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隆: 潛水-難以抵抗的深海潘多拉

2021-02-24 潛水遊世界

這是潛水遊世界divetheworld第64篇文章,類別【潛水人物】。請持續關注,會繼續給大家第一時間帶來有關潛水的好文。關注請點擊標題下的「潛水遊世界」,或按右上角。請慷慨轉發。

剛才在磨坊潛水論壇看到我前兩天發的《如何應付減壓病-身體不適症狀問答》(回復「61」),先謝謝這位朋友覺得這篇文章還算有幫助。文章大部分內容來自新浪潛水展專題,但是我自己添加,刪除了一些內容,調整順序,編輯也很花時間的,麻煩大家轉的時候也請尊重我的勞動和每天花的大量時間吧。

編前語:

這篇採訪吳奇隆的文章是我剛學潛水半年的時候看的,裡面他講的潛水意外給我的印象很深。後來讀了他博客上馬爾地夫遊記,我覺得完全可以把他的某些操作當成潛水的「反面教材」。

雖然我還是挺欣賞對大海的熱愛和對旅遊的態度,但是潛水方面的魯莽操作,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

今日內容

第一部分:吳奇隆:難以抵擋的深藍誘惑

第二部分:馬爾地夫潛水日記

Dive the World  Live Your Dream

吳奇隆:難以抵擋的深藍誘惑

文/胡波  出處/玩家旅遊  刊於12年2月

他有一個願望,待自己年逾花甲時,在一所面海的小房子裡,深居簡出,每天淡然地欣賞潮起潮落。

17歲便與海洋結緣的吳奇隆,給自己起了個叫做「海王子」的綽號,從那時起,水下50米的神秘與寂靜深深吸引著他。於是,潛水便成了他度假的唯一選擇,因為他知道,無論生活多麼動蕩起伏,只有在海底,他才能觸摸到另一個本真的自己。

充滿誘惑的深海潘多拉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日夜嚮往著不同的海底生活,他們自稱為「Waterman」,吳奇隆便是其中的一個。問吳奇隆最喜歡的旅行目的地是哪裡?他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大海。作為一名擁有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潛水者,他熱衷於生態潛水,有全套的水下攝影裝備,可以隨時拍攝珊瑚礁的變化和鯊魚的生活習性。「我喜歡潛水,非常喜歡,如果將來有一天我退出演藝圈,肯定會去做一名潛水教練!」

17歲時,為了貼補家用,喜歡大海的吳奇隆當上了救生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瞭望塔臺上守望著來海灘度假的人們,時間一長,他也成了那些潛水愛好者和衝浪愛好者的好朋友。一個下午,照例在海灘上巡視的吳奇隆被一群潛水愛好者「拖」進了大海。「那是我第一次潛水,直接就是海下40米,當時我什麼都不會,他們也什麼都沒教我,只是扔給我一個氧氣瓶和潛水設備,我就跟著他們走了。在海底,我第一次看到了沉船,實在太美了。我想我是有這種天賦的,不但一點也沒害怕,反而從此深愛上了海底世界。」回想起那個下午,至今他還洋溢著孩子般的興奮。(註:這樣魯莽的下潛實在不推薦)

海底世界神秘莫測,不同時間、不同季節去同一片海域都會有不同的驚喜。潛入海底的吳奇隆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他說沒有潛過水的人是很難想像的,在他眼裡,海底世界完全就是另一個星球。在那裡,吳奇隆找到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和海洋的緣分一發不可收拾,吳奇隆曾和隊友們在公海上坐船航行,一條巨型蝠鱝躍出海面,這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海洋幽靈。他們興奮地抓著腳蹼紛紛跳海,追了大概40多分鐘,終於拍到了它的魅影。這便是海洋帶給他最直接的誘惑。夜潛無疑是最具誘惑的,海底的夜景極為誘人,但危險指數太高,僅限熟悉的海域。下海後將手電關掉,周圍一片漆黑,只有海底生物們會上演它們的夜間「燈光秀」。烏賊、章魚、水母等爭奇鬥豔地展示著身體的閃爍光芒,運動時就像跑馬燈。有時從巖石後遊出一條魚,會有看見太空船的錯覺。電影《阿凡達》中的潘多拉生物讓人驚豔不已,但比起夜潛的景觀,也不過如此。那些外形好似轉筆刀削完鉛筆後的螺旋碎屑、飄浮在空中的愛娃種子,或者納美人身上的發光點,在海底世界並不稀奇。事實上,那些潘多拉生物的原型都是取自海底。「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不需要去外太空,整個海底就是一顆潘多拉星球。」 吳奇隆驚嘆著。

