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世界上超過90%的人所看的人生中第一部音樂劇都是他的音樂劇。有人稱他為「現代舒伯特」。甚至賦予其「當代最偉大的作曲家」的稱號。
而其對音樂劇的貢獻,遠不止一個偉大的作曲家這麼簡單。
他是誰?他做了什麼?
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韋伯和他的「Really Useful Group」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說到大名鼎鼎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相信所有看音樂劇的小夥伴們都不會陌生。他在上世紀80年代的,創造了諸如《貓》、《歌劇魅影》等一系列傳奇音樂劇作品,至今仍在全世界範圍內演出。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韋伯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父親Williams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則是一名鋼琴演奏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安德魯和其弟弟都從小開始學習音樂。但令人意外的是,年輕的安德魯並沒有成為音樂家的志向,而是夢想成為一名建築師。14歲的他還曾經獨自踏上旅程,探訪英格蘭土地上的古老建築,並寫成了一本本遊覽筆記。
年輕的安德魯的首次創作,就是為自己用玩具搭建的劇院作曲。
1958年,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來到西區巡演,僅僅是坐在三樓觀看的韋伯就被音樂劇的魅力牢牢吸引。從此,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投身於音樂劇行業。
年僅22歲的韋伯先後創作了取材於《聖經》的《約瑟夫和神奇夢幻彩衣》和《耶穌基督萬世巨星》,後者在1971年取得多個託尼獎獎項,使安德魯·勞埃德·韋伯一時名聲大噪。隨後,根據阿根廷總統夫人改編的人物傳記體音樂劇《艾薇塔》一經上演便受到了熱烈的追捧。當時,寫有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名字的音樂劇在百老匯同時上演的有三部。這對任何一名作曲家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事情。鮮有人知,這位偉大的作曲家韋伯私底下卻是一名實實在在的"貓奴",從小養的暹羅貓 Perseus是他的最愛,至今他仍會踏著當年Perseus路線,在South Kensington附近散步。源自對貓咪的熱愛,他改編了詩人TS Eliot的兒童詩,創作了音樂劇《貓》。截至1995年9月,《貓》在全世界的總收入超過20億美元。1986年他又創造了一個票房奇蹟,這就是根據法國嘎斯東的小說改編的《歌劇魅影》。自1986年10月9日在倫敦女王劇院首演以來,19年在全球20多個國家的超過6.5萬次演出共有近6000萬人次觀看,創造了超過2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1977年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成立了Really Useful Group。主要生產製作他自己的作品,同時也積極發展和製作其他作者的作品。它涉及劇院,電影,電視,視頻和音樂會的製作,商品銷售,雜誌出版,唱片和音樂出版。Really Useful Theatre Co.有趣的是,該名稱的靈感來自於兒童讀物系列《鐵路系列》,在該系列中,託馬斯小火車和其他火車被稱為「真正有用的火車」(Really Useful Engines)。至今,Really Useful Group 除了不斷的為音樂劇舞臺輸出能量外。他還負責其版權下的音樂劇電影版本製作、電視節目錄像版本、DVD發行、唱片錄製都在其業務板塊內。Really Useful Group 主要旗下四個板塊:1.專業戲劇(Professional Theatre)
戲劇板塊為Really Useful Group 的主要板塊。全權製作出品了韋伯的《搖滾學校》音樂劇。並且把韋伯的作品授權給全世界其他的專業戲劇製作公司及製作人。2. 業餘&學校製作(Amateur & School Productions)
韋伯的戲劇長期被全世界範圍內眾多學校和非專業社團所製作和授權。Really Useful Group同樣負責授權韋伯的作品給這些非商業性演出。3. 電影&電視節目(Film & Television)
許多韋伯作品已經被改編成電影和錄製成舞臺官攝DVD,其餘的作品也同樣在將來會以這些形式和大眾見面。Really Useful Group也掌管韋伯作品的電視電影改編權。4. 錄製&發行(Records & Publishing)
