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
一城千面的「北歐首都」
Photo:Henrik Trygg/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它是瑞典第一大城市,
也是北歐最大都市,
面積188km ≈ 北京三環
人口96萬 ≈ 北京的1/20
又被稱為「北歐之都」。
Photo:Henrik Trygg/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這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
地處波羅的海和梅拉倫湖交匯處,
由14座島嶼組成,
佔據了20000座壯美群島的中心位,
玉帶似的57座橋梁連接著這些島嶼,
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北方威尼斯」。
google earth
▲瑞典著名攝影師Jeppe Wikstrm鏡頭下的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歷經700多年歷史痕跡的雕琢,
依然保有純粹的美和無以倫比的秩序感,
雄渾大氣,凜冽硬朗,卻又不失底蘊,
是妥妥的理想中的斯堪地那維亞首都!
Photo:Yanan Li/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更難得的是,
作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從未遭受戰爭破壞的城市,
這裡寧靜和諧、包容開放之餘,
還帶著北歐的獨特浪漫。
Photo:Henrik Trygg/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現代都市與純淨自然的完美融合,
極富創造力的時尚和科技產業,
以及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
都讓這座瑞典皇家都城成為
世界最迷人的首都之一。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個心理學名詞,讓中國大眾記住了這個拗口的城市名字,也為它平添幾分文藝感。
搖身一變,它又闖入光怪陸離而富有治癒色彩的童話世界裡,成為宮崎駿動畫《魔女宅急便》的原型城市。嗯,這個首都不一般!
Photo:unsplash
斯德哥爾摩,美得毫無爭議
如果將斯德哥爾摩擬人化,那她一定是那種美得毫無爭議,會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沒有任何迂迴的彎彎繞繞需要你住個個把月去體會它的魅力,它就是那種你到地兒的第一分鐘,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舉雙手投降,好的,我服了。
Photo:@Lautaro Radovic/Instagram
去過斯德哥爾摩的人,大都會懂得那裡理想城市般的樣子:
當你飛行於斯德哥爾摩上空時,你所俯瞰到的將會是世界上最美的藍色城市之一,大大小小的島嶼如同分布於夜空中的星辰,而降落時,密布的森林又會將你帶入另一個世界,所謂的「北歐性冷淡」你完全感受不到,入眼之處只有清爽、乾淨與愜意。
Photo: marinas.com
步入城市當中,穿行在街道和店鋪間,你會留意到北歐人超出常人的色彩審美。在建築的表面、裝飾的材料上,你會看到幾乎完美的配色,在澄澈的陽光下,它們顯得明亮又溫柔。
▲國王島St Erikspalatset,曾持續15年是瑞典最高建築。
Photo:Jeppe Wikstrm
那是一種沒有攻擊性的美,安靜的美,「無死角」的美,小到尋常巷陌的建築、街景,大到城市的天際線與整體形態,都無懈可擊,當你踏入的那一刻,便會明了。
Photo: vcg
老城區,斯德哥爾摩的中心
遊覽斯德哥爾摩的第一站一定是老城(Gamla Stan)。
自13世紀起,這裡一直是斯德哥爾摩的中心。由於瑞典200年來沒有戰爭,至今城內仍完好保留著中世紀小巷、圓石街道和古老的建築,有著鮮明的北日耳曼式風格。
Photo:Djurgrden/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斯德哥爾摩的英文市Stockholm,拆分開來在瑞典語中意為stock(木頭)和holm(小島),而這座小島就是現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老城。
老城所在的島由五座橋相連,主要建造在Stadsholmen島上。它保留了中世紀的街道系統,兩條主路東長街(sterlnggatan)和西長街(Vsterlnggatan)交叉橫貫整個島,還有一些小路通往岸邊。
Photo:Jeppe Wikstrm/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這裡非常具有藝術感,你可以悠閒地在老街上漫步,欣賞歷史遺蹟和百年小店,探尋斯德哥爾摩的歷史淵源。
Photo:Tove Freij/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老城的心臟地帶是中央廣場,面積雖然不大,卻流傳著很多傳奇,周圍的建築也各有各的故事。
推薦打卡景點
a.斯德哥爾摩王宮
瑞典王室的官邸或許沒有你想像中精雕細琢的繁複炫目,但其恢弘的氣魄絕不辜負瑞典「北方雄獅」的盛名。在總共擁有1430個房間的巴洛克式宮殿內,坐落著5所博物館,1座珍寶室,還有教堂、國家廳和宴會廳……
▲瑞典皇宮,是全世界仍在使用的皇宮中最大的.