危機與驚喜並存的海底世界

平靜與刺激共存、冒險和驚喜並進,吳奇隆說,這也許是他喜歡潛水的另一個原因。

進入演藝圈的吳奇隆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為了替父親還債,為了家裡人過得更舒服一些,他除了唱歌之外,還接連出演影視劇。但只要他有時間,還是會經常偷偷溜回臺灣潛水。

臺灣周邊的潛水資源很豐富,其中墾丁附近的海底美不勝收,也是吳奇隆最喜歡去潛水的地點之一,但這片海域的風浪較大,一定要注意安全。此外,臺灣北部的龍洞可以說是臺灣潛水的搖籃,大部分臺灣的潛水者都一定到過龍洞「朝聖」,吳奇隆也不例外。這裡是天然的避風港,因此北部大部分的訓練中心均在此做第一次的開放水域課程。因不介意物質條件,吳奇隆更青睞沒被開發、未經破壞的原生態海島,他說不同的島上有不同的特色,睜開眼睛就穿上泳褲,物質條件無所謂。跟著潛水的朋友走過了很多小島,但還沒去過澳洲大堡礁和埃及紅海,說起這些地名的時候,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限的嚮往。

在海灘上看海,總是遼闊與美好的。但在這安逸的海面下,卻危機重重。海底的水流很強,有的區域會往上衝,有的區域則會往下衝,有時在海底30多米的地方,水流呈波形急行,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將人衝出四五百米以外。「遇到這種情形,潛水的人只能抱著珊瑚礁,整個人就會被水流衝擊得倒立起來,一旦鬆手,就得和海龍王『Say Hello』了。」

幾年前,吳奇隆和隊友一行人去馬爾地夫海底攝影,當天體力消耗得比較大,潛入海底近30米深處時,吳奇隆發現了一條超大的鰻魚,而此時他氧氣瓶裡的氧氣已經所剩不多。為了想拍攝到鰻魚從巖洞中探出頭張開嘴的畫面,他聚精會神地趴在巖洞下苦等,完全忽略了時間,氣瓶裡的氧氣越來越少,當他發現時,已經幾乎歸零。因為海底壓力很大,如果此時浮上海面,沒做減壓,就會得潛水夫病。所謂潛水夫病,就是氣體進入皮膚,引起皮膚酸痛、骨質疏鬆,造成身體缺氧,有可能丟掉性命。為了避免得潛水夫病,必須先把自己暫時溺死,在休克的狀態下浮上海面就沒問題。

吳奇隆笑言,面對生死存亡的一瞬間,他想了很多,最懊惱的是自己明明是潛水高手,怎會如此粗枝大葉。接著,吳奇隆看到下方30多米深處,自己的同伴正在拍東西,而這個同伴是吳奇隆一行人之中用氣最少的一個教練,如果遊下去找同伴,就可以暫時先用同伴氣瓶裡的氣。但吳奇隆已經體力不支,不知道是否能遊到同伴身邊。於是,究竟是先把自己暫時溺死浮上海面,還是賭一次遊下去,變成了吳奇隆的生死選擇。

