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說起,為何星戰不能徵服中國市場

2020-12-19 閒說漫威

電影輸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文化差異!

這一點,即使是現如今擁有著審美霸權的好萊塢,也是不得不要去面對的。

否則,即便是大製作,好萊塢大片也是折戟沉沙的局面,儘管好萊塢大片翻車的消息,在如今看來不再新鮮。

然而,有這樣一個IP,在北美本土乃至全世界來說,都是超級IP。

這個系列就是星球大戰系列。

星球大戰到底有多牛?

從1979年起,每年的5月4日,被稱作是「星戰日」;

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在北美上映,彼時還是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正好是年終記者問答會,但歐巴馬只是回答了幾個問題,就說:我要去看星戰了!

並且,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國家,都有一個經過註冊,並且會定期組織活動的絕地教教會,人數已超百萬人。

並且,星球大戰整個IP系列價值超700億美元,是MCU的兩倍,也是世界價值最高的IP排行榜第五名。

由此可見,星球大戰這個系列在北美,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但是,偏偏是這個徵服了全世界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盛產剁手黨的星球大戰,在中國卻偏偏失去了聲音。

從《原力覺醒》的8.11億元,到《天行者崛起》的1.44億元。

對比起復仇者聯盟系列4部電影,星球大戰全球價值十大第五的稱號,顯得有些疲軟以及名不副實。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星球大戰這個巨無霸,在中國市場中,全面——包括但不限於電影、漫畫、周邊等領域的潰敗?

最重要的原因,無非是兩個,生不逢時以及審美差異!

生不逢時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

星戰正傳三部曲盛行的年代,是1977年—1983年,而那個時候,外來電影幾乎在國內沒有市場。

要知道,1977年的時候,距離改革開放,還有一年呢!

到了前傳三部曲,也即是1999年——2005年的時候,國內的電影市場,才剛剛開始發展起來。

這一點,可以從我國曆年以來的票房總和可以看得出來。

從圖表中,我們大致能夠得出結論,我國的電影市場,是從2004年以來,才開始高速發展的。

換句話說,當星戰在北美乃至世界,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時候,國內是基本沒有任何關於星戰的消息。

等到,我國電影市場發展漸趨成熟的時候,甚至國內觀眾,對於好萊塢電影有著這樣的認知,「好萊塢出品,必屬精品」的時候,星戰電影卻陡然陷入了停滯。

而這個時候,國內引進的好萊塢電影,幾乎都是以大場景和特效為主。

這也是當時,好萊塢電影,被稱為好萊塢大片的主要原因!

從《蜘蛛俠2》到《指環王3》,從《變形金剛》到《哈利波特》可以說,新世紀以來好萊塢的大部分精品電影都在這個時候,湧入了我國電影市場。

哈利波特、漫威、變形金剛等等系列電影,都在這個時候,在國內悄然累積了不少的粉絲。

尤其是,漫威在瀕臨破產的時候,製片人凱文費奇破釜沉舟,一手打造的漫威電影宇宙。

從2008年起,以平均每年兩部MCU電影在上映著。

儘管漫威和星戰同屬於迪士尼旗下的IP,但兩者在國內的影響力卻是天差地別。

而當2015年上映的《原力覺醒》,恰好遇上香港導演北上,國內新生代導演也是佳作頻出,正是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影響力下降的時候。

所以,星戰系列在我國,自然就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換句話說,星戰系列不是紅的太早,就是來得太晚,完美地避開了我國電影觀眾能夠認識,並接受星戰的節點。

迪士尼的插手,星戰聖父的出局

迪士尼可以說是好萊塢投資的一把好手。

當年漫威瀕臨破產,破釜沉舟開拍了《鋼鐵俠》和《無敵浩克》兩部電影,其中《無敵浩克》還賠錢了。

但是,迪士尼卻是直接將漫威收購,並且給予資金拍攝電影,這才有了後來MCU的盛況。

同樣,在面對星戰這個超級IP的時候,迪士尼也沒有放棄,也是在2012年的時候,就以40.5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將星戰這個IP納入手中。

但是,迪士尼在處理星戰的時候,可能要比漫威更加慎重。

畢竟星戰在北美,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不知為何,迪士尼竟然在拍攝星戰新電影的時候,將盧卡斯踢開了,從導演到編劇,後傳三部曲幾乎失去了盧卡斯的身影。

要知道,星戰的所有榮光,幾乎是盧卡斯一手打造的!

