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菩薩三種動作暗示寺院三種狀態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降魔杵向下的韋陀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降魔杵平端的韋陀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降魔杵扛在肩上的韋陀像(圖片來源:資料圖)

相信很多去過寺院的人都見過韋陀菩薩,其以嚴肅的表情立於咧嘴大笑的彌勒佛背後,面向大雄寶殿。

韋馱,佛教的守護神。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犍陀天、建陀天、素健天,或作違馱天、違陀天。《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雲︰「釋提桓因及日月天,閻摩羅王、風水諸神、違馱天神及毗紐天,大辯天神及自在天、火神等神,大力勇猛,常護世間。」又,《大般涅槃經》卷七雲︰「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在後世,我國佛教徒漸將印度之韋馱天與道宣夢感之韋將軍混而為一,乃形成國人所傳的韋馱菩薩。 

韋陀菩薩的降魔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關係: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相關焦點

  • 佛教護法神:韋馱菩薩
    在每一座寺院的天王殿裡都供奉著彌勒佛,而在彌勒佛的背後就是韋馱菩薩,禪宗派寺院的儀軌設置一般是這樣的。韋馱菩薩是佛教的護法神,頭戴盔帽,身披甲衣,手持金剛降魔杵,為武將形象,面對大雄寶殿,關注出入行人的動向。
  • 玉汝於成,像韋馱菩薩那樣
    農曆六月初三,今天是佛教護法韋馱的聖誕。護法沒有佛的名氣大。一般人去寺院,也較少人關注、禮拜護法。韋馱之所以還是護法,沒有成佛,不是因為他努力不夠,功德不夠,而是他自願幫助別人,讓別人先成就。當時的韋馱聽了後就說:「你們修行成道,弘揚佛法的時候我給你們做護法,護持你們,等你們全部成佛之後,我最後一個成佛。」什麼是護法?就是其他人在修行,如讀誦、禪定、經行、布道時,韋馱默默地為他們維持秩序、打理雜事。所以,韋馱的塑像總是手持降妖杵,隨時準備驅逐搗亂者。韋馱博大的胸懷和高遠的境界,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即是「玉汝於成」,意思是愛你如玉,幫助你,使你成功。
  • 彌勒菩薩身後的韋馱菩薩
    《隨筆》觀音菩薩開光典禮的數月前,筆被安排和諸善人一道,去迎接菩薩和諸神回家(聚新亭)。慢行的車隊,一路暢通地到達了目的地______一處雕塑諸佛菩薩及諸眾神的地方。望著滿子的佛菩薩像神像,留不住的腳步總是隨著「不安份」的眼睛到處的動個不停……筆者的車上,被安放了一尊被紅布包裹著的菩薩像,幾位善眾小心翼翼地看護著,回程的路上筆者心念起:菩薩的慈悲,我將一生珍惜!及至聚新亭開光典禮結束後,才發現,原來那天駕車奉迎的是,護法韋馱菩薩!
  • 中國傳統|韋陀菩薩,無邪自能降魔
    明 銅鍍金彩繪韋馱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韋馱信仰的起源韋馱菩薩,又稱韋陀(違陀)天,梵名Skanda,音譯為私建陀提婆韋馱奮起直追,將邪魔鎮獲,取回舍利,諸天王盛讚。於是,韋陀被尊為佛教護法。韋馱菩薩手持的法器為金剛杵,或稱降魔杵。凡有規模的寺院大多供奉韋陀菩薩像,韋陀菩薩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持修行中的眾生。《大般涅槃經》卷七雲︰「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
  • 全球典藏護法韋馱(韋陀)尊天菩薩聖像集錦(30尊)
    農曆六月初三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韋陀(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在漢傳佛教寺廟中,韋馱菩薩都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4、十八世紀 韋馱菩薩立像十八世紀青銅鑄造 尺寸:35.1 x 15 x 10.3 cm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收藏5、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笈多雕塑藝術中的韋馱菩薩
  • 觀世音菩薩與神仙的故事:「觀音與韋馱」
    觀世音菩薩與神仙的故事:【觀音與韋馱】韋馱原是福建泉州府洛陽江畔的一個後生。他善良勤快,聰明能幹,是當地有名氣的能工巧匠。韋馱住在洛陽江邊,看到兩岸百姓因沒有橋,靠擺渡過岸的困難。有時風急浪大,船翻命喪。韋馱下決心要在江面修座橋,幾年來日賣草鞋,夜打石塊,積攢銀兩,為修橋作準備。那年春天,觀音菩薩腳踩祥雲,來到洛陽江上。
  • 韋馱菩薩感應事跡,真實不虛!具有息災、降伏等四種濟世功德!
    1:韋馱菩薩應跡道場浙江臨安天目山一般韋馱菩薩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護道場、保護修行人。韋馱菩薩 在浙江臨安天目山的塑像是坐像。韋馱菩薩和浙江天目山宿緣深厚,據史傳、方志等史籍記載,西天目山從有佛教開山以來,韋馱菩薩就常在此山度眾應化,靈驗屢彰,聖跡昭然!
  • 石雕韋陀菩薩寺廟護法神鵰塑
    石雕韋陀菩薩-凱巖石業石雕韋陀菩薩-凱巖石業石雕韋陀菩薩-凱巖石業石雕韋陀塑像有三種形式,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其一、韋陀雙手合十,降魔杵橫在胸前,這也表示合十歡迎外來的僧人在這個寺院掛單常住,這是十方叢林寺廟標誌之一;其二、
  • 今天7月23日(四)農曆六月初三「韋陀菩薩聖誕」敬請點燈、誦經