他當下選擇了後者,到同伴那兒不過四五米的距離,吳奇隆仿佛遊了幾十米,呼吸困難、全身抽搐地抓著同伴氣瓶上的備用呼吸管猛吸,同時向同伴做了手勢表明自己的氣瓶沒氣了。當時同伴的氣瓶中所剩的氧氣也不多了,所以兩人當即決定上岸。稍微做了一小會兒減壓後,兩人努力遊回海面,當他們的腦袋探出海面的一剎那,兩人的鼻血也從鼻孔裡猛地飆了出來。船上的同伴見狀,趕緊丟氧氣瓶下來,於是兩人又潛回海底繼續做減壓。當危險排除後,吳奇隆換了氣瓶,竟又不死心地繼續下海拍攝。這次經歷讓他至今難忘,同時也印證了潛水狂人對海洋不可自拔的迷戀與痴狂。「若你能看到海底的奇景,才會知道,這一切危險,都算不得什麼。」 但吳奇隆也說,好的潛伴和值得信賴的教練,是潛水者的重中之重。(註:這也很不推薦啊)

旅途賜予的生活真諦

曾經的「霹靂虎」已不再青春,今天的「雍正爺」也早已退去了當年的青澀。現實生活中的吳奇隆,性格平和內斂,十幾歲就嘗過了大紅大紫的味道,如今事業上的第二春也不過是舊夢的重溫。多年來的努力換來默默付出的合理收成,二十幾年演藝圈的磨礪,已將他的性格收斂得不溫不火。生活與事業的大起大落,也被他看得淡然。這個淡淡的男人,只有在面對大海時才展露出異常興奮的眼神。多年來的潛水經歷,為他的性格裡注入了無限的包容與遼闊。那些曾經無數次和同伴們在海上漂流的日子,是他最嚮往的生活。

多年來,吳奇隆始終與當年的潛水夥伴們在一起,只要有時間,他會毫不猶豫地跟大家坐船出海漂流半個月。吳奇隆的潛水團,是由他17歲開始潛水時便玩在一起的好朋友組成的。除了吳奇隆,大家的職業各異,為了遷就那些收入低的朋友,吳奇隆每次都與大夥合租一條大的漁船改造的船出海,由臺灣海峽開始漂流。那樣的船很古老,吳奇隆和他的朋友把船艙內的床比喻成「棺材」。床的尺寸是相當於一個30寸電視屏幕大小的格子,就像把人豎著塞進棺材。「很不容易把自己塞進床裡,就算翻個身都很困難。」雖然條件艱苦,但為了和一群老友在一起,吳奇隆說一切都值得。

「我特別喜歡那樣的生活,出海半個月,大家都只帶一身衣服,供上下船時穿,在船上,我們只穿泳衣。大家吃住都在船上,15天漂流在海上,只會偶爾找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小島靠岸幾小時。大家都關掉手機,完全不與外界接觸,那才是真正的度假。」

在船上的日子是寧靜的,有時寧靜得有些無聊,尤其到了夜裡,海上漆黑一片,所有人都躺在甲板上看星星。海上的星空無比璀璨,甲板上沒有一絲燈光,大家只能靠著微弱的星光和互相的聲音,才知道大家在甲板上的位置。有時候聊著聊著就躺在甲板上睡著了,直到第一縷朝霞打在他們的臉上。海上的日出無比壯觀,讓人百看不厭,隨著太陽漸漸升起,他們會偶爾看到來海面上透氣的鯨魚。

