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城鄉居民消費有哪些影響?以線下購買線上支付為主

2020-12-25 華商網

  2020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迅速傳播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為有效防範疫情,春節至今絕大多數中國百姓居家抗「疫」,人們的消費方式、支出結構、消費預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新冠肺炎疫情到底對城鄉居民的消費方式和支出結構產生了何種衝擊,又會對城鄉市場及居民消費預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為科學研究以上問題,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城鄉一體化研究團隊,通過網絡從2月22日下午16時至2月24日下午16時,在全國各省區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3319份,並進行了分析。

  報告完成人為白永秀、吳振磊、嶽利萍、吳豐華、王莉、王頌吉、王澤潤、寧啟。

  一、問卷填寫人的基本情況

  從年齡結構分布來看,20歲以下佔比8.53%,20-30歲佔比31.36%,30-40歲佔比26.76%,40-50歲佔比22.39%,50歲以上佔比10.58%;從性別分布來看,男性佔比48.99%,女性佔比51.01%;從家庭人口規模來看,1人佔比1.48%,2-3人佔比41.91%,4-5人佔比41.31%,5人以上佔比15.31%;從區域分布來看,涵蓋全國31個省市區,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從城鄉分布來看,城市居民佔比64%,鄉鎮農村居民佔比36%。

  二、新冠肺炎疫情對城鄉居民消費模式的衝擊

  

  

  1.疫情衝擊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減少,消費領域集中但突破點猶存

  疫情衝擊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普遍減少50%,城鎮居民平均減少最高,達58.33%。受訪家庭中,半數城市和郊區、六成縣城鄉鎮和七成農村家庭消費支出在1萬元之內。在家庭消費支出排序中,疫情期間,飲食、健康和教育成為城鄉居民家庭支出最多的三項,但2019年同期,人情消費、旅遊和服飾是不同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衝擊下,2020年1-2月,農村家電消費逆行而上,排第四位。

  2.疫情期間線下購買佔主導,但支付方式以線上支付為主

  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採購方式以線下為主,城市和郊區線上採購佔三成,縣城鄉鎮和農村線上採購率最低,不足15%。城鎮居民主要採購地點是連鎖/大型超市,農村主要在小商店和便利店。但無論在哪裡購買,支付方式以線上支付為主,城市線上支付比例接近95%,農村接近70%。

  3.疫情期間城鄉居民線上消費金額差距巨大,農村線上消費頻次和金額減少多

  2020年1-2月,城鄉居民線上購買頻次在10次以內,城市居民線上消費金額普遍在1萬元以上,農村和郊區線上消費在0.3萬元之內。與2019年同期相比,城市和郊區線上消費金額增加,但縣城鄉鎮和農村的線上消費金額減少,其中,農村減少最多。與去年同期相比,城市、縣城鄉鎮和郊區居民的線上購買頻次增加,而農村居民則減少。

  4.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更關注購買商品的難易程度,難上加難是購買防疫物資

  疫情期間城鄉居民更加關注購買商品的難易程度,在可獲得商品中,首先關注商品價格,其次是商品品質,最後關注商品品種是否豐富多樣。對於防疫物資的購買,受訪城鄉居民普遍認為購買難,其中,農村家庭約有一半購買不到防疫物資。在能購買到防疫物資的家庭中,購買途徑仍以藥店為主。

  5.疫情會使城鄉居民普遍降低未來消費,且不會進行補償性消費

  出於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城鄉居民家庭會普遍降低消費,且農村居民降低幅度最大。受訪城鄉居民表示,疫情過後大多不會進行補償消費,會選擇減少不必要開支增加儲蓄,因此,刺激消費政策力度更應加大。

