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書畫的前景,從國畫創作的宏觀看是繁榮的,尤其是青年畫家的作品呈現多元化,給書畫藝術的發展增強了新氣象。一次偶然接觸到王聰的畫,初看作品感覺作者對繪畫駕馭能力很強,當他站到面前卻有一種恍惚感,作者的年齡與作品的老練形成反差很大。因為讀王聰的畫首先是有味道,他從傳統筆墨的痕跡裡脫穎出是清新感,那種構圖細膩和用筆的瀟灑性,都達到了情景交融與詩意盎然的意境。尤其他繪畫的風格表達了獨立性,他讓筆墨沉浸在一種超然的氛圍,從而把藝術的感染力融入到作品中。王聰還很年輕,他卻以詩人的眼界去體味山水風情,營造出了豁達與寧靜的藝術世界,他的作品流溢著一股激情,洋溢出一面溫暖的意趣風韻。讀他的作品,能夠體察到其間積累的傳統底蘊,以及對物像表達出的創新理念,可以說他的畫具備了入古求新的氣度。
王聰的畫能呈現出清秀的面目,從入筆到境界都框架在傳承中,他的山水畫意趣別致而俊美,構圖立意新穎,筆墨流瀉古人的氣韻,卻又能抵達到個性的圖景。王聰的悟性通透,對審美的理解有獨立的表達方式,能清晰的認知中國畫根植於傳統,筆墨擬古而不能復古。他讓繪畫作為傳統與創新的紐帶,可以把握承上啟下的創作導向,能夠遊刃有餘的穿梭在擬古與求新間。因中國畫不能一味複製古人的程式,擬古就會阻礙藝術發展的腳步,求新才可達到筆墨當隨時代。誠然,如果擯棄掉傳統的東西,把傳承的價值觀與人文理念拋棄掉,則無法去談繼承和創新,藝術創作同樣會走向枯竭。所以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上求索,融合時代的精神面貌,把握住當代的審美意識,才能體驗真正意義的創作,王聰的畫具備了這種理念。
王聰作品的格局有一種情趣,他傾向於學術與靈感的融合,追求舒暢和詩意般的筆墨符號。他的畫所表達出的物象與大自然交融,展現出「神馳清幽之地,心遊古樸之鄉」的境界。王聰的作品充滿了濃鬱的抒情感,在筆墨運用上不難看出附加了浪漫色彩,但他又以細膩的繪畫語言表達對藝術的敬畏。他能夠醒悟到抒情對藝術的生命價值,所以他將自己的情感融化在其間,更多地侵染在作品裡是飽滿的情懷,甚至能敏銳的捕捉到那種超然的氣韻與旋律。從藝術的角度他始終保持了與庸俗的距離,他的繪畫技巧有時會關注在細節上,讓物象和自然的繁雜結構覆蓋了意象。但也正因為追求對情節與細化的表達,才會讓作品變得詩意盎然,具備了對物象面貌的深度描寫,而所能表現作品的生動和暢快。
王聰生活在一個價值觀重塑與物慾瀰漫時代,在審美鑑別與精神理念的激烈碰撞中,他能夠把抒情的筆觸融入創作,以獨立的精神世界顯示出藝術生命。因此,我看到王聰的作品用筆流暢,不事張揚而內理溫潤,他注重繪畫語言的凝練,追求水墨韻味,作品流溢出率真與超脫的個性。縱觀王聰的作品不張揚,不刻意求怪獵奇,儘管從他的筆墨中讀出取法前人,尤其是具有借鑑古人的跡象印記,但依然看到隱於其間的獨特氣質。總體感覺,王聰的繪畫意境深邃,有一種空靈與飄逸的韻味,國畫大師潘天壽曾說:「空靈,虛實相生之謂也。畫中有空虛之處,畫的血脈、人的想像才能暢通活動。畫須空靈才能活,這不僅是一個技巧問題,也是藝術旨趣的不同」。事實上,王聰屬於這個時代有品味的青年畫家,他的作品與自己的審美和修為相互印證,所能展現的是意象通透和清新的世界。同樣,因王聰年輕的緣由,他在繪畫技法上會顯現出欠缺,看似老練但不老辣。相信,「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未來的畫壇一定會見識到王聰的優秀。(作者:喬維,藝術評論學者。)
王聰,生於河北唐山,現居北京。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獲碩士學位。美術學博士在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報社特聘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