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7月1日《錦繡南歌》開播,到現在已經播出一段時間了。
關於這部劇的口碑和質量,有的觀眾表示追得欲罷不能,但也有的觀眾表示這部劇從製作水平,故事劇情到角色塑造問題太多了。
這部劇從開播到現在,豆瓣評分6.2,口碑算是剛剛合格的程度。
不管如何,6月的神劇《隱秘的角落》餘溫逐漸消失,這部劇和《河神2》扛起了7月國產劇市場所有的熱度。
至於這部劇到底好還是壞,並不是本篇稿子討論的範圍。
而是男主角秦昊前腳剛從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一下子跳到了古裝偶像劇《錦繡南歌》。
我們再聯想到《天盛長歌》的陳坤,《如懿傳》的周迅。
《大明風華》的湯唯,已經拍好但未播的章子怡的《上陽賦》。
現在國產電影演員為何開始集中演電視劇,甚至是開始演偶像劇呢?
我們看看國產劇是如何以偶像演員為恥辱,到以演偶像劇為榮吧。
018090年代:內地嚴肅劇與偶像演員
如果要分析陳坤、周迅和秦昊等電影演員,為何要去演電視劇甚至是偶像劇。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國產劇發展歷史上講起。
因為,這就是一個國產劇和演員發展的現象。
中國內地的影視劇,別說偶像了,一直沒有什麼偶像劇的事兒。
原因是中國內地經濟發展時間,相對於日韓和中國港臺地區要晚上,這樣自然導致中國流行文化產業發展晚於日韓和港臺地區。
又因為以前內地的娛樂環境和制度不同,一直沒有「市場經濟」誕生偶像產業這套東西。
中國內地早期只有音樂藝術家、專業演員和文化人,從來沒有什麼偶像!
更早時間不提,我們以8090年代的內地電視劇作為例子。
我們看看那個時代的內地演員。
因為影視產業環境不同,當時還是「國營廠工資制」的老派演員。
什麼認真敬業,什麼為了演好角色體驗角色學習文藝,什麼吊威壓騎馬下水自己來不用替身等等。
在當時是整個行業的基本操守,不像現在還要粉絲專門滿網的誇獎。
有的演員甚至因為自己形象氣質太過偶像化,不符合穩重的角色設定,專門磨掉自己「青春靚麗偶像化」的一面,目的就是為了成為「實力派」。
最佳例子便是尊敬的唐國強老師。
80年代,唐國強和陳衝一起拍了《孔雀公主》。因為唐國強演的是英俊的王子,加上他私下裡愛吃奶油。
當時被陳衝稱作「奶油小生」,後來不脛而走成為代表。
我們今天回頭看,「奶油小生」是否很有偶像明星那味兒了?
但是,後來唐國強要演《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被觀眾質疑他「奶油小生」的形象不配去演諸葛亮。
唐國強是不顧觀眾的抗議,為了自己俊美形象不管角色了嗎?
答案恰恰相反。
唐國強視「奶油小生」為演員的奇恥大辱,通過自己努力琢磨角色,最終演繹了一個經典的諸葛亮。
後來唐國強在實力派演員上越走越遠,演繹各種帝王和不同角色,終於撕掉「奶油小生」這個偏偶像演員的標籤。
同個時代內地演員們也是如此,如果因為某作品和角色火了。
觀眾說他們是偶像不是在誇獎他,而是罵他們沒有實力。
8090年代內地演員的標準,一直延續到了2000年代崛起的內地演員。
022000年時代:從偶像派到實力派
2000年代內地演員,比起上個時代偶像化要嚴重一些。
但是他們的發展途徑,仍然是以實力派為主,更準確的說:絕大多數演員從偶像劇演員,最終不斷努力向實力派躍進。
一直想要保持偶像演員,不是主流演員的追求。
2000年代崛起的中生代演員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四旦雙冰,再到徐崢、黃磊、鄧超、陳坤、劉燁、廖凡、胡歌等等。
這些演員剛開始出道時候很年輕,也都是男的長得帥女的長得漂亮美,同時很多演員出道火爆的作品角色也有點「偶像劇」那味兒。
比如《橘子紅了》《大明宮詞》的周迅。
比如《像霧像雨又像風》《金粉世家》的陳坤等等。
更不用提,中國觀眾非常熟知的早期內地古裝偶像王子胡歌,從《仙劍奇俠傳》一直到《神話》,古裝王子印象太深刻了。
這個時代的內地演員們,最終還是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演技,從偶像派到形象實力派上過渡。
他們所選擇的基本是電視劇為起點,然後通過不斷演電影。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電影,最終從電影小配角,到反派和三號和四號,最終到電影大片絕對主角的一個升級路線。
總的來看,2000年時代的內地演員們。
除了個別的如陸毅,嚴寬演員,直到現在演作品都還偏向偶像派。當時主流的演員都是從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路線。
032010年時代:流量經濟與粉絲經濟
那麼,2010年過後為何變了呢?
