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
對於每一個珍愛生命的人來說,死亡都是不願提及的話題,但人不是永恆之物,生命都會有走到盡頭的那一天。死亡固然可怕,但對於這逃不脫的宿命,或許試著正面接受它會讓人更加釋然一些。英國有一種特別的接受死亡的方式,一個「安樂死」過山車,坐上去僅需3分鐘,回到地面就已成為屍體,這種在刺激中告別人生的方式,足夠新穎也足夠讓人震驚。
宇宙萬物因為生命變得蓬勃生機,世界也因此變得熠熠生輝,充滿美好。生命之所以美好,在於其無窮的創造力,因為有了生命,人類有了智慧,而智慧創造奇蹟。所以人們對於未來,對於明天都是期盼的,充滿了希望,這種因生命而帶來的快樂是永恆的。但生命又是無常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意外和明天誰也說不準。所以當希望已逝,生命燃盡,帶來的則是恐懼,不安與憂傷。
人類大多時候是在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起點、上升點和最高點,卻也沒有認真正視過生命的另一端點,即終點,所以當面對生命盡頭的時候,大多是手足無措,無法面對和恐懼的。所以為了讓人們臨死前心態能放正一些,人們有了安樂死這一說法,即為了減輕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在藥物的輔助下,讓人不受痛苦緩緩死去。但隨著藥物安樂死的出現,不少不法分子藉助此來犯罪,因此導致了一些禍端,所以藥物安樂死在社會上是呈現兩種風評的。
但此英國人烏邦納斯設計的「安樂死」過山車則沒有這種危害,這個設計一反傳統,選擇權完全在於人們自己,若是想在高空飛速狀態下度過生命最後一刻,那就可以選擇這種刺激的方式。這個想法構思是由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博士提出來的,主要是針對身患重病且被病魔折磨的患者提出來的,此種死亡方式無需藥物的輔助,所以不存在說有人冒用藥物殘害他人的說法。
且「安樂死」過山車的設計很人性化,完全是依照人們的心理來設計的。這個過山車的行駛軌道是逐漸增大的環形軌組成,最高處有3600英尺,強大的落差和離心力會讓飽受病痛折磨的人迅速脫氧,因為強大壓力下人體血液供應不足,從而達到死亡的目的。速度極快,死亡的痛苦也在瞬間消逝。所以當一個下定決心要以這種方式死亡的人踏上這過山車,三分鐘後他便會離開這個人世。
當然最人性化的還是它有一個緩衝期,這個緩衝期也是專門針對人而言的。在前半部分行駛的過程中,過山車的行駛速度並不快,在即將爬到頂點再俯衝降下的這段時間,患者都可以有反悔的機會。若是不想以此方式結束生命的人,便可以按下安全扶手上的紅色按鈕,過山車則會停止運行,工作人員此時便可讓過山車緩慢返回起點。這種瀕臨死亡那一瞬間的感受也能讓患者們更加真實地面對死亡,正式生命,往後要麼堅強下去,要麼就安然等待死亡到來。
結語
當然,這一設計也存在爭議,會給人更多的恐懼和不舒服的感覺,而目前也僅僅只是一個設計方案,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傳統的藥物安樂死而言,這一設計都進步巨大。對於痛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而言,他們是需要有一種能讓他們坦然接受死亡的方式的。雖然有的人會說這個「安樂死」過於刺激了些,但過山車有人性化的一面,還有反悔的餘地。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人類應該學會正視死亡,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恐懼和焦慮若是充滿了一個人的生命後半程時間,那人生之前的行樂都不具意義了。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