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小小的野菊花就能讓我們在家門口掙錢哩!」在信陽市溮河區東雙河鎮塘埂村中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吳秀華一邊採摘野菊花一邊笑著告訴記者。
她口中「掙錢的野菊花」,說的正是溮河區為推進脫貧攻堅、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東雙河鎮塘埂村啟動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項目。
東雙河鎮塘埂村中藥材種植基地項目——野菊花基地位於塘埂村龔衝組,佔地面積約90畝,涉及三個村民小組,先期投入資金20萬元,培育種苗30餘畝。該基地在該鎮的精心指導與紮實推進下,由種植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村幹部帶頭負責具體管理,實行土地平整、選種、種植、管護全程指導跟蹤服務。基地採取統一育苗、統一栽培、統一防治、統一採摘的種植模式,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規模化、科學化、規範化穩步向前發展。
中藥材種植基地發展起來了,村裡貧困戶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在前來採摘菊花的村民中,貧困戶唐華笑得格外燦爛。如今他已順利脫貧,走上了致富道路。據了解,為有效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塘埂村積極探索菊花種植產業「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對接收購企業籤訂協議解決銷路問題,優先選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產業帶貧,讓貧困戶的笑臉綻放在田間地頭。
目前,藥材種植基地野菊花長勢良好,已進入集中採摘期。野菊花的豐收,引來了不少附近村民前來務工採摘,而當地仍急需大量採摘工。「我們摘的野菊花以一塊五一斤賣給村裡,快手一天就能摘五六十斤,村裡還給我們管午飯呢!」吳秀華說。
個人收入增加了,村集體經濟實力也在進一步增強。該村將地理優勢與經濟增長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該區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農業發展之路。如今,產業帶貧已成為溮河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致富法寶,給脫貧群眾帶來生活希望,田間地頭響起了村民脫貧致富的歡聲笑語。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