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上風電大機組,誰執牛耳?

2020-12-2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遙想1986年建成的我國第一座風電場——馬蘭風電場,其單機功率只有55kW。發展到2019年,我國新增裝機風電機組平均功率已達2.45MW。而據全球風能理事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的平均功率已超過2.75 MW,單機平均功率較十年前增長了72%。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風能的未來》報告認為,機組大型化趨勢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更大的容量、風輪直徑以及更高的輪轂高度將帶來更低的度電成本,預計陸上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將在2025年達到4-5MW。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今年初的研究則顯示,更大的風電機組可能會使LCOE進一步降低6美元/兆瓦時。

在風電產業較為發達的歐洲地區,其陸上風電已經進入到了3MW時代。據歐洲風能協會發布的《2019年歐洲風電報告》統計,基於14個國家和地區數據,歐洲2019年新增陸上風電機組單機平均功率已經突破3MW,達到3.1MW,較2018年樣本國家和地區2.6MW的單機平均功率提升了19.2%,其中芬蘭(4.3MW)更是已步入了陸上4MW時代。

在全球陸上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以及國內風電平價背景雙重影響下,提升發電效率、減少風機數量和施工量,進而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維成本的市場需求,持續推動著我國風電機組向著大兆瓦方向發展。在國內陸上風電領域,「三北」等陸上高風速地區大規模應用大機組已成為降低度電成本的一道利器。

事實證明,近些年我國陸上新增單機功率也正在快速切換至3MW及以上。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CWEA)數據,2018年我國陸上3.0MW及以上機組新增裝機1240MW,而到2019年這一數值已達4890MW。從近兩年的陸上大基地招標中也可以看出,「不低於3MW」的機組容量要求也越來越常見,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中,按投標機型種類算,4MW以上佔比為69.2%,平均單機功率達4.2MW。國家電投1.4GW風電大基地項目競標中,12家中國整機商中有11家投標風機的單機功率在4.5MW及以上。

面對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對於大容量機組日益強烈的需求,明陽智能成為率先發力大容量風電機組研發的整機商。2010年,明陽推出了基於半直驅技術的全球首臺3MW超緊湊型風電機組,成為國內首批擁有3MW系列風電機組開發能力的風電整機企業;2015年,明陽MySE3.0MW風機在中山總部下線,此後MySE系列風機成為被市場和業主廣泛認可的明陽主打產品。近年來,明陽智能陸續發布陸上4.0MW和5.2MW機組,並實現了商業化應用,持續引領著大容量風電機組技術的發展潮流。

憑藉3.0MW及以上系列機組的技術先發優勢以及豐富的建設和運營經驗,明陽智能實現了對大兆瓦機組的市場引領。在近幾年全國3.0MW及以上陸上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市場中,明陽智能所佔份額不斷攀升,連續四年超過50%。截至2019 年底,明陽智能風電機組在手訂單達15.75GW,其中3.0MW及以上機組容量佔比高達92%。

目前,陸上大機組的「明陽版圖」已初步形成,並持續穩步擴大。根據CWEA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3.0MW及以上陸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9545MW,明陽智能佔比44.6%;2019年,全國3.0MW及以上陸上風電機組新增裝機4890MW,明陽智能佔比57.3%。在累計裝機和2019年新增裝機上,明陽智能雙雙排名第一。

這其中,陸上3.0MW至4.0MW(不包括4.0MW)累計裝機8997MW,明陽佔比44.2%。新增裝機4378MW,明陽佔比57.6%;4.0MW及以上累計裝機548MW,明陽佔比51.1%。新增裝機512MW,明陽佔比54.7%。

取得如此成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明陽智能MySE系列機組具有的獨特且先進的半直驅技術。首先,基於特有的齒輪箱與發電機效率優勢,半直驅機組的傳動鏈效率高達97%以上。在相同條件下,MySE機組發電量同比其它機組高5%以上;其次,MySE半直驅機組的中速發電單元擁有更高可靠性,故障率大大降低;最後,MySE半直驅機組重量輕、體積小,在運輸和吊裝上更具成本優勢。

在適應性機型方面,明陽智能豐富的陸上大機組機型,極大滿足了全國各類風資源環境的風電開發需求:明陽MySE3.6-135可適用於沿海颱風環境地區和大部分高風速地區;MySE3.X-145和MySE3.X-156可適用於華中、華南等超低風速風區;MySE4.0-156和MySE5.2-166可適用於新疆、內蒙、東北、西北等中高風速風區。