從「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far away······」到「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從星戰的每一個設定,每一個種族,每一艘戰艦,都是盧卡斯一手打造出來的。

儘管斯坦李被稱為漫威之父,但事實上,在斯坦李退休的時候,漫威依然能夠自主運轉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漫威的榮光,是屬於斯坦李以及其他漫畫編輯共同支撐起來的。

但星戰的榮光,則是盧卡斯一手打造出來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迪士尼竟然完全將他踢開,自己重新聘請了編劇和導演,這樣的星戰是沒有靈魂的!

原本國內觀眾就沒有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星戰,這個沒有靈魂的星戰後傳三部曲,就更加妄想讓國內觀眾能夠欣賞了。

可以說,精明了幾十年的迪士尼,在星戰這一手上,算是昏聵了。

儘管後傳三部曲的全球票房,也十分驚人,但從它在IMDB上的評分來看,算是口碑愈下。

出片頻率低,被茫茫片海淹沒

在2012年,盧卡斯影業被迪士尼收購的時候,星戰其實還是有機會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立足的。

那就是採取和MCU一樣的戰略,通過片海戰術,每年輸出幾部合格線以上的電影,來積累粉絲。

並且,按照星戰系列在北美,以及世界的知名度而言,合格線以上的電影,也肯定能夠為片方帶來不菲的收益。

只可惜,或許是迪士尼對於星戰過於看重,在出片的頻率上實在是有些慢,兩年出一部。

而這個時候,正是漫威電影宇宙奮起直追的時候,通過每年平均2到3部電影,在中國市場累積了不少的粉絲。

因為在2015年之後,好萊塢電影在國內,不再具備統治地位,即使是《復仇者聯盟3、4》這樣的超級爆款電影,在上映當年,也不是票房冠軍的存在。

所以,星戰這時候依然存在著彎道超車的理論可能性!

我國電影市場對於外來電影,都有著嚴格的引進政策,中影和華夏每年每家僅有15部的引進資格,並且美國電影每家每年也僅有5個!

在這裡就可以看到,數量就這麼多,星戰不進來的話,那麼就是將市場讓給了別人。

自然就沒有機會累積粉絲了。

核心設置落後,以及國內沒有支撐星戰文化的基礎

這也是導致星戰未能在國內有著大體量忠粉的原因!

星戰的核心是什麼?

原力!

光劍!

然而這一套核心,在新世紀的中國觀眾看來,不過和八九十年代的港臺電影的武俠相類似,只是換了個場景罷了。

原力?

不就是內力嗎?創造萬物的功能沒看到,反而是看到了原力越深,戰鬥力越強,這不正是內力越深厚,戰鬥力越高嗎?

光劍?

我段譽六脈神劍請求出戰!

任何一種流行文化,都應該有一個基礎,以及陪伴屬性。

星戰之所以能夠在北美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除了離不開電影的成功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星戰在其他領域的發展。

漫畫、周邊、動漫等等。

可以說,在星戰電影之外,北美以及世界的觀眾,都能夠接觸到星戰文化,星戰文化是伴隨著他們一起成長的。

在潛移默化之下,自然就會對星戰產生一種認同感以及共鳴感。

而國內,恰巧就少了這種星戰文化的氛圍,想要對星戰有認同感,難度就大了不少。

結尾

對於流行文化而言,能夠流行十年乃至數十年,已經是十分了不起了。

星戰系列電影,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夠擔當得起偉大一詞的系列電影,因為星戰系列的偉大,不僅僅在電影系列的成功,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本身對於電影技術的促進!