  6.疫情過後城鄉居民會有意減少封閉式聚集消費,城鄉家庭消費熱點分異顯著

  疫情過後城鄉居民會有意減少人數較多的封閉式聚集消費,提高線上消費頻次,增加健康方面的支出,如健康保險、日常體檢、健身等。其中,城市居民優先考慮旅遊、娛樂和健康消費,縣城居民優先考慮交通、人情和服飾消費;農村居民優先考慮家電、交通和教育消費;郊區家庭優先考慮旅遊、教育和家電。報告完成人:白永秀、吳振磊、嶽利萍、吳豐華、王莉、王頌吉、王澤潤、寧啟華商報記者 黃濤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報社方正

相關焦點

  • 線上線下協力推出消費大餐
    線上線下結合促消費連日來,為進一步拉動消費回補,助力市場回暖,無論是綜合型商場、社區商業中心,還是線上購物平臺,各地依託節日效應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促銷方案,加上各地大力發放消費券、消費補貼等一系列利好舉措的刺激,不僅線上消費依然保持火熱,全國零售、餐飲、商超等線下實體商家的客流也在持續回升,居民的消費熱情不斷升溫。
  • 消費場景由線下轉至線上 電商意味著什麼?
    消費場景由線下轉至線上 電商意味著什麼?、上拼多多挑選各地新鮮水果……隨著網際網路及物流業迅速發展,網絡消費加快增長,防疫期間,人們的消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重塑」,更多消費場景由線下轉至線上,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點。
  • 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 促進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居民信息消費調查報告(2020)》稱,今年以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融合消費新場景湧現,更多居民養成信息消費習慣,這也促進融合消費與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實現良性互動。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增加了信息消費。
  • 上海:居民醫保登記繳費線上線下同步優化
    原標題:居民醫保登記繳費線上線下同步優化   今年11月,本市2021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登記繳費開始受理。在進一步優化線上參保登記繳費,實現在線登記、在線繳費和全程「不見面辦理」的同時,醫保、稅務、民政等部門密切協同,在保留往年線下人工窗口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為不善於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醫保經辦服務。   參保人可就近前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進行參保登記,此項服務可以全市通辦。
  • 線上服務消費有什麼特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指出,當前線上服務消費規模的快速增長與消費升級有直接關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從商品消費為主轉向商品與服務消費並重,人們把更多支出投入服務消費。因此,近年來中國服務消費的增速和佔比持續上升。趙萍指出,新技術應用是線上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支持線下和線上消費,沒有網絡時也能使用——數字人民幣 支付新選擇
    中籤市民按照指引,在手機上開通數字錢包後即可領取紅包。紅包裡的數字人民幣可在蘇州地區指定的線下商戶消費,也可在線上消費。什麼是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定貨幣,是數字形式的人民幣。」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莉萍說,數字人民幣的定位是替代一部分現金。
  • 線上線下結合保障重點管控區域內居民生活必需品
    線上線下結合保障重點管控區域內居民生活必需品 瀋陽晚報 2021年01月05日 11:06
  • 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原標題:線上線下協同 新型消費活力十足   今年以來,商貿服務領域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對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釋放國內消費潛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 信用卡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有啥區別?為什麼銀行建議選擇線上支付
    很多朋友問我:什麼是線上支付?我們先來看一下傳統的支付方式有哪些?在傳統的時代,沒有網絡消費,我們必須要去商店挑選好心儀的產品,然後面對面的刷卡支付商品的費用。這些用機具面對面收取商品出售金額的商戶都是屬於線下商戶。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的收款機具商戶都是線下商戶。那麼什麼是線上支付?
  • 為什麼銀行更青睞線上支付?線下刷卡支付有「貓膩」,或被淘汰!
