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鎊解讀丨風電上網電價新政,引導和護航實現陸上風...

2021-01-13 澎湃新聞

本文原標題:《重鎊解讀丨風電上網電價新政,引導和護航實現陸上風電全面平價最後一公裡》

原創:時璟麗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882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2019-2020年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新核准項目的電價政策,以及之前核准項目所適用的電價。這是在落實《能源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規劃和風電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風電實現與燃煤發電平價上網、同平臺競爭的目標之下,推進陸上風電實現全面平價、海上風電補貼退坡做出的系統性價格政策安排,給予行業清晰的價格信號和預期,引導風電產業在「十三五」後半程以及「十四五」階段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平穩過渡至補貼完全退出,護航陸上風電全面平價最後一公裡,促進海上風電逐步提效率、降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以下就風電電價歷程和作用、新政制度和導向等進行分析。

(文丨時璟麗)

電價是風電產業發展基石性經濟政策

風電電價機制在支撐我國風電產業和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經過六年國家和地方招標定價、初步摸清各地區風電發電成本的基礎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09年7月建立了陸上風電上網標杆電價制度,將全國分為四類資源區,依據風資源和開發建設條件,按照《可再生能源法》中成本加合理利潤確定電價的原則,首次制定了分資源區標杆電價。根據行業發展形勢,在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調整了各資源區的標杆電價水平,此次又出臺了2019、2020年指導價(圖1)。2014年6月確定了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從風電電價政策十年曆程看,政策出臺、調整和實施一方面體現了價格政策的穩定性,使行業預期明確,另一方面根據成本變化情況進行適時適度的電價退坡,既提升了國家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率,又實現了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圖1 陸上風電上網電價水平變化

風電電價政策的實施效果顯著。2011-2018年,我國風電新增和累計併網裝機連續八年位居世界首位,並帶動了國內製造業和技術發展。截止2018年底累計併網裝機達到1.84億千瓦,在全部電源總裝機和總發電量中佔比分別為9.7%和5.2%,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達到363萬千瓦,近期呈現加速發展態勢。風電成為電力供應清潔轉型的重要力量。

風電上網電價水平的歷次調整符合國家能源轉型戰略、五年規劃和行業發展需求。「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初期,電價政策相對側重支持「三北」等風資源豐富、發電成本低的地區風電發展。之後隨著國內大容量、低風速機組和智能化風電技術出現,電價政策轉為並重支持東中部和南方地區、「三北」地區、海上風電發展。在明確的電價水平下,通過市場和企業選擇,無論是各年度新增裝機規模上,還是在裝機地域分布上,陸上風電均實現了均衡發展,如「十三五」以來年度新增裝機為1500-2100萬千瓦,且總裝機規模及分布與規劃目標基本一致(圖2)。

圖22009年以來風電年度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

適應新形勢完善電價機制

《通知》明確了新政制定的原則,即落實2020年與煤電平價上網要求、科學合理引導投資、實現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推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這些原則之下並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風電電價新政既有新思路的設計即「質「的變化,也延續了既往的電價退坡機制即「量」的調整。

將標杆電價改為指導價,以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要求和體現全面實施競爭配置的政策導向。2019年開始對新核准的集中式陸上和海上風電項目全部實施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各資源區的價格水平是競爭電價上限,因此價格的指導意義和作用更強,標杆電價改為指導價體現了市場化方向。

確定陸上風電補貼完全退出時間表。2019年陸上風電指導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34、0.39、0.43、0.52元。2020年為每千瓦時0.29、0.34、0.38、0.47元,指導價低於當地燃煤標杆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的地區,以燃煤標杆電價作為指導價(圖3)。2021年新核准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圖3 分省份當前燃煤標杆電價和2019年、2020年陸上風電指導價

這一補貼退坡直至退出最終時間表與國家目標是一致的,且電價水平下降的步伐和幅度也考慮了風電行業實際情況,避免各年之間電價水平變化過大對產業造成影響和衝擊。根據目前風電場投資水平,按照I、II、III類資源區平坦地區初投資7000元/千瓦、IV類資源區山地丘陵地區初投資8000元/千瓦測算,在2019年指導價水平下,四類地區的風電場年等效利用小時數分別達到2385、2079、1885、1782時,就可以保證基本收益。2018年全國風電年等效利用小時數為2095,且近兩年國家解決棄風限電的各項措施已見成效,還將繼續加大解決限電問題的力度,因此指導價配合以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可以在符合當前成本情況下促進公平競爭和行業優勝劣汰。

對於分散式風電,如果不參與市場化交易,則不需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可直接適用當年所在資源區指導價;如果其參與市場化交易,則國家不提供補貼,但根據國家風光無補貼平價上網政策,可以申請作為平價項目,享受相關政策,如交易電量僅執行項目接網及消納所涉及電壓等級的配電網輸配電價,免交未涉及的上一電壓等級的輸電費,對納入試點的就近直接交易電量減免政策性交叉補貼,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補償等。