一如《阿凡達》對於3D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說起,為何星戰不能徵服中國市場
    星戰9的票房在國內跳水了,1.44億的票房完全配不上星戰這個系列!星球大戰到底有多牛?從1979年起,每年的5月4日,被稱作是「星戰日」;2015年12月18日,《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在北美上映,彼時還是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正好是年終記者問答會,但歐巴馬只是回答了幾個問題,就說:我要去看星戰了!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戰粉的漫漫情懷之路
    看過《星戰》系列的影迷看情懷,沒看過系列的新粉看特效。這句話是沒錯的,對於很多新粉來說,單看《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讓人一頭霧水,不知哪是哪。《星戰》系列除動漫漫畫之類的共有11部,足足跨45年時間線,憑實力打造了一部情懷星戰史。
  • 【影評】《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2012年,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後宣布拍攝「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自2015年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開始,到現在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後傳三部曲就此告一段落。這一部同時也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球大戰9:情懷終將逝去,天行者不再歸來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終於上映了,持續近四年的《星球大戰:後傳》也畫上了一個句號。從1977年開始的《星球大戰:正傳》,再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星球大戰:前傳》,最後到今年這部剛剛完結的後傳。42年,9部電影,20多小時的時長,這個科幻電影史上起到劃時代作用的IP終於要告一段落了,我希望這不是最終的結局。先說說這部《天行者崛起》吧。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曝終極中字預告
    3PO為何看起來如此悲傷?天行者的傳奇,迎來終章,而我們對星球大戰故事的探索,將永無止盡。」《星球大戰9》的故事發生在《最後的絕地武士》之後的一年。反抗軍利用這一年時間重新完成集結得以繼續抵抗第一秩序,直接切入故事線。而在《最後的絕地武士》裡,天行者盧克用盡了自己的原力,最終死去。
  • 從《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看新舊星戰粉絲的紛爭,割裂和平衡
    新舊星戰粉絲的紛爭電影《星戰9》是《星球大戰》系列後傳三部曲的第3部作品,也是星戰正傳的第9部作品,同時也是星戰故事中「天行者家族」的最終章。《星球大戰》1/2/3即使是相對晚一些,在90年代才以VCD這種形式初次接觸到《星戰》系列的中國影迷如今也要40多歲了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戰系列電影的最終章,經典永遠傳承
    而《星球大戰》不僅是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也順帶成了20世紀以來重要的文化事件。然而意料之中的是,在眾多星迷的矚目下,號稱有著最長久而且最掙錢的星戰系列,也同樣出到了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或許從一開始,影片中凱洛與蕾伊之間的衝突關係才是星戰後傳三部曲一直以來的核心,本片中的這個結局想必也並沒有讓粉絲們失望
  • 深度解析《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為什麼它在中國特別的冷門
    因為幾乎沒有什麼系列電影能做到連續拍攝9部,而且從1977年的《星球大戰1》到2019年的終章《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星戰迷們似乎依然熱情不減。《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然而相比國外的票房火爆,在國內票房和口碑卻一直在縮水,作為19年底引進的重量級的《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票房成績僅僅1.4億。對於星球大戰這麼大體量的一個作品,而且延宕42年的時間來說,確實有點名不符實。
  • 深度解析《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為什麼它在中國特別的冷門
    因為幾乎沒有什麼系列電影能做到連續拍攝9部,而且從1977年的《星球大戰1》到2019年的終章《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星戰迷們似乎依然熱情不減。9:天行者崛起》《星球大戰9》在上映後毫無懸念的拿下了北美首周末票房冠軍。
