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電影比作開車,就知道《低俗小說》有多偉大了

2021-01-08 8分電影

從1985年到1994年,世界電影藝術確立了一種成體系的講故事模式。

無論是《公民凱恩》,《教父》,《指環王》,凡是經典的作品,都離不開建置、對抗、結局這三種戲劇的原材料,離不開角色與事件的互動,離不開深刻的主題表達。

直到《低俗小說》橫空出世,慣有的模式被打破了。

昆汀·塔倫蒂諾首先大膽地把基本的故事線給剪斷了,一剪就是五段。

第一部分:序幕;第二部分:Vincent Vega與Marsellus Wallace的妻子;第三部分:金表第四部分:Bonnie的處境第五部分:尾聲。

然後五個大段又被切成了8條不同的小段。

第一部分,分為兩小段:

①講了一對情侶在餐廳討論搶劫;

②一對黑幫殺手奉命追回贓款(皮箱)。

第二部分,分為三小段:

③殺手歸還贓款,期間遇見拳手Butch;

④Vincent吸毒後與Marsellus Wallace的妻子Mia的約會;

⑤Butch比賽前夢見小時候一名上尉歸還父親的金表。

第三部分,比較「常規」的一段線性敘事:

⑥Butch拳賽後準備跑路的一系列離奇遭遇。

第四部分,也是只有一段:

⑦Vincent和Jules的「神跡」。

第五部分,回到故事開始:

⑧Vincent和Jules遇見在餐廳討論搶劫那對情侶。

把電影比喻成開車,就能明白《低俗小說》為何會被稱為偉大。

按照傳統的敘事手法,不管是按時間順序的,還是倒敘閃回的,建置、對抗、結局三個部分都清晰可見。

建置部分,引發事件和催化事件帶出整個故事。

例如《黑客帝國》,引發事件是Trinity逃脫警察追捕,催化事件是Neo得知世界是假的。

引發事件是啟動引擎,催化事件是掛擋,只有這麼操作之後,劇情才能奔馳起來。

神奇的事情是,《低俗小說》的引發事件和催化事件,也就是第一部分的兩個小段,情侶討論搶劫和殺手追回贓款,並不是啟動引擎和掛擋的操作,車子卻莫名地開動起來了。

事情就像是你坐上了車,你什麼都沒做,車子就開了起來。

對抗部分,本來是享受駕駛樂趣的,到了《低俗小說》卻變成了,一臉懵逼地尋找車輛啟動的原因。

等看到第四部分,大部分觀眾會慢慢開始想明白,並在腦海重新拼裝時間順序:

②黑幫殺手Vincent和Jules奉命追回贓款(皮箱);⑦Vincent和Jules的「神跡」;①一對情侶在餐廳討論搶劫;⑧Vincent和Jules遇見在餐廳討論搶劫那對情侶;③殺手歸還贓款,期間遇見拳手Butch;⑤Butch比賽前夢見小時候一名上尉歸還父親的金表。④Vincent吸毒後與Marsellus Wallace的妻子Mia的約會;⑥Butch拳賽後準備跑路的一系列離奇遭遇。

拼著拼著又發現,故事線遠不止一條。

昆汀在劇本扉頁上寫道,《低俗小說》其實是「關於一個故事的三個故事」。

三個故事分別是,殺手的故事,劫匪的故事,拳手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其實都能單獨拿出來拓展成一部完成的電影。

而昆汀把「三部電影」混雜成了一部電影,Vincent和Jules的殺手故事走著走著,與情侶的搶劫故事相撞,然後就被Butch的拳手故事所取代。

情況就像是,車子在行駛過程中突然撞了車,你不得不換一輛車抵達終點。

結局部分,一般是全片的最高潮。《低俗小說》也是,只不過觀眾的情緒和看其他片子是不同的。

情況就像是,更換的那輛車把你送回了起點。

以前看電影是開車,爽。

等到看《低俗小說》卻是「被車開」,更爽。

昆汀一改傳統電影藝術的運行模式,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觀影體驗,並且讓電影藝術的奇妙感回歸到「講故事」這件事情上。

