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沒有人是金剛之軀,一位位志願軍用生命築起了人橋,築起了我們的祖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電影 《金剛川》。
金剛川
金剛川的背景,就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金城反擊戰。
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 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 金剛川河面最寬處六十米,水流湍急,而戰役就是圍繞著渡河展開的。
《金剛川》取景地在遼寧丹東,這個與朝鮮僅有一江之隔的東北小城,在地勢地貌上能非常好的還原歷史。
遼寧丹東
三個導演最初的方案是想找三個相同的地方,建三座同樣的橋,後來發現實現太困難,便調整了方案,最後是由管虎導演負責橋,路陽導演負責樹林裡的爆炸場景,郭帆導演負責空中。
歷史上的韓戰空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僅有不到三百架飛機,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超過15小時,毫無空戰經驗,美軍擁有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一千二百多架,大部分飛行員都參加過二戰,飛行時間更是在一千小時以上,經驗豐富,可謂是世界頭號空中強敵。
美國飛機
影片中出現的道格拉斯B26,是美國主力攻擊飛機之一,以寡婦製造者聞名,B29轟炸機是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
抗美援朝美飛機
而志願軍只有兩個防空炮,在這樣的兵力差距下,志願軍戰士用信仰用生命打贏了這場衛國之戰,保衛了祖國的安寧。
中國武器
電影中,喀秋莎就像流星一樣,在夜空中從每個戰士的頭頂閃過,寄託著每一個志願軍心中的希翼。如果說美軍的偵察機是喪門神,那喀秋莎就是救世主。
喀秋莎
從三零年代的後期,蘇聯就已經開始秘密研究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名稱叫做BM13火箭炮,但是出於保密的需要,蘇聯官兵用女孩的名字來命名這種火箭炮。
在預告片裡有這樣一句旁白,「唯一想的是 就是通過那座橋」,
金城戰役之前,志願軍架橋72座,已用於資源補給。美軍得知後開始轟炸,72座橋幾乎全部被毀,在那種情況下,志願軍連長張振志帶領全連,僅用七天七夜就架起了一座長達37米的載重橋。
這坐橋被稱為 巖裡橋 ,也就是志願軍戰士眼中的生命之橋。
另一段旁白說到:「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俺們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
事實上,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比對面的美軍小了整整一代,多少人的青春華年,永遠消失在了那段沉痛的歷史中。
他們懷揣著捍衛祖國安寧的信仰,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來到戰場,他們無謂生死前赴後繼,才換來了我們這一代所見到的盛世太平。
張譯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名字叫張飛,他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代表了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
在電影《八佰》中,歐豪飾演的端午,在想像裡變成了一人挑千軍的趙雲,而在《金剛川》中鄧超所飾演的角色,也是身騎白馬,兩部電影同樣是由管虎執導,可謂是一種夢幻聯動,或許是以想像的方式呈現出來,或許是一種浪漫英雄主義,但是那種:血染徵袍透紅甲,當陽誰敢與爭鋒的精神也堪稱他們一句:當代趙子龍是也。
趙子龍
魏晨飾演的角色原型是抗美援朝志願軍工兵第三團三營九連連長張振智,他曾經帶領戰士們用血肉之軀,頂著敵人的炮火,七次搶修眼裡橋,用生命撐起了橋梁。
魏晨飾演張振智
張振志1982年離休後,一直堅持義務進校園,給學生們講戰鬥故事,即使他身體患有癌症,幾次病發住院,但是都沒停下腳步。
不知道你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見過這些志願去學校演講的老兵,他們已經很年邁,但是在講起那段歷史的時候,依然慷慨激昂,令人肅然起敬。
197653 這個數字的鮮活和生命,永遠停留在了那個冬天,他們用生命換來了和平安寧,值得所有人紀念與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