得益於高效率、高可靠性、重量輕、體積小和豐富機型優勢,明陽陸上大機組廣受全國市場青睞,並且均表現搶眼。例如在2020年上半年,配置MySE3.0-121機組的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紅土井子風電項目,半年等效利用小時數達1770(平均風速7.59m/s),可利用率達99.11%;配置MySE3.6-135機組的內蒙霍林河四期項目,半年等效利用小時數達1989(平均風速8.13m/s),可利用率達99.32%。

事實上,在項目前期投資建設和後期運維管理方面,更大兆瓦容量機組「大」有所為。將4.0MW機組與3.0MW機組進行對比發現,使用更大容量的風機優勢明顯:

1

一是可以選取最優機位點提升風速,也可以擴大整體風場規模。以某24MW容量風電場為例:若確保24MW的總容量,採用4.0MW機組全場機位點平均風速可提升6%;如果確保機位的全部利用,風電場容量可提升33%。

2

二是可以降低道路及集電線路投資成本,節省徵地面積。在地形複雜、徵地成本高的地區,採用4.0MW機組可以使整體機位點減少32%,可降低道路及集電線路投資成本15%左右,節省25%左右徵地面積。

3

三是可以降低風電場的建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基於一個4.8萬千瓦項目,風電場年平均風速5.6m/s左右,對3.0MW與4.0MW機型有差異項的投資進行對比計算,採用4.0MW機組可使風電場固定投資減少354.25元/kW。

4

四是可以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使用大容量機組,由於需要運維機組的數量減少,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運維人工和時間成本。