八九十年代的好萊塢的瘋狂的,從1977年《星球大戰》開始,電腦特效令到電影藝術變得目眩神迷,只不過那僅僅是「外觀」上的進步。

1994年《低俗小說》讓更多的電影人意識到,原來電影的「內在」也是可以改變的。(另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另外同年另外一部環形結構的作品——《暴雨將至》。)

在那之後,更多的優秀的非線性敘事電影接踵而至。

1997年《一個字頭的誕生》,重複講述「同一個故事」。

1998年蓋·裡奇的《兩桿大煙槍》,增強了不同事件交叉所帶來的驚喜感;

2001年諾蘭的《記憶碎片》,徹底把時間倒敘進行;

這是電影劇本寫作手法一個比較嶄新的轉變,是純粹的,是對電影基礎元素的一次革新,好比一輛汽車更換了全新的發動機。

《低俗小說》回歸到了電影最為基本的層面——角色和事件。鏡頭語言昆汀也沒怎麼講究,所以影片在藝術手法上不及《暴雨將至》。

但為什麼《低俗小說》更加被人熟知?

因為它更加地「俗」。

能理解什麼宗教哲學的畢竟是少數人,多數人看電影只是追求兩個字——爽感。

沒有絢爛的視覺效果,沒有激昂的限制級場景,沒有極端的反社會情節,昆汀只是擺弄了幾下戲劇的原材料,加上一條「低俗」的調料,就爽到了全球無數觀眾。

活該他能一躍成為電影大師級人物。

而對比同年的兩部美國經典,《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的另一個特性尤為明顯。

肖申克和阿甘都是典型的線性敘事,慢慢推出美式正能量的主題。《低俗小說》則不但不正能量,而且沒有一個特定的主題。

有人能看出世道的荒誕與無常;

有人能看出選擇決定命運;