每到這時,大家都毫不猶豫地紛紛跳海,船長聽見有人跳海,便會默契地停下船,等著跟鯨魚嬉戲夠了的一群大孩子歸來。

雖然船上有廚師,但為了娛樂,大家每天都自己動手。燒烤、煎炸、刺身,剛捕撈出的海鮮在大家不同的烹飪方式下每天變著花樣。「每天只吃海鮮,十幾天也會吃膩,有一次我們靠到一個小島,正好遇到幾個去那裡度假的中國大學生。我們馬上拿剛捕撈的超大龍蝦,跟他們換了幾杯泡麵,交易的雙方都異常興奮。」這樣奇特的經歷,被吳奇隆輕描淡寫地帶過。「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人的欲望也增長得太快,如果你沒那麼多欲望,還是很容易滿足的。我們在島上的時候,還給當地土著出主意,教他們做什麼生意會比較容易賺遊客的錢,那些土著反而問我們為什麼要賺錢。我說賺錢是為了生活得更舒服,能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或去喜歡的地方,比如來島上度假。土著樸實的語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諦,讓我啞口無言。『這片海上所有的自然資源就是我們最喜歡的東西,你們賺錢的目的是要來這裡度假,而我們就生長在這裡,還要錢幹什麼。』」

在旅行中,真正用心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真諦,比眼前的美景和充滿誘惑的物慾更吸引人。生活的真諦就是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能心態平和,欲望自然滋長得慢一點,更慢一點。熱愛海洋的吳奇隆深知其中奧妙。

第二篇:馬爾地夫潛水日記

文/吳奇隆  出處/吳奇隆新浪博客

註:居中排版及沒有標點是因為博客上就是這樣的「詩體」

第一天 5/7

 這世界上有一群人
日夜嚮往著不同的海底生活

他們自稱為 Water man

我 是其中一員
雖然脫隊了一段時間但是...
我回來了 

所有人帶齊了裝備在機場碰面

相隔了一年多那種感覺真好

好像能體會斷背山裡主角的心情

只是我們是一群
一群Water man

談最近的潛水經驗

談重型機車

談其他潛水的朋友

談裝備

談馬爾地夫

談.

出發 

先飛了四個多小時到了新加坡

等2個小時轉機

再飛5個多小時到馬爾地夫

漫長的航程

沒睡覺

大概是過度興奮

凌晨一點多到

當地晚十點鐘(三個小時差)

下機走了5分鐘陸地

然後就上了這次旅程的大本營

Eagle Ray號遊艇8天吃喝拉撒都在這船上

脫去長衣長褲 
只穿泳褲的日子到了

 

第二天 5/8

 上午七點半早餐 
5點就起床

過動兒憋太久後遺症
今天先做測試

因為這次要潛的地方海流較大  
導潛要先看大家狀態

12人老鳥{全是教練級}
4部水中攝影  
8部水中相機(專業)

導潛的評價

哈哈哈

 海底珊瑚好少但魚的種類數量奇多

今日鏡頭捕獲

鯊魚 魟魚 海龜  鰻  海鯵 沙鰻  無數熱帶魚
二支氧瓶結束了今天

第三天 5/9

由於昨日太過散漫 
今日三支氧瓶彌補回來
早上六點起床 簡報
瞭解潛點 海流 方向 路線 深度及時間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剛跳下水就看到鯊魚了
這次離的好近
在我觸手可及的距離
手中的相機 閃光頻閃
差點忍不住動手摸(哈哈)
緊接登場的是龜先生

悠閒的慢動作但速度還挺快
海龜容易受驚嚇放過它吧
前二支氧瓶海水能見度一流
巨型蘇美 魟魚  琵琶魟  鰻  獅子魚  章魚  魷魚……
種類太多真是目不暇接

下午第三支氧瓶 深海30米
海流極強  運氣不佳
頂流潛水讓大家忙著應付
失去了觀賞的興趣 
整個崖壁都是折斷的粉碎的珊瑚殘骸
應該是上次海嘯的傑作吧
停留在30米深想著奇怪的問題
下面是令人生畏的無底深淵
上面是陽光燦爛的魚類天堂

天堂跟地獄的距離也這麼近嗎
傍晚到了附近小島上散步
果然沒錯 
到處都還留下海嘯過後的痕跡
大自然的威力太可怕了
但是生物的生命力更令人驚歎!

