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本事火出圈」——
1月6日,飛越旅行網某女高管在群裡要求設計一天出150張圖,而且年後八天還要每天出 100 張,直到她滿意為止。在員工提出質疑時,其人回應「那是你的事」 「你不懂行嗎?」 「我們不是國企」 「沒人不尊重你的工作」等。
相關聊天記錄真刷·爆了設計圈,成功吸引眾多苦逼設計師的怒氣值↓↓
聊天截圖1:「100張小年圖+50張早安圖一天完成,發到群裡選」
聊天截圖2:「初一到初八,每天一百張」
聊天截圖3:「補休或提成?抱歉,我們這不是國企」
聊天截圖4:「上班時間,每分鐘都要用於工作」
一天完成150張圖,按此計算,假設該員工24小時不吃不睡,平均每小時需要設計出6.25張圖片,還要保證每張圖片質量,才算完成任務——
這樣突破工作底線的要求,基本可以說是「變相裁員」了,以至於不少網友吐槽「這個段位的設計師沒見過,這種級別的老闆倒是見過不少,覺得自己啥都懂瞎指揮,專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屁」。
而這句「章口就萊」的女高管,又是什麼來頭呢?
據了解,飛越旅行網是一家專注為微商、直銷、大型企業提供一站式「定製旅遊」服務的公司,聊天記錄中的「王小琴」簡介為:
女,飛越旅行掌門人,廣東省口岸國際旅行社董事,深圳市環亞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深圳市君幫天下文化傳媒總經理,微商團隊會獎旅遊行業領軍人物,被譽為「會獎旅遊行業奇蹟女王」。
其人名頭很多,聽起來也很唬人,可惜的是和微商行業沾上了邊,明白人打眼一瞧也知道其中多少有點水分。
要知道「會獎旅遊」,落地到微商旅遊這個維度,其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鼓勵代理補貨升級,然後拿到出國旅遊的獎勵,二是在旅遊過程中舉辦招商活動,刺激代理繼續交錢升級。
第一種比較好理解,比如某微商品牌舉行的招商會上,品牌方會在現場給出一些激勵政策,當場刷卡交錢拿貨或者升級,到達一定額度就可以獲得公司的旅遊獎勵。
而像飛越旅行這樣的公司,就負責把這趟旅遊活動包裝成高大上的樣子,冠以「海外遊學」、「海島狂歡」、「東南亞皇室之旅」這樣的頭銜,來提升對代理及經銷商的吸引力。
而第二種模式,就是由飛越旅行在旅遊過程中,通過各種高逼格的輔助手段,來提升參加活動的代理們的認同感,尤其需要告知她這樣的待遇並非普通人可以享受,全依仗微商公司的實力和影響力云云。
這樣在旅遊地舉行的招商會,代理們的體驗感會更強,交錢升級的氛圍也會更加強烈,微商公司也就能夠更加輕而易舉的割到韭菜。
更為高明的是,代理們在旅遊中的發布的朋友圈,也會配上高大上的文字及配圖,吸引著更小的韭菜的好奇心及注意力,割韭菜的層級不斷向下延伸;沒有參加旅遊的低級別代理,看到這樣高大上的旅遊照,也會刺激他們無腦的交錢補貨,只因為她們對於品牌及公司的實力已經深信不疑。
從法律角度來說,很難界定這種行為是否屬於欺詐,如果真要深究,可能也只能算作誇大宣傳。就這一點點紅線前後的小小罅隙,養活了大批像飛越旅行這樣的會獎公司。
落回到王小琴一天要設計做150張圖這件事上,可能和微商界的一些固有觀念也有聯繫,比如只為造勢的設計要求,流水線般的套路化作業,基本為零的專業知識等。
今日,在「一天100張圖」被網友們吐槽上熱搜後,飛越旅行另一創始人、君邦天下董事長賈飛終於坐不住,接受電話採訪時稱:「這個東西我覺得特別正常,因為員工做出來的圖我們不滿意嘛,三張圖、五張圖、十張圖做不出來效果,那就做上100張試試看。」
——這波有力助攻,可謂成功升級事件影響,導致飛越旅行微博內容被清空,輿情熱度持續攀升,當事人王小琴的網信評分也迎來又一波顯著下降,關聯事件中基本全都與這次事件有關:
飛越旅行網王小琴雲測報告:
兩位創始人,一個理直氣壯要求員工「一天100張圖」,另一位發聲支持,並且輕描淡寫地認為「我覺得沒有多大的事情嘛」,與網友們的群情激憤與洶湧的負面輿情形成鮮明對比。有網友對此懷疑是該公司蓄意炒作,然而也有網友爆料「不是炒作是真的,昨天這個事情中午就開始在整個設計圈爆發了,設計師本人都被抓去喝茶,已經自己辭職了。」
而不管是不是炒作,飛越旅行的領導人顯然都小看了這次輿情危機的影響。
要知道,新媒體環境下,任何負面信息都可能以「爆炸」性速度傳播開,尤其是當企業員工以第一手資料知情人的身份,將自己掌握的小料公之於眾,往往就會成為熱點事件的導火索,造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局面。例如這次事件,6日中午發生,不到晚上便飛快傳播開,佔據各個社交平臺的熱搜榜,在網絡上呈幾何式裂變擴散;
其次,網絡輿情危機一旦出現,因過度地快速廣泛傳播,使負面信息的內容與深度大大豐富,往往導致負面影響被無限地放大擴張。這點從已經建立起來的「飛越旅行創始人王小琴」百度百科,以及普遍流傳開的「100張圖」表情包,便可見一斑。由此,對當事人網絡聲譽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同時也對企業品牌形象修復造成持久的傷害。
事發前,缺乏科學先進的輿情監控工具,也缺少在此基礎上的分析研判機制能力;事發後,忽視公眾廣泛批評,輿情回應上一味袒護「自己人」,缺乏全局和長遠的考慮——這些可謂是飛越旅行領導人在網絡輿情管理上的硬傷。此外,如果飛越旅行對員工的不合理工作要求並非偶然,而是在「變相裁員」,逼迫員工主動離職,那麼就只能說,創始人的格局,太小了。
同樣都是裁員,馬雲說的是「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左右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騰訊的則是「結構性優化」,而蔚來的是「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當然,與之相反的是網易暴力裁員和華為251等事件。如果飛越旅行不吸取教訓,執意要效仿網易和華為,那麼這種暴力裁員的方式會帶來多大爭議,又會給品牌形象抹上怎樣的陰影,相信不久後,飛越旅行也將十足十地體會到。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歡迎關注、分享,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立場,非常感謝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