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黃廣戰役,國軍精銳盡出難改敗局,日軍為何卻主動撤離?

2020-12-23 青梅史觀

黃廣戰役爆發於武漢會戰時期,當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因舊傷復發而撤到後方休整,第五戰區由白崇禧暫代,而黃廣則是白崇禧繼任之處便定下的固守區。

武漢會戰時期,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其中進軍速度最快的便是位於長江北岸的中路軍熊本師團,該部隊從合肥出發,數十日內便攻克大小十一座縣城。

白崇禧接手第五戰區後,將戰區司令官設立於廣濟地區,而所謂的黃廣固守區便是黃梅、廣濟及其周邊區域,其中黃梅地區由西北軍出身的劉汝明駐守。

國軍部隊趕赴前線

熊本師團和劉汝明在黃梅爆發激戰,最終劉汝明力不能支被迫撤離黃梅,而熊本師團也因為孤軍深入而導致後勤補給無法保證而無力繼續向西進攻。

黃梅淪陷後,白崇禧並不打算就此放棄黃梅地區,宣布要竭盡全力收復黃梅,而他所依仗的便是剛剛抵達戰場的桂軍第八十四軍。

第八十四軍是由廣西各地民團整編而成,下轄第188師和第189師,軍長由桂系中著名猛將覃連芳擔任。

國軍防禦陣地

覃連芳此人性格極強,雖然作戰勇猛,但是卻極難駕馭,就連李宗仁和白崇禧都無法如臂指使,同時也因為經常得罪上司而無法晉升。

此次黃廣戰役,白崇禧實在無人可用,便破格將在新三十一軍擔任副軍長的覃連芳晉升為第八十四軍軍長,希望悍將覃連芳可以一舉收復黃梅。

但是由於雙方火力相差懸殊,覃連芳雖然英勇奮戰,卻始終無法擊潰熊本師團從而收復黃梅,而且隨著日軍補給兵員和物資的抵達,熊本師團再次出發進攻廣濟。

日軍戰機

廣濟位於大別山南側,而李品仙部早在熊本師團進攻黃梅之前便進入了大別山中,不斷的從旁發起襲擊,曾一戰收復太湖,熊本師團不堪其擾。

為了躲避大別山區內的李品仙部,日軍師團長稻葉四郎下令,讓兩支主力旅團沿著公路齊頭並進,嚴防李品仙部突襲,但這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了日軍的行軍速度。

白崇禧得知日軍來襲的消息後,當即下令由覃連芳第八十四軍駐守正面陣地,雙方攻守易位再次爆發激戰,日軍傷亡慘重接連四晝夜毫無進展。

發動民眾修築防禦工事

但是覃連芳的部隊終究是由民團整編而成,在激戰爆發的第五日,第188師因為傷亡慘重士氣大跌而崩潰,日軍趁機衝垮第188師防線,覃連芳部全線潰敗。

原本在覃連芳部的左翼還有一支後備部隊用於以防萬一,是川軍的第二十九軍集團軍,全軍四萬餘人,然而戰鬥力卻十分孱弱。

川軍第二十九集團軍是出川最晚的一批部隊,是劉湘去世之中,新「四川王」王纘緒為了清除劉湘在川中遺留勢力,將劉湘一系部隊整編而成,由許紹宗統領出川。

日軍指揮官

劉湘生前曾派出兩支集團軍出川抗戰,去世之後又有王陵基率領一個集團軍出川,等到組建第二十九集團軍時只剩下了老弱病殘的雜牌部隊。

王纘緒自然也不會對其太過於重視,僅僅只配備了少量武器便將第二十九軍集團軍送出四川,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許紹宗部根本無力抵抗,只能協助覃連芳防守。

事實上無論是覃連芳的桂軍還是許紹宗的川軍,都已經是第五戰區僅剩的生力軍,白崇禧對於前線的潰敗縱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是束手無策。

蔣介石

然而白崇禧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國軍全線潰敗之時,日軍後續部隊卻開始主動撤離,而同一時間岡村寧次也是頭疼萬分。

