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現在說到唐國強大家首先想到以下幾點:在94版《三國演義》中傳神地飾演了諸葛亮;承包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帝王的人;代言過很多廣告。
現在的唐國強已經是唐老師,資深的老藝術家。沒有人想到他居然和「奶油小生」這個稱呼扯上關係。畢竟這不是什麼好詞,就如形容女星是「花瓶」一樣。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並無什麼拿得出手的能耐。出人意料的是這個詞最初就是用來形容唐國強的。
唐國強在年輕的時候,顏值完全吊打現在的小鮮肉好幾條街。在飾演《三國演義》時,唐國強已經38歲了,出道13年。飾演過過多部作品,讓觀眾熟知的有和陳衝以及劉曉慶合作的《小花》,憑藉這部影片陳衝拿過最佳女演員獎,劉曉慶拿過最佳配角獎。可是唐國強留給觀眾的印象是:那人長得真帥。
在《孔雀公主》中飾演傣族王子,同樣貢獻了他英俊的「長相」。由於唐國強愛吃奶油,所以觀眾給他起了個「奶油小生」的稱號。自此他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就長得好看嗎?」的深刻印象。
唐國強想擺脫這樣的形象,因此他毛遂自薦自己主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參與1983年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評選,最終敗給飾演《阿Q正傳》嚴順開。
之後唐國強拍攝多部片子,不過都沒有深入人心的角色。直到1990年38歲的唐國強已經從「奶油小生」熬成「奶油老生」。而這一年王扶林導演接到拍攝《三國演義》的任務。由於拍攝《三國》場面比《紅樓夢》宏大,因此在王扶林總導演的領導下還有6位執行導演。而主要角色的選定需要7位導演一致同意才行。
在諸葛亮這個「智商擔當」的選角上,王扶林想到了唐國強。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不出意料遭到各位執行導演的一致反對,不僅如此,《三國演義》歷史大劇,四大名著之一。拍攝成電視劇自然會受到很多學者和專家的關注,學者和專家的意見和各位分導演一樣。唐國強這位「奶油小生」擔不起諸葛亮這頂大旗。
可王扶林導演堅持要唐國強出演諸葛亮,他的理由是:諸葛亮必須是個帥哥,因為在原著中諸葛亮出場時寫道: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顯然唐國強很符合;其次唐國強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看他的書法作品就知道了,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正好諸葛亮就有很多大筆一揮的鏡頭。
所以在王扶林導演的勸說下,大家願意給唐國強一個嘗試的機會。不過有條件,如果證明唐國強真的不適合必須要換掉。
王扶林找到唐國強的時候,唐國強很興奮。他急需一個角色來改變大家對他固有的看法,就這樣唐國強進入劇組拍戲。
《三國演義》拍攝的時候時間順序是打亂,唐國強的第一場戲就是取西川,這場戲,唐國強的戲份不多。可是剛演完這一段,幾位執行導演就找到王扶林要求換掉唐國強,覺得他還是不適合。畢竟機會也給過了,這次王扶林總沒話說了吧。
從《紅樓夢》可知,王扶林對於自己看中的人都是很有信心的。頂著壓力,王扶林表示再給他一個機會吧,話說唐國強能飾演諸葛亮跟王扶林導演的堅持是分不開的。
看到王扶林的無奈,意識到自己是該下點功夫。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場戲也就是老年時期的諸葛亮在五丈原面對自己多次失利,而年歲又大了。卻沒有完成主公心願,覺得有愧於他。他流著淚:亮再不能臨陣討伐討賊,悠悠蒼天,恩薄於我。對於一生計算無數,戎馬一生的諸葛亮來說,這是最難把握的一部分,而唐國強卻把老年諸葛亮的心態把握得很好。
正是這場戲讓其他幾位執行導演不再有話說,而另外一場戲卻體現了唐國強「炸裂般」的演技,那就是火燒上方谷。眼看就要成功了,可蒼天不幫忙啊!就在司馬懿馬上要「完蛋」的時候,天下了場大雨。望著這場雨,諸葛亮那種人終不能勝天的挫敗感油然而生。而唐國強站在風雨中,頹然地閉上眼,身體不自主的晃動,臉色陰沉。沒有一句臺詞,卻把諸葛亮當時那種心情拿捏得特別到位。
《三國演義》播出後,唐國強評為「電視十佳演員」、「首屆全國百佳電視工作者」。他的演技終於得到肯定,他也終於擺脫了「奶油小生」的稱呼。
隨後唐國強在《 雍正王朝》飾演雍正皇帝,確定角色後。還有部分反對的聲音,說他演示諸葛亮成功了,未必就能演好那個腹黑的雍正。然而唐國強再次用結果告訴大家:我可以。
自此沒人再懷疑他的演技,而他也開啟「徵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徵程。說一句誇張話:就沒他沒演過的皇帝,都說是誇張的了,千萬別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