Photo:JeppeWikstrm/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中午衛兵莊嚴肅穆的傳統換崗儀式是不可錯過的精彩傳統節目,你能看到在嘹亮的軍樂聲中,英俊威武的瑞典皇家士兵是如何按照中世紀儀式完成崗位交接的。
▲1252年,因海上貿易,斯德哥爾摩「創始人」Birger Jarl公爵下令修建三王冠城堡,一座海上島城由此誕生。
Photo:Ola Ericson/Visit Stockholm
b.諾貝爾獎博物館
同樣位於老城區的諾貝爾獎博物館建於2001年春,即諾貝爾獎100周年時。博物館內展示了諾貝爾獎介紹、歷史回顧、諾貝爾獎得主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平的資訊,你能從中感受到他在科學、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的重大國際性意義。
Photo:Ola Ericson/imagebank.sweden.se
館內設有展覽、劇院、電影院和科學辯論,還有書籍、紀念品商店和咖啡店。參觀完博物館,可以在紀念品商店逛逛,或是點上一杯咖啡,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
c.市政廳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位於瑞典首都市中心的梅拉倫湖畔,是斯德哥爾摩的地標性建築,也是諾貝爾晚宴的舉辦場所。
▲它的主體以800萬塊紅磚建造,在高低錯落、虛實相諧中保持著北歐傳統古典建築的詩情畫意。右側塔樓高106米,頂端為三個鍍金皇冠,是瑞典王國的象徵。
Photo:Henrik Trygg/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每年諾貝爾頒獎典禮後的晚宴就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藍廳裡舉行(頒獎典禮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全世界的頂尖科學家和瑞典皇室一同在此享用美食。雖然不能參加諾貝爾頒獎典禮和晚宴,但可以到市政廳裡的地下餐廳享用諾貝爾同款美食哦。
▲2012年,瑞典國王為中國作家莫言頒發諾貝爾文學獎。Photo:Alexander/Nobel Media AB 2015.
探索老城區的N種方式
斯德哥爾摩水上觀光:你可以選擇乘坐Strmma遊船公司三條不同線路的遊船觀光(皇室路線、歷史路線或全景路線),或是乘坐「hop-on,hop-off」自由來往於不同的島嶼,從水面上領略斯德哥爾摩一城絕色風光。
坐在露天咖啡座,看人來人往:老城的「大」街小巷都散落著風情各異的咖啡館,而諾貝爾博物館前的大廣場(Stortorget)可謂遊人大愛。
徜徉於曲折悠長的古樸巷子,發現最窄的巷子和最小的人兒:在斯德哥爾摩充滿意趣的曲折巷子裡,藏著許多小小的風景和秘密。而也許你不想錯過的,還有最窄處僅90釐米的最窄小巷 Marten Trotzigs Grnd 以及老城最小的雕塑,芬蘭教堂(Finnish Church)後方的「看月亮的小男孩"Jrnpojken" ("Iron Boy")。
跟著一隻鬼魂聆聽老城的隱秘過往:當然,如果你的冒險精神已經無可阻擋,那麼強烈推薦「鬼魂漫步」之旅(The Ghost Walk)。跟隨黑袍黑帽手持骷髏頭拐杖的「鬼魂」嚮導踱過那些有著陰暗過去的角落,聆聽有關瘟疫、鬼怪、謀殺、背叛……的種種。萬聖節之夜更有特別安排,我們是絕對不會告訴你這其實特別適合帶著心儀對象前往的!