韋伯許多為音樂劇創作的作品已經超越了音樂劇本身。例如《Memory》、《All I Ask Of You》等歌曲本身都有自己的版權。Really Useful Group 與環球唱片及Concord Music合作,對韋伯創作的歌曲錄製及發行使用版權進行管理。Really Useful Group也與其他製作人和製作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例如Bill Kenwright、Cameron Mackintosh等。1990年,他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具影響力的戲劇製作人」。他製作的主要作品有《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西貢小姐》和《貓》。它還在倫敦擁有並管理六個西區劇院,他們分別是:Adelphi Theatre 、Cambridge Theatre、Gillian Lynne Theatre、Her Majesty's Theatre、London Palladium。但韋伯自己最喜歡的還是Theatre Royal Drury Lane,那是他第一次觀看《窈窕淑女》感受音樂劇魅力的地方。Really Useful Group及韋伯首次把音樂劇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版權規定。如同標準化的漢堡生產一樣,這樣做保證了其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時舞臺細節和整體效果都是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它可以在運營的幾十年中,每年都把作品帶到了超過2000萬全球觀眾面前,Really Useful Group 不僅僅是一家跨國音樂劇製作公司,而是「唯一」的跨國音樂劇製作公司。它有歐洲,美洲,大洋洲和日本四個分公司。同所有大型跨國公司一樣,Really Useful Group 追求本土化:用本地的人才人力生產公司品牌。至今,韋伯和Really Useful Group已經創作了14部音樂劇作品,他的作品《貓》、《歌劇魅影》、《艾薇塔》、《耶穌基督萬世巨星》等等影響了一代代人,來觀看、加入到音樂劇行業。韋伯把自己對於建築學的愛用於構建音樂劇的音樂結構。對此,他這樣說道:我們只能通過對於音樂和故事構建結構,才能真正吸引到觀眾。(Onl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sic and the storytelling could we engage an audience.)想必,像《貓》與《歌劇魅影》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音樂劇作品了。所以今天為大家帶來兩部同樣經典、擁有眾多「信徒」的韋伯作品:01.Jesus Christ Superstar.正如上文提到,這部作品讓年僅22歲的韋伯在音樂劇行業內名聲大噪,也是他首部登陸百老匯之作。從1972年起至今,距離JCS首次登臺已過去近50年,但這部經典之作仍然在北美、南美和倫敦的舞臺上閃耀光彩。劇中歌曲《Gethsemane》更成為音樂劇男高音必唱曲目。這部作品講述了耶穌基督的生平,講的是耶穌基督離開世界前7天的故事,從進入耶路撒冷導被釘十字架受難的這段故事。值得關注的是,這部劇為耶穌、猶大等聖經中的任務塑造了全新的性格和形象。並且為劇本配上了當時極為流行的金屬風搖滾。在當時美國社會,與搖滾聯繫在一起的總是反叛、黑暗,所以本作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宗教徒的強烈反對。我們站在當代反觀,毫無疑問《耶穌基督萬世巨星》是存在超時代意義。JCS裡的基督一改聖人的形象,反而像一個不成熟的學生領袖。《浪潮》式的青年運動的故事,JCS藉由聖經的故事,不但做出了自己的理解,還結合當時美國街頭文化對當下社會進行了反映與批判。1976年,韋伯與蒂姆·萊斯創作了以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生平為題材的音樂劇《艾薇塔》(也稱《貝隆夫人》)。深刻描寫了一位平民窟出生的舞女到為民請命主張「平等民主」的政治領袖的傳奇一生。該劇也被一些嚴肅戲劇專家認為是韋伯最有可能永久流傳的作品。1978年《艾薇塔》在倫敦西區上演,同年榮獲英國奧利弗獎最佳音樂劇,一年後在百老匯演出,成為了首部獲得託尼獎最佳音樂劇的英國創作的音樂劇。《艾薇塔》一劇捧紅了當時還默默無名Elaine Paige,1979年在百老匯演出時,貝隆夫人由Patti LuPone飾演,這兩位在隨後都成為了傳奇音樂劇女演員。更別提在1996年的電影改編中,「天后」麥當娜寫了四頁親筆信給導演,請求出演「貝隆夫人」。至此,劇中歌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傳唱至今。《艾薇塔》不僅內容深刻、旋律優美。更在劇本和製作上做了新的嘗試,利用歌曲、布景和舞臺技術使主人公長達20年的人生經歷豐富的呈現在2小時的舞臺上。並且,《艾薇塔》也是韋伯首部通過製作細節的把控做到原汁原味的跨國巡演。在當時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韋伯音樂劇中的曲調,無論是在咖啡館、車站、機場、音樂廳、列車、飛機、輪船隨時可能飄進你的耳朵。他無疑是西方的通俗歌曲大王。但他在音樂劇上的貢獻絕不止一個優秀的作曲家而已。他和他的的Really Useful Group摸索出了與傳統美國音樂劇不同的生產方式。通過把舞檯燈光、音效、布景等各部門精密結合,呈現出宏大、多變及炫目的舞臺效果,開創了「大製作音樂劇」類型。讓當時的英國在國際音樂劇的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也讓當時的音樂劇行業規模整體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點「在看」,給生活加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