按照日軍原本的計劃要求岡村寧次於八月底進軍武漢,後因進攻受阻而將時間寬限至九月初,還額外調配了第27師團增援岡村寧次。

熊本師團雖然攻佔了廣濟,但是共花費了八晝夜時間,平均每日推進不到八裡,而且部隊傷亡慘重,如果不經過補充根本無力再戰。

抗戰宣傳畫

經過岡村寧次的計算,即便自己將第27師團送到廣濟前線,最快也需要到十月中下旬才有希望結束戰爭,根本不可能完成九月上旬攻佔武漢的任務。

最終岡村寧次決定放棄原有計劃,出奇制勝讓部隊改道瑞武公路,先行攻佔武寧,然後迂迴到武漢南側,截斷武漢國軍用於後撤的粵漢鐵路。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回憶錄》、《武漢會戰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大場保衛戰,前線國軍大敗而歸,日軍為何卻心有餘悸?
    1937年10月23日,抗日戰爭時期最為慘烈的淞滬會戰已經接近尾聲,國軍前線總指揮陳誠下令將防線退至大場地區,而這也是國軍在上海市區最後一道防線。在國軍退守大場之前,日軍在淞滬戰場上的傷亡人數已經接近六萬,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面對後撤的國軍甚至已經無力下達追擊命令。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抗日戰爭時期,在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後,日軍雖然接連攻佔上海、南京等民國重鎮,但是日漸擴大的戰爭規模卻令日本內閣政府不堪重負。為此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搶攻武漢以此來逼迫民國政府妥協,儘快結束戰爭,武漢大會戰由此爆發。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下令讓薛嶽趕到寧武指揮防守,然而此時薛嶽正在廬山和日軍大戰,根本無暇分身,只好將黃維的第十八軍調往寧武。結果黃維在武寧一戰擊潰日軍先頭部隊,岡村寧次大吃一驚,推斷武寧國軍絕對不是川軍而是薛嶽麾下的精銳部隊。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 抗日戰爭蒙城阻擊戰,國軍部隊雖敗猶榮,蔣介石為何卻愁眉不展?
    1938年初,日本軍部將位於江南地區的日本上海派遣軍和華北地區的第十軍,整合為日本華中派遣軍,由畑俊六擔任司令官,對徐州的國軍第五戰區形成合圍。日軍為了挽回在臺兒莊戰役中戰敗的影響,在江南和華北地區共調集了九個師團的兵力圍攻徐州,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一片焦頭爛額。
  • 抗日戰爭吳興阻擊戰,前線國軍損失慘重,為何卻被譽為居功至偉?
    1937年11月9日,時任淞滬會戰國軍前線總指揮的陳誠下令全軍撤退,前往有著「東方馬奇諾」之稱的吳福防線繼續抵抗,淞滬會戰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在撤退之前,由於民國統帥部考慮到正在行進的國際會議,下令陳誠見撤退時間延後三天,這導致在陳誠撤退之時後路被日軍熊本師團徹底截斷。
  • 抗日戰爭羅店之戰,前線國軍主力傷亡慘重,日軍為何卻苦不堪言?
    準備進攻的日軍但是華北南口會戰已經爆發,陳誠斷定華北戰局必然持續擴大,但是華北地勢平坦不利於國軍對抗日軍的坦克和重炮,而江南地區水網密集不利於日軍重火力發揮威力。日軍炮兵部隊在陳誠的指揮之下,國軍和日軍在陣地上進行了拉鋸戰,白天被日軍攻佔的陣地到了晚上便悉數被國軍奪回。
  • 抗日戰爭龍陵戰役,前線國軍大獲全勝,蔣介石為何卻怒斥為恥辱?
    1944年6月,宋希濂奉命率領國軍第十一集團軍主力部隊繞過日軍松山陣地,對龍陵地區發起突襲,而龍陵戰役也是國軍反攻滇西的三大戰場之一。在反攻滇西之戰中,龍陵戰役可謂重中之重,其餘的兩大戰場實際上都是為龍陵戰場所服務,只要能夠攻佔龍陵那麼日軍在滇西將再無立足之地。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其成長於早年民國軍閥混戰、而在內戰中戰績出色,其部隊主管皆為皆為黃埔畢業生,素有才能,作戰英勇,是典型的國軍主力王牌部隊。1943年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被當時的報寓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可見其戰果及意義之大。而其在這一次地與日軍作戰中的英勇表現,成為了第一批換裝美式裝備的部隊。在隨後與日軍作戰的過程中,變現更加突出,予與日軍重創。
  • 抗日戰爭,國軍為何總是吃敗仗?根本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先後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和保衛戰,但大都以失敗告終。豫湘桂戰役更是一潰千裡,37天就丟了38座城市。國軍的這種慘敗一度危及到了老蔣的地位,羅斯福曾經數次要求他將中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史迪威。那麼,國軍在和日寇交戰時為何總是敗多勝少呢?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抗日戰爭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日本帝國主義也給我們中國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在抗日戰爭當中,淞滬會戰可謂是中日全面開戰後,第一場超大規模的會戰,很多人將淞滬會戰比之於西方的凡爾登之戰。正是知道羅店的重要性,國軍淞滬會戰的指揮官張治中再三電令老蔣,必須派遣中央軍精銳前來羅店、寶山、楊行等戰略要地。很顯然,老蔣也深知羅店重要的戰略地位,羅店保衛戰他沒有將川軍這樣裝備落後的雜牌派上去,而是真的將自己的御林軍給派上了上海前線。
  • 抗日戰爭蘊藻濱之戰,國軍稅警總團被寄予厚望,為何卻一敗塗地?
    1937年10月5日,淞滬大會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上海日軍陸軍兵力激增到五個師團,而南京政府也下令發動各地雜牌軍赴滬參戰。此時淞滬戰場之上日軍指揮官已經由老將松井石根接任,而原國軍前線總指揮張治中也已經辭職,國軍指揮官由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接任。
  •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
  • 抗戰國軍裝備了大批德式武器,為何在火力上還是壓制不住日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曾裝備了大量的德械師,但在與裝備明顯遜於德式裝備的日軍對陣之時,幾乎每次都是一觸即潰,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了哪? 當時在國民革命軍之中,能達到德械師的有國民革命軍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國軍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系統的稅警總團,這些部隊堪稱當時國軍主力,戰鬥力極強。
  • 抗日戰爭,國軍士兵戰鬥力為何比日軍弱那麼多?看徵兵過程就懂了
    反而是在抗戰剛剛一年,國軍就兵源告竭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從電視上我們看到,國民黨對於那些年齡上差不多符合條件的人,不管他願不願意,或者本身有沒有正在從事的工作,國民黨都是一把抓過來,強行納入自己的隊伍之中。給我們的感覺是,國軍似乎一直都在用抓壯丁這種方式補充兵力。
  • 如果1937年時,國軍擁有著60個訓練有素的德械師,日軍還敢開戰嗎?
    眾所周知,早在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的19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與德國保持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德國不僅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還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德式裝備。中德合作期間,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開始改編和組建德械師,然而這項計劃還未完成,抗日戰爭就爆發了。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