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戰役爆發於武漢會戰時期,當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因舊傷復發而撤到後方休整,第五戰區由白崇禧暫代,而黃廣則是白崇禧繼任之處便定下的固守區。
武漢會戰時期,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其中進軍速度最快的便是位於長江北岸的中路軍熊本師團,該部隊從合肥出發,數十日內便攻克大小十一座縣城。
白崇禧接手第五戰區後,將戰區司令官設立於廣濟地區,而所謂的黃廣固守區便是黃梅、廣濟及其周邊區域,其中黃梅地區由西北軍出身的劉汝明駐守。
熊本師團和劉汝明在黃梅爆發激戰,最終劉汝明力不能支被迫撤離黃梅,而熊本師團也因為孤軍深入而導致後勤補給無法保證而無力繼續向西進攻。
黃梅淪陷後,白崇禧並不打算就此放棄黃梅地區,宣布要竭盡全力收復黃梅,而他所依仗的便是剛剛抵達戰場的桂軍第八十四軍。
第八十四軍是由廣西各地民團整編而成,下轄第188師和第189師,軍長由桂系中著名猛將覃連芳擔任。
覃連芳此人性格極強,雖然作戰勇猛,但是卻極難駕馭,就連李宗仁和白崇禧都無法如臂指使,同時也因為經常得罪上司而無法晉升。
此次黃廣戰役,白崇禧實在無人可用,便破格將在新三十一軍擔任副軍長的覃連芳晉升為第八十四軍軍長,希望悍將覃連芳可以一舉收復黃梅。
但是由於雙方火力相差懸殊,覃連芳雖然英勇奮戰,卻始終無法擊潰熊本師團從而收復黃梅,而且隨著日軍補給兵員和物資的抵達,熊本師團再次出發進攻廣濟。
廣濟位於大別山南側,而李品仙部早在熊本師團進攻黃梅之前便進入了大別山中,不斷的從旁發起襲擊,曾一戰收復太湖,熊本師團不堪其擾。
為了躲避大別山區內的李品仙部,日軍師團長稻葉四郎下令,讓兩支主力旅團沿著公路齊頭並進,嚴防李品仙部突襲,但這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了日軍的行軍速度。
白崇禧得知日軍來襲的消息後,當即下令由覃連芳第八十四軍駐守正面陣地,雙方攻守易位再次爆發激戰,日軍傷亡慘重接連四晝夜毫無進展。
但是覃連芳的部隊終究是由民團整編而成,在激戰爆發的第五日,第188師因為傷亡慘重士氣大跌而崩潰,日軍趁機衝垮第188師防線,覃連芳部全線潰敗。
原本在覃連芳部的左翼還有一支後備部隊用於以防萬一,是川軍的第二十九軍集團軍,全軍四萬餘人,然而戰鬥力卻十分孱弱。
川軍第二十九集團軍是出川最晚的一批部隊,是劉湘去世之中,新「四川王」王纘緒為了清除劉湘在川中遺留勢力,將劉湘一系部隊整編而成,由許紹宗統領出川。
劉湘生前曾派出兩支集團軍出川抗戰,去世之後又有王陵基率領一個集團軍出川,等到組建第二十九集團軍時只剩下了老弱病殘的雜牌部隊。
王纘緒自然也不會對其太過於重視,僅僅只配備了少量武器便將第二十九軍集團軍送出四川,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許紹宗部根本無力抵抗,只能協助覃連芳防守。
事實上無論是覃連芳的桂軍還是許紹宗的川軍,都已經是第五戰區僅剩的生力軍,白崇禧對於前線的潰敗縱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是束手無策。
然而白崇禧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國軍全線潰敗之時,日軍後續部隊卻開始主動撤離,而同一時間岡村寧次也是頭疼萬分。
按照日軍原本的計劃要求岡村寧次於八月底進軍武漢,後因進攻受阻而將時間寬限至九月初,還額外調配了第27師團增援岡村寧次。
熊本師團雖然攻佔了廣濟,但是共花費了八晝夜時間,平均每日推進不到八裡,而且部隊傷亡慘重,如果不經過補充根本無力再戰。
經過岡村寧次的計算,即便自己將第27師團送到廣濟前線,最快也需要到十月中下旬才有希望結束戰爭,根本不可能完成九月上旬攻佔武漢的任務。
最終岡村寧次決定放棄原有計劃,出奇制勝讓部隊改道瑞武公路,先行攻佔武寧,然後迂迴到武漢南側,截斷武漢國軍用於後撤的粵漢鐵路。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回憶錄》、《武漢會戰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等