成熟的技術、優異的經濟性及豐富的項目經驗,正持續有力地推動著明陽智能半直驅大風機戰略實施,明陽也將不斷引領國內大兆瓦風電行業發展,為風電開發項目賦能高發電量和高可靠性,破解平價時代風電度電成本下降難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每日風電,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重鎊解讀丨風電上網電價新政,引導和護航實現陸上風...
    「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初期,電價政策相對側重支持「三北」等風資源豐富、發電成本低的地區風電發展。之後隨著國內大容量、低風速機組和智能化風電技術出現,電價政策轉為並重支持東中部和南方地區、「三北」地區、海上風電發展。
  • 國內陸上最大兆瓦變壓器上置機組完成樣機吊裝
    三一重能的5兆瓦平臺機組採用成熟的雙饋技術路線和高品質的供應鏈配套。12月8日,三一重能5兆瓦平臺產品在國家能源大型風電併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張家口張北縣)首臺樣機順利完成吊裝。該產品是目前國內首家首臺變壓器上置機艙的陸上最大功率產品。
  • 未來五年陸上風機風輪直徑將超200米!風電葉片「大」時代已至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 蘇南)▍葉片呈大型化輕量化趨勢今年,中國海上風電市場新增了7.25MW、8MW及10MW機組,陸上風機最大容量將刷新至6MW。由此可見,國家已把超長風電葉片列為風電技術創新重點研發的目標。「機組大型化已成為風電行業發展趨勢,未來五年,陸上風機的風輪直徑將超過200米。」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風能研究院副院長李軍向日前在「風電葉片大型化技術論壇」上預測,風電葉片大型化、輕量化、低成本是發展趨勢。▍葉片大型化面臨諸多制約「葉片終究是妥協的產物,妥協其實就是平衡。」
  • 目前國內最長陸上全玻纖風電葉片成功產出
    由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自主設計、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840A型風電葉片前不久成功產出。該葉片單支長度84米,相當於3個標準籃球場的長度,是目前國內最長的陸上全玻纖風電葉片。B840A型風電葉片主要配套東方風電針對中高風速區域最新研發的5.5SMW系列永磁直驅風電機組,葉片與主控系統、變槳系統「默契」配合,實現機組最佳匹配,在8米/秒的年平均風速下等效利用小時數超過3600小時,帶來更高發電效率和更優電能質量。
  • CWP2020丨乘風破浪·壯闊啟航 只為更好的風電未來
    無論是陸上風電還是海上風電,都面臨著去補貼的考驗。平價時代對整機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本次風能展上,中國海裝發布了針對陸上中高風速區域的最佳機型H155-5.0MW風電機組,並在現場舉行了該機組的設計認證頒證儀式。
  • 國內5MW陸上風電機組實現批量化應用!
    2020年12月,安裝明陽智能MySE5.0MW機型的三峽新能源新疆布爾津風電項目成功併網,這是亞洲陸上單機容量最大商業化風電項目,也是MySE5.0MW機型首個批量化應用的項目。布爾津項目是三峽新能源經過測風選址、機型比選、發電量評估等環節後最終決定選用明陽大兆瓦機組的。
  • 國投電力成功收購瑞典奧特瑞恩陸上風電項目
    國投電力成功收購瑞典奧特瑞恩陸上風電項目 2020-12-21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全球風電裝機量穩步增長 中國風電快速崛起   近年來,風力發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全球各國關注,全球風力發電規模穩步增長,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全球風能報告2019》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風電裝機總容量為651GW,同比增長12%,其中陸上風電裝機容量621GW,海上風電裝機容量30GW。
  • 建議收藏|風電上網電價及補貼政策綜述
    2019年起,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作為風電項目競價的最高限價,要求陸上風電在2021年實現全面平價,體現了全面實施競爭配置的政策導向。同時規定,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包括脫硫標杆電價和綠電補貼兩部分;上網電價在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並隨脫硫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調整而調整;高出部分通過全國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分攤解決。該分攤制度延續至今。
  • 誰執牛耳
    《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最後一件拍品是文化期的玉牛首,願各位牛年大吉!萬事順意!第一件拍品HS241紅/山玉珠材質:河磨玉說明:玉種細膩,孔道特徵明顯,尺寸可以單獨一顆鎖骨鏈做主珠佩戴了。0元起拍!50元一加價!!!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繼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後,我國又進一步為中國減少碳排設定了階段性目標。
  • 十年裡程碑 華銳風電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
    上海東海大橋100MW海上風電示範工程項目曾榮獲由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頒發的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推動我國海上風電技術進步與推廣應用、和國家節能減排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國後期海上風電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 【2016能源引爆點】2016風電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
    【2016能源引爆點】2016風電行業發展的7大趨勢 導讀:2015年中國風電併網裝機超過1億千瓦,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佔全球25.9%,而這一數字在2005年才僅為2.0%。然而在風電跨越式發展的背後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風電資源與負荷中心錯配正在讓綠色的風電變成電網的負擔。
  • 風電「平價後時代」,度電成本降低和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發展之道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產業鏈發展,大功率機組將進一步迭代小功率機組。隨著陸上機組由3MW向4MW甚至5MW邁進,風電場造價中的非機組成本將顯著下降。以一個50MW的陸上風電場為例,3MW風機需要安裝17臺,當機型過渡到5MW後只需要安裝10臺,節約了7個機位點。相應地,從風機運輸、風電場基礎及施工、到風機吊裝的單兆瓦成本都將有可觀的下降空間。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SinorigOffshore根據2030年風電和光伏的裝機容量比例以及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比例預測2030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規模將超過50GW。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中國風電裝機和光伏發電裝機同為2.23億千瓦(約223GW),合計446GW。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智慧變流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  12月10日,「2020第五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在廣東汕頭召開。
  • 維斯塔斯6兆瓦陸上風機進入中國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V162-6.0 MWTM是我們引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款EnVentusTM平臺機型。這款機型是我們引入中國陸上風電市場的最大額定功率機型。這是維斯塔斯目前在中國陸上風電市場的最大單機功率機型。
  • 2021年中國風電裝機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海上風電份額逐步...
    中國風電行業細分格局:海上風電份額逐漸提升近年來,由於我國陸上風電的建設技術已日趨成熟,加之海上風電資源更為廣闊,國家風電發展政策逐漸向海上發電傾斜。在我國東部沿海的海上,其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
  • 中廣核浙江岱山4號2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中廣核岱山4號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吊裝現場 中廣核供圖中新網深圳12月25日電(記者 鄭小紅)總部設在深圳的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25日向此間媒體發布消息稱,繼16日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投產運行之後,其旗下中廣核新能源建設的浙江岱山
  • 華創證券-風電板塊迎來景氣大周期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政策催化,風電板塊迎來景氣大周期。近期國家能源正式下發《關於徵求2020年風電建設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的函》,政策內容與2019版「徵求意見稿」基調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