  • 原力繼續溜鐵粉——《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原力繼續溜鐵粉——《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9:天行者崛起》。片名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 Star Wars: Episode IX / Star Wars 9 (2019),別名星球大戰9 / 星戰9。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那是夢開始的地方!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星戰後三部曲劇情最好的一部,連貫震撼,沙漠追逐緊張刺激憾天動地,波濤洶湧的海洋上二人對打單挑最強實力光劍四射,片尾星戰大戰總攻擊充滿屏幕,西斯皇帝復活歸來閃電大招頻頻,最後的大戰兩條劇情線展現的很飽滿,但是上萬艘飛船大戰的戰爭戲再多一些就好了,片長再長一些就好了,而羅密歐與茱麗葉式片尾升華悲劇史詩……許多年後,當女主回到塔圖因星廢棄的住處,拿著雙劍,望著遠處的雙色日落,她飽含淚光
  •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情懷不能掩蓋平庸的現實
    有人說這部大結局看出了「太極」的意向,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謂原力的兩面催生出了銀河間的不同勢力與立場,最終成就了這接連9集轟轟烈烈的「太空歌劇」。只不過,就好像影片結尾字幕配曲無論再怎麼轉換,最終還是要回到星球大戰主題上一樣,《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依舊不斷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 【預售】《星球大戰:天行者的崛起》點燃終章
    《星戰》系列第九部作品《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故事發生在《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一年之後,「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三個三部曲即將迎來終章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拍了42年的星球大戰究竟講了什麼?
    你或許不是《星球大戰》的粉絲,但你一定聽說過它。作為星戰系列的收官之作,《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全球票房超10億美元,開啟預售前一小時的成績,比《復仇者聯盟4》還要高出45%。這個全球粉絲不計其數、拍了42年的超級IP「星球大戰」究竟講了什麼?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概念設計賞析
    猶記得去年的電影院能因為一部部的爆米花大片堵得水洩不通,《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就是這其中之一。星戰系列是喬治·盧卡斯發明得最古早爆米花科幻大片,也是粉絲文化最開始興起的地方。當這個系列到了第九部,它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疲軟期,市面上的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X戰警這些新興超級英雄,已經網羅了一批批嗷嗷待哺的青少年,星戰系列是老粉的狂歡。
  • 【CGS中國巨幕星戰9熱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The Rise of SkywalkerCGS中國巨幕熱映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全新三部曲的終章,由《星戰7》導演J·J·艾布拉姆斯執導,黛西·雷德利、亞當·德賴弗、奧斯卡·伊薩克等演員出演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豆瓣7.0 別懼怕最真實的自己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馬上就將在12月20日中美院線同步上映,而早兩日正是該片全球口碑與評分解禁日。目前爛番茄新鮮度56%,MTC 57分。《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題材系類電影,同時也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
  • 一口氣看完《星球大戰》全系列10部深度回顧解析,為你無縫連接《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而史詩傳奇星球大戰系列,也在今年走到了最終章,嚴謹來說,叫「天行者傳奇」的最終章。為了更好的迎接《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我重新爆肝整理全部的星戰系列電影作品,一次性為大家進行回顧和解析,如果想要看更詳細深入的分析,可以回看我兩年前做的星戰全系列。
  • 個人意見|《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故事開始的地方「結束」
    「星戰」新三部曲中,《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是唯一一部中國內地同步北美上映的影片,12月20日該片與《葉問4》、《xxx》一同上映。致敬經典還是開創新路?在新三部曲的開端,導演兼製片人J·J·艾布拉姆斯就明確做出了選擇:致敬經典。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存在盧卡斯剪輯版,安納金有客串
    可以想像,如果喬治盧卡斯真的希望積極參與星戰的拍攝,當初他就不會將其出售給了。2012年,盧卡斯把自己的盧卡斯影業賣給了迪士尼。但是,儘管不再參與星戰系列的拍攝,喜歡穿格子襯衣,一臉大鬍子的盧卡斯仍然是這個系列的導師級人物,並樂於隨時提出自己的建議。每次星戰系列遇到麻煩,人們都會想到盧卡斯,把他當作救場的白衣騎士。此前,《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上映後不久就有消息稱,盧卡斯感覺遭到「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