第四天 5/10

早上六點  深度四十一米水溫 23度
魷魚  鯊魚
這是幾天來最深的一支氧瓶
海流交匯處 水溫低 水流強
大型魚類聚集
轉點途中  發現大型蝠魟
幾個瘋狂的潛伴(包括我)
穿著蛙鞋  面鏡就直奔海中
夢想與蝠魟共舞
真大  一米八的教練張開手腳  都沒它大

這是我第一次在大海中
沒帶氧瓶裝備潛到七八米深
追逐著魟魚

晚上夜潛裝備故障 
臨時用另一個朋友的裝備
狀況百出 沒燈光 ……Bad Luck
最棒的時刻 
在無光害的汪洋中
一整片星河好像水中的浮遊生物
多又密  一群人躺在船頂 

吹著海風  對流星許願
明天要看鯨鯊  要看海豚
要看蝠魟……
這就是我們的浪漫

第五天
第一支氧瓶 能見度不錯
龍蝦排兩隊 三三兩兩 不錯
緊接著 在海上追尋四五個小時
尋覓鯨鯊的蹤影  可惜……
傍晚潛的這次水很清澈
這是來到現在看到最多珊瑚 海扇的一次
生機勃勃 各類貝類 車渠貝 漢堡 扇貝 ……海潤魚……

晚上無人島的燭光晚餐為了彌補沒看到鯨鯊的遺憾
船員們做了鯨鯊沙雕  真是美極了
滿天星  滿桌菜…… 贊

第六日
這一天是我開始潛水到現在最令我難忘的一天
上午跟蘇美玩了半個多小時
這是極少有的情況
她一點都不怕人 
用手摸著那麼大的魚
跟著一起在水中起舞 
太美了
導潛偷帶了蛋餵它 
他居然會沿途跟著我們玩
也許在它眼裡這群人才是奇怪的生物
接著又跟海龜玩了一陣子

下午潛水簡報時
導潛跟我們說下面有一隻巨型的梭魚
希望我們有機會看到
但要小心 
因為它很兇猛
可是潛水跟人生一樣 
不是你想要就會有的 
有時運氣是很重要的

今天是我的幸運日
十五個人下水只有四人看見 
我還拍了照
嘿嘿  因為這個點太棒了
所以大家要求晚上夜潛也在這
這是最震撼的一次了 
下水後靠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在海底尋覓著
白天看到的巨梭魚又看到了 
他正在捕食  四處遊走
一轉身發現一群鯊魚在我的身邊穿梭獵捕小魚
原來這片海底礁石是大型魚類的捕食天堂
到處是各種魚獵殺的過程
鯊魚  魟  大海鰻  巨梭連大海龜都出來湊熱鬧 
平常難得一見的全都聚在一起  上演一場掠食戰
我們整群人都瘋了  沖進鯊群中拼命的拍攝
由於燈光不足加上他們速度極快這一大群危險的大型海洋生物
經常突然出現在我的身邊  真可以用神出鬼沒來形容
這種壯觀場面只有在紀錄片中看過 
沒想到我們碰上了
危險跟感動並存的時刻  維持了一個鐘頭
上船後我們大家都揚著嘴角
帶著英雄般的驕傲回母船看各自拍攝的戰利品


第七日
潛水的最後一天  感覺上好像曬黑了一點 
可是周圍的人都很黑所以沒法比較
但是我已經是天天擦最高強度的防曬霜
希望回去別挨駡
準備開工了
最後一天  引擎全開 
在傍晚最後一支氧瓶時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跟宋 黃二位教練  像魚雷般的無聲衝刺
終於追上了兩片巨大模糊的黑影  蝠魟 
看他水中滑行的樣子真是太美妙了
我想許多的飛機設計一定有參考它那符合流體力學的身軀
我們拼了全力也只能陪它遊一段距離
回頭尋找被我們拋離的潛夥伴時
又發現Eagle Ray
哈哈  渦輪引擎又立刻增壓  追逐拍照
大後方又傳來發現蝠魟的信號
衝呀!反正是這次旅程的結尾就這樣畫下美麗的句點吧!
把氧瓶的氧用到徹底 

最後上船時
哈哈氧瓶的氧只剩「5」
完美結局
回母船後在船上開Party
船員歌舞表演  我們也用音樂舞蹈
向馬爾地夫告別

註:殘壓太低,不推薦!