小幅降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本次是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出臺以來電價水平首次調整,2019年近海風電指導價由之前的0.85元/千瓦時,降低到0.80元/千瓦時,2020年再降到0.75元/千瓦時,降幅不大。此外,對新核准潮間帶項目,適用陸上風電電價政策。降低電價水平的目的是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激發企業的內在動力降低成本,採用逐年小幅降低的方式則是綜合考慮了我國海上風資源條件、繼續支持海上風電市場發展進而帶動大容量機組和整個產業鏈發展。我國沿海地區海床條件、風資源條件差距較大,目前條件好的地區近海風電成本加成水平低至0.65/千瓦時左右,條件一般的地區則在0.80元/千瓦時左右。因此,近海風電電價水平調整體現了繼續支持海上風電發展。對於風資源和施工運維條件好地區的近海風電項目,雖然成本加成水平與指導價差距較大,但可通過充分競爭確定上網電價方式降低實際上網電價。

項目核准和建成併網時間共同決定適用的價格政策和電價水平。根據既往電價政策,項目核准和開工時間(核准後兩年內開工)決定其適用的電價水平。《通知》對此進行了調整,項目電價水平取決於項目核准時間和建成併網時間,更具合理性,且便於操作和實施。

具體是,對陸上風電項目,2018年底之前核准但2020年底前未完成併網的,以及2019年、2020年核准但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即為2018年和2019年核准的項目留出至少兩年的建設期,為2020年核准的項目留出1-2年的建設期,既考慮了風電開發建設的時間周期,也保證陸上風電在「十四五」初期真正實現完全去補貼。

對海上風電項目,2018年底前核准且在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併網的,則執行核准時上網電價(即近海風電執行0.85元/千瓦時或低於該水平的競爭配置電價),2022年及以後全部機組併網的,執行併網年份的指導價。即對2018年之前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留出至少三年的建設期,一方面考慮了海上風電建設難度大、周期長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規範海上風電開發,使前期工作紮實的項目具有更好的建設條件。

(執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時璟麗)

↓↓↓

相關連結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完善風電

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

發改價格〔2019〕88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物價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關於風電2020年實現與煤電平價上網的目標要求,科學合理引導新能源投資,實現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推動風電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現將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於陸上風電上網電價

(一)將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新核准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全部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不得高於項目所在資源區指導價。

(二)2019年I~Ⅳ類資源區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准陸上風電指導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34元、0.39元、0.43元、0.52元(含稅、下同);2020年指導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29元、0.34元、0.38元、0.47元。指導價低於當地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含脫硫、脫銷、除塵電價,下同)的地區,以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作為指導價。

(三)參與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的分散式風電上網電價由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協商形成,不享受國家補貼。不參與分布式市場化交易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執行項目所在資源區指導價。

(四)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二、關於海上風電上網電價

(一)將海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新核准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上網電價。

(二)2019年符合規劃、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新核准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2020年調整為每千瓦時0.75元。新核准近海風電項目通過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上述指導價。

(三)新核准潮間帶風電項目通過競爭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項目所在資源區陸上風電指導價。

(四)對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執行核准時的上網電價;2022年及以後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執行併網年份的指導價。

三、其他事項

(一)風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由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二)風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電量、上網電價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並於每月10日前將相關數據報送至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

上述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9年5月21日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閆志強