    從這裡來看,第三方支付已經佔據了非常高的市場份額,為了搶佔更高的市場份額,第三方支付還推出了不少活動,就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可以獲得一定的消費積分。那麼,第三方支付與線下刷卡支付有哪些區別呢?首先,線上消費支付與線下POS機刷卡消費的支付方式是不一樣的,但對於持卡人而言,並沒有直接的影響,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線上消費,還是線下支付,從本質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對於商家而言,卻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 什麼是線上支付?怎麼才算線上支付?線上支付有什麼用?
    今年2月份平安銀行突然發布公告,取消線下刷卡積分,改為線上支付和特殊快捷支付方式才給積分!現在的POS機主要用於套現,目前的POS刷卡大部分還是有積分的。一般只要刷卡商戶帶積分就是優質商戶,不帶積分的商戶就是黑名單商戶。平安銀行的這一新規,可能會對經常刷卡的卡友有所影響。這段時間很多卡友問什麼是線上支付?怎麼實現線上刷卡?線上刷卡和線下刷卡有什麼區別?
  • 人民日報:拓展線上線下渠道 實體店順勢謀升級
    拓展線上線下渠道 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實體店順勢謀升級(消費視窗·降低疫情影響 穩定居民消費⑤)人民視覺核心閱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門店到家業務、數位化零售迎來發展新機遇。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點擊直播間的購買連結,線上下單,由最近的實體門店配送上門,感覺很方便!」浙江杭州市居民王清最近迷上了看直播、雲購物。疫情期間,超市、商場等線下門店受到衝擊,人們的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消費者從在實體店裡「挑挑選選」變為在手機上「劃劃點點」。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建房〔2020〕9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
  • 疫情之後,線上音樂消費何去何從?
    從黑膠、磁帶、CD到如今的流媒體音樂播放平臺,音樂的載體幾度更新、變遷,但仍有不少樂迷鍾愛在現場欣賞音樂,用身體感受聲音最原初的震動。然而今年年初爆發的疫情,不可避免地使得這種傳統的音樂消費方式陷入了停滯,倒逼演出行業進行革新,催生了不少線上內容的出現。雖然現在線下演出已經慢慢復甦,但線上音樂直播和雲端音樂消費興起,還是給傳統的現場演出生態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
  • 同是重疾險,線上線下購買有何區別?
    保險業務在網際網路已開展十餘年,產品不斷出新,購買渠道也越來越多。類似購物,主要分為兩類:線上和線下渠道。所謂線上即以網際網路為銷售渠道,線下則是以保險代理人以及銀行保險為主要渠道。那麼我們該如何購買重疾險?線上與線下購買又有哪些區別呢?
  • 上海新世界:疫情催生「線上線下融合」 消費潛力逐漸釋放
    疫情發生後,新世界城積極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全商場有近50%的品牌參與「五五購物節」五折促銷活動。視察新世界商場時,李強說,要組織動員商業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獨特新穎的營銷活動,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加強精準策劃,實現有效對接,讓消費者有實實在在的感受度和獲得感。
  • 開闢商業新活力 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路徑
    2020年復工復產的大潮中,部分產業順勢重新活躍,以線下場景為主戰場的實體商業,也經歷了一場復甦的效率賽。如何引導人們恢復消費信心,實現「交易-需求」的雙向滿足成為商業運營的主要挑戰命題。
  • 廣東「線上+線下」刺激文旅消費
    在全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背景下,為擴大文旅內需、刺激文旅消費、繁榮文旅市場,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線上」整合各大電商平臺和媒體資源,在東家平臺開設「首屆非遺購物節」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展示銷售全省各地非遺產品,並在遺產日正式開館;「線下」採取「1+10」模式,除丹霞山主會場之外,在韶關10個縣(市、區)設置分會場,選點均設在當地文化地標和旅遊景區,展示地方文化、風土人情和特色物產等,丹霞山主會場還設有非遺產品展示展銷區
  • 服務企業紛紛推出線上優惠 「雙11」服務消費走俏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指出,當前線上服務消費規模的快速增長與消費升級有直接關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從商品消費為主轉向商品與服務消費並重,人們把更多支出投入服務消費。因此,近年來中國服務消費的增速和佔比持續上升。  趙萍指出,新技術應用是線上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