藝術是斯德哥爾摩美的精髓
斯德哥爾摩其實還有一個非常文藝的身份——世界最長的藝術長廊,而這座藝術長廊就坐落在城市的地下。雖說斯德哥爾摩是個適合步行的城市,但如果你因此忽略了地鐵所帶來的美妙,那你一定會非常遺憾的。
Photo:Visit Stockholm/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斯德哥爾摩地鐵充滿了別出心裁的藝術設計,彩繪、雕塑、燈飾、馬賽克等各種元素都用以裝飾,110公裡的紅綠藍三條線共100座地鐵站,每一座地鐵站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特點。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一共有超過150位藝術家參與龐大的地鐵藝術創作,從而造就了斯德哥爾摩這條深藏於地下的藝術長廊。
▲斯德哥爾摩地鐵官網地址:http://www.sl.se
Photo:Visit Stockholm/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乘坐地鐵穿梭於這座城市時,各種牆繪、版畫、浮雕等藝術作品應接不暇地閃現於眼前,如同進入時光隧道般神秘絢爛,即便是獨坐在地鐵中什麼都不做,也不會感到無聊乏味,或許這也是放下手機、欣賞藝術的大好時刻。
藝術當然不止存在地下,大斯德哥爾摩群島之上,有的是超有分量的博物館們,或先鋒文藝,或時髦新銳,總之都看點十足。
博物館打卡推薦
瑞典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自1866年建館以來,它一直是大師級繪畫、雕塑、藝術和設計作品的首選展出場所,收藏了大量創作於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的作品,還定期舉辦來自世界各地頂級藝術家的臨時展覽。同時,它還是一座地標性建築,可以欣賞到王宮的壯麗景色。
現代博物館(Moderna Museet):在這裡,你能體驗到歐洲20世紀以來最先驅前衛的現代藝術收藏。其藏品分為瑞典和北歐藝術品、國際藝術品、素描和版畫、攝影、電影和電視等。博物館陳列著許多經典作品,如畢卡索的「春天」、薩爾瓦多達利的「威廉洩露的奧秘」、維拉尼爾森的「肥皂泡」以及安迪沃霍的「電椅」。
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ka):這是世界上當代攝影藝術碰撞交匯的場所之一,高冷,卻珍貴。每年都有4場獨特的大型攝影展以及20場左右的小型展覽。在頂層的咖啡廳,明亮的落地窗望出去也許是斯德哥爾摩最美的風景。
斯堪森露天博物館 Skansen:世界上第一家露天博物館,展示整個瑞典的微縮景觀。在這裡,從北部薩米人居住的小屋到南部的斯科納花園,應有盡有。斯堪森位於美麗的動物園島Djurgrden上,在這裡可以俯瞰斯德哥爾摩全景。
ABBA博物館:ABBA是瑞典最為成功的樂隊,全球專輯銷量達3.78億。他們的音樂劇《媽媽咪呀!》尤為受歡迎,經久不衰。ABBA博物館為樂迷呈現了這個樂隊的歷史,還為遊客提供互動式體驗展示,遊客可以在五光十色的的舞臺環境中模擬參與樂隊的各場演出,「走進來,舞出去」。
Lagom 無處不在
藝術來源於生活。瑞典斯德哥爾摩設計藝術成功的背後,一定藏著一群在漫長極夜裡依然愛自然、愛生活的瑞典人。
如果有一個詞可以概括瑞典精神,那一定是 Lagom。它 可以簡單理解為「不多不少剛剛好」,它代表著瑞典人對待萬事萬物的一種自我約束和克制,也是講求一種不極端的中立心態。
▲Lagom 一詞源於維京人的傳遞酒杯,古代維京人出海時,只能攜帶非常有限的資源,每次喝水時都要共用一個大杯子每人依次輪流,這就要求每個人都需要懂得適度,保證自己生存的又要他人考慮,它同時也有一種民主的意味。Photo:canvasbutik.com/posters-prints/quotes/prints-lagom.html
無論是瑞典的社會文化或是現代的瑞典設計,Lagom 無處不在。
當你漫步在斯德哥爾摩城市中心,會發現除了一些恰如其分的熱鬧之處,大多數地方都安靜得讓人迷戀,可隨意停下觀林、望水、久坐、發呆。
Photo:Tove Freij/mediabank.visitstockholm.com
身在斯德哥爾摩,當然還少不了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Fika。勞逸結合,生活才有滋味。這是瑞典人深信不移的道理。放下手中的活兒,捧起香濃的咖啡,天南地北,訴說衷腸。Fika告訴你,每個人都應有屬於自己閒暇輕鬆時光。
Photo:Tove Freiij/imagebank.sweden.se
斯德哥爾摩的消費理念也是十分貼切著lagom精神,當你行走在斯德哥爾摩街頭,會發現這裡人們的裝束確實簡潔又實用,清爽的色彩搭配看起來怡人又舒服。
Photo:Simon Paulin/imagebank.sweden.se
