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偶然看了一部叫《低俗小說》的電影,只是覺得分段敘事很有趣,除此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想法。
到了大一的一個很無聊的下午,又把這部片子找出來看,說不出來為什麼這麼好看。前兩天又看一遍,這篇文章試著粗淺地解釋一下為什麼昆汀的《低俗小說》這麼有趣。
分段獨立敘事
《低俗小說》由五個看似相互獨立的小故事構成。影片依靠其中三個小故事和一個叫「文森」的角色,將整部電影的故事敘述串聯了起來。但有趣的是,這個幾個故事之間的順序是被打亂的,想要看懂整部電影,必須耐著性子將五個獨立的小故事看完,以至於觀眾可能完全不懂前面在講什麼,但看到最後一個故事的時候會有「哦,原來是這個意思」的感嘆。
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未到最後一刻,只能靠自己的想像將故事連接起來,也能解釋為什麼對這部電影會有兩極分化的評價。畢竟,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環形敘事結構
故事的開頭是一對情侶決定搶劫快餐店,故事的結尾是那一對情侶將手槍對準朱爾斯的頭。好像一切又回到了開始,故事變成了一個閉環。
一般來講我們經常見到的是線性敘事,以時間為敘事的線索,但在這部電影裡,時間被打亂了,變成一個圓環,觀眾要自己將要素連接起來。
「暴力」不僅僅是影片的主題,更是昆汀的主題,像是一個符號,代表著昆汀的電影。在《低俗小說》裡,暴力的場景就不一一再進行敘述,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主題就比較少見了。
朱爾斯相信耶穌,因此金盆洗手;另一位男主角文森深信暴力才能解決問題,最終暴斃。朱爾斯在殺人前反覆背誦聖經,像是一種暗號,每次背誦後他都可以選擇終止暴力,好像傳遞了一種信息:暴力是可以終止的,只是看你怎麼選擇。
特寫鏡頭的運用
看過這部電影很多人都可能會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大一個頭在鏡頭面前喋喋不休?
這部電影喜歡通過大量的對話來塑造角色,在五個小故事裡經常會有出現大量的長對白,而且這些對白很多都是「懟臉」拍攝的,對於演員來講,這是展現演技的時候,對於觀眾來講,這樣的特寫鏡頭能夠給予足夠的衝擊。讓觀眾記住情節,記住演員。
長鏡頭的運用
文森和米婭經典的扭扭舞片段相信好多人都記得,甚至連周星馳的電影也向這個情節致敬過。在米婭走進餐廳到落座的過程中,電影毫不吝嗇地給了長鏡頭跟拍男主角女主角。
為什麼這樣拍?長鏡頭展示了他們的動作和對話,感覺黑幫大佬的審美和習慣與良好市民無異——他本來可以回歸普通。
此外,長鏡頭的運用,讓觀眾看見了那個年代流行文化,導演的喜好、偏愛,在緊湊的敘事裡交代了文化氛圍。
今天的分享到這,至於妙不妙,見仁見智:)
掃碼關注我們
公眾號|三尊佛祖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