推薦閱讀

回復「5」 看文章  《明星愛潛水-吳京,劉燁,黃渤》

回復「43」 看文章  《深海的誘惑-世界上潛得最深的女人》


Dive the World  Live Your Dream

喜歡請關注,點擊右上角或搜divetheworld

喜歡請推薦,不要吝嗇喲

喜歡加微博,@潛水遊世界 新浪和騰訊

另外,歡迎大家投稿分享你的潛水心得,投稿郵箱 divetheworld@126.com 

 

潛水遊世界文章計劃

周一 【潛水安全】

周二 【潛水裝備】或 【潛水攝影】

周三 【個人原創】或 【潛水雜談】

周四 【自由潛水】或 【潛水技術】

周五 【潛點介紹】或 【潛友攻略】

周末  以上題目選一個做【專題】

三種閱讀方法

回復【目錄】看潛水遊世界歷史文章匯總

回復文章的數字,收到相對應文章。

回復【歷史1】--【歷史12】可以按從舊至新的順序,分批次閱讀文章,每批5篇。

回復欄目名,閱讀不同主題多篇文章。

【潛水安全1】【潛水安全2】【潛水安全3】

【潛水裝備】

【潛水攝影1】【潛水攝影2】

【個人原創】

【自由潛水1】【自由潛水2】

【潛水技術】

【潛水人物】

【潛點介紹】

【環境保育1】【環境保育2】

【潛水雜談1】【潛水雜談2】【潛水雜談3】

註:不用回復括號,不要忘記有的欄目後帶數字

Photo of the Day Dive in and Smile

I watch you.