相關焦點

  • 建議收藏|風電上網電價及補貼政策綜述
    2019年起,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作為風電項目競價的最高限價,要求陸上風電在2021年實現全面平價,體現了全面實施競爭配置的政策導向。(一)陸上風電項目1.標杆電價階段2009年7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1906號),按照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把全國分為四類資源區,並核定了對應的標杆上網電價。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據統計,2019年我國陸上風電單位造價成本較2011年下降了27%,達到6500元/千瓦時,「三北」地區度電成本已經從1元以上/千瓦時下降到0.2元/千瓦時左右,中東南部也下降到0.3-0.35元/千瓦時左右。甚至市場有信心到2023年,「三北」高風速地區的度電成本可以實現0.1元/千瓦時。未來依託資源和市場,可能產生更多具備平價條件的地區。
  • 秦海巖:開發風電是我國中東南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最優選擇
    中東南部地區完全可以大規模開發本地風能資源,實現「電從身邊來」,落實中東南部地區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文丨秦海巖)一風電是最節地的發電技術風電有多種基礎和塔筒形式。現在廣泛使用的圓錐塔筒,地下基礎部分深埋至少2米,這個深度不會影響耕種,而露出地面的承臺部分佔地不到100平米。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風電市場之一,風電裝機量和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棄風問題逐漸改善。近年來,隨著國家風電價格調整和補貼政策的變動,海上風電項目進入搶裝階段。
  • 2020年風電塔筒行業運行現狀,風電裝機需求下,塔筒需求前景廣闊
    得益於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風能行業正在快速發展,2019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容量60.4GW,較2018年增長了19%,是風電歷史上增幅第二高的年份。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54.3GW,海上風電為6.1GW。截至2019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51GW。
  • 中國六成風電來自這裡,可如何送出仍無解
    陰山山脈北緣、烏蘭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從南至北連綿起伏,陳凱歌執導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就在此地取景拍攝。 國內首個重回開發主舞臺的風電基地——烏蘭察布600萬千瓦基地項目,就坐落於此。佔地總面積約2072平方千米,總投資近400億元的,是國家批覆的首個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項目,也全球最大容量單體陸上風電基地。
  • 經濟環保不佔地——開發風電是我國中東南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最...
    中東南部地區完全可以大規模開發本地風能資源,實現「電從身邊來」,落實中東南部地區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一、風電是最節地的發電技術   風電有多種基礎和塔筒形式。現在廣泛使用的圓錐塔筒,地下基礎部分深埋至少2米,這個深度不會影響耕種,而露出地面的承臺部分佔地不到100平米。
  • 伍德麥肯茲:中國風電將於2025年後實現成本競爭力,煤電不再具備...
    伍德麥肯茲近期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預計,2020-2029年間,中國風電市場將共計新增併網容量251GW,其中85%來自於陸上風電市場。至2029年底,國內累計併網容量將達到461GW,是整個亞太(除中國大陸外)市場的三倍多。
  • 伍德麥肯茲:越南將包攬東南亞地區新增風電裝機的66%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東南亞地區的風電市場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越南將包攬東南亞地區新增風電裝機的66%。行業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日前發布報告稱,近年來,東南亞地區風電行業發展迅速,預計2020年至2029年期間,該地區有望新增8.9吉瓦風力發電裝機,而這期間,該地區風電領域總共需要投入至少140億美元資金。 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是目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電力市場之一,該地區人口總數已經超過6.5億,預計在2030年前,電力需求的年均增長率將保持8%左右。
  • 中國陸上風電大機組,誰執牛耳?
    在風電產業較為發達的歐洲地區,其陸上風電已經進入到了3MW時代。據歐洲風能協會發布的《2019年歐洲風電報告》統計,基於14個國家和地區數據,歐洲2019年新增陸上風電機組單機平均功率已經突破3MW,達到3.1MW,較2018年樣本國家和地區2.6MW的單機平均功率提升了19.2%,其中芬蘭(4.3MW)更是已步入了陸上4MW時代。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繼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後,我國又進一步為中國減少碳排設定了階段性目標。
  • 【2016能源引爆點】2016風電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
    2016年隨著風電上網價格政策的調整和「十三五」規劃的出臺,風電將何去何從?本文為您梳理了2016年風電圈需要重點關注的7個方面,希望能幫助各位風電人把握行業脈搏。中國風電行業有如何實現健康發展,無所不能認為以下幾點需重點關注:1.政策層弱化裝機規模目標,推進風電合理開發「十二五」期間國家能源局下發核准計劃規模累計1.38億千瓦,前四批計劃平均完成率為82%,其中2014年計劃完成率最低僅為56%。2016年時逢「十三五」規劃編制之年,風電裝機規模如何制定成為核心聚焦問題。
  • 國投電力成功收購瑞典奧特瑞恩陸上風電項目
    國投電力成功收購瑞典奧特瑞恩陸上風電項目 2020-12-21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火、水、風、光、核電發電成本,看未來競爭力!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之後,我國必然要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轉型。截止2019年底,火電裝機佔到全國總裝機的59%,發電量佔到全國總發電量的68%。先來看一下,最近幾年,各類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如下圖所示。幾種典型發電機組的電價及成本,燃煤發電機組、水電機組、風電機組、光伏發電機組和核電機組。
  • 未來五年陸上風機風輪直徑將超200米!風電葉片「大」時代已至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葉片呈大型化輕量化趨勢今年,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新增了7.25MW、8MW及10MW機組,陸上風機最大容量將刷新至6MW。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此前下發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計劃》)就提出,把高效葉片氣彈、輕量化結構、新材料相結合的一體化設計技術和100米及以上風電葉片列為未來風電技術創新重點突破目標;科技部今年發布的《2019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也提出,開展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樣機研製與檢測試驗技術、新型輕量超長柔性葉片技術、超長葉片一體化設計技術等研究
  • 國內陸上最大兆瓦變壓器上置機組完成樣機吊裝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該機型可在年平均風速7.5-8.5m/s的北方區域實現度電成本0.15-0.19元/度。三一重能5兆瓦平臺產品採用35kV變壓器上置到機艙的方案。三一重能的5兆瓦平臺機組採用成熟的雙饋技術路線和高品質的供應鏈配套。12月8日,三一重能5兆瓦平臺產品在國家能源大型風電併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張家口張北縣)首臺樣機順利完成吊裝。該產品是目前國內首家首臺變壓器上置機艙的陸上最大功率產品。
  • 山東陸上風電最大單個風機亮相 水發集團自主建設運營
    該項目是國內陸上風電最大的風機基礎之一,歷時兩個月零五天完成了10萬千瓦風場的基礎工程,也創造了風電史上的奇蹟。郯城偉晟紅花99MW風力發電項目總投資近10億元,可實現年發電量2.6億度,將充分利用風力資源,實現低成本、高產出、高效益。項目於2020年7月10日完成首颱風機基礎澆築,單個風機基礎最大混凝土量超一千立方,達到陸上風電國內之最;9月15日,項目完成最後一颱風機澆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