繼2007年公示後,結合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以及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修編後最新公示,片區將打造為集中體現「山、泉、湖、河、城」特色風貌的泉城標誌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核心區、世界文化景觀遺產集中展示區。
  • 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區內禁止經營短租房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郭宇靖)記者26日從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針對利用居住小區房屋經營短租帶來的治安、擾民等問題,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公安局等四部門日前印發《關於規範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明確短租住房按區域實行差異化管理,首都功能核心區內禁止經營短租住房。在北京其他區域經營短租住房的,要符合多項條件。
  • 核心區控規八張圖細化到您家門口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劃建設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辦好居民家門口的事,有的放矢補齊民生短板,解決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編制的重要目標。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核心區要建設成為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
  • 蔡奇:增強「紅牆意識」 完善工作機制 以更高水平做好「四個服務」
    原標題:增強「紅牆意識」 完善工作機制 以更高水平做好「四個服務」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高枝)昨天下午,市委書記蔡奇來到東城區、西城區就「四個服務」工作進行檢查。他強調,市級機關搬遷城市副中心後,每年首個雙調研都聚焦主城區,就是傳遞一個信號,全市工作重心始終在主城區,尤其是首都功能核心區。
  • 市南區: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區
    「四個功能區」展現市南氣質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城市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如何抓住時代脈搏,在日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突出重圍,成為各個區市亟待解決的問題,變革、創新成為了發展的關鍵詞。此時,市南區面向「十四五」,正式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區的奮鬥目標。新的目標,需要新的戰術路徑做支撐。
  • 北京公開推介95個項目,總投資超千億!
    在此基礎上,北京市發改委會同各區、各部門再次梳理篩選了一批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模式創新潛力大、有一定融資需求的項目,開展今年第二批公開推介,引導廣大市場主體投資、參與合作建設運營,進一步提振社會投資意願,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 首都核心區40餘條胡同是如何實現不停車的?
    今年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進一步明確了北京老城的發展方向,並創新性地提出「安寧交通」,即改變以車為主的交通理念,讓胡同逐漸回歸清淨、舒適的公共空間。過去三年間,東城區西總布胡同、王府井街區、東四九條,西城區達智橋胡同、鼓樓西大街、槐柏樹街等40餘條核心城區胡同陸續實現不停車。
  •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
    【提 要】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在協調中優化、在優化中協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彰顯特色優勢、全域協調聯動的發展格局。我省早在2017年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又於2018年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大力推進治髒、治亂、治堵、功能修補、生態修復、特色彰顯、亮化美化、治理創新八大行動,城鄉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將全面找出城市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著力更新城市空間結構。
  • 深圳最具投資潛力的區終於被發現!深圳東部宣布打造13座城,已低出...
    最新消息:2020年12月29日下午,國家文旅部召開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電視電話會,會上宣布了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等13家園區完成公示並正式取得創建資格。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也是13個入選園區中唯一主打數字創意產業的項目。
  • PPT教程:縮放定位功能詳解
    如果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