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記憶中的哈利·波特嗎?他是我們童年不可磨滅的一個記憶。
演員丹尼爾在《哈利·波特》後做了很多嘗試,喜歡獨立電影的他演過怪物,同性戀和全裸男。
而這一次小編要介紹的電影,他在其中扮演一具屍體。
這部電影就是《瑞士軍刀男》!
從電影類型的角度看,不論在IMDb還是豆瓣上,喜劇都是本片的標籤之一。
沒錯,它的確很好笑,但另外一方面,它也看哭了很多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哭成狗。
它也不那麼輕鬆——笑過之後便是沉重,這大概是今年目前看過最難過的一部電影。
又好笑又悲傷,怎麼做到的?
在小編看來,它的做法和很多讓人看了流淚的周星馳喜劇有些類似——
用最荒誕、離奇的故事講最真切的、最樸實的人類情感;用最搞笑的甚至低俗的情節講人的困境與掙扎。
《喜劇之王》
一句話,打動我們、讓我們悲傷的不是劇中人的遭遇和感受,而是這些遭遇和感受具有普世性,讓我們想到了自己。
但如果只是給你們講解這些,那可不是小編我的水平。
那麼究竟小編是怎麼看待這部電影的呢,別急,且聽小編我慢慢道來。
男主角漢克被困在了一座孤島上,孤立無援的他正準備自殺,卻看到遠處的海邊漂浮來一句屍體。
這具屍體堪稱是漢克存活下來的秘密武器,他就像瑞士軍刀一樣,集各種功能與一身。
沒錯,他就是片名的來源,瑞士軍刀男。
這具屍體的手鋒利的像砍刀,可以攔腰砍斷樹木。
打個響指還能生起火來。
可能是這具屍體在海中泡了太久,當漢克渴了的時候,只要輕輕的拉一下這具屍體的舌頭,就會有水冒出來。
餓了的時候,只要在屍體的嘴裡放上小石子,拉著屍體的身體就可以當機關槍一樣使用。漢克就拿他來打獵和捕魚。
他的屁具有多種功能,甚至可以當做馬達動力讓漢克乘著他在海上翱翔。
更奇葩的是屍體勃起後指引的方向可以充當指南針。
雖然漢克也忍不住吐槽說:你真是這個噁心世界最噁心的存在。但不得不承認,這具屍體救了漢克的命,解決了漢克的生存問題。
這具屍體還和漢克一起過家家,還原漢克純真的暗戀故事。在漢克這裡,這具屍體的屎尿屁都是不用遮攔的優點,是這具屍體幫助漢克回到了人類社會。
電影有著充滿腦洞的情節,卻按照最正常的節奏按部就班的發展著。
但結局卻絕對出乎意料。
因為漢克根本不生活在荒島上,而生活在心儀女孩家後面的一座山上。
那麼問題來了——
屍體是否真的存在,還是一切都是漢克的幻想?
小編個人比較傾向於他確實是存在的,影片臨近結尾處引入的第三方視點足以證明。
儘管如此,還有另一個問題依舊存在——
曼尼只是一具屍體,所有的互動和多功能都是漢克的想像?還是就是有這麼一具神奇的屍體?
關於這個問題,影片沒有給出一個足夠明確的答案。
兩種猜測指向的是兩種不同的影片風格,也為我們提供了更大的解讀空間:
猜測之一,如果是幻想,那麼本片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心理片。
漢克是一位積極尋求自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曼尼是他想像出來的另一個自己。
那麼漢克和曼尼的荒島求生之旅,也就是漢克的自我救贖之路。
從這個角度看,漢克解答曼尼疑問的過程其實是他的自我宣洩過程。
畢竟,現實世界中的他沒什麼朋友,他的故事沒有一個可供講述的對象,他的情緒也沒有一個宣洩的出口。
同樣得不到宣洩的,還有漢克的欲望。
而漢克想像出的曼尼,除了是他傾訴的對象,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他原始欲望的化身。
因為對於一位深受道德觀念影響的現代人來說,很多行為人們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不能做。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唱歌,比如當眾放屁。
但曼尼不會有這些顧慮,他抑制不住的放屁,他旁若無人的勃起,他面對漢克假扮的莎拉第一句話講出的就是自己的性衝動。
可以想像,曼尼的行為、想法都是漢克在日常生活中極力否認和壓抑的。
所以兩人的交流過程,也是漢克和自己的欲望達成和解的過程。
這麼說來,漢克和曼尼在水下的擁吻,更像是一場和解達成之後的精神自慰。
是的,在漢克幻想的世界裡,他終於拋開了雜念,生活的很幸福。
於是影片主題也就出來了——
它講的是一個夾在社會道德與原始欲望之間的現代人的自我拯救;
它探討的是我們到底該在物質世界中艱難的活下去還是在精神的世界裡追求滿足。
猜測之二,這個神奇的屍體確實存在,那麼本片就更像是一部頗具超現實主義色彩的荒誕作品。
而對於一部荒誕作品來說,重要的不是故事發生的合理性,而是它的發生意味著什麼。
換句話說,影片為什麼會設置這樣一具神奇的屍體,並讓他和漢克產生關係?
在我看來,這裡包含著二戰以來廣泛出現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母題——人的異化。
人的異化指的是人喪失了人的本性或天性,人由此變成非人。
很明顯,片中的兩位主人公都是異化了的人。
曼尼自不必說,他是死屍,也是工具。
想必在學校的課本上你們都曾見過這樣一句話:人和動物的根本差別,在於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而在本片中,人死而復生成為了工具,並且影片的名字就是人和工具的組合。
這個設定看起來很荒誕,但折射出的內涵卻很現實——在現代社會裡,人是否有變成工具的趨勢呢?
就富士康這類加工製造業工廠來說,那些整日在流水線上不停工作的工人,是在使用工具還是在被工具使用?
是的,或許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都是瑞士軍刀。
這就是片中呈現的第一種異化,人與自我之間的異化。
而漢克這個角色主要代表的則是人與社會之間的異化。
個人本來應該是社會的一部分,和社會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漢克一出場,就是一個叛逃者或者說流亡者形象。
他對社會和人類抱有著極其悲觀的態度,認為人類就只是跑來跑去,眨眨眼睛,呼吸,進食。
於是曼尼和漢克便不再是獨特的兩個人物,他們是一類人的象徵——喪失自我的人,喪失社會性的人。
所以其實全片也可以看作是曼尼尋找自我、漢克尋找社會身份的過程。
當然,以上所有只是我對電影的解讀,而非這部電影的唯一解釋,或者說這部電影根本就沒有一個唯一的解釋。
而主題與結局的不可確定性也正是《瑞士軍刀男》的迷人之處。
它既好笑又沉重,既荒謬又真實,你既可以單純的把它看做是兩個男人的冒險之旅,也可以通過它反思自己的人生。
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本身似乎也像是一把集多功能於一身的「瑞士軍刀」,那麼,你會如何使用這把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