    今天7月23日(四)農曆六月初三【韋陀菩薩聖誕】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護法神。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之意)。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種行為,對「佛菩薩」不敬!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三種行為,會對佛菩薩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禁忌太多,經常有人說,去寺廟拜佛時,不能拍照、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燒香時不能右手上香,這些行為都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其實很多禁忌,並不是佛教的禁忌,在佛教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你去寺廟燒多少高香,並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原因。
  • 哈爾濱普照寺:寺院歷史僅有三十幾年,卻是哈爾濱最大的尼眾寺院
    寺院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創建於1985年,1988年落成,是目前哈爾濱市區內最大的一座尼眾道場。哈爾濱市原有多處尼眾寺院,可惜,在「十年浩劫」中,這些寺院均遭破壞。改革開放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為了安置寄住於養老院和居士家中的尼僧們,滿足她們住廟過宗教生活的願望,哈爾濱市特意在極樂寺塔院東側劃出一塊地,新建他一座尼眾寺院——普照寺,寓意「佛光普照」。
  • 7月3日,咱們給「伽藍菩薩」過生日!
    今年的公曆7月3日,也就是農曆五月十三,是伽藍菩薩聖誕。 伽藍,意思就是「寺廟」。伽藍菩薩,通俗說就是保護、看守寺廟的神靈。 總體來說,伽藍菩薩是個統稱,不止一個,佛陀親口說過的就有十八個。不過,現在一提起伽藍菩薩,人們第一反應就是「關公」。
  • 出現這三種徵兆,說明菩薩正在保佑你
    燒香拜佛只是對佛菩薩的一種恭敬和感恩,但真正決定菩薩是否保佑你的,還是你個人的行為,個人種下的因果。2、菩薩就在身邊,只是你不知道其實菩薩是無處不在的,有時候菩薩已經保佑了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一次坐船出行不小心落了水,那人馬上就開始祈求菩薩的幫助,因為他相信菩薩一定會來幫助自己。沒過一會兒,水面上突然飄來一塊圓木,那人見到圓木沒有理會,因為他在等待觀音菩薩來救助自己。
  • 恭迎消除修行中違緣、業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恭迎遣除修行中違緣、魔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你若修行,我必護法(轉發功德無量)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聖誕。在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一般在寺院門口的天王殿內,面向寺院,背對彌勒菩薩像,守護伽藍道場。
  • 寺院大雄寶殿中,各種3尊佛菩薩像的組合,90%的人分不清或混淆!
    在所有的寺院中,格局雖略有不同,但一般情況都分為三門殿(也稱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伽藍殿、祖師殿和羅漢堂。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02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和兩個弟子,而是三尊,這是根據大乘教理表示釋牟尼佛的三種不同的身
  • 情緒的三種狀態
    陝西特崗的考試中,情緒的狀態一般喜歡以單選和多選形式出現考查例子反選。所以各位同學特崗備考中一定要熟知情緒定義,在此基礎上掌握情緒三種狀態的定義和特點。最後除了能夠考試做對該部分題目,希望大家還能夠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首先,我們先看看情緒的概念。情緒一般指個體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情景中直接產生的心理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 女人對你做這三種動作,就是在暗示你,她喜歡你
    面對他這樣的問題,我給出的回答是,倘若一個女人在生活中真的喜歡你,她是很少會直接表達的,而是會做出一些暗示。 因為女孩子畢竟不會像男孩子那樣主動,倘若女孩子對你做出這三種動作,就是在暗示你,她喜歡你,作為男孩子,也別傻傻不懂。
  • 活著的三種狀態(你屬於哪一個)
    至於活著,每個人活著的方式不同,追逐的東西不同,往往狀態也不同,但每個人都逃不過這三種狀態!為了物質而活,這個是最基礎的一種活著的狀態,之所以活著,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享受這些帶給自己的刺激感和依附感。
  • 念佛的三種方法
    現代人日常修心養性多以瑜伽、打坐、禪定、念佛等為主,而念佛為居士經常修行之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念佛以及念佛的三種方法。首先,念佛應該選擇哪尊佛或菩薩呢?答案是選擇自己最信奉的佛菩薩即可,因為信所以念佛才有信心,身心才容易達到眾生、法、佛一體之境,比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其次,念佛切記需要一門深入,如果一直念阿彌陀佛那麼就堅持下去,日積月累必有成就。因為一門深入更容易精熟,得定,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臨終才不至於忘記念佛。
  • 小浣熊西遊記卡——韋馱,嫦娥,如意金箍棒,九齒釘耙,月牙鏟
    韋馱卡韋馱,是婆羅門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在寺院通常將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彌勒菩薩之後,面對著釋迦牟尼佛像。韋馱像通常身穿甲冑,手持金剛杵,以杵柱地;或雙手合掌,將杵擱於肘間,形體有如雄壯、威武勇猛的將軍,但面容溫和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