相關焦點

  • 在深海潛水是什麼樣的感受?
    答|百度派 @軒轅溯炎深海?你這個深海潛水定義有點模糊啊如果是水肺潛水,到了差不多15-30米之間的話,我還是一點經驗的,因為我還是接觸過的。所謂水肺潛水(scuba diving),就是指入水時必須攜帶水下呼吸器材所進行的潛水活動。
  • 生命的教訓:潛水獨行俠長眠於深海
    Ted持有潛水證已經有十年前,他從30歲生日起開始接觸潛水。那時,他只有進階開放水域認證(AOW)。他通過與其他潛水員交流和閱讀來繼續學習更進階的潛水技術。多年來,他已經獲他想要的潛水設備和潛水經驗。 他經常去潛水,他的朋友以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潛水員。他極喜歡去探索在美國東北部寒冷水域的沉船。
  • 無證潛水還一口氣下47米?!——看看電影《深海逃生》都犯了哪些潛水方面的錯誤
    本文原創整合編輯,轉載需授權作為一名狂熱的潛水愛好者和鯊魚愛好者,我真的想給電影《深海逃生》(47 Meters Down)的兩位主演——MandyMoore和Claire Holt豎起大拇指,作為潛水員們咱們都知道,這個手勢代表著:趕快上升,離開這個地方!
  • 一男子獨自深海潛水,意外抓到巨型龍蝦,簡直賺大了!
    一男子獨自深海潛水,意外抓到巨型龍蝦,簡直賺大了!近年來潛水運動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潛水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水下的美景,而且還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而在潛水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一名男子獨自在深海中潛水,意外抓到巨型龍蝦,簡直賺大了!
  • C羅潛入14米深海,阿湯哥無裝備360秒潛水,自由潛水的危險與浪漫!
    在假期期間,C羅發布了一段自己不背氧氣罐深海自由潛水的視頻。還寫道:「今天早上我醒來的時候就很好奇,海裡深處究竟有些什麼東西呢?請叫我海神,我自己潛入到了14米深海一探究竟!不過大家不要模仿哦。」而在這則動態的評論區,有球迷調侃表示你現在不是C羅了,你現在是海螺。
  • 老外深海潛水,卻意外發現「海底民族」,嚇得趕緊報警!
    而前陣子就有一位老外在深海中潛水,卻意外發現「海底民族」,嚇得趕緊報警!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位老外在潛水的時候,發現海底有著很多如同人的形狀的物體,嚇得老外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深藏在水底的民族,趕緊去報警。
  • 中仁潛水:有關潛水的16部電影
    《向深海出發》BBC:Oceans主演 : Paul Rose/Philippe Cousteau/Tooni Mahto《向深海出發》是一套集海洋探險、自然生態、科學與環境保護等題材的綜合專題紀錄片,帶觀眾深入不同海洋,揭開當中變幻莫測的奧秘。考察隊以最先進的潛航科技帶領大家潛入世界七大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
  • 吃雞:泳裝VS潛水服,深海曼妙男女角色對比,男玩家被勸退!
    就拿這次的深海曼妙來說,有一種在線勸退男玩家的感覺。今日話題:泳裝VS潛水服,深海曼妙男女角色對比,男玩家被勸退!可能有玩家不理解,什麼叫「勸退」,接下來小叔會用3款時裝的對比,來給大家解釋。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款,這次時裝的主打皮膚深海曼妙。
  • 全面解析《深海逃生 47 Meters Down》潛水員看完電影 記得一起來吐槽裡面的潛水Bug!
    這畫面也是深海恐懼症患者的噩夢吧。豆瓣上,涉及潛水的討論↓↓大家都在吐槽片中的硬傷大師算過 看過  拜託,玩潛水導演不要再拍這種片子了,學潛水的第一課就講人類不屬於海洋食物鏈,沒有一種海洋生物會主動攻擊人
  • 《深海異獸》天上與水下
    ,深水同樣是人類的禁區,太空艙變成了深潛艙,太空衣變成了潛水服,真空變成了高壓,更絕妙的就是水下因為塵埃關係而變得非常低的能見度,怪獸可以緩慢接近而人類並不會發覺。,一牆之外巨大的水壓,厚重的潛水服,伸手不見五指的海底世界,還有那些潛伏到身邊才能看到的怪獸,都為電影披上了逼狹,令人窒息的氛圍,雖然劇本總體而言不算精緻,小k的演技也乏善可陳,不過紮實的海底逃生的故事線配合上層層遞進的克蘇魯異獸圖景,深海給我們帶來的恐懼終究還是能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出其冰山一角。