不只是服裝,設計亦然。走進斯德哥爾摩滿頭任意一家擁有十足審美感的「設計集成店」,都能感受到外觀之外,瑞典人那份對於functional(功能性)的看重。
Photo:Anton Olin/imagebank.sweden.se
正如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所說:「我們想讓我們的商品擁有更漂亮的外觀、更實用的功能、而價格又公道,使很多人都買得起」。
美觀、實用且易獲得,北歐設計能讓人深刻認同,靠的就是這樣恰如其分的Lagom哲學。
寧靜的斯德哥爾摩,給予人靈感
從市區10多個島,到更大區域的24000多個島——以千倍量級放大的島嶼數,給了斯德哥爾摩人以「大隱於世」的遁世之所。
安靜富饒的外部環境讓人不會為了安生立命慌了手腳,有時間跟朋友家人相處,有時間創作與思考。
Photo:Tove Freiij/imagebank.sweden.se
h det r sknt nr mitt Stockholm r grnt啊 當每個角落盡染翠綠 我的斯德哥爾摩真是妙不可言sakta g hem genom stan人們穿過城市 漫步回家En kyss sen gr man sakta igen然後一個輕柔的吻 人們又放慢腳步sakta en tur genom stan慢悠悠地走在城中…——Monica Zetterlund《Sakta vi g genom stan》
正如瑞典爵士女王Monica Zetterlund的歌詞,在斯德哥爾摩,生活本就充滿著簡單和悠然。
在製作電影《魔女宅急便》時,宮崎駿專門帶著助理重訪斯德哥爾摩,隨後他以這裡的風景、建築、場合為舞臺編撰故事,給觀眾呈現出直逼現實世界裡的一草一木的超強動畫效果。
Photo:pinterest.es
這樣的斯德哥爾摩也給予過在這裡求學、做導演的英格瑪·伯格曼無盡養分,他在這裡完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作品。
Photo:時差島
戲劇家斯特林堡,說自己是瑞典燃燒得最熾熱的那一團火,他用詩意之筆寫盡了這座逐漸工業化的城市;100多年後,人們仍捧著他的《早上7點的斯德哥爾摩》在這座城市按圖索驥。
Photo:時差島
1980年代,詩人北島寫了一篇《藍房子》,致敬他仰慕的瑞典大詩人特朗斯特羅默。「人的一生像滾動的圓球,最終總會停在屬於自己的那個凹坑,對我來說,Runmar島就是這樣的地方,每天我坐在碼頭,目光消失在海面,我感到這是我可以不斷出發的起點。」
▲這位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長居在Runmar島的一棟祖傳藍房子。Photo:時差島
曾經紅遍全球的ABBA樂隊,也選擇離開最炫目的聚光燈,到斯德哥爾摩東邊的一座小島Viggs避世,得以安心創作。
▲島上小木屋1:1複製到了ABBA博物館,面朝大海的窗,比任何金曲獎盃都令人動容。Photo:時差島
斯德哥爾摩太靜了,仿佛身處時,心中愁懷般的雜思便被消泯殆盡,身心只餘「美好」與「清澈」本身。
開放&包容
這才是北歐之都
在這個「言必談共享」的世代,來到斯德哥爾摩,才恍悟:這才是個真正具有「共享精神」的城市啊。
他們將整個國家出租:
2017年,瑞典旅遊局與Airbnb合作,聲稱將45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全部掛在Airbnb上開放給全球房客,邀請大家來自由漫步。
Photo:Magnus Rietz Folio/imagebank.sweden.se
隨後又將整個國家開放為一間大自然餐廳:
這是瑞典旅遊局2019年的最新項目《野宴之國》,國境南北,放置了無數餐桌與廚具,供人們預訂。Always Close,Always Open!
▲斯德哥爾摩的餐桌位於Ut島, Photo:Jonas Eltes & VictorFalk
官網地址:ediblecountry.visitsweden.com/edible-uto-stockholm
他們將廣告牌用於幫助無家可歸者尋找並前往距離最近的庇護所:
斯德哥爾摩與美國大眾媒體公司清晰頻道(Clear Channel)展開合作,對其在該市的 53 塊廣告牌進行編程,從而使其循環播放兩個常規廣告:
當溫度達到零下 7 攝氏度或更低時,屏幕上顯示的是附近的避難所的距離、開放時間等信息;如果溫度高於這個「危機點」,則自動切換成無家可歸者需要的物資(比如毯子、外套、牙膏)信息,這可以告訴那些想提供幫助的人,他們可以做什麼。
Photo: courtesy Clear Channel
雖是廣告創意,但這樣的idea恐怕只有在真正平等、自由無疆的土地上才能產生吧。
2018年初,斯德哥爾摩又以「開放之城」的名義向所有人發出了一封邀請信,在社交媒體上刷屏。今天再讀它,仍是動容。尤其是這句:
致所有人,
無論你愛我、恨我或心懷猶豫。
這就是斯德哥爾摩,
這裡有一個理想城市全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