尤其是像陳坤,周迅等一線電影演員都跑來演古裝劇?
有些演員就淪落成了偶像路線明星,比如黃曉明、範涼涼、李晨和後來崛起的楊冪等等。
2010年流量經濟崛起後,他們發現利用粉絲流量,搞炒作,熱搜這套賺錢實在太過容易。
所以,他們轉變了發展路線成為了流量明星。
參演的大量作品也屬於偶像派,古裝劇一直佔據國產偶像劇的半壁江山(當時還有霸道總裁和大女主)。
流量經濟和粉絲經濟崛起過後,確實有大量演員轉型開始演偶像劇。
當時像周迅,陳坤,湯唯,秦昊,倪妮,周冬雨等大量演員,還沒有開始集中來演電視劇。
2015年過後,因為國產電視劇比國產電影更能捧人。
所以,這才有大量電影演員扎堆演電視劇,甚至是扎堆來演偶像劇的浪潮。
不信?
我們可以看看國產電視劇有多捧人。
國產都市劇、警匪懸疑劇和年代劇容易捧出實力派演員,老戲骨和過氣的中生代。
比如6月份的警匪劇《三叉戟》與懸疑劇《隱秘的角落》。
如果說《三叉戟》的陳建斌等演員是老戲骨。
《隱秘的角落》的男主角秦昊,便是一直缺乏爆款作品的二三線實力派。
劉琳,張頌文就是缺少走向大眾的金牌綠葉。
同時劇中的三名小演員,都因為《隱秘的角落》成為當紅童星。
國產古裝大劇,古裝網劇和各種各樣的網劇,更容易捧紅中生代實力派演員,流量明星,甚至是十八線的新生代演員。
比如《清平樂》和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
《清平樂》王凱,江疏影等演員不提。
新生代演員任敏和邊程因為這部劇便火了一把。
《傳聞中的陳芊芊》女主角趙露思大火,男主角丁禹兮更是受益匪淺。
其它網劇《俠探簡不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少年遊之一寸相思》等等。
劇中一大票年輕演員都因為電視劇小火了一把。
這個方面國產電影就很難做到。
這麼一來,電影演員參演電視劇也就水到渠成了。
04尾聲
那些曾經是帥哥美女的演員,回來基本都演了偏偶像化的電視劇。
比如諜戰劇和古裝劇,再到都市劇和偶像劇。
《如懿傳》的周迅,《脫身》《天盛長歌》的陳坤。
《大明風華》的湯唯,章子怡已經拍好但未播的《上陽賦》。
那些本來就年紀漂亮的小花更是不用多提,最典型就是倪妮和周冬雨,都同樣跑去演古裝言情劇了。
那些年紀較大,還有不是帥哥美女的演員,很難跑去跟偶像劇。
比如《重生》的張譯,《雙探》的段奕宏,《沉默的真相》的廖凡等等。
秦昊也是如此,《隱秘的角落》明顯更適合他。他也憑此劇爆紅,緊接著就轉變了這種路線。
《錦繡南歌》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古裝言情劇。
我個人覺得秦昊接《錦繡南歌》的原因,可能和當初張震接《宸汐緣》非常類似,畢竟這些年國內古裝大劇太火,太容易捧人了。
連張震這種臺灣省中生代電影扛把子,都選擇來演電視劇。
何況在電影領域還遠遠不如張震,陳坤的秦昊了。
與電影演員的逼格相比,大熱電視劇還是更香一些。
更何況,國產電視劇還容易爆紅容易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