有人甚至能看出人性的迷茫與墮落。

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會有一千部《低俗小說》。

閱片無數的昆汀仿佛在嘲弄那些正兒八經的「正劇」,沒必要成天板著臉,電影藝術也需要不一樣的煙火。

哪怕是低俗的事物,放到電影藝術中也值得被欣賞。

當你可以跟一個人不說話,分享片刻寂靜,且不會覺得尷尬,那一刻你就會明白,你遇到了對的人。——《低俗小說》

相關焦點

  • 《低俗小說》真的低俗嗎?來看看昆汀的一部史詩級神作!
    大家好,歡迎來到夏琦扯娛樂,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低俗小說》,小編想先問問你們看到這部電影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不是在猜想它是一部不入流的三級片,要不就是不知名導演導出來的「膚淺」電影?不瞞你說,我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樣。
  • 電影 |《低俗小說》:低俗的藝術
    其中有洛杉磯的黑社會,包括有自己道德標準的殺手、黑幫老大的情婦、下層社會的拳擊手。另一方面,文森特與朱爾斯又受命剷除異己,從而引出故事多線的發展。當然,談到昆丁,說到《低俗小說》,不能不談的就是電影的結構,這種每段配上一個小故事的標題的手法,其實在電影默片時代是被廣泛採用的,只是在今天昆汀·塔倫蒂諾賦予了這種手法全新的解讀。
  • 《低俗小說》:電影史上的經典
    1994年的坎城影展,有一部當時爭議性頗高的美國電影獲得金棕櫚獎,而且讓昆汀·塔倫蒂諾成為知名大導演,重振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電影生涯,捧紅了御用女神烏瑪·瑟曼──就是日後被影評人稱為「經典神作」的《低俗小說》。
  • 昆汀·塔倫蒂諾《低俗小說》,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後趣事?
    在談到偉大電影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想到昆汀·塔倫蒂諾導演的《低俗小說》。在這部1994年上映後不久,人們就清楚地看到,電影業將永遠不會和以前一樣了。昆汀·塔倫蒂諾走在了時代的前面,粉絲看到了他出色的電影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低俗小說》的影響力將繼續增長。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低俗小說》
    期間他看了店裡所有的電影,常常過分熱情地給顧客推薦各種奇奇怪怪的影片。同時,他自己開始寫電影劇本。1994年,在他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小獲成功後,,他開始修改以前寫的一部犯罪故事片,名字為《低俗小說(Pulp Fiction)》。Pulp是紙漿,Fiction是小說的意思。
  • 低俗影評:關於《低俗小說》最全最細緻的影評
    美國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大家,曾經寫過《喧譁與躁動》,主角名與昆汀不謀而合,小說中也有一塊「祖父的表」。福克納也喜歡在小說中消解情節,打亂敘事順序。因此昆汀的作品,是有其先河的。《低俗小說》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帶著面具穿著皮衣的施虐狂,對觀眾施虐,但觀眾卻從這種被虐中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性高潮。現代主義電影,導演都費盡心力地去表達,他們想讓觀眾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麼,他們恨不得把什麼都交代得完美與清楚。
  • 關於《低俗小說》,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低俗的事兒
    昆汀以「低俗小說」為電影命名,暗示了自己的作品就是許多影片、文學作品和流行文化的碎片攪和而成。◈ 寫《低俗小說》劇本時,昆汀早已離開了錄像帶租賃店。他在賣出《致命浪漫》劇本賺到5萬美元後,用這筆錢啟動了《落水狗》的拍攝,1992年《落水狗》在聖丹斯電影節大獲好評,就此變得小有名氣昆汀決定去阿姆斯特丹寫作《低俗小說》的劇本。
  • 如何評價電影《低俗小說》?
    《低俗小說》是著名暴力美學導演昆汀的經典作品,這部影片當年和《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一同角逐奧斯卡,雖然和奧斯卡擦肩而過,但是卻斬獲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從敘事手法上來看,影片是由六個看似獨立卻又聯繫緊密的故事組成。
  • 電影《低俗小說》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邦妮的處境」中就有答案。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低俗小說》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我怎麼覺得很符合它的名字啊。說實話,我很膚淺。這部電影的評分卻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 影評《低俗小說》,我們看不懂的鬧劇?
    仿佛有著神明之力,無數優秀的電影作品同時橫空而出,94年的奧斯卡晚會上的參賽電影如今聽來還是如雷貫耳,其中的佼佼者,三個名垂後世的偉大電影爭奪電影史上最有含金量的一尊小金人,他們分別是《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以及《低俗小說》。