  • 三亞蜈支洲島,水上項目的樂園,深海潛水的天堂
    蜈支洲島的自然環境極好,這裡也被認為是海南島中,最適合體驗海中潛水的地方。蜈支洲島四周的海水清澈見底,在透亮的海水中,有色澤豔麗,形狀多藝的珊瑚礁,有種類繁多的海洋魚類,如果不體驗一次深海項目,肯定會悔恨終生的。穿上泳衣和潛水鞋,在海下的人工平臺內盡情欣賞海底風光,這就是海底漫步的魅力。
  • 神秘而永恆黑暗的國度,深海
    直到最近,我們發現直接研究深海並不現實。為了觀察深海中的事物,我們需要進入一個比火星更像外星球的世界。古往今來,能夠多次往返潛入海裡的人屈指可數,他們大多是為了尋找海裡的寶藏:精美的貝殼、珍珠或海綿動物。起初,勇敢的潛水員們屏住呼吸下潛,但也只能到達100英尺的深度。即使採用了其他潛水方式,例如藉助蘆葦管或空氣袋呼吸,也沒能增加潛水深度。
  • 潛水員發現深海怪物?
    據傳,在巴西海域曾連續10次出現一隻超過30米長的兇猛深海怪物,襲擊漁船的現象,使漁民根本不敢出海捕魚。目擊者說,海怪頭部有點像馬,估計重量約40噸,在水中划水的速度達30多千米/時。 —艘遭襲擊船隻的船主回憶說,有一次他正拋錨泊船,突然間,看見離船頭不遠處的海面冒出一隻黑白花紋的長身怪物,向漁船衝過來,船身被撞得猛烈擺動。
  • 美國導演卡梅隆挑戰深海潛水 3小時潛至10898米
    美國導演卡梅隆挑戰深海潛水 3小時潛至10898米   經美國《國家地理》確認,關島當地時間7時52分,即北京時間昨日早晨5時52分,美國導演卡梅隆駕駛其單人深潛器「深海挑戰者
  • 電影是潛水員的另一片海丨潛水電影盤點
    風暴之夜,一架飛機在海上失事,墜入無邊的大海深處……碧水藍天的巴哈馬海域上,失業潛水員傑拉德和女友薩曼預備尋寶深海的沉船寶藏,然而破舊的小船和競爭對手貝茨的打壓讓他們難以如願。落石崖邊,飄雪潛水,人少的原因找到了……影片通過兩姐妹的一次潛水歷險,把業餘潛水愛好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展示了一遍。
  • 深海恐懼症測試圖
    「深海恐懼症」其實就是恐懼症的一種,同樣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總的來說與患者過去的恐懼經歷有恨的關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有關深海的恐怖片。有些膽小的人,在看過有關深海的恐怖片後,受一些影片如美國經典恐怖大片《大白鯊》等的影響,形成了對深海的恐懼,以致於不敢再看有關深海的電影、圖片,這樣就使恐懼泛化,產生深海恐懼症。二、深海親身經歷。
  • 《深海異獸》談談本片稀爛的科學設定
    首先是潛水裝備。 現在蛟龍號下馬裡亞納海溝都只能用球形載員艙,舷窗玻璃好幾英寸厚;片子裡硬式潛水衣就抗住了上萬米的水壓,幾毫米厚的頭盔居然能抗上千個大氣壓。其次是建築結構。對於內外壓力不一致的建築,比如空間站、海底隧道、公路鐵路隧道,一般都會用圓筒形、球形結構,避免應力集中造成結構失穩而破壞;片子裡不能論是生活區、控制中心還是升降機轎廂,統統都是四四方方的,完全沒有深海設施應有的抗壓結構設計,進出艙門也是薄薄的一層鐵皮,居然能扛上萬米的水壓。再次是能源問題。 採礦工作站都用核聚變做能源了,居然還要到上萬米的海底開採石油,採礦公司是不是傻?
  • 《深海異獸》分低不是沒道理的
    無論作為一部怪獸片還是作為一部恐怖片,拋掉所有的不合理和邏輯性而言,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意外的、標準的恐怖片,標準的深海怪獸、男/女主光環、成功脫困和自我犧牲。其實我個人看這種片子的時候,只是想看到底這次講的是長得什麼樣子的怪獸而已。
  • 聽說,好看的小姐姐都去潛水啦
    在年初的《我家那閨女》真人秀節目裡她便和老友張戈一同前往海南分界洲島學習潛水在歷經暈船、水溫過低、身體不適等諸多困擾後終於成功Get了自己的潛水證書配文「我認真學習起來自己都害怕,ow到手」想來女神也抵擋不了海底世界的誘惑照片裡她身穿螢光色潛水服,頭戴兔耳朵在深海裡對著鏡頭比心
  • 《潘多拉》趨利避害是本能,但人性的閃光難以磨滅
    「不要忘了我,要記得我啊,這樣我死了才不會委屈,姜在赫不是孬種……」「不要因為害怕,就閉上眼睛;不要因為畏懼,就堵住耳朵,我們這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雖然那裡面有災難,有不幸,可不還有希望嗎?我們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希望,為了我們的孩子。」————一部關於核洩漏的韓國災難電影《潘多拉》姜在赫,他不是英雄,也會自私的想為自己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