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迅速傳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為有效防範疫情,春節至今絕大多數中國百姓居家抗「疫」,人們的消費方式、支出結構、消費預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新冠肺炎疫情到底對城鄉居民的消費方式和支出結構產生了何種衝擊,又會對城鄉市場及居民消費預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為科學研究以上問題,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城鄉一體化研究團隊,通過網絡從2月22日下午16時至2月24日下午16時,在全國各省區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3319份,並進行了分析。
報告完成人為白永秀、吳振磊、嶽利萍、吳豐華、王莉、王頌吉、王澤潤、寧啟。
一、問卷填寫人的基本情況
從年齡結構分布來看,20歲以下佔比8.53%,20-30歲佔比31.36%,30-40歲佔比26.76%,40-50歲佔比22.39%,50歲以上佔比10.58%;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佔比48.99%,女性佔比51.01%;從家庭人口規模來看,1人佔比1.48%,2-3人佔比41.91%,4-5人佔比41.31%,5人以上佔比15.31%;從區域分布來看,涵蓋全國31個省市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從城鄉分布來看,城市居民佔比64%,鄉鎮農村居民佔比36%。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城鄉居民消費模式的衝擊
1.疫情衝擊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減少,消費領域集中但突破點猶存
疫情衝擊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普遍減少50%,城鎮居民平均減少最高,達58.33%。受訪家庭中,半數城市和郊區、六成縣城鄉鎮和七成農村家庭消費支出在1萬元之內。在家庭消費支出排序中,疫情期間,飲食、健康和教育成為城鄉居民家庭支出最多的三項,但2019年同期,人情消費、旅遊和服飾是不同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衝擊下,2020年1-2月,農村家電消費逆行而上,排第四位。
2.疫情期間線下購買佔主導,但支付方式以線上支付為主
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採購方式以線下為主,城市和郊區線上採購佔三成,縣城鄉鎮和農村線上採購率最低,不足15%。城鎮居民主要採購地點是連鎖/大型超市,農村主要在小商店和便利店。但無論在哪裡購買,支付方式以線上支付為主,城市線上支付比例接近95%,農村接近70%。
3.疫情期間城鄉居民線上消費金額差距巨大,農村線上消費頻次和金額減少多
2020年1-2月,城鄉居民線上購買頻次在10次以內,城市居民線上消費金額普遍在1萬元以上,農村和郊區線上消費在0.3萬元之內。與2019年同期相比,城市和郊區線上消費金額增加,但縣城鄉鎮和農村的線上消費金額減少,其中,農村減少最多。與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縣城鄉鎮和郊區居民的線上購買頻次增加,而農村居民則減少。
4.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更關注購買商品的難易程度,難上加難是購買防疫物資
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更加關注購買商品的難易程度,在可獲得商品中,首先關注商品價格,其次是商品品質,最後關注商品品種是否豐富多樣。對於防疫物資的購買,受訪城鄉居民普遍認為購買難,其中,農村家庭約有一半購買不到防疫物資。在能購買到防疫物資的家庭中,購買途徑仍以藥店為主。
5.疫情會使城鄉居民普遍降低未來消費,且不會進行補償性消費
出於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城鄉居民家庭會普遍降低消費,且農村居民降低幅度最大。受訪城鄉居民表示,疫情過後大多不會進行補償消費,會選擇減少不必要開支增加儲蓄,因此,刺激消費政策力度更應加大。
6.疫情過後城鄉居民會有意減少封閉式聚集消費,城鄉家庭消費熱點分異顯著
疫情過後城鄉居民會有意減少人數較多的封閉式聚集消費,提高線上消費頻次,增加健康方面的支出,如健康保險、日常體檢、健身等。其中,城市居民優先考慮旅遊、娛樂和健康消費,縣城居民優先考慮交通、人情和服飾消費;農村居民優先考慮家電、交通和教育消費;郊區家庭優先考慮旅遊、教育和家電。報告完成人:白永秀、吳振磊、嶽利萍、吳豐華、王莉、王頌吉、王澤潤、寧啟華商報記者 黃濤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報社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