  • 電影《低俗小說》分享
    初中的時候偶然看了一部叫《低俗小說》的電影,只是覺得分段敘事很有趣,除此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想法。
  • 電影《低俗小說》,低俗嗎?
    文案 配音:張鴿    編審:葉子《低俗小說》上映於1994年——那是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年,國內有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和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橫空出世,國外有《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流芳百世的作品。
  • 《低俗小說》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昆汀的《低俗小說》在1994年上映。這部電影昆汀採用了環狀結構來敘事。將主角參與的不同的故事拆成了六個片段。六個平淡無奇,又低俗黑暗的片段由昆汀奇特的講故事技巧從而與眾不同。其中的對白是影片的重點,是對每個人物理解的關鍵。
  • 昆汀的《低俗小說》到底講了什麼?為什麼經典?
    其中有洛杉磯的黑社會,包括有自己道德標準的殺手、黑幫老大的情婦、下層社會的拳擊手……黑幫大佬馬派遣手下文森特陪伴他的妻子米婭,米婭不斷向文森特獻媚但他動也不敢動,怎料米婭吸入過量毒品昏迷不醒,嚇得文森特手忙腳亂。另一方面,文森特與朱爾斯又受命剷除異己,從而引出故事多線的發展。開始深度劇透:《低俗小說》本身講的就是低俗的故事。
  • 豆瓣8.8《低俗小說》:一部「沒有意義」的電影,為何被奉為經典
    到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聖經·以西結書二十五章十七節》昆汀·塔倫蒂諾是義大利裔美國著名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其執導的犯罪電影《低俗小說》獲得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低俗小說》上映後備受爭議,有人直呼看不懂,也有人一刷再刷視為經典。
  • 如果你愛電影卻不識《低俗小說》,一種遺憾
    如果你愛電影並且看過《低俗小說》卻沒有感覺,那或許我這篇文章會給你一些幫助。這並不是一部「沒啥感覺的公認好片」。他劍走偏鋒,讓人難以割捨。《低俗小說》開頭講的是兩個劫匪,也就是蒂姆飾演的Pumpkin和他的伴侶在餐廳裡商討幹退休前最後一票。我又天真地認為,《低俗小說》講的就是小南瓜和小白兔兩位江洋大盜的劫匪之旅。直到六分鐘之後,我知道錯了。幾乎再也沒有見到蒂姆·羅斯。原來這位海上鋼琴師只是一位客串。
  • 豆瓣8.8《低俗小說》:把低俗故事講得高級,導演昆汀給人太多驚喜
    到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聖經·以西結書二十五章十七節》昆汀·塔倫蒂諾是義大利裔美國著名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其執導的犯罪電影《低俗小說》獲得了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低俗小說》上映後備受爭議,有人直呼看不懂,也有人一刷再刷視為經典。
  • 《低俗小說》是一部好看的喜劇
    又看了遍低俗小說,我不說它的拼貼了,拼貼是它最直觀的感受,但扯拼貼和後現代的關係沒什麼意思。後現代之類的我不關心,一個正常的觀眾不應該在看完電影之後說,我操,後現代啊。後現代的概念太虛了。第一場戲是Pumkin要搶劫,第二場戲是Jules和Vincent開車去殺人,第三場戲是Marsellus讓Butch作假。這是三個小故事的開頭,這三個開頭的核心是一件事:罪孽的開始。接下來按照劇情順序發生了什麼,Butch沒有作假,跑了,但是巧遇Marsellus,兩人被當鋪老闆抓住,要菊爆。
  • 低俗小說為什麼是昆丁的敘事巔峰?深度解析!
    《低俗小說》的早期場景之一是兩個殺手討論巨無霸在其他國家的叫法。他們的對話既詼諧又有趣,而且也讓人放下武器,因為這讓這兩個暴徒看起來太正常了。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你可能會以為他們是上班路上經常聊天的人。然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場景,「低俗小說」就不是「低俗小說」,我覺得塔倫蒂諾在電影中加入了任何他感興趣的東西,不知何故,最終的作品不僅連貫而且質感極佳。難怪影迷們花這麼多時間爭論手提箱裡裝的是什麼,讀到的故事比塔倫蒂諾想像的要多得多。這部電影結構如此複雜,有如此多令人驚訝的細節,其中許多細節你在第一次觀看時都不會了解,因此它似乎需要一些更深入的解釋。
  • 《低俗小說》是如何成為影響一整個時代的經典神作?
    儘管在其後的英國影藝學院、金球獎與奧斯卡,《低俗小說》都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的肯定,但它的視覺風格與敘事手法影響了許多電影,並且時至今日還常常被提起。  這類現象對某些心理不健全的人是否有負面影響、進而傷害社會,不時引來論戰,但可以確定的是,從票房看來,暴力美學帶來的娛樂性,對現今大眾的確很有吸引力。 不過,昆汀電影裡的暴力,雖不一定帶著政治方面的反思與批判,但也自有一套善惡標準,並非全然無意義,這不僅在其後的《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等等作品表現得很明顯,在《低俗小說》裡也找得到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