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價值觀定義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在現實生活中的歷史遺產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封閉的體系。儘管在中國古代限制對外交流的條件下,但它還是以開放的態度實現了與外國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指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價值中起主導作用的價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儒,道,佛的核心價值。二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映。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構成
1,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自我完善的道德。儒家學者重視使命和責任。儒家世俗道德的基礎是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儒家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是世俗教育。因此,面對當今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儒學仍發揮著強大的教育功能。
2,道家文化的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道家的本性和幸福。道教自覺遵守規則和運動規律,以及自覺遵守規則和法律的人所達到的自由境界。道教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比儒教更重要。因為在政治思想上,「儒學」才是外表,「道」才是本質。道家深厚的理論能力和辯證法為中國哲學中的所有其他傳統提供了創造力。至於道教文化對中國音樂,繪畫,文學和雕塑的影響,則以絕對優勢為主導。道家哲學也為中國的政治活動提供了活躍的空間,這樣,中國知識分子就不會沉迷於追求官僚主義和儒家政治理想的生活。在尋找前進和後退的方式時,理解智慧之間的差異將使得人們更加的容易。
3,中國佛教的核心價值可以概括為同情心和普遍性。為了擺脫各種痛苦,我們必須消除各種欲望,並達到純淨的沉默狀態。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印度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在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自公元四世紀以來到7世紀至9世紀,佛教已經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教派和理論,並對中國文化,藝術和哲學等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當中國傳統文化處理其他文化傳統之間的關係時,它們通常反映出不同價值的融合。儒家,道家和佛教在理想人格,理想境界和實踐方法等許多方面都具有同構性,它們可以相互融合和交流,以實現和諧共處。而這三種文化的意識形態傳統和價值追求極為不同,因此它們之間無法實現完全同化。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道家和佛陀是儒家的文本。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代聖賢幾千年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倫理思想貫穿始終。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領導思想,是對一貫善惡的一貫追求,對崇高思想道德的追求,對理想道德人格的嚮往,以及良好精神情感的養成。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一個人必須具有自我完善和熟練的創造精神,而且還必須具有寬廣的胸懷,以將自己置於他人的立場下,並愛他人如己。但同時我們在傳統文化中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榮的觀念,並堅持理解傳統文化。自覺學習和促進和傳播傳統文化,並堅持使用傳統文化來約束其行為。除了培養正確的社會公共道德感。
